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聞稿

cover2

「理大資訊日 (本科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將於 10 月 21 日舉行 加入人工智能科技元素 介紹最新升學及課程資訊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將於 2023 年 10 月 21 日(星期六)上午 10 時至下午 5 時正舉行「理大資訊日(本科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資訊日),為有意入讀全日制學士學位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的人士提供最新資訊。 理大於資訊日期間特別推出由教務處設計、虛擬人工智能職員「AIDA IE」及「URIS」主持的六個專題講座,涵蓋經聯招、非聯招(非本地學歷)、高年級入學(副學士、高級文憑學歷)及內地高考成績報讀的入學資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及德藝計劃詳情。專題講座由 10 月 18 日起於資訊日網頁陸續登場,歡迎學生、家長及有志進修人士盡早登記參加。 資訊日當日,理大亦將舉辦多項豐富的實體活動,包括逾 200 場由各學院及學系舉辦的主題講座、課程簡介會、實驗室及教學設施導賞團、校友及學生分享、諮詢環節、展覽和工作坊等。為提升活動互動性,已報名的參加者於網上及活動當日完成指定任務後,即可獲贈由理大教學研究酒店「唯港薈」製作的甜品,及參加由理大工業中心提供的創意工作坊,包括製作噴砂圖案玻璃杯連三維打印水杯柄、與機器人協作製作書籤及以激光切割和雕刻技術製作純木手機座。詳情可瀏覽資訊日網頁。 此外,理大將於 2024/25 學年進一步優化多個學系組合課程(Departmental scheme-based admissions),其中理學院將開辦食品科技與食物安全(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而生物科技、食物安全及化學科技(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將改名為生物科技及化學科技(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此外,建設及環境學院亦會在空間數據科學及智慧城市(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城市信息學及智慧城市)之下,新增城市信息學及智慧城市(榮譽)理學士課程。 除本科課程外,理大亦積極開辦多元化及優質的修課式研究生課程,以培育專業人才,滿足社會及業界與時俱進的需要。理大將於 2024/25 學年開辦超過 100 個修課式研究生課程,包括以下 13 個新的碩士課程。所有修課式研究生課程現已開始接受申請: 電動汽車理學碩士* 智能製造理學碩士* 醫療數據科學理學碩士* 醫療影像碩士* 醫療化驗科學碩士* 量化金融及金融科技理學碩士* 多媒體創娛理學碩士* 可持續時裝及創新文學碩士 高級時裝設計及定製文學碩士* 時裝創業及管理文學碩士* 智能可穿戴科技理學碩士* 奢華體驗管理理學碩士* 酒店創新創業理學碩士* * 此課程尚待批核 有關「理大資訊日(本科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及登記詳情,可瀏覽﹕www.polyu.edu.hk/infoday/. 有關本科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資料及入學申請程序,可瀏覽﹕https://www.polyu.edu.hk/study.   ***完***

