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聞稿

P1

理大與消防處簽署合作備忘錄 培育年青新一代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消防處今日簽署合作備忘錄,由理大護理學院與消防及救護學院共同合辦有關緊急護理及應急準備的培訓課程。 培訓課程將教授心肺復甦法及使用自動心臟除顫器技巧,以及防火安全措施與緊急撒離程序等技能及知識,以進一步提高社區的應急準備意識,加強拯救生命的效率。 理大護理學院一直致力發展有實用價值的醫護新知,而消防處一直積極制訂和推行社區應急準備策略。是次合作將有助消防處進一步在社區及校園推廣「應急三寶」(即「識滅火」、「識自救」和「識逃生」),將應急資訊滲透至各社區,普及「救人和自救」文化。 合作備忘錄由理大護理學院代理學院主任陳胡安琪教授及消防處及救護學院院長于文陽先生簽署,並由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教授及消防處處長楊恩健先生見證簽署儀式。 岑浩强教授說:「感謝消防處的大力支持培訓課程,這次合作開辦的課程將列入為有學分的通識課程,以回應社會需要,全體理大的學生均可報讀。我們期望新課程可提高學生的警覺性和解難能力,讓他們能在社區發揮互助和關顧精神。」 楊恩健處長表示:「期望課程能夠提高同學對拯救心臟驟停患者的能力及信心,同時加強本港心臟驟停患者在社區得到及時拯救的支援,以提升他們的生存機會。備忘錄亦標誌着雙方能夠持續合作,在不同範疇提供多元學習機會,共同為香港培育更多優秀的年青新一代。」 ***完***

2023年6月7日

護理學院

Prof LI Gang

理大研究創新紀錄:有機太陽能電池功率轉換效率達創紀錄19.31%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科研團隊近日在有機太陽能電池(OSC)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二元OSC(即光活化層中只有供體和受體)的條件下,成功提高功率轉換效率至19.31%,創下紀錄新高。 功率轉換效率是衡量光伏或太陽能電池板性能的重要指標,用來測量太陽輻射產生的能量。理大團隊的非凡發現將進一步提升先進太陽能光伏器件的應用價值,推動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 由理大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能源轉換技術講座教授、鍾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李剛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 發明了一種嶄新的OSC形貌調控技術,採用「1,3,5-三氯苯」(1,3,5-trichlorobenzene) 作為有機光伏體異質結「结晶調節劑」(crystallisation regulator),從而提高OSC的效率和穩定性。 研究顯示「结晶調節劑」可達成新穎的非單調的中間態調控(ISM -intermediated state manipulation)策略,以控制體異質結的OSC形貌,優化了非富勒烯受體OSC的結晶動力學過程,有效降低光電轉換能量損失。 有別於傳統上使用溶劑添加劑時所致的薄膜分子過度聚集,非單調中間態調控策略有助形成更有序的分子堆疊和合適的分子聚集。這項研究透過減少非輻射複合的損失令效率明顯提升,特別是非輻射複合過程會降低光的生成效率和增加熱能損失。 研究成果已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題為「以非單調中間態轉化實現效率達19.31%的二元有機太陽能電池及低非輻射複合」(19.3% binary organic solar cell and low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enabled by non-monotonic intermediate state transition)。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環境的重要解決方案。OSC作為太陽能器件的最大優勢是成本效益。不過,抑制非輻射複合損失和提高性能是現時OSC研究的核心問題。要達致廣泛實際應用,提高其轉能效率至關重要。 李剛教授說:「過往研究的挑戰源於既有的基準形貌控制(即添加劑)方法,會因過度聚集而出現非輻射複合損失,致令開路電壓降低。」 研究團隊花了約兩年時間發掘出新型「結晶調節劑」,並清晰顯示非單調中間態調控這種新穎策略的科學機理,既能降低非輻射複合損失,也可提高OSC效率。團隊並已成功發表成果,相關發現將為未來的OSC研究帶來重大啟示和希望。 李剛教授補充說:「新的研究成果將可在OSC領域持續發展,拓展各種實際應用,例如可穿戴電子產品,甚或是光伏建築一體化。」理大的單結光伏OSC已實現近20%的功率轉換效率,不但令性能更穩定,而且兼具靈活、透明、可延伸、輕巧和可定制顏色等獨特優點,其應用前景相比傳統太陽能電池廣泛。 李剛教授自2014年以來一直被認可為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其OSC研究對可印刷太陽能發展貢獻良多。作為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的專家,李教授一次又一次在科研上突破。他分享道︰「我們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超過19%的二元OSC中,非輻射組合損失可低至0.168eV,創下了新紀錄。我過去十餘年專注不懈研究OSC,這次獲得令人鼓舞的成果,開發出更高效率的OSC,有助加強太陽能的實際應用。」 ***完***

