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1

理大与惠州市大亚湾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惠州市人民政府及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亚湾开发区)于5月13日举行签约仪式,就共建「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 座谈会上,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向到访理大的惠州市代表团介绍理大的最新发展,以及未来于内地拓展的战略目标。理大一直重视推动科技创新及科研人才培养,在基础研究与创新创业方面独具优势,致力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理大与惠州将共建研究院,发挥各自优势并协同发展,藉深化惠港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作为当地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研究院将成为推动惠州科技产业发展的动力,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惠州市委书记兼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吉先生表示,理大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同时惠州拥有坚实的现代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创新应用场景。双方携手共建研究院,必将有力促进优势互补。研究院将聚焦惠州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理大的人才科研优势,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惠州落地孵化、实现产业化,助力惠州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同时聚集整合境内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培养一批掌握未来关键技术的卓越工程师和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将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 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及惠州市委书记兼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吉先生、惠州市委常委兼统战部部长赖建华先生、惠州市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黎明先生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惠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俊玲女士,以及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兼区管委会主任郭武飘先生代表签署合作协议。其他出席嘉宾包括理大领导层、专家代表及惠州市人民政府及企业代表等。 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会上,理大软材料及器件讲座教授郑子剑教授亦简介了研究院的建设规划。该院将聚焦石油化工、新能源材料、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等领域,通过与惠州市和大亚湾开发区的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并积极推动官、产、学、研合作,为香港、惠州乃至国家的科技创新作出贡献,期望以卓越成绩打造惠港校地合作新典范。

2024年5月17日

深圳研究院

Photo 1 (1)

理大与广东工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携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广东工业大学(广工)达成协议,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并启动「粤港澳大湾区沉浸式体验项目」,以学分制形式促进两地人才交流、创业合作项目落地,打造高质量创科人才生态圈。 双方在广工大学城校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工大创谷举行签署仪式。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知识转移及创业处总监王家达先生,与广工党委书记胡钦太教授、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振友教授、党委常委、副校级干部张学理先生的见证下,由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和广工校长邱学青教授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林大辉博士表示:「我们相信双方合作能充分发挥两校优势,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一流湾区贡献力量。理大已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创业培养生态系统,『创新及创业』亦成为本科生课程的必修课。今次合作项目启动后,两校将开展全方位合作,包括建立两地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咨询枢纽、合办国际交流活动、推动两校学生的创业合作项目落地等,在多领域携手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 胡钦太教授表示:「跨境合作培养人才,是两校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服务融入大湾区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广工将与理大共同打造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湾区融合发展的新标杆,携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高水平人才高地,促进两地学生交流,为粤港青年融入时代发展提供机遇。」 理大与广工将展开全方位合作,利用两校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专业人才和社会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推动有利创新创业人才培训的协同发展,促进两地学生构思开展创业项目,并在粤港澳落地孵化。

2024年4月29日

深圳研究院

Photo 1

理大与江西赣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深化两地科研合作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及兴国县人民政府就共同推动两地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赣港两地优势互补达成合作意向。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率团参加3月19日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举办的「中国.赣州首届石墨烯暨纺织服装新材料产业论坛」。会上,赵教授代表理大分别与赣州市委常委兼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窦良坦先生和兴国县委副书记兼兴国县人民政府县长刘章宏先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推进共建「香港理工大学兴国纺织服装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开展深度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研究院将为赣州及其各县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为理大在纺织服装领域的教育、科研和成果转化提供更多机会。 赵汝恒教授致辞时表示﹕「理大将在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专业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助力赣州市及兴国县纺织服装产业和市场同步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等方式,积极促进投资及合作机会。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创纺织服装产业的新篇章。」 理大在纺织服装领域拥有丰富的教育和科研实力,高度契合赣州市纺织服装产业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理大期望通过是次与赣州市和兴国县的合作,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和平台等优势,依托即将共建的研究院,支持当地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为产业问诊把脉。 是次论坛以「新烯望新织造」为主题,以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全国首家石墨烯科技馆落户兴国县为契机,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来自全国各地的石墨烯和纺织服装领域的院校专家、企业机构、行业协会代表聚首一堂,探讨「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在纺织服装等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理大利民先进纺织科技青年学者、时装及纺织学院助理教授寿大华博士亦在论坛上介绍其团队在纺织服装新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