2023年10月13日

教務處

1

香港理工大學聯同樂敦共同創立全球護眼創新研究中心 提升視疲勞關注 推動標準化診療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樂敦(「曼秀雷敦」其中的眼部護理品牌)今日在香港舉辦「領研視疲勞·樂見睛彩」發佈會,攜手成立護眼創新研究中心,並發佈「倡導健康用眼,重視視疲勞標準化診療」倡議書,共同促進大眾眼部健康。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王鑽開教授、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強教授、香港理工大學—樂敦護眼創新研究中心總監兼理大眼科視光學院科研眼科講座教授何明光教授、曼秀雷敦亞太區總裁冼啟聰先生、曼秀雷敦(中國)市場及銷售總經理陳維英先生,及眾多曼秀雷敦與理大同仁、媒體嘉賓蒞臨現場,共同見證這別具意義的重要時刻。 成立香港理工大學—樂敦護眼創新研究中心,視光行業再迎新突破  理大與樂敦合作成立的護眼創新研究中心在發佈會上正式啟動,並且發表了針對視疲勞的《倡議書》。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在會上表示:「理大眼科視光學院是全球最佳的眼科視光學院之一,理大也是香港唯一一所提供眼科視光學教育的大學。 我們成立了多個相關的研究中心,包括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共同成立由香港特區政府支持的『眼視覺研究中心』,以及設在理大高等研究院下面的跨學科研究機構『視覺科學研究中心』,這次與樂敦合作可謂是強強聯手。」 接下來,研究中心的眼科專家和科研人員團隊,將進一步展開多地的研究與測試,並建立多地合作體系,研發眼部健康和護理技術,為大眾提供完善的視疲勞醫療和護理方案。 視疲勞愈趨普遍須及早重視 香港理工大學—樂敦護眼創新研究中心總監、國際眼科視光學領域知名學者何明光教授在發佈會上表示:「在數碼轉型、智能化、節奏快的生活方式下,工作壓力大且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導致視疲勞問題日益普遍,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然而大多數人卻對此忽視了。」 何明光教授在發佈會亦提到,視疲勞是由於長時間用眼而引起的眼睛疲勞和不適,已經影響到全球 20%-30% 的兒童青少年和50%-80% 的成年人,包括大學生和長期使用電腦的上班族。然而,傳統的視疲勞的診斷高度依賴主觀問卷,無法形成統一客觀的診療標準;治療方法各式各樣,難以進行客觀評價,創新且標準化的治療體系,仍未形成。因此很容易被病人或臨床醫生忽視。導致視疲勞無論從公眾認知程度上,還是學術研究領域內都處於相對缺乏狀態。視疲勞問題的研究與解決迫在眉睫,開展高水平的研究至關重要。 與理大合作推出視疲勞倡議 從四大方面構建大眾視力健康 面對大眾對於視疲勞的認知度偏低,再加上目前的診療系統尚未完善,導致這個問題日益嚴重。曼秀雷敦亞太區總裁冼啟聰先生表示:「曼秀雷敦對科研非常重視,以科學為根基,以實驗證據作實踐,推出嚴謹質量的產品,樂敦品牌是全球領先的護眼品牌,多年來致力推廣眼睛健康,特別是研發和推出多款針對眼睛疲勞的眼藥水產品。我們十分榮幸能夠聯同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創立:香港理工大學-樂敦 護眼創新研究中心,我們共同擁有推廣眼睛疲勞研究的理念,透過招攬優秀人才,專注研究眼睛疲勞科技,幫助治療並減輕眼睛疲勞的影響,讓我們更能用眼睛欣賞世界。」藉此發佈會,樂敦與香港理工大學發佈《倡導健康用眼,重視視疲勞標準化診療》倡議。 該倡議「知-診-探-友」四大方面展開,旨在提升大眾對於視疲勞的認知,建立並推廣全球統一的診療標準和多層次的診療體系,探索更多全新的預防方法和治療方案。同時,透過與各界的合作,致力於創造健康的視覺環境,培養健康的用眼習慣,以減輕視疲勞對大眾眼睛健康的影響,提升個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質。   ***完***

