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2024KJS

理大與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成立聯合研究中心 共同發展離岸海上風電技術

理大與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於3月26日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成立「香港理工大學—陽江實驗室海上風電聯合研究中心」。聯合研究中心由土地及空間研究院及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共同營運及管理,此舉標誌着雙方加強在離岸海上風力發電工程領域的科研合作。 雙方今後將開放及共享科研設備資源,推動合作研究項目,並開發各種嶄新技術和材料,將科研成果轉化普及,致力促進離岸海上風力發電技術發展,為業界提供可實際應用的解決方案。 閱讀更多:https://polyu.hk/Tzajz

2024年3月26日

翁齊浩教授獲美國地理學家協會雙項殊榮

恭喜土地及空間研究院副院長、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成員、地理信息學和人工智能講座教授翁齊浩教授,分別獲美國地理學家協會頒發「2024年度Wilbanks地理學變革性研究貢獻獎」,以及該協會遙感專業委員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翁教授勇奪雙項殊榮,足證其對該領域的卓越貢獻。頒獎典禮將於4月16日至20日在夏威夷檀香山舉行的協會年度會議期間進行。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於 1904 年成立,為致力推動地理和相關領域發展的非牟利科學和學術組織。「Wilbanks地理學變革性研究貢獻獎」旨在表彰來自學術、公營或私營界別的地理學家,對地理學、地理資訊科學或廣泛科學和社會所作出的變革性研究貢獻。「協會遙感專業委員會終身成就獎」旨在表揚透過研究、教育和服務,為遙感科學與技術和相關學科作出獨特且開創性貢獻的傑出人士。

2024年3月26日

20240322_RIAM co-organises 3D scanning and printing demonstration_TC

先進製造研究院合辦示範活動 讓中小學生體驗三維掃描及打印

先進製造研究院與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於2024 年 3 月 22 日合辦三維掃描及打印示範活動,讓來自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及保良局陸慶濤小學的學生們參與。 實驗室在活動前獲中學邀請,透過利用理大的先進製造技術,協助學校重建一副從海洋公園收到的海豚骨架,而透過三維打印技術而成的海豚骨架複製品將用作展品。研究院與實驗室為學生安排是次活動,展示三維掃描和打印技術製成的海豚頭骨複製品。 實驗室團隊採用專業的「結構光三維掃描儀」,從多個角度捕捉該副海豚骨骼的複雜細節,從而生成精細且準確的骨骼三維模型圖像。完成三維掃描後,實驗室團隊使用「光固化三維打印技術」複製了海豚骨架。此技術使用液態樹脂材料,液態樹脂在鐳射光照射下,會選擇性地逐層固化及成形,從而製成海豚骨骼複製品。「光固化三維打印技術」製成的複製品,其幾何形狀和表面特徵與原骨架非常相近。此技術的高精度和準確度可讓海豚骨骼重新呈現。 海豚骨骼複製品可作多種用途,包括教育展示、科學研究、博物館展覽,甚至作為獸醫或海洋生物研究所用的視覺輔助工具。複製品的形狀和細節與海豚骨架近似,故此可避免因處理易脆的海豚骨骼標本而造成意外損壞。 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結合了三維掃描和光固化三維打印技術,為製造海豚骨骼等複雜骨骼結構的複製品提供了實用且高效的解決方案。 瀏覽Pinterest 觀看視頻

2024年3月22日

陶肖明教授率代表團參觀晉江紡織服裝企業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院長陶肖明教授,於2024年3月21日率領理大代表團到訪中國晉江的紡織、服裝及運動服飾企業。是次出訪旨在探討與業界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合作。 代表團先後走訪了11家企業,包括安踏、恆安、三六一度、卡爾美、柒牌、七匹狼、信泰科技、鳳竹紡織、茂泰科技、向興紡織、龍興隆染織,與各企業就新型紡織研究技術、智慧紡織纖維、再生生物材料、綠色納米技術、穿戴式技術、仿生智慧新材料、仿生催化和可持續能源等多個方面進行討論及交流。   網上報導: 晉江新聞網 - https://polyu.me/49ZyJWc 新浪 - https://polyu.me/3TL4a0G 今日頭條 - https://polyu.me/43uobvV

2024年3月21日

香港理工大學與興國縣合作促進紡織業發展

2024年3月19日,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出席於江西首屆舉行的「贛州石墨烯暨紡織服裝新材料產業論壇」,並代表理大校方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與江西興國縣人民政府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是項合作旨在聚集優質資源,促進紡織服裝產業發展。 趙教授亦出席了國家首個縣級石墨烯科技館的開幕典禮, 該館旨在推動石墨烯新材料與紡織服裝產業的有機融合。 此外,利民先進紡織科技青年學者、時裝及紡織學院助理教授壽大華博士在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 壽博士為理大高等研究院多個轄下研究單位的成員,其中包括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體育科技研究院、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及未來服裝紡織科技研究中心。   網上報道: 網易 - https://polyu.me/4908T33 , https://polyu.me/4a3oY9o 搜狐 - https://polyu.me/3IPFjT6 大江網 - https://polyu.me/4cq2Nf8