2024年3月27日

其他

1a

理大与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成立联合研究中心 共同发展离岸海上风电技术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香港理工大学—阳江实验室海上风电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究中心」)。 联合研究中心由理大土地及空间研究院及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共同营运及管理,此举标志着双方加强在离岸海上风力发电工程领域的科研合作。双方今后将开放及共享科研设备资源,推动合作研究项目,并开发各种崭新技术和材料,将科研成果转化普及,致力促进离岸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发展,为业界提供可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 联合研究中心成立典礼同日于理大举行,并邀得广东省阳江市代表团亲临校园,与理大成员一同见证。出席嘉宾包括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阳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德伟先生、理大协理副校长(内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高等研究院院长陈清焰教授、土地及空间研究院院长丁晓利教授、阳江市科技局副局长莫家强先生、阳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林滔先生,以及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主任朱嵘华教授等。 赵汝恒教授于典礼上致欢迎辞表示:「风力发电已成为多国实现碳中和的策略之一,理大与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的合作除了能惠及离岸风电发展外,也能深化两地在科研、人才培养、文化知识交流等多方面的联系。联合研究中心亦将进一步结合理大及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雄厚的科研实力和经验,破解能源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突破核心技术壁垒,支撑打造世界级的风电产业基地和清洁能源研发创新基地。」 据香港机电工程署估算,若香港的潜在离岸风能达到107亿千瓦时,便能满足本地约三分之一的电力需求。离岸风电建设往往涉及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技术性难题,是次理大与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的合作亦将促进双方开展交叉研究,提出实际工程方案,助力香港、国家,以至全球的离岸风电建设。 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汇聚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内地大学的顶尖专家,围绕离岸风电领域进行基础科学、应用及核心技术研究。 理大土地及空间研究院于2021年成立,为理大高等研究院辖下18所研究院及研究中心之一,汇聚逾50名来自不同学科的理大学者,聚焦「填海」、「土地和空间发展创新方案」、「环境处理和影响」、「土地经济和规划」及「土地分析和管理」五大方向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及知识转移,推动离岸海上风电发展更是研究院积极发展的领域之一。去年11月,研究院代表团到访阳江市,参观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等多所科研机构,并与实验室领导共商科研合作机会。

2024年3月26日

深圳研究院

1 (1)

理大举办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 探讨三地高校发展

由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联盟)主办、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协办的「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于昨日圓满举行。来自 38 所成员高校的 130 位校领导及代表于理大校园聚首一堂,总结联盟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共商联盟的发展计划,深入探索苏港澳三地高校的人才培育及创新科技研究等合作蓝图。 昨日上午,联盟年会正式开幕,与会的主要嘉宾包括:国家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女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吴程女士、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与青年工作部副部长李勇先先生、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副局长丁少雄先生,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秘书长邓特抗教授。 刘锦主任在开幕仪式致辞中表示:「内地与港澳高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效益凸显。教育部积极支持内地与港澳高校积极加强交流、协同发展,近年已成立了一系列高校联盟。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应着眼大局,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而各高校应发挥优势,推进苏港澳高水平大学建设。联盟应搭建平台,推动内地与港澳高校交流,为全球治理、下一代成长和青年培养作出贡献。」 理大校长滕锦光院士在致欢迎辞时表示:「自 2021 年成立以来,联盟成功担当了桥樑的角色,促成了多项交流与合作活动,并成立了多个专业联盟,让各成员高校在不同专业领域中开展更集中、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贏。近年来,依託联盟这个平台, 理大也加强了与江苏省各地政府的合作、共同成立研究院,比如与无锡市政府合作共建『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与南京市政府签定『香港理工大学南京技术创新研究院』合作备忘录等,为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创科发展作出贡献、促进校地的产学研合作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涌先生亦通过视频方式在开幕仪式中致辞,联盟年会由理大内地发展总监陆海天教授主持。会上,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永贵教授代表联盟秘书处总结联盟过去的工作成果,介绍未来工作计划,并通过常务理事会决议,聚力促进各高校资源深度融合及推动创新发展。 在校长主题报告环节中,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院士、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教授、理大校长滕锦光院士分别作主题报告,就如何面对变革时代的挑战,结合三所高校各自的优势以及苏港澳三地的区域特点,阐述其在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策略与成果。在校长论坛环节中,联盟成员高校的多位校领导围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及「大学科研与产业科技创新」两大主题发表演讲,并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及产学合作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为新时代高校发展带来启发。 本次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的成功举办,为联盟共同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活动结束后,理大于教学研究酒店唯港荟设晚宴,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院士等理大高层欢迎在场逾二百位嘉宾,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林鄭月娥女士、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院士、江苏省海外联誼会副会长李卫华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青年工作部副部长宋来先生等及联盟成员高校代表。 「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于 2021 年 12 月正式成立,由南京大学、理大及澳门大学共同创立。秉持「开放、共享、多元」的理念,联盟旨在发挥江苏省、香港及澳门三地大学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在人才培育及创新科技研究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联盟得到苏港澳三地政府的鼎力支持,现已获江苏省 26 所、香港九所以及澳门三所共 38 所高校加入。