2023年5月29日

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

1a

何光平博士列入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名人堂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欣然宣佈,悅榕集團有限公司執行主席何光平博士於 2023 年 5 月 22 日獲列入學院的名人堂。同日,學院在為何博士舉行的晚宴上向他頒授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終身成就獎。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在典禮上致辭時說:「何博士致力於酒店業創新,是一位富有遠見的企業家和受人尊敬的行業領袖,積極倡導可持續旅遊。他是學院和全球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模範。」 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院長及講座教授暨郭炳湘家族基金國際酒店服務業管理教授田桂成教授衷心祝賀何博士獲此殊榮,田院長表示:「何博士堪稱酒店及旅遊業的先驅與典範,成就斐然。他不但在提升地區及全球酒店業水準方面,擔當舉足輕重角色,更推動酒店業變革,引進以亞洲為重心的獨特風格。他篤信教育,熱心支持酒店及旅遊教育,是學院的長期合作夥伴,獲此獎項乃實至名歸。」 何光平博士表示:「對於獲得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終身成就獎,我感到非常榮幸和謙卑。機緣巧合的是,很久以前,正是我擔任學院顧問委員會主席期間建議設立此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亞洲酒店業的先驅。得此榮譽的一眾獲獎者都是我們行業的真正巨擘,他們激勵了我們這一代人,能躋身他們的行列實在是我始料不及的榮譽。」 何博士又表示:「田院長見識超卓,在他長期帶領下,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已成為亞洲最負盛名的高等教育學府,並於全球名列前茅。整整一代亞洲酒店業領袖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田院長及其同事所提供的教育。」 作為悅榕集團與樂古浪度假村的創始人,何光平博士目前兼任悅榕集團、樂古浪度假村執行主席,以及泰華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等職務。這三家家族企業均為新加坡和泰國的上市公司。 何博士同時是新加坡管理大學的創始主席,曾任新加坡能源有限公司、新加坡新傳媒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長職位,也曾在渣打銀行、英國上市烈酒公司帝亞吉歐、新加坡航空公司,以及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的董事會任職。 何博士屢獲殊榮,包括倫敦商學院頒發的年度企業家獎、新加坡企業年度最佳 CEO、CNBC 頒發的年度亞太地區旅遊業領導大獎、新加坡國立大學傑出校友獎、美國創意協會、中國酒店投資峰會、澳大利亞酒店投資峰會終身成就獎等不同領域的諸多獎項。與此同時,為了表彰他在亞太地區乃至於全球酒店行業的貢獻與成就,何博士也是亞太區酒店投資峰會成立三十年來,截至目前為止唯一兩度獲頒獎項的業界人士,它們分別為:亞太區酒店投資峰會創新獎(2003)以及終生成就獎(2019)。 此外,為表彰他對新加坡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新加坡政府授予了何博士卓越功績服務勳章(Meritorious Service Medal)和卓越服務勳章(Distinguished Service Order)。何博士也獲強生威爾士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田院長說:「學院一直以領先世界的酒店及旅遊研究與教育而自豪。在追求卓越的路途上,我們有幸得到像何光平博士這樣傑出人士的鼎力支持。在行業伙伴的堅定支持下,我們致力培養一眾青年才俊成為這個全球行業的未來領袖。」 位於學院大堂的名人堂,展示了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終身成就獎獲獎者的肖像照,這些酒店業鉅子均帶領着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及知名品牌。學院設立此獎項,旨在表彰對香港、亞太地區以及世界各地酒店和旅遊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傑出人士。獲學院頒授此獎項者都是致力奠定全球行業版圖,並推動其發展的業界翹楚。   ***完***

