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足跡
2022
2021
理大創新的地形測量及地貌分析方法及研發「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為國家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作出貢獻。
理大推出「大灣區理大科創 2025」計劃 ,旨在有系統地加速培育科技初創企業的成長,為大灣區的科創發展作出貢獻
東京奧運會國家隊奧運健兒到訪理大,與理大師生和香港市民交流。
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成立,共同培育更多優秀人才,攜手推動三地創新科技發展
2020
理大成功研發使用多肽的新一代生物資料存儲技術,並透過「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進行太空測試。未來,該技術有望,期望日後能將此項技術應用於太空探索等大資料管理。
成立理大–深圳技術創新研究院(福田) 。
2019
理大設計和研發的「相機指向系統」與對月球地形測繪和地貌分析技術,成功協助「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的,創全球歷史先河。
理大持續加強與大灣區機構的研究合作,設立「粵港澳環境污染過程與控制聯合實驗室」,推動大型合作研究,以應對大灣區內迫切的環境問題。
理大成立「粵港澳光熱電能源材料與器件聯合實驗室 」,聚焦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熱能轉換和存儲、能量存儲的高級電池等方面的研究,為大灣區的專家提供了一個共同應付重大能源問題的平台。
2018
理大與深圳大學合作成立了「 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GBA I3),兩校致力通過與全球領先的大學、政府企業合作,透過開放式創新、培訓項目創業支持等活動,打造一個跨領域知識轉移和創業培育的世界級創新中心。
2017
理大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成立「絲綢之路國際工程學院」,更舉辦首個校企合作項目,為電力能源業界培訓高端人才。
理大與西南交通大學合作創辦「軌道交通安全監測技術創新中心」,以完善中國高速鐵路的結構健康監測系統、損耗診斷和預測方法。
2016
理大與西安交通大學,及來自34個國家及地區的134多所大學,共同組成「絲綢之路大學聯盟」促進和鼓勵成員之間的學術合作及學生交流。
2015
成立兩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 「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及「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
理大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發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參與嫦娥三號探月任務。
2012
理大研發的「結構診斷與預測系統」已裝置於深圳證券交易所總部(2012年)、蘇通大橋(2007年)及廣州塔(2010年)。
2011
理大在深圳市南山區高新科技產業園的「深圳產學研大樓」啟用。
2010
因應汶川大地震災後救援、重建工作,與四川大學成立「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是全國首所針對自然災難進行防災、減災、災後重建研究的最高學府。
理大獲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准成立「手性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
理大獲國家科技部批准,於理大成立「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
2008
理大作為中國奧委會科技合作夥伴,派出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團隊,從培訓、科研、醫療康復等方面協助國家奧會為運動員備戰北京奧運會。
2007
理大與北京大學攜手建立「中國社會工作研究所」,舉辦社會工作碩士生班培育專才,為內地社會工作專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2006
時任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到訪理大。
理大與中國國家月球探測工程中心簽訂協議,展開全方位交流與合作。
2005
成立「深圳市中藥藥學及分子藥理學研究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為現代中藥。
2002
與西安交通大學成立「西安通理國際深造學院」,是理大第三個境外中心。
2000
於深圳成立第二個境外中心。
1998
1997
與浙江大學合作成立「國際企業培訓中心」,是理大首個境外中心。
舉辦首個兩年一度的「紫荊花杯傑出企業家獎計劃」,以表彰內地及香港本地傑出企業家,累計已有155內地傑出企業家榮獲此獎項。
1995
成立「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成員來自內地14所頂尖大學,推動應用研究合作及將科研成果商品化。
1994
舉辦每年一度的「傑出中國訪問學人計劃」,累計已有80多位傑出學者到訪理大。
1978
院長李格致博士率領代表團訪問西安交通大學,是香港首家前往內地交流的專上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