2023年12月12日

其他

1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到访理大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热烈欢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今天莅临校园,出席于理大赛马会綜艺馆举行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与大学师生对话」活动,与现场约 700 名理大师生交流。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联办)教育科技部部长王伟明博士、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主席雷添良先生、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及校长滕锦光教授出席活动,迎接代表团到访理大,并对国家近年多次载人航天任务取得圓满成功感到骄傲和自豪。 代表团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先生带领,成员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究员、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宏先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宣传办公室副主任閆璞先生;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刘伯明先生;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神舟十四号乘组指令长陈冬先生;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董光亮先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科研与质量局局长陈杰先生,以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宣传办公室主管杨欣女士。 林大辉博士致欢迎辞时表示:「这是继 2021 年航天科学家团队到访香港理工大学后,再次让理大的老师和同学,可以在校园近距离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圑进行交流和分享国家航天事业的骄傲,感到十分荣幸和兴奋。近年来祖国在航天发展取得了举世矚目的成就,令人鼓舞和自豪,理大有超过 30 年航天科研工作经验,是香港唯一一所多次参与国家航天项目的大学,我们衷心感谢国家对香港理工大学的信任和支持。理大会砥砺前行,不断增强科研实力,加强跟内地科研团队合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们全力弘扬航天精神,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科学,追求梦想,发挥所长,协助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贡献国家。」 会上三位代表团成员分别作主题报告,分享参与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经歷,并与理大钟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及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系主任及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教授以及理大张心瑜空间科学教授、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副系主任及深空探测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波教授就航天科技、航天员训练及太空生活三个范畴,在台上即席与一位博士生和一位本科生对谈交流。 滕锦光教授表示:「国家航天事业的成就不但彰显了国家的实力,也大大促进了人类在相关领域的发展。理大为国家多项关键的航天探索任务作出了贡献,未来会继续支持大学的科研团队参与国家的航天任务。」 自 2010 年起,理大一直积极参与国家的太空探索计划,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携手研制太空仪器,又利用先进地形测量技术协助评估及选取合适的着陆点,先后协助国家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和天问一号火星任务取得成功。2021 年,理大进一步成立了「深空探测研究中心」,去年亦与国家「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成立了「先进空天推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2023年11月30日

其他

1 (2)