2023年5月23日

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

cover

理大與溫州市政府達成協議推動共建技術創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溫州市人民政府達成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在溫州共建「香港理工大學溫州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院),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創業孵化、人才培育等工作,協助溫州發展成為科技企業和人才的重要創新科技中心。 透過是次官學研合作建立的創新平台,雙方將開展在新能源、先進材料、智能可穿戴設備、海洋工程裝備、海上風力發電、區塊鏈和時裝設計等領域的核心技術研發。理大憑藉卓越的科研實力,將協助溫州建設創新基地,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可持續發展。雙方並會合作培養能夠掌握未來關鍵技術,以及與國際接軌的創新創業人才。 框架協議在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浙江省委常委兼溫州市委書記劉小濤先生、市委秘書長王軍先生,以及市委統戰部部長汪馳先生見證下,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和溫州市副市長王振勇先生於本月 22 日在理大校園簽署。 理大多年來與內地多間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伙伴關係,攜手內地企業和地方政府推動應用研究和知識轉移,積極支持學生了解內地的發展和機遇。最近,理大亦與各地地方政府探討,在當地設立技術創新研究院,將理大的基礎研究力量和成果,與當地優勢產業需求對接,貢獻國家的科技自立自強及地方的產業發展。   ***完***

2023年5月23日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1

理大與中大合作研發全球首創新藥 ABarginase 治療肥胖相關代謝疾病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在合作研發新藥物上取得重大突破,首創一種可以治療多種與肥胖症和胰島素抵抗相關的代謝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和脂肪肝的藥物。 這款新藥 ABarginase 是全球第一種利用嶄新藥理機制——消耗精氨酸,巧妙地為提供安全、藥力持久而適用於治療多種肥胖相關疾病的單一藥物開闢新路徑。目前,不少病人往往要服用不同藥物去治療這些互相關連的疾病,導致出現多種藥物併用問題的風險增加。 ABarginase 的適用病症包括糖尿病前期、II 型糖尿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多種代謝病,而且製藥工藝成本低而高效,令更多患者可以負擔和受惠,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有關研發由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盧家驄慈善基金藥物科學教授梁潤松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沈秀媛教授領導。 肥胖不單止影響體形,更往往涉及許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臟病、高血壓及癌症等。理大與中大研究團隊取得重大突破,發現當血液內一種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處於低水平,即是所謂「精氨酸飢餓」的狀態,細胞會抑制脂肪合成,促進脂肪分解,並且增強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不過在普通情況下,人體內可以分解精氨酸的精氨酸酶,它的循環半衰期為時甚短,只有不足三十分鐘。 梁潤松教授說:「通過採用先進的融合蛋白方法,我們的研究團隊研製出一種長效的重組人類精氨酸酶 ABarginase,它含有一個白蛋白結合域,使其能夠與血液中穩定而又充沛的白蛋白結合,從而延長其循環半衰期約 200 倍。ABarginase 具有較強的酶活性,每星期只需注射一劑量,就足以使血液循環中的精氨酸保持在低水平,從而達到精氨酸飢餓的狀態。」 研究人員在兩組經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每周一次分別注射 ABarginase 和生理鹽水。八星期後,相較注射鹽水的對照組,ABarginase 組的小鼠無論在體重、脂肪量、脂肪肝,或糖尿病徵狀如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葡萄糖耐受不良均回復正常水平。 沈秀媛教授說:「ABarginase 在臨床前研究的結果已經展現巨大潛力,可望為治療多種與肥胖、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等相關的代謝性疾病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方案。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至今未有獲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認可的藥物,因此 ABarginase 的研發對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尤其意義重大。我們相信已經研發出可以治癒這些相關疾病的單一藥物。」 研究團隊已在多個國家為新藥申請專利;目前正提升製藥工藝至符合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的品質要求,為開展臨床試驗做好準備。 梁教授和沈教授表示:「我們作為科學家,一直矢志為改善人類褔祉作出貢獻,而成功研發ABarginse可說是為我們實踐理想邁出重要一步。」 在備受全球創科界重視的第四十八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香港奪得兩項最高殊榮的大獎,而 ABarginase 就是其中得獎發明之一,獲頒「發明者協會國際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ventors' Associations, IFIA)最佳發明大獎」,肯定新藥對改善病人福祉及全球醫療衛生的潛力,亦彰顯本港院校間的科研合作水平備受國際認可。 肥胖是全球普遍的健康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估計,2016 年全球成年人中,有逾十九億人屬超重及 6.5 億人屬肥胖,分別佔成年人人口的百分之 39 及 13。而在香港,約兩名成年人中便有一人的體重指標被界定為超重或肥胖。 是次研究得到盧家驄慈善基金有限公司、醫務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以及理大化學生物學及藥物研發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持。   ***完***

