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20221122 website RISUD researchers establish first atlas of global airborne bacteria unveiling invis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研究人員編製首份全球空氣微生物圖譜 為公共衛生研究提供重要新視角

地球表面佈滿微生物,但我們對身邊空氣中的微生物種群所知甚少。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由理大領導的團隊編製了一份詳盡的全球空氣微生物圖譜,為相關物種如何與地表環境相互作用,以及它們未來可能產生的變化提供了新的見解。 由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向東教授領導的團隊與內地和美國研究人員合作,用大約一年時間對世界各地的空氣微生物進行採樣,範圍遍及地面至高山。研究團隊把樣本結果與過去研究所收集的最準確全球數據結合,編製了歷來第一份全球空氣微生物圖譜,為公共衛生研究提供重要的新視角。 該份圖譜就漂浮於地表空氣的微生物群落提供了豐富研究成果。空氣是細菌生物的獨特藏身之地。研究所進行的基因學分析顯示,空氣中的核心細菌群落(即在微生物物種群中佔比巨大的少數關鍵物種),與海洋或土壤生態中的核心群落並不一樣。事實上,儘管空氣是一種自由流動和似乎沒有內部邊界的介質,空氣中的核心細菌群落卻顯然具有局部特徵和穩定的特性。 研究團隊從全球 63 個地點收集了 370 個空氣顆粒樣本,並對當中的細菌群落進行分析。為確保採樣覆蓋各種海拔高度和地理區域,收集地點包括 1.5 至 2 米高的地面、5 至 25 米高的屋頂和 5,238 米高的山脈,也廣及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以至杳無人煙的北極圈。 研究團隊由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兼環境科學與科技講座教授李向東教授帶領,他表示:「我們的研究證實,人類活動的確改變了自然環境空氣中微生物群落的結構,尤其是城市空氣中有更多的致病細菌。經歷三年的疫情後,人們現在更加關注這種看不見但影響深遠的微生物群落。研究結果可用作重要參考,幫助我們預測在未來環境變化下,地球微生物群落的反應,以及可吸入微生物群落對人體健康影響。」 研究人員估計,海洋或土壤微生物的總數,要比存在於空氣中的微生物總數多出數千倍。儘管如此,微生物在空氣中的多樣性 (或稱「豐富度」)於其它環境也是不相伯仲,意味著地表棲息地直接貢獻空氣中的微生物。這項發現推翻了此前的假設,說明植被並非空氣細菌的主要陸地來源,而地球上的大量土壤幾乎貢獻不大。海浪的撞擊、樹葉搖晃甚至動物和人類的頻繁活動及呼吸,才是驅動細菌在地表與空氣之間交換的重要因素。 宏觀而言,生物,特別是動物和植物,在溫暖潮濕的熱帶雨林等赤道地區最為多樣化,其多樣性越靠近兩極地方便越為降低。這個情況對於微生物來說更為有趣,從赤道出發起計,微生物的多樣性在中緯度地區最高,然後再次降低。這種模式在陸地和水生微生物中已經確立,但新圖譜證實同一模式也出現於空氣微生物群。研究論文的作者推測,多樣性集中於中緯度地區,是由該地區微生物擁有的更大投入源所致。 研究人員整體估計,空氣中的細菌中有一半來自地面來源。城市空氣中的人類相關細菌含量特別高—有些是無害的,有些是致病的。細菌從人類呼吸直接傳播到空氣並非人類對空氣微生物所構成的唯一影響。工業化和城市化等大規模活動破壞了自然環境並影響了空氣質素,削弱了環境對微生物結構的「過濾」 作用,使空氣細菌的組成更容易受隨機的作用影響—儘管天氣仍然在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現代人類活動與我們身邊微生物之間的密切關係,強調了人類準確預測未來變化的必要性。有鑑於城市化快速推進,以及我們在新型冠狀病毒研究中對空氣傳播的日益瞭解,在城市中擴散的可吸入傳染性細菌尤其值得關注。氣候變化是空氣微生物生長的另一股驅動因素,正如圖譜所揭示一樣,溫度對微生物豐富度有顯著影響。因此,是項研究為未來的公共衛生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重要的新視角。 理大團隊與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傑出教授 James M. Tiedje 和中國內地多名科學家攜手進行是項研究。研究結果已於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同儕評審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204465119)中發表。

2022年11月22日

website TC  logo PAIR Distinguished Lecture Series 221206

理大高等研究院傑出講座系列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誠邀您於 2022 年 12 月 6 日(星期二)下午 5:00-6:30(香港時間)透過Zoom平台參加我們的傑出講座。 是次題為 「西湖大學的高等教育改革實驗」 的線上講座﹐將由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主講。施教授將結合個人在學術界37年的求學、科研、執教經歷,反思當今全球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他亦會介紹西湖大學在辦學模式、治理體系、人才引用、學生培養、研究和學術評估、以及交叉學科等方面的教育改革,為面向未來的高等教育提供新機遇。   千萬不要錯過向傑出學人學習的機會! 詳情或報名: https://www.polyu.edu.hk/pair/news-and-events/events/2022/12/20221206-pair-distinguished-lecture---prof-yigong-shi/?sc_lang=en

