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普林斯顿大学Iain McCULLOCH教授于2025年1月14日在香港理工大学校园主讲第34场理大高等研究院傑出講座,講題為「提升電荷傳輸的有機半導體設計」。講座吸引逾百名現場及網上參加者,以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超过12,700名观众通过哔哩哔哩、微信、微博和YouTube等多个社交媒体平台观看直播。
讲座由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长陈清焰教授致欢迎辞及介绍讲者。McCulloch教授在演讲中首先简要介绍了目前针对有机半导体聚合物电荷传输的分子设计,讲述这些设计如何帮助有机薄膜晶体管实现高电荷载流子迁移率,及其在柔性屏幕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应用。他随后详细讲解「茚并二噻吩-苯并噻二唑共聚物」的分子特征,这种物料具有高载子迁移率特性,是一种常用于有机晶体管的半导体聚合物。
McCulloch教授亦重点指出「构象共面性」和「侧链辅助自组装」的重要性。这些特点可令沿着「共轭聚合主链」的一维传输更高效,并形成无空间位阻的「交叉点」,让电荷载子在链间跳跃。他亦强调,目前的研究已表明,分子构象和薄膜微观结构会受有机半导体聚合物的设计和加工条件影响,而这方面的重要成果,可有助实现最佳的电荷传输特性。
紧接的问答环节由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副院长及应用物理学系有机电子学讲座教授严锋教授主持,一众参加者与McCulloch教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
按此重温
讲座由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长陈清焰教授致欢迎辞及介绍讲者。McCulloch教授在演讲中首先简要介绍了目前针对有机半导体聚合物电荷传输的分子设计,讲述这些设计如何帮助有机薄膜晶体管实现高电荷载流子迁移率,及其在柔性屏幕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应用。他随后详细讲解「茚并二噻吩-苯并噻二唑共聚物」的分子特征,这种物料具有高载子迁移率特性,是一种常用于有机晶体管的半导体聚合物。
McCulloch教授亦重点指出「构象共面性」和「侧链辅助自组装」的重要性。这些特点可令沿着「共轭聚合主链」的一维传输更高效,并形成无空间位阻的「交叉点」,让电荷载子在链间跳跃。他亦强调,目前的研究已表明,分子构象和薄膜微观结构会受有机半导体聚合物的设计和加工条件影响,而这方面的重要成果,可有助实现最佳的电荷传输特性。
紧接的问答环节由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副院长及应用物理学系有机电子学讲座教授严锋教授主持,一众参加者与McCulloch教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
按此重温
研究部门 |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