2023年5月22日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

1

理大與中國港灣成立聯合研究中心 推動土地發展研究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中國港灣工程有限公司(中國港灣)成立「土地發展聯合研究中心」,旨在促進可持續土地開發和利用,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中心成立典禮於5月17日在理大校園進行,並由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先生、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葉水球先生、發展局工務科項目策略及管控處處長鄺家升先生、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卜國明先生、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總裁徐海山先生、中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副總經理梁桁先生、中國港灣(香港)副總經理江和明先生、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理大土地及空間研究院院長丁曉利教授及一眾嘉賓共同見證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與中國港灣(香港)董事總經理薛咏先生代表簽署合作協定。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先生致辭時說:「聯合研究中心從土地發展的研究方向入手,為推動綠色發展理念及開展相應的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提供了平台。希望中心與社會各界一道努力,共同激發香港土地發展的綠色動能,推動香港邁向碳中和,使香港成為更宜居及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致辭表示:「中國港灣—理大土地發展聯合研究中心將會有效結合理大強大的科研實力與中國港灣在項目實施和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通過雙方的密切合作,中心將在土地開發這一重要研究領域提出創新理念和先進技術,並通過知識轉移,將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香港、大灣區、國家及海外的土地開發項目,從而實現改善民生,造福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港灣(香港)董事總經理薛咏先生指:「聯合團隊的全球視野、項目經驗和卓越的研究優勢,將推動先進的土地開發與工程建設新技術的研發,特別是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的土地開發與建設。我們的目標是將聯合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推廣到整個行業,以提高土地開發和建設過程中的效率、安全性、成本效益和環境水平,從而造福行業和整個社會。」 該中心是中交集團和香港高校建立的首個合作研究中心,將充分發揮集團旗下中國港灣在香港和海外實施項目和技術應用的豐富資源和經驗,以及理大在土地和基礎設施發展方面的雄厚科研實力。聯合研究中心由理大土地及空間研究院與中國港灣合作運營,並由理大土地及空間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戴建國教授和中國港灣(香港)辦公室主任孫華磊先生擔任研究中心首任主任。中心在前期階段將專注於研究創新、知識轉移和人才培養。涵蓋研究領域如下:   • 海洋工程和島隧連接工程技術及應用;   • 創新的裝配式建築、智慧碼頭、智慧機場建造等技術和應用,以促進土地高效率利用;   • 都市及海洋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及應用,以實現碳中和承諾、廢物回收及再利用;   • 面向海洋工程的纖維增強樹脂複合材料及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技術及應用;   • 海洋基礎設施的全壽命技術以及空間資訊科技應用。 中交集團首席科學家及中國工程院林鳴院士指:「中交集團高度重視技術創新與技術應用。聯合研究中心作為中交集團在港首個與高校合作的產學研研究機構,集團將發揮自身資源和能力,加大投入,努力為香港打造更美好的發展藍圖,並為服務交通強國、海洋強國、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的落地和推進重大工程的實施提供堅強支撐和動力。」   ***完***