理大与浙江省杭州及温州携手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促进两地技术创新及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浙江省杭州市和温州市在产学研领域达成重要合作,联合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共同推进浙港两地的科技创新与文化旅游发展,以深化杭港及瓯港之间的合作。 理大与温州市人民政府于 11 月 9 日在温州市人民大会堂举行签约暨揭牌仪式,标誌着双方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正式落地温州。研究院将透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及研发服务,在温州打造汇聚科技企业和人才的创新科技中心。 理大分别与温州市人民政府及温州湾新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先生、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葛益平先生、温州市政协主席陈作荣先生共同见证下,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与温州市副市长王振勇先生,及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与温州市龙湾区委书记周一富先生,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市、区两级的合作协议,并为研究院进行揭牌仪式。 理大是香港首间在温州市成立技术创新研究院的高校,参与推动东南沿海地区创科发展,以响应国家、浙江省和温州市的产业发展需求。研究院将与当地重点产业深度合作,聚焦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柔性电子及超精密制造技术等领域,促进相关产业在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创新创业的发展,助力当地经济的高品质发展。 林大辉博士致辞时表示,理大重视科研创新,积极推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国际顶尖创新人才,为双方深度合作提供良好基础。温州民营经济活跃,产业基础紮实,温州人勤奋拼搏、勇于创新,双方合作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令人倍感期待。理大将充分发挥人才、学科、科研和国际化优势,聚焦温州产业集群开展、集成创新、人才培养和研发服务,与温州一同探寻科研新方法、新观念、新视野,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带动产业高效升级。理大将以平台建设为契机,在人才引育、创新生态打造、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交流等方面,加强与温州各方合作,努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张振丰先生表示,创新是温州与生具来的基因。近年来,始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温州「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囑託,坚定走好创新驱动发展「华山一条路」,持续提升「五个一」创新格局能级,联动布局「一港五谷」战略科创平台,大力引进「校地共建」科研合作载体。此次与理大签约合作恰逢天时、地利、人和。希望研究院成为温州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强力引擎、打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新生力量、连接国际高端创新资源的重要纽带,助力温州提升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引进更多国际创新人才。温州将竭尽全力提供高效服务、一流保障,为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访温期间,理大代表团亦有参观考察温州高校,并就研究院的建设发展规划举行宣讲会,及安排科研团队以海报形式向温州企业展示他们最新的科研技术。双方除了加强在技术上的合作,也将深化瓯港的学术与文化交流,珠联璧合,互利双贏。 此前,理大与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于 11 月 7 日在杭州市举行签约暨揭牌仪式,正式启动「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将与杭州市开展深度合作,聚焦大运河文化与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医美等重要领域,助力杭港两地的科技创新和文化旅游建设。研究院将下设三个科研中心,分别为「大运河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轨道交通智慧中心」及「数智医美研究中心」。这些科研中心将结合杭州的资讯科技、互联网、文化旅游、智慧城市、生物医药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强与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杭港科研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为当地企业技术发展提供服务,以及为理大前沿技术发展提供应用场景。 作为国家规划的重要省会,浙江省一直致力推进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协同发展。理大这两所研究院将成为杭港和温港合作的枢纽,汇聚创新人才和资源,深化两地产学研合作,助力当地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带动浙江省成为具活力、以创新驱动的核心地带,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文化旅游发展作出贡献。

2023年11月14日

其他

1a

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正式启用 与内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携手推动创科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院)于 11 月 2 日举行揭牌暨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标誌着研究院正式落户无锡市,通过高端创新平台,培养产学研领军人才,并与十家内地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为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创科发展作出贡献。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带领的代表团到访无锡,与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先生、市委常委及统战部部长周常青先生、副市长秦咏薪先生及周文栋先生,以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及新吴区委书记崔荣国先生等会面,就加强苏港合作和发展作深度交流,及后更联同无锡市各级领导及企业代表等出席活动。 理大为首间在无锡市成立科研中心、参与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创科发展的香港高等院校。研究院启用后将开展三个重点领域工作,包括建设国际一流的高端科研创新平台,聚焦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生物医疗科技、人工智能、新材料及通讯网络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及科创服务管理等;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及培养高端人才,包括重点建设教研中心,开办工程学博士学位课程及工程学博士后计划,培育能与国际接轨的卓越工程师及创新创业人才。研究院亦会善用理大的国际化优势及影响力,为无锡高新区引入科技企业,举办产业及学术交流活动,扩展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 为实践科研成果转化,研究院分别与当地十家高新技术企业就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包括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亚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祥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三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 I∙Campus、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合碳材料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楼蓝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及广电计量检测(无锡)有限公司。研究院将通过理大专家团队及其技术创新成果,以及研究院的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林大辉博士致辞时表示:「理大将充分发挥人才、学科、科研创新和国际合作的优势,结合无锡市的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带动产业的高效升级。通过双方的合作与共同努力,强强联手,定能发挥『官、产、学、研 』的协同效应,共同开创苏港两地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此行,理大代表亦向无锡市政府及企业代表介绍理大开办的工程学博士课程、生物医疗工程领域的科研方向和产学研成果,以及研究院落地无锡后的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目标。未来,研究院将继续与无锡市高校、企业和机构携手,共同打造一个以创新驱动的生态系统,为苏港及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1