2023年10月11日

眼科視光學院

1a

投委會及理大聯合發布虛擬資產投資者的行為科學研究調查結果 呼籲投資者檢視投資時的行為和態度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委託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研究香港虛擬資產投資者常見的投資決策及心態 理大調查顯示投資者追求「思考捷徑」,容易高估自己的投資觸覺及對市場資訊的掌握 約四分之三受訪的虛擬資產投資者表示,投資於虛擬資產是為了追求短線回報(75%)、認為虛擬資產是投資趨勢(74%)和擔心錯失投資機會(73%) 投委會呼籲市民作投資決定前要謹慎,提高警覺,保護自己的財產 金融數碼科技快速發展,令金融服務不斷創新,為投資者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當中虛擬資產投資近年備受市場關注。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於 2022 年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研究港人的虛擬資產投資行為,總結出幾種慣性思考模式,並於今年進行的「零售投資者研究 2023」中進一步研究零售投資者對虛擬資產的投資行為及態度。 虛擬資產投資者傾向依賴思考捷徑選取資訊,亦表現過度自信 投委會委託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進行關於虛擬資產投資者的行為科學研究,於 2022 年 10 月至 11 月,以問卷形式訪問 501 位香港虛擬資產投資者。該研究發現投資者常見的慣性思考捷徑(「行為經濟學」稱之為「捷思法」)包括: 可得性(Availability,指投資者傾向於依賴現成、容易回憶、熟悉度高的資訊) 錨定(Anchoring,指投資者過度重視過往資訊,如首次發行價格) 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指投資者高估自己能力並盲信能夠跑贏大市)等 研究團隊更將各種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不同思考捷徑歸納成五種類型,分別為「結隊跟風型」、「蛇咬聽話型」、「自身經驗型」、「直覺膨脹型」和「一廂情願型」,各自容易受到不同認知偏差的影響。 虛擬資產受年青人關注 投資比率錄得上升趨勢 投委會「零售投資者研究 2023」 於今年 6 月至 7 月進行,以面對面訪談形式訪問了約 1,000 位年齡介乎 18 歲至 69 歲、於過去 12 個月內持有或交易任何金融產品的零售投資者。調查顯示大多數零售投資者在過去一年曾投資於股票(96%),其次是基金(24%)和債券(18%)。 受訪零售投資者中有 8% 表示,過去一年曾投資於虛擬資產及相關產品,相比投委會較早前的調查錄得上升趨勢 ( 2019 年為1%,2021 年 為 6%)。年青人對虛擬資產的興趣更見濃厚,受訪的在職年青投資者 ( 18 至 29 歲) 中, 23% 於過去一年曾投資於虛擬資產及相關產品,比例是整體受訪者約三倍,並錄得顯著的升幅 ( 2019 年為 3%,2021 年 為 12%)。 根據經合組織國際金融理財教育網絡在 2020 年的一項理財知識及能力調查,香港在26個國家及經濟體中排名第一。這項研究評核因素包括: 知識、態度和行為。香港在理財知識排名第一,行為和態度排名分別為第六位和第十四位。結果反映香港市民擁有良好理財知識,但仍需積極改善理財行為和態度。 而投委會「零售投資者研究 2023」亦反映類似情況,調查顯示大部分虛擬資產投資者(96%)表示知道《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監管制度》,該數字於整體零售投資者中則為 47%。但同時,約四分之三受訪的虛擬資產投資者表示,投資於虛擬資產是為了追求短線回報(75%)、認為虛擬資產是投資趨勢(74%)和擔心錯失投資機會(73%)。反映投資者必須把已掌握的知識應用在改善及檢視理財行為和態度,從而作出明智的投資決定。 投委會總經理李婉秋女士表示:「金融產品及數碼科技發展迅速,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相關機遇和挑戰。投委會感謝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及其團隊對虛擬資產投資者的研究成果及給予投資者在投資行為上作出的建議。無論投資者選擇任何投資產品,應該參考以下投資三部曲: 首先,要提高警覺,保護自己的財產。此外,投資前要先了解有關產品的特性和風險,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最後,要謹慎投資並檢視和反思自己的投資行為和態度。」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表示﹕「與其他類型投資相同,投資虛擬資產的判斷與決定不應只倚賴『思考捷徑』。除個人直覺外,投資者需深思熟慮、理性思考、累積理財知識,並收集優質市場資訊,可以避免一些不理性投資行為與誤導,助他們作出更明智的投資決定。」 投委會將繼續推動及加強投資者教育,呼籲市民善用投委會在社交媒體平台和網站上的工具和資源,培養良好的投資和理財習慣,定期檢視自己的投資行為和態度。投委會網站亦設有虛擬資產專題網頁,提供一系列虛擬資產教育資料,幫助公眾了解虛擬資產的特性和風險。市民應把握學習時機,預備好迎接金融數碼科技的新機遇。   ***完***