2024年3月19日

Recap of DLS by Prof Eugene B Chang on 18 March 2024 2000 x 1050 pxTC

腸道微生態醫學權威Eugene B. CHANG教授主講理大高等研究院傑出講座

美國芝加哥大學Martin Boyer 傑出醫學教授、微生態組醫學計劃主任Eugene B. CHANG 教授於2024 年3 月18 日主講理大高等研究院第15場傑出講座,講題為「健康腸道微生態是甚麼及其重要性」。是次講座以混合模式進行,吸引了來自澳洲、亞洲、歐洲和北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200多名參加者,以及超過10,900人次透過多個社交媒體平台觀看直播。 講座首先由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致歡迎辭揭開序幕。隨後由未來食品研究院院長黃家興教授介紹講者。 在演講中,Chang教授首先分享了一些有關人體腸道微生態的趣味資訊,並指出腸道微生態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接著,他闡述了認識和保持腸道微生態健康的重要性。Chang教授表示,要透過各種測試,來確定重要器官的健康狀況,技術上是相對容易的,但腸道微生態則不然。他指出了傳統16S rDNA定序和宏基因組學定序指標的技術限制。其後,他概述了腸道微生態健康檢測技術應具備的特徵,並介紹了「經改良的標靶質譜」技術。此項技術將20個腸道微生物功能標誌,結合成一個評分。這樣可以有助定量分析腸道微生態健康的功能,並可應用於臨床,協助病人恢復腸道微生態健康。Chang教授進一步闡述了該技術可應用於維持腸道微生態、治療患有腸道微生態失調的病人,以及預測治療效果。最後,Chang教授分享指,其團隊將與未來食品研究院等科研機構,進行科研合作。 緊接的問答環節由未來食品研究院副院長邱家琪博士主持,現場及網上觀眾與教授進行富有成效的討論和交流。   按此重溫

2024年3月18日

Meet PolyU Academicians and Distinguished Scholars Prof CHEN Qingyan2000 x 1050 pxTC

《理大院士及傑出學者》影片系列 | 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最近推出《理大院士及傑出學者》全新影片系列,介紹理大學者的卓越研究與創新。請即觀看第25集,了解更多有關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在建築環境和通風系統方面的傑出研究成果! 陳教授是理大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系建築熱科學講座教授。他研究的建築環境範疇,包括建築物的室內環境、建築物室外的周圍環境,以及飛機和郵輪等的封閉環境。陳教授先後開發了多款通風系統,以減少建築環境中的能源消耗和空氣傳染疾病。他亦制定了建築設計師指引和手冊,以幫助他們設計通風系統。陳教授在史丹福大學的「2023年全球首2%頂尖科學家」榜單中,於「建築與建造」領域排名第13位。 陳教授擔任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引領高等研究院推動理大成為為重大社會挑戰,提供交叉學科解決方案的領先學府。目前,理大高等研究院共設有十一個研究院和七個研究中心,匯聚了500多位來自不同學科的資深研究員。理大高等研究院科研人員聚焦於「先進科技及製造」、「健康與福祉」,以及「智慧和可持續發展城市」三大範疇,透過交叉學科和成果轉化,為各大社會難題提供具影響力的交叉學科解決方案,惠及香港、國家以至全世界。   請即觀看:https://youtu.be/OPUrMvJ4zhI(只有英文版本)

2024年3月15日

20240313_PRI and Jilin University researchers develop novel sensor_TC

光子技術研究院聯同吉林大學研發新型感測器 實現高靈敏度氣體檢測

光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及光子儀器講座教授靳偉,以及吉林大學王一丁教授組成的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用於高靈敏度氣體檢測的新型「晶片型光熱光譜感測器」。 光熱光譜是一項光學分析技術,利用感測器來確定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成分。技術照射光束於樣本上,並測量該樣本因照射後所產生的熱能。現時的光波導氣體感測器,其靈敏度和測量範圍有限。團隊展示了一種新技術,利用光熱光譜和感測晶片,實現高靈敏度的氣體測量。 團隊研發的新型「光波導感測器」,以硫屬化物玻璃作為核心層材料,可用於感測無色易燃氣體「乙炔」。這項全新感測技術,其性能優於傳統的直接吸收感測器,乙炔感測靈敏度達4 ppm,動態範圍可超過5個數量級。 研究結果已發表於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https://doi.org/10.1002/lpor.202301071)。團隊現正進行進一步研究,務求優化波導結構、改善熱積累、深入了解光熱轉移機制。

2024年3月13日

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研發納米技術 助延長眼科藥物於角膜停留時間

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黃文秀教授與滑鐵盧大學劉珏覺文教授合作,成功利用「功能性適配體脂質體」納米粒子,研發出一款用於治療乾眼症的新配方。 延長藥物在眼內的停留時間,是眼部釋藥所面臨的重大挑戰。環孢菌素A是可一款用於治療乾眼症的藥用成分。團隊開發的「功能性適配體脂質體」,可以延長環孢菌素A在眼角膜表面的停留時間。「功能性適配體脂質體」是一種納米顆粒,顆粒表面上的適配體,可選擇性地與特定分子靶標結合,且具高親和力,從而延長了包裹在脂質體內的藥物的遞送時間。團隊研發現一款能結合眼角膜的適配體,並結合環孢菌素A脂質體,達致延長藥物遞送的效果。這不僅可減輕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還可增強治療乾眼症的療效。 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三本知名期刊。此項研究開拓了適配體與納米顆粒结合的靶向藥物遞送,有望未來可透過眼藥水遞送天然產物、補充劑和分子,從而達致眼疾治療效果。 閱讀研究全文: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19417023001221

2024年3月12日

智齡研究院成員於港台電視節目介紹長者智能音樂律動互動程式

智齡研究院成員及護理學院副教授張詩琪博士,於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凝聚香港》中,介紹其團隊研發的「智能音樂律動互動程式」。該發明透過結合經典音樂、擴增實境(AR)遊戲和動作感應偵測技術,集成「一站式智能音樂律動互動程式」,透過互動音樂律動干預,改善認知障礙症長者的認知和社交能力。 該項發明獲頒「2024年國際消費電子展創新獎(無障礙與老齡科技)」。理大是香港唯一獲此殊榮的院校。 網上重溫:https://polyu.me/4cdiDtt (9:13–14:36)  

2024年3月12日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