理大与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达成协议,共同创建「香港理工大学合肥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旨在开展深度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及培育优秀人才。 研究院将开展多个项目,重点聚焦生物医学传感精密技术和航天资讯,促进相关领域的科研发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知识转移。理大将发挥其科研实力和学术优势,透过是次合作在合肥建设顶尖的科技创新平台。 合肥市是国家綜合性科创发展的核心地带之一,拥有首批国家实验室,是全国大科学装置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他合作重点包括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初创培育基地、带动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以及配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并推动其应用。 签约仪式于 10 月 25 日在合肥市举行。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合肥市庐阳区区政府副区长时坤先生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并由理大协理副校长(内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主任陈武教授、理大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倪一清教授,以及合肥市庐阳区区委书记高强先生、合肥市庐阳区区委办主任朱华军先生、合肥市庐阳区庐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沉兵先生见证。 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作为世界级的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与创新科技方面独具优势。通过与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研究院,我们将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创业孵化、人才培育等多样化项目,努力为国家高端工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高强先生表示:「理大是世界知名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学,教育和科研实力常年位居世界大学綜合排名百强;庐阳区是合肥綜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连续五届跻身全国綜合实力百强区。研究院此次成功落户庐阳,体现了双方的战略眼光,未来必将拥有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也必将为庐阳攀登塔尖科技插上腾飞的翅膀。」 此行,代表团还访问了当地大学和其他研究院,以及庐阳区相关产业链企业,展开深度交流,探讨产学研合作机会。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1a (1)

香港理工大学于晋江市正式落地首个技术创新研究院并举行签约暨揭牌仪式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晋江市人民政府于 9 月 2 日举行签约暨揭牌仪式,双方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正式落地晋江,是推动闽港深化合作的重大成果,亦是校地双方携手共创未来迈出的关键一步。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行政副校长卢丽华博士、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福建省副省长林瑞良先生、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先生、福建省台联党组书记刘良辉先生、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吴伟平先生、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黄舒先生、泉州市秘书长周小华先生、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先生、泉州市副市长苏耿聪先生、晋江市市长王明元先生、理大专家代表、泉州和晋江各级有关领导及当地龙头企业代表等 200 多人出席活动。 作为理大走出大湾区建立的第一所技术创新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将以合作研究、学术交流、联合培养、技术转移等各种不同形式,整合境内外优势创新资源,重点聚焦纺织科技、创新食品、微电子、科创政策等领域,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和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打造成为面向未来、接轨世界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 林大辉博士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晋江市是中国品牌之都,科技、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有高水平发展,作为世界级的研究型大学,理大将会以晋江为起点,助力晋江科技创新,特别是在纺织、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及绿色科技等领域,加强技术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晋江、泉州及福建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贡献力量。 滕锦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第一次到晋江,走访了很多企业,深深感受到「高质量、创品牌」是晋江经济社会发展非常突出的特点。理大在基础研究与创新创业方面独具优势,不仅要争创世界一流科研工作,更希望科研工作能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正面影响。晋江扎实雄厚的产业基础,为理大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平台和应用场景,相信理大也可以成为推动晋江科技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实现互利共赢。 张文贤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也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衷心希望校地双方通过研究院这一平台,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携手打造闽港校地合作新典范。晋江市委市政府将倍加珍惜合作机遇,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与理大一同聚焦实业、矢志创新,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让「开物成务、励学利民」精神在晋江绽放新时代的耀眼光芒。 活动当天,双方除了举行简单而隆重的签约暨揭牌仪式外,还安排了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针对纺织科技、创新食品、微电子、科创政策四个研究方向进行宣讲,向当地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介绍落地晋江后的发展方向及建设规划。 自今年年初内地与香港通关后,晋江市人民政府初次访问理大,此后校地联系密切、互动频繁,到研究院正式落地,历时只有短短半年,体现了双方对合作高度重视与办事的效率。理大期望透过研究院与晋江当地企业作深度合作,推动核心技术的研究与转化,立足晋江、面向泉州、辐射全省,加强闽港两地产学研合作,打造闽港校地合作新典范,培养具备创新科技知识和全球视野的创新创业人才。

2023年9月5日

其他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