2023年10月11日

應用社會科學系

cover

理大六個創新項目研發先進鐵路技術 獲港鐵研究資助計劃支持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六項前瞻研究探索先進鐵路技術應用,驅動大型公共運輸系統未來發展,獲 2023 年度港鐵研究資助計劃支持。 由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和工程學院的專家帶領,這些創新研究旨在鑽研各種尖端技術,引領未來鐵路發展,共獲得 725 萬港元資助。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在智慧鐵路領域擁有強大的科研實力,一直致力於為業界提供全面且可實現的創新解決方案。港鐵研究資助計劃在支持這些轉型性進展方面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我們將繼續推動創新、走在最前沿,為香港、國家乃至全球的鐵路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與貢獻。」 獲資助的研究項目涵蓋的潛在應用範疇廣泛,推動鐵路營運和智能社區發展,從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方面實踐應用。憑藉理大在建築、環境和工程方面的卓越學術和研究成就,這些項目提出多個創新解決方案,包括完善防火及緊急疏散措施、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加強鐵路工程噪音控制、自動模塊化列車運作規劃等領域。 港鐵學院於 2023 年 2 月推港鐵研究資助計劃(MRF),旨在資助具前瞻性的研究去探索、影響及成就未來大型公共運輸系統,每個項目最高資助總額為 150 萬港元,為期三年。獲選項目需打破現有思維,並為未來運輸服務及營運將會面對的需求給予見解。 理大六個獲資助項目︰ 建設及環境學院 項目負責人 項目名稱 項目內容 黄鑫炎博士,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副教授 地鐵站消防疏散的智慧應急數字孿生系統 研發的智慧監測系統將採用頂尖技術,包括智慧物聯網(AIoT)、電腦視覺和深度學習,可制定火警應急和疏散策略,能預測疏散人流及踩踏風險,並通過動態信號系統提供現場疏散指導。 此系統亦能識別火災中的人員行為,從而發現急需幫助的人,並實時將資訊傳遞給消防員及救援隊伍。 袁震然博士,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結合 CFD-MD 模擬火災和毒性預測以增強行人疏散的建築防火設計 鑑定引發氣體毒性的燃燒燃料母體至關重要,如建築和傢俱材料燃燒產生的釋放物特性。 此項目將開發一種新策略技術,通過分子動力學(MD)描述熱降解過程,由熱重測量(TG)驗證,將耦合和非線性熱解-燃燒動力學結合起來,從而考察和預測有毒化學物質和煙霧/煙塵微粒的形成途徑,完善消防和逃生系統,保障消防流程安全。 黎紹佳博士,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 通過物理信息深度學習框架開發一種新的基於慣質的軌道阻尼器以減輕鐵路列車引起的地面傳導結構噪聲 使用軌道阻尼器能有效緩解鐵路列車運行時造成的結構振動噪聲,然而其安裝難度和性能都存在局限。 為了克服這些挑戰,此項目提出一種基於慣質的超材料結構軌道阻尼器,旨在增強機械系統的力傳遞特性。此外,還將採用時序物理信息神經網絡(TS-PINN)方法來進行結構優化設計。 工程學院 項目負責人 項目名稱 項目內容 鍾志勇教授,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及電力系統工程講座教授 賦能香港地鐵監測傳感器的新型電磁能量收集系統研發 旨在為無線感測器網路(WSN)設備開發一種可持續的能源供應系統,該系統利用電磁能量採集(EMEH)技術,不會干擾鐵路系統的正常運行。  EMEH 賦能的 WSN 可提供更全面的監測功能,兼具實惠、高效、可靠、可擴展和可持續等特點,有助過渡交接智慧鐵路系統,提出的智慧解決方案,將適用於監測和評估鐵路狀態。 葉洪波博士,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研究) 基於自動駕駛模組化列車和虛擬編組技術的未來鐵路系統的規劃和運營 此項目設想了一種未來鐵路系統的運作形式: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模組化列車在虛擬編組技術下運作;這些模組化列車可以靈活動態地組合,以應對不同車站和不同時段的乘客量及服務需求。 研究將分三個階段,包括︰開發列車調度的優化模型和演算法、研究列車重調度方法、以及探索列車速度軌跡規劃問題。 任競爭博士, 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教授 推進 MTR 的 ESG 戰略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及提升服務質素 此項目旨在為環境、社會和管治(ESG)與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績效評估建立一套科學及全面的指標體系。 通過將多準則決策方法與系統動力學,所提出的新型多維評估工具可納入 ESG 與 SDGs 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依存關係,以識別複雜的因果關係和關鍵因素,並以定性及定量的方法進一步對其進行關聯和分析。這套綜合 ESG 和 SDGs 相關的績效評估和優化工具,不僅適用於地鐵/鐵路運營商,還可以拓展應用到其他領域和城市。   ***完***

