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retreat1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舉辦2025年度团建活动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RI-IWEAR)於2025年3月3日成功舉辦了团建活动,來自9個不同部門的23名RI-IWEAR成員積極參與。本次活動包含7個演講、2輪小組討論和一場成果分享會。 在活动过程中,RI - IWEAR 成员全情投入,对演讲内容展现出浓厚兴趣,在小组讨论里踊跃发言,热烈交流,彰显出高涨的参会热情与强烈的参与兴趣 。   活動伊始,RI-IWEAR 院長、紡織科技講座教授陶肖明教授致歡迎辭。隨後,RI-IWEAR(研究)副院長嚴鋒教授匯報了RI-IWEAR 上一年度的進展。接下來,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系主任、RI-IWEAR 管理委員會成員蔡璟教授介紹了RI-IWEAR臨床開發與應用科研基金專案。香港理工大學體育科技研究院院長、生物醫學工程系系主任兼生物力學系系主任張明教授介紹了體育科技研究院的基本情況。港理大(合肥)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嚴鋒教授(RI-IWEAR 副院長)報告了香港理工大學 - 合肥創新與技術研究院的情況。智能機器人與自動化講座教授張丹教授的代表,王林博士,介紹了香港理工大學 - 南京創新與技術研究院的概況。港理大(紹興)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時裝與紡織學院時裝與紡織科技講座教授忻浩忠教授介紹了香港理工大學 - 紹興創新與技術研究院的相關內容。港理大(晉江)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余長源教授介紹了香港理工大學 - 晉江創新與技術研究院的基本情況。   小組討論環節主要圍繞兩個主題展開:一是探討外部資助的潛在跨學科合作機會,二是討論如何促進外部資助與研究之間的跨學科合作。各討論小組的負責人分別匯報了討論結果。

2025年3月5日

陶教授在《先進科學新聞》中介紹COOL-WEAR項目

在最近與《先進科學新聞》的訪談中,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RI-IWEAR)院長、吳文政及王月娥紡織科技教授陶肖明教授分享了COOL-WEAR創新項目的見解。   該文章於2025年1月30日發表,標題為《COOLWEAR:無浪費的水浸療法》,突顯了這項創新技術如何提供傳統水浸療法的好處。   欲了解更多詳情,請閱讀《先進科學新聞》的完整訪談(https://www.advancedsciencenews.com/coolwear-water-immersion-therapy-without-waste/)及研究論文:Jing Yang, et al. Wearable Fluidic Fabric with Excellent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for Sports Recovery, Advanced Science (2024). DOI: 10.1002/advs.202411691    

2025年2月3日

2025

陶肖明教授當選2025香港工程院院士

2025年1月21日,香港工程院(HKAE)公佈十一位傑出專業人士當選為香港工程院院士。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院長、時裝及紡織學院吳文政及王月娥紡織科技教授及紡織科技講座教授陶肖明教授獲選,以表彰其在工程領域的傑出貢獻和專業知識。 這十一位新當選的院士於2024年12月9日的第31屆週年大會上獲選,並於2025年1月20日在唯港薈舉行的典禮上正式榮任為香港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院院長陳兆根博士表示,期望新院士運用專業知識和經驗,進一步推動香港工程院與中國及全球在創新科技和工程發展方面的合作。 香港工程院成立於1994年,是一個致力於推廣和促進香港工程領域的傑出組織。旨在於促進合作、創新和卓越,為工程領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推動了社會進步,促進了香港和國家的發展。香港工程院院士均為在各工程學科或在應用領域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並獲業界公認的行業領袖。 名單鏈接:https://hkae.hk/en/fellows

2025年1月23日

柴揚教授當選2025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

2024年12月07日,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IEEE)公布2025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名單,共有120多位知名華人學者入選。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理學院副院長柴揚教授因其對生物啟發式傳感器內計算的貢獻入選。 IEEE是一個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學會,成立於1963年,目前在全球190多個國家中擁有超過46萬名會員,其中海外會員人數已超過美國本土。IEEE Fellow是該學會最高等級的會員,也是IEEE授予成員的最高榮譽,它在學術科技界被認定為權威的榮譽和重要的職業成就。當選成員需對工程科學技術的進步或應用做出重大貢獻,並為社會帶來重大價值。根據學會規定,當選人數不超過IEEE當年會員總數的0.1%,最近十年裏每年約有300人當選。 名单链接:https://www.ieee.org/content/dam/ieee-org/ieee/web/org/about/fellows/fellow-committee/2025-fellows-class-announcement.pdf