2023年5月19日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

JUPAS

「2023理大聯招課程諮詢日:入學攻略」即將舉行 一站式課程諮詢 全面掌握重要課程資訊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將於 2023 年 5 月 20 日(星期六)下午一時至五時舉行「2023 理大聯招課程諮詢日:入學攻略」,讓大學聯招(JUPAS)申請人了解最新的課程資訊,以便在 7 月中下旬「最後課程改選」限期前再次評估其課程選擇並作最後定案。有興趣參與人士可透過網址 https://www.polyu.edu.hk/conday 報名。 活動當日節目豐富,理大教務處將舉辦一場「入學攻略及面試技巧」專題講座,教務處代表會講解最新的入學資訊,而理大學生亦會分享入學面試技巧及課程排序心得。同時,各學院將安排課程講座、課程諮詢、參觀活動和工作坊等,讓學生更了解心儀學科的入學要求、課程內容特色和學習生活。學生更有機會體驗一對一「人工智能入學面試」,為面試作出更佳準備。另外,教務處特別設計了網上聊天機械人(Academic Registry Virtual Trainee),協助學生掌握各課程的最新計分方法及過往收生分數。 由 2023/24 學年起,理大將進一步優化多個學系組合課程,以回應社會發展所需。此外,為培育具備社會所需知識及技能的明日領袖,理大自上學年起在本科課程加入「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AIDA)及「創新及創業」(IE)兩大新元素,成為大學核心課程(General University Requirements)的一部分,有興趣的同學亦可選擇 AIDA 或 IE 作為副主修或副修。 理大於 2023/24 學年亦將繼續彈性處理 JUPAS 的入學申請。報讀學位課程的學生如未能完全符合最低入學要求「3-3-2-2-3-3」(即中文及英文需達 3 級、數學及通識需達 2 級和兩科選修科需達 3 級或以上),理大仍會作酌情考慮,惟他們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      其中一科成績只較「3-3-2-2-3-3」低一級,但最佳五科成績(任何五科、不計科目比重)仍達個別組合課程上一年度的平均最佳五科收生分數加一分或以上的要求(詳情可瀏覽https://www.polyu.edu.hk/aradm/jupas/flexible_admission_score.pdf);及 •      將理大學位課程在 JUPAS 入學申請中列為 Band A 選擇,即三個首選志願課程之一。 此外,教務處將於 5 月 23 至 25 日、29 至 30 日下午 3 時至 5 時提供線上諮詢服務,以便 JUPAS 申請人查詢入學問題,詳情可瀏覽網址: https://www.polyu.edu.hk/study。 有關「2023 理大聯招課程諮詢日:入學攻略」活動查詢,請致電 2333-0600 或電郵至 arevents.enquiry@polyu.edu.hk。   ***完***

2023年5月17日

教務處

Photo 1

理大學者Web3零知識密碼技術取得突破 獲頒ZPRIZE大獎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計算機科學專家,憑藉在零知識密碼學的技術突破,帶來創新解決方案,榮獲國際ZPRIZE的「Plonk-DIZK GPU加速」類別獎項,獲得獎金55萬元美金。 理大電子計算學系教授區文浩教授與助理教授(研究)陸星曄博士帶領研究團隊,在ZPRIZE 的「Plonk-DIZK GPU加速」類別脫穎而出,開發的分佈式零知識證明技術為公共利益作重要貢獻。 零知識密碼學,也被稱為零知識證明(ZKP),允許「證明者」說服任何人計算的有效性而不洩漏任何資訊,因此稱為零知識。它被視為影響Web3的突破性技術,Web3是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線上生態系統,因為它能夠實現數據隱私保護、提高效率和擴展透明系統如區塊鏈。 零知識密碼學對促進去中心化和推廣廣泛應用十分重要,亦有助於開發保障私隱資料安全共用和協作計算的創新解決方案。這項技術的應用將對金融服務、醫療保健和供應鏈管理等各行各業帶來益處。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我們對理大學者贏得ZPRIZE的卓越成就感到自豪。這展示了理大在致力通過創新研究和變革性解決方案推動區塊鏈技術和革新Web3的堅定決心。」 零知識證明的計算成本是實現其大規模應用的主要挑戰。針對這個難題,理大研究團隊從通用的零知識證明系統Plonk著手,通過利用GPU加速計算和在多台服務器之間均勻分配工作負載,成功提高Plonk的效率及可擴展性。 區文浩教授表示︰「關鍵莫過於生成這些零知識證明需進行複雜的計算,為使零知識密碼學得以廣泛應用,需開發更快速及更高效率的方案。」 理大團隊提出的新方案,能夠在1小時內,為一個達228個邏輯門的電路生成證明,是目前成功生成Plonk證明的最大規模電路。該新方案利用6台內存較小並配備GPU機器,發揮GPU的特性以應對證明生成過程中最耗時的操作,在單台機器上將零知識證明生成的時間加快了超過40%。同時利用新的分佈式技術,將整體證明生成速度提升了近10倍。 Plonk-DIZK GPU加速獎項屬於ZPRIZE的公開組別,ZPRIZE是由區塊鏈業界發起的一項比賽,並得到來自超過32個全球合作伙伴機構及贊助商支持,貢獻時間和資源以提高這項技術的認知和實際應用。 陸星曄博士表示︰「我們項目將載入開源庫以惠及大眾,希望藉此支援下一代的去中心化協定和應用發展。正是這種開源共享的精神,推動Web技術不斷進步。」 ***完***