2023年10月5日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1a

理大於校園新大學廣場舉行升旗儀式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4 周年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4 周年,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天早上於校園新地標大學廣場舉行升旗儀式。承蒙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吳程女士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副局長王文獻先生蒞臨擔任主禮嘉賓,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醫生、大學顧問委員會主席顏吳餘英博士、聯同校董會成員、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管理層及逾一千名嘉賓及理大成員參與升旗儀式,當中亦包括近七十位到訪理大的清華大學師生,一同祝願國家富強昌盛,香港繁榮穩定。儀式由理大學生升旗隊負責。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 74 周年,國家通過改革開放,取得今天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令人鼓舞和自豪。『國家好,香港好』,香港須全力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理大會更積極提升學生的國家民族認同感,為社會培育更多具有家國情懷和使命感的棟樑之才,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表示︰「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 74 年裏,國家在實現高質量社會經濟發展及科技創新等方面,成就舉世矚目。作為高等教育界的一員,理大將繼續發揮在教育、科研和知識轉移方面的優勢,致力成為一所創新型世界一流大學,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為國家的科技自強自立作出更大的貢獻。」     ***完***

2023年10月1日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1

理大護理學院團隊榮獲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護理學院的「在家國際化」(Internationalisation at Home, IaH)團隊,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頒發 2023 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協作團隊組別),以表揚團隊率先於本地大學護理學課程引入 IaH 教學活動。這種嶄新教育模式超越傳統臨床實踐,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文化意識和環球素養。頒奬禮於今天舉行,由教資會主席雷添良先生頒發奬項。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祝賀得奬團隊獲得殊榮,並表示:「理大致力追求卓越的教育及科研,培育學生成為具備國際視野的明日領袖。『在家國際化』團隊五位成員熱衷創新教與學,培育適應多元文化及應對醫學發展需要的專業護理人才,更把教學模式延展至本地及海外其他院校,讓更多學生受惠。我對團隊的傑出成就致以衷心祝賀。」 「在家國際化」團隊由理大護理學院代理學院主任及教授陳胡安琪教授帶領,成員包括助理教授王鈞正博士、實務副教授黎錦雄先生、實務助理教授鍾佩雯博士,以及兼任助理教授梁月蘭博士。為裝備學生應對香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護理服務需求,理大團隊在 2015 年率先於護理學學士學位課程中引入 IaH 教學活動以優化教學模式,作為實體海外交流的替代方案,讓學生足不出戶也能獲得國際學習經驗,同時加強文化意識。 團隊與瑞典馬爾默大學及澳洲拉籌伯大學合作設計一系列由學生主導的網上小組活動,讓三地學生以小組形式就不同護理議題進行討論。疫情期間,IaH 教學活動亦提供成熟的平台,讓學生繼續獲得海外交流體驗,擴闊視野。 目前,理大護理學院推出的服務學習課程、暑期學術交流活動,以及與本地及海外院校護理學系合作的交流活動,均引入 IaH 教學活動來加強學生的國際學習經驗,至今有逾 1,100 名本地及海外本科及研究生受惠。團隊亦已發表九篇有關 IaH 教學成果的學術文章,並於七個海內外學術會議分享。展望未來,團隊計劃將 IaH 教學活動擴展至校內其他學科課程及活動,並結合虛擬實境技術,為學生提供沉浸式學習體驗。 陳胡安琪教授對獲頒獎項深感榮幸,並說﹕「很高興團隊的工作獲教資會肯定,亦感謝團隊成員的努力和大學的支持,令我們能實踐團隊的共同願景,為護理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培訓及學習經驗。IaH 教學活動強調同輩學習,透過雙向交流讓學生深入了解不同國家的護理臨床實踐差異,加強他們應對不同文化及背景病人的能力,提升全球競爭力。我們期待日後有更多院校引入 IaH 教學活動,與理大攜手培育優秀的護理專業人才。」 教資會傑出教學獎旨在表揚教資會資助大學學者的優秀教學表現和成就,以及他們在校園內外展現的領導才幹和對提升教與學質素所作的學術貢獻,當中設三個組別獎項,包括一般教學人員、新晉教學人員及協作團隊。其中「協作團隊組別」奬旨在表揚卓越的跨學科教學項目。   *** 完 ***