2024年12月11日

gala1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於「理大晚宴2024」展示創科成果

2024年12月2日,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理大晚宴2024」,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參與了「互動研究展」,並展出三項重要研究成果:用於健康監測的生物傳感器,智能陪伴機器人以及一種結合可更換一次性貼片和耐用電子裝置的專利膝關節支架。   晚宴以「凝聚力量·創新利民」為主題,超過八百位嘉賓出席,包括商界領袖和社會翹楚、著名演藝家、理大校董會及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教職員學生、校友以及理大好友等。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團隊的展覽結合實物展示、人工講解、動畫演示等多種形式,為參觀人員提供了寶貴機會,探索合作機遇。  

2024年12月9日

3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2024年MRS秋季會議及展覽」視頻拍攝日

2024年11月13日,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團隊配合WebsEdge拍攝團隊於香港理工大學完成了視頻拍攝,該視頻將在2024年MRS秋季會議和展覽上進行首播。RI-IWEAR團隊共展出了六個項目,涵蓋「智能可穿戴系統應用研究」、「系統集成與評估」、「纖維基柔性器件」三個領域的科研成果。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副院長,有機電子學講座教授嚴鋒教授介紹了自己團隊開發的用於健康監測的生物傳感器。這些生物傳感器類型多樣,如葡萄糖傳感器、尿酸傳感器、多巴胺傳感器和應變傳感器,還可以用來監測人體上的心電圖、肌電圖、腦電圖等電信號。嚴教授提出,這些設備靈活、重量輕、靈敏度高、成本低,能夠適合大規模生產和商業化。   而後,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熊瑩博士介紹了「用於運動恢復的可穿戴冷熱交替系統」。該系統可以在10秒內實現5℃-40℃的溫度範圍內切換,且在大面積內溫度分佈均勻,同時可施加壓力。該系統智慧、便攜,可個性化設置,可用於運動後快速恢復,緩解疼痛,增加肌肉靈活性。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劉蘇博士介紹並展示了「交互式織物電子繫統」。該系統實現了對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方式在織物結構中的無縫集成,可用於互動娛樂、智能家居、醫療領域等用途。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研究員張子恒博士介紹了「安全環保高效抗菌材料」。該材料基於聚羥基烷酸酯(PHAs),可完全生物降解、無毒,可對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耐藥細菌、新型冠狀病毒,以及H1N1和H3N2病毒的殺滅率超過99.99%,可用作醫療衛生用品、服裝及家用紡織品的整理劑。與目前商業化的抗菌劑相比,這種新型PHAs材料在生物安全性、生物可降解性、穩定性、低碳排放和成本效益方麵,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可爲人們帶來更綠色、健康和安全的生活。   當日下午,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蔡璟教授於短片中分享了其「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癌癥放療」項目,還進行了現場編程演示。蔡教授指出,他的團隊計劃為鼻咽癌放療後的患者開發一種放射性皮炎嚴重程度自動分級系統。該系統可以在人工智能的驅動下,對手機拍攝的圖像進行實時評分,旨在應用其獨特的技術幫助醫生和患者。   最後,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副院長鄭子劍教授研究團隊成員,時裝及紡織學院助理教授黃琪瑤博士教授介紹了「無線心電圖貼片」設備,團隊其他成員還進行了現場穿戴演示。該設備建立在液態金屬纖維墊上,它透氣、有彈性、導電,最重要的是對皮膚安全無害。通過提供連續監測和實時數據,該設備能使個人能夠更有效地主動管理自己的心血管健康,還可以與醫院的遠程監測系統無縫連接,使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能夠遠程診斷和實時監測患者的心臟健康,進行及時的醫療咨詢。  

2024年12月3日

1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代表團訪問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