2023年5月17日

電子計算學系

1

理大立方衛星設計比賽 提升中學生 STEAM 技能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積極推廣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及數學(STEAM)教育,並與本地中學緊密合作,為學生提供參與各種研究項目和相關活動的機會,以加強他們的 STEAM 技能。 其中理大開辦的太空科技研究課程,培養年輕人對太空科技研發事業的興趣。而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與創星滙(香港)(OASA)合辦「理大立方衛星任務——太空碎片清理」比賽,則是全港首個以 STEAM 和太空科技為主題的比賽。 是次比賽反應熱烈,吸引近百名來自不同中學的學生報名參與。為了讓參賽同學對立方衛星(即微型衛星,又稱 CubeSat)、衛星能力、太空科學原理及其實際應用有更深入的了解,理大及 OASA 為參賽同學提供了歷時三個月的培訓班,目的是設計一枚能夠清除太空碎片的立方衛星。同學更有機會參加學術講座,以及參觀理大用於太空科學研究的實驗室和設施,包括空氣動力學實驗室、航空工程實驗室和行星遙測實驗室,讓學生從中獲得設計靈感。在 OASA 導師主講的實踐工作坊中,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的博士生為同學提供指導和協助,以助他們在工作坊中成功建構立方衛星和編寫程式。 經過參賽同學三個月的努力,比賽已於 4 月 29 日圓滿結束,並在理大舉行頒獎暨閉幕典禮。由理大代表和 OASA 國際顧問成員組成的評審團經過仔細討論,選出了表現最佳的團隊。獲獎隊伍名單如下: 獎項 獲獎隊伍 冠軍 聖保羅書院 亞軍 S沙田學院 (第一隊) 季軍 英皇書院 優異獎 沙田學院 (第二隊) 優異獎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 奪得冠軍的聖保羅書院隊伍在所製作的短片中闡述了如何將一枚 6U *立方衛星發射到太空、環繞軌道運行尋找碎片,並部署其中 1U 立方衛星,在人工智能的協助下運用石墨烯網去撿起該枚碎片,其設計更考慮到碎片在大氣層中燃燒的時候,立方衛星如何脫離軌道返回地球。 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系主任兼民航工程講座教授溫志湧教授表示:「這次參賽的中學生展現出令人意想不到的 STEAM 技能和無比的創造力,他們高水平的工程能力和天分令人印象深刻。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希望這次比賽能吸引更多學生從事與太空相關的研究,包括衛星領域的研究。這些學生潛力無限,有望成為未來青年科學家,我很期待這樣的人才加入理大的研究團隊中。」 OASA 總裁及常務董事李嘉樂教授說:「所有參賽者均表現出色,對追求最新的太空科技知識充滿熱忱。我們希望這次比賽能夠啟發中學生,鼓勵他們考慮在太空科學以及相關技術和工程範疇繼續深造,並以此建立自己的事業,成為下一代太空創業家和航天工程專家。」 得奬隊伍除了得到 OASA 的實習機會以及學生會員免費會籍外,還獲理大頒發奬金,以鼓勵學校繼續發展 STEAM 教育。理大亦歡迎各中學通過「校長推薦計劃」和「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推薦是次比賽的參賽同學報讀理大,增加取錄的機會。 *「U」是度量立方衛星的基本單位,1U 是指長寬高為 10 公分的立方體。   ***完***