2023年9月27日

教學發展中心

1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提交 2023 年《施政報告》建議書 支持政府建設北部都會區大學城與發展綠色經濟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於行政長官 2023 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期間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提交建議書,內容涵蓋碳中和城市、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科技發展,以及「一帶一路」發展。 建議書內容摘要如下: 1. 鼓勵綠色經濟發展 建設碳中和城市 PReCIT 支持政府加強與全球區域合作,建設碳中和城市,推動國際碳市場,並以科學園、數碼港及大專院校為切入點,支援環保技術研發,鼓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採用環保技術;評估在本港引入氫燃料電池車的風險及可行性,開展相關政策及法例的研究;在新建的公共房屋項目安裝廚餘自動收集系統,以實現可持續的廢物管理;縮短樓宇建築能源審計間距時間,落實審計過程中的節能措施,以及落實理大「綠色平台」項目,藉此宣揚可持續發展理念,吸引更多國際人才及企業來港發展。 2. 建設北部都會區大學城 構建產學研創科生態圈 PReCIT 建議政府優化現有教育政策,打造國際教育中心,建設北部都會區大學城,為學生提供人才公寓或住屋補助,以創造無縫連接研究、教育、初創企業與產業的創新生態圈。此外,政府可考慮建立國際數據中心與超級計算中心,推動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全球法人識別編碼(LEI)應用,完善人工智能規管架構,並採納理大創新科技指數為本港創科發展的指標,以應對數碼轉型的機遇與挑戰。 PReCIT 亦建議政府建設中醫藥中央研究平台及國際膳食補充劑和草藥研究中心,加強中醫藥功效和安全性的驗證,以推動行業發展。 3. 促進「一帶一路」跨境貿易與學術合作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PReCIT 支持政府促進「一帶一路」跨境貿易活動,設立「一帶一路」科技創新中心;牽頭成立官產學研合作聯盟,並撥款進行跨領域及協作性的研究。理大還建議特區政府設立「一帶一路」獎學金及研究資助計劃,促進香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術研究及教育合作,並通過設立助學金和貸款計劃,吸引相關國家的優秀學生來港留學,鼓勵他們學成後留港發展。此外,理大亦建議推廣「一帶一路」旅遊文化交流計劃,藉此加強與相關國家的聯繫,特別是東盟國家的創新科技發展。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表示:「香港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成就卓越的基礎科研。然而,香港的私人企業研發投資比例較低,需要特區政府加強鼓勵產學研合作,推動科研應用,為香港打造經濟新動力。理大將致力提供卓越的教育和具影響力的交叉學科研究,支持香港的創科發展。」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兼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補充:「人才是香港發展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關鍵。為「一帶一路」國家的優秀學生提供獎學金、助學金及貸款,同時為他們定立畢業後在港服務年期的要求,將有助吸引人才來港作出長遠貢獻,並促進相互經濟合作。」 PReCIT 成立於 2022 年,由來自理大不同學系和專業的學者組成,推動交叉學科政策研究。中心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碳中和城市、大灣區創科發展,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更多關於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的資訊,歡迎瀏覽中心網站 www.polyu.edu.hk/precit/。 理大 2023 年《施政報告》建議書全文:https://polyu.me/PolyUPReCIT_2023PolicyAddress   ***完***

2023年9月25日

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

1c

69 名理大學生及校友出戰杭州第 19 屆亞運會 康復治療專家為國家運動員提供康復及診療服務並開展應用研究

杭州第 19 屆亞洲運動會(亞運會)舉行在即,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共有 69 名學生及校友出戰合共 20 個體育項目,包括,游泳、水球、田徑、劍擊、射箭及競技體操等,參賽人數及項目均創歷屆新高。祝願理大體育健兒於今屆亞運會全力以赴、為港爭光。 理大重視全人教育,並支持香港運動項目發展。自 1998 年起推出「傑出運動員推薦計劃」以來,已取錄逾 1,600 名優秀運動員修讀全日制課程。理大亦與香港體育學院合作推動「精英運動員學習計劃」,及透過「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支持年輕運動員在學業及運動雙軌發展。 此外,理大與國家體育總局舉重摔跤柔道運動管理中心亦於上月簽署合作備忘錄及協議,開展「備戰 2024 年巴黎奧運康復策略」(項目)。在合作協議下,理大將為國家體育總局舉重摔跤柔道運動管理中心提供專家康復服務,而國家體育總局舉重摔跤柔道運動管理中心亦會協助開展增強運動表現的應用研究,促進運動員表現並預防運動損傷。 由理大洪克協症管理教授、康復治療科學系副系主任及教授符少娥教授帶領的團隊,將在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及其他集訓駐地,為國家柔道隊運動員提供專家物理治療服務,提升運動員的運動表現能力及降低其損傷機率。團隊負責制定運動恢復研究規劃,探索因運動引起的疲勞及超負荷勞損等恢復策略,為國家柔道隊備戰杭州亞運會及明年的巴黎奧運會作充分準備。   ***完***