2024年11月27日,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智慧體育創新研究中心李祥晨主任、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生處胡豫琴女士聯同浸會大學石磊教授、浸會大學Yannis PITSILADIS教授,率領代表團訪問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RI-IWEAR),並受到RI-IWEAR成員們的熱烈歡迎。 訪問期間,代表團了解了智能可穿戴系統的最新發展。他們還聽取了RI-IWEAR的研究項目介紹,包括為交互式織物電子繫統、用於運動恢復的可穿戴冷熱交替系統、定製化醫用壓力襪及其評估壓力的智能仿生變形腿模型、肢體肌肉運動監測繫統、帕金森輔助智能穿戴繫統及安全環保高效抗菌材料等多項智能紡織技術與創新産品。 雙方進行了具有建設性的交流,代表團對RI-IWEAR正在進行的研究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並看到了與之合作的潛力。總的來說,這次訪問成功地促進了RI-IWAER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之間的溝通,深化了對各研究項目和成果的認識,並探討了雙方建立更多合作的可行性。

2024年11月29日

柴揚教授獲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領域「2024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

香港理工大學智能可穿戴繫統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理學院副院長柴揚教授,榮獲「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領域」之「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簡稱科創獎)。 該獎項旨在表彰柴教授對AI傳感器、特別是仿生感算融合計算範式作出的傑出貢獻。在當前,AI繫統極大程度依賴數位硬體,但這些硬體在執行迭代AI演算法時效率較低,尤其是在處理大量非結構化傳感數據時更爲明顯。隨著物聯網中傳感器節點數量的快速增長,傳感終端產生的數據量激增,緻使傳感器與計算單元之間數據傳輸頻繁,這對繫統性能在能量效率、速度和安全性等方麵都造成嚴重限製。 為應對傳感端計算效率低下這一重大挑戰,柴教授提出仿生感算融合計算範式。該範式使人工視覺傳感器能夠直接在傳感器內處理信息,從而減少頻繁將數據傳輸到外部計算單元的需求,提高計算效率,並豐富傳感器在物聯網應用中的功能,改變了傳感器層級的AI計算方式。同時,他將這一感測器內計算範式具體化應用於視覺傳感器的硬體實現中,使計算效率得以提昇,功能得以增強,包括提高圖像識別的準確度、讓視覺在極低或極高光照條件下實現適應,以及對動態運動快速感知等。這一仿生的感算融合計算範式在《美國半導體研究公司的十年計劃》中受到重點關注。     

2024年11月11日

3-2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於「理大創科 x 校友日2024」展示創科成果

2024年10月19日,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舉行「理大創科 × 校友日2024」,香港理工大學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參與了在賽馬會綜藝館舉行的「理大高等研究院創科展」,並展出兩項重要研究成果:智能運動恢復穿戴系統,以及安全環保高效的抗菌材料。 陶肖明教授團隊的展覽結合實物展示、人工講解、現場體驗等多種形式,為師生及校友、創科企業家、業界夥伴、研究人員及學生等提供寶貴機會,探索合作機遇。 陶教授於同日下午舉行的「理大高等研究院創新科技論壇」進行了主題彙報。她介紹了智慧可穿戴與先進紡織科技、運動醫學臨床實踐與紡織工程、智慧可穿戴機器人、仿生彈性體纖維器件以及高性能纖維運動服飾等領域的最新科研進展及應用轉化,提供了其在醫社合作、健康福祉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創新和技術。    

2024年10月21日

Endowed prof

三位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成員獲頒勵學教授席及勵學青年學者席

理大於2024年9月12日假校園賽馬會綜藝館舉行「第五屆勵學教授席就職典禮暨第二屆勵學青年學者席就職典禮」,藉此表揚多位優秀學者在學術研究方面的傑出成就,並向各位善長表達由衷謝忱。   當天共頒授五個新設立的勵學教授席、四個繼任勵學教授席、五個新設立的勵學青年學者席,以及一個繼任勵學青年學者席。在 15 名履任學者中,其中3名是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成員:     履任學者 勵學教授席 郭氏集團仿生工程教授席 王鑽開教授 鍾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席 李剛教授 勵學青年學者席 利民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青年學者席 趙昕教授  

2024年10月9日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