2023年5月12日

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

Photo 1

理大與非政府機構合作創新和有效介入服務 助家庭面對逆境

為幫助家庭面對逆境和壓力,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聯同香港青少年服務處、香港家庭福利會、救世軍和東華三院,自2021年起,推行為期三年的「賽馬會抗逆有『家』 計劃」。計劃至今推出了不同的活動,包括以家庭抗逆力為主題的網上學習課程和以社區為本的專業介入服務,助家庭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變化和干擾,適應不斷變更的社會環境。 家庭抗逆力,是指家庭為應對外部威脅與挑戰而產生的適應能力,内容包括正面的家庭信念、家庭親密關係及其靈活性、坦誠的情感表達,以及共同解難的能力。通過提升家庭抗逆力,家人便能坦誠表達、互相支持,即使面對逆境,也能保持穩定,共度難關。 計劃透過12小時的網上學習課程,參與家長可以瞭解家庭抗逆力的概念,從而反思自身家庭的狀況,並將家庭抗逆策略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網上學習課程推出8個月,已吸引超過5,000人次報讀。理大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及利豐服務領導教育教授石丹理教授指,超過97%的參加者表示對家庭抗逆力的理念及自身家庭的特質有更深入的了解;超過95%表示課程能幫助他們更正面地看待逆境,並願意與家人分擔壓力、解決困難。前測及後測比對的客觀分析顯示,參加者在完成課程後,焦慮和抑鬱的徵狀比參加前顯著減少;而在正面觀念、家庭親密度及靈活性,以及家庭溝通方面,參加者的家庭抗逆力也有明顯的提升,讓他們在面對逆境時能更正面和樂觀,家庭成員的關係變得更親密,家庭溝通也比之前更暢順。此外,團隊運用準實驗研究,通過比較實驗組(已完成12小時課程的參加者)和對照組(即未參與課程的家長)的表現來評估課程的有效性。研究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在課程後的焦慮及抑鬱程度顯著降低,家庭抗逆力顯著提升,而對照組(即未參與課程的家長)在家庭抗逆力方面卻輕微下降。 以社區為本的家庭介入服務是計劃的另一個標誌性活動,在過去兩年共有超過7,000個家庭受惠。其中,由非政府機構和理大共同研發,並由非政府機構負責執行的社區為本家庭介入服務成效尤其顯著。服務分爲4個不同的主題,包括(一)家庭歷奇訓練;(二)家庭藝術體驗;(三)家庭照相館;及(四)家庭靜觀歷程。每項服務包括6節的小組和戶外活動,並會邀請所有家庭成員出席,訖今已有約900個家庭參與。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梁倩儀博士指,97%的參加者表示服務提升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正面溝通及互相支援的能力,讓他們能更樂觀地面對逆境。數據證明了家庭成員的負面情緒(例如:壓力、焦慮和抑鬱)因參與服務而減少,家庭抗逆力(例如:積極的家庭信念、家庭靈活性和凝聚力、家庭溝通和共同解難的能力)也有顯著的提升。此外,團隊亦進行了準實驗研究,結果發現與對照組(即未加入服務的家庭)相比,實驗組(即已加入服務的家庭)在參加活動後的焦慮程度顯著降低,家庭抗逆力顯著提升,對婚姻滿意度也明顯提高。反之,對照組(即未加入服務的家庭)在家庭抗逆力及對婚姻滿意度方面則呈現了下降的趨勢。 曠日持久的疫情、經濟狀況的不確定性、高企的通脹,乃至學童學業及成長滯後,都為個人的身心健康與家庭的正常運作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困擾與負面的影響。為迎接未來的挑戰,協助家庭建立抗逆力的各類服務在後疫情時代顯得刻不容緩。本計劃除了透過不同形式的介入服務,及早發現有需要的家庭並提供適時介入,讓香港家庭更能認識及增強抗逆力外,更期望能培訓社工、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進一步優化家庭抗逆力及服務介入的手法。   賽馬會抗逆有「家」計劃 網站:https://family-fhss.polyu.edu.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CFamilyResiliencehk/ ***完***

2023年5月11日

應用社會科學系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