2023年9月22日

康復治療科學系

1

理大藝術家聯盟舉辦首個節目「港人祖籍」歷史考察 歷史學者丁新豹博士帶領學生探察尋根

為提升校內社群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欣賞及認同,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早前成立「理大藝術家聯盟」(聯盟),並由聯盟成員之一、理大駐校歷史學者及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博士精心設計的旗艦歷史考察節目「港人祖籍」系列打響頭炮,透過專題講座及實地考察,帶領學生尋探粵港兩地的歷史故事。節目首場講座於昨晚圓滿舉行,獲聯盟召集人汪明荃博士及眾多嘉賓、師生、校友支持。 理大於今年 4 月成立藝術家聯盟,邀得多位香港和內地文化藝術界的領軍人物和知名專家加入,積極拓展與文化藝術界的合作,包括籌辦交流和公開講座等活動,並為大學錄取文化藝術方面的人才提供意見,致力與各部門攜手推動理大校園的藝文氛圍,培養具備家國情懷的年青一代。 聯盟成員囊括不同文化藝術領域,包括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及電影及創意媒體,當中不乏一直支持理大的歷任駐校藝術家,名單詳見附件。 是次講座為「港人祖籍」系列首部曲「廣州歷史考察」的前哨。講座上,丁新豹博士詳述廣州為歷史悠久的嶺南文化名城,並從歷史及地緣關係等不同角度,剖析廣州和香港兩地之間的密切關係。 為了加深學生對廣州歷史及其與香港的聯繫的了解,丁新豹博士將與聯盟召集人汪明荃博士於月底率理大師生前往廣州,實地考察當地的博物館及歷史建築,包括南海神廟、廣州海事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遺址、黃埔軍校舊址、毛澤東農民運動講習所、八和會館、鎮海樓及越秀山光復紀念碑等。 「港人祖籍」系列在廣州之後,將聚焦中山、珠海及澳門,探究在三地形成的「香山文化」,以及其與香港的協同發展,並於今年 11 月舉辦專題講座及實地考察。   ***完***

2023年9月20日

文化及設施推廣處

cover

滕錦光教授續任理大校長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校董會今天宣布,現任校長滕錦光教授將獲續任五年,新任期由 2024 年 7 月 1 日至 2029 年 6 月 30 日。 校董會轄下的管理層評核及薪酬委員會在廣泛諮詢不同的持份者,包括大學顧問委員會、大學管理層、各學院院長、理大教職員協會、理大校友會聯會以及學生代表等後,向校董會推薦續任,並在會議上獲全體校董會成員一致支持。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恭賀滕錦光教授的續任。林博士表示:「滕校長是一位德才兼備、高瞻遠矚、有承擔的學者,與校董會及大學各持份者合作無間,對校董會制定的發展政策及目標均能高效落實。自他上任後,理大在 QS 世界大學排名榜上,由第 106 位躍升至現時的第 65 位,成績斐然。他重視創新科技發展,致力推動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促進產業發展,回應社會所需。他關注學生的全人發展,培養學生具備家國情懷和全球視野。我深信憑藉滕校長的卓越領導才能,定能帶領理大再創高峰,成為創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學。」 滕校長表示:「非常感謝校董會的認同和支持,展望未來,我將繼續竭盡全力,秉承校訓『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的精神,和理大同仁攜手帶領理大在教育、科研、創新創業方面再創輝煌,將理大建設成為創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學,為香港、國家及世界的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在教育方面,理大將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在科研創新方面,理大將緊密配合社會的需求,為香港的發展和國家的科技自強自立貢獻力量。」   *** 完 ***

2023年9月19日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