2022年11月18日

20221118 website  VPRI featured in Capital Magazine

理大副校長《資本雜誌》專訪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主任趙汝恒教授接受《資本雜誌》35週年特刊創新科技專題訪問。 趙教授分享理大在支持創科發展和交叉學科研究合作方面的貢獻。他表示, 日益複雜的社會問題無法透過單一學科解決。為協助制訂全面解決方案,理大於去年成立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PAIR) ,推動前沿交叉學科研究,融合各方專家的智慧,開拓新的研究領域與成果。他認為,香港擁有頂尖的研究人才,而大灣區則擁有龐大的市場,企業可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將研發成果商品化。 他看好香港與大灣區的創科發展,並鼓勵學術界和業界攜手推動研究商品化和創業發展,共同打造國際創科中心。   閱讀更多: Hong Kong and the Greater Bay Area Co-develop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with Optimistic Prospects | Policy Research Centre for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polyu.edu.hk)

2022年11月18日

20221201 website RCMI_Botanical Symposium

天然藥物研討會2022 - 中醫藥創新研究:從研發到臨牀實踐

由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深圳市中藥藥學及分子藥理學研究重點實驗室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藥用植物應用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合辦,理大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全力支持的「天然藥物研討會2022 - 中醫藥創新研究:從研發到臨牀實踐」將於2022年12月1日舉行。研討會將邀請多位著名研究人員就多個中醫藥範疇進行專題交流,其中包括天然產品開發和安全性、中醫科學和臨床實踐等。   詳情及報名:https://event.fourwaves.com/botanicalsymposium2022/pages

2022年11月18日

20221111 website RISA participates in

智齡研究院參展「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2022」

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 2022成功舉行,吸引了數千名參與者。在為期四天的博覽會上,智齡研究院 (RISA) 向社會大眾展示了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護理學院、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等不同院系成員的最新創新成果,以及先進的樂齡科技。參觀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前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香港特別行政區前任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各高等院校的學術人員和有興趣使用理大長者護理產品的公眾人士等。我們希望這次寶貴的經驗能為RISA帶來新的合作機遇。

2022年11月11日

20221130 RILS Public Lecture Series Featured BDS and Future PNT system

土地及空間研究院講座系列: Featured BDS and Future PNT system

土地及空間研究院將於 11 月 30 日(星期三)舉辦「Featured BDS and Future PNT System」網絡研討會,探討全球定位、導航和實時衛星系統服務等的發展。 歡迎各界人士参加,萬勿錯過!   了解更多: https://polyu.hk/hhZTv 報名: https://polyu.hk/sAwMs

2022年11月9日

20221109 website - RCSV scholar says myopia is on the rise among children

RCSV學者表示兒童近視呈增長趨勢

視覺科學研究中心成員兼眼科視光學院助理教授(研究)梁子榮博士早前接受HK01採訪時表示,學童近視和散光個案在疫情下呈增長趨勢。為了保護兒童眼睛,梁博士建議家長教導子女採用 20-20-20 護眼法則,即是使用電子產品時,每 20 分鐘觀看 20 尺外遠的東西20秒。   網上報導: HK01 - https://polyu.me/3NwDXOL

2022年11月9日

20221108 website  PAIR YouTube channel available now

PAIR YouTube 頻道現已上架!

PAIR YouTube 頻道現已上架!請訂閱PolyU PAIR頻道,觀看我們的最新視頻,包括本院及轄下研究單位的企業視頻研究項目亮點PAIR 傑出講座系列網絡研討會和更多活動重溫! PolyU PAIR YouTube 頻道:PAIR PolyU - YouTube

2022年11月8日

20221107 website  Ninetyeight PAIR scholars ranked among worlds top 2 mostcited scientists by Stanfo

PAIR 98名學者列入全球首2%科學家排行榜

PAIR轄下16 個研究單位的 98 位學者,躋身史丹福大學最新發布的全球首 2%高被引科學家排行榜,其專業領域包括材料(11)丶建築和建造(10)丶能源(10)丶土木工程 (9) 丶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8)丶人工智能與圖像處理(7)丶光電與光子學(6)丶環境科學(4)丶網絡與電信(4)和地質與測繪工程(4)。 PAIR的三位科學家分別在各自的專業領域躋身世界前二十位。 最新編撰的史丹福大學排行榜涵蓋超過 100,000 名全球各地的頂尖科學家。該數據庫把科學家歸納為 22 個學科及 176 個子領域,並參考其研究出版指標,包括引用訊息、個人科學研究成果、共同作者,以及截至 2021 年底的論文影響力綜合指標而編製成排行榜。 最新的排行榜反映PAIR 科研人員的研究影響力,以及理大鞏固其作為世界一流大學地位的決心,致力通過多個學科的領先研究,造福世界。   根據Elsevier 於2022年10月10日發佈的數據(第4版):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4?fbclid=IwAR0u4xhKMuKGIsi_prZLxOIOaMPzV-LNCmoIlDYua90eybIVIyE6Sl70vyc   了解更多:PAIR 的全球首 2%頂尖科學家 (2022)

2022年11月7日

20221229 website - Chief Secretary visits Research Centre for Deep Space Explorations

政務司司長參觀深空探測研究中心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先生及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女士早前到訪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港府代表團獲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副校長 (學生及環球事務)楊立偉教授及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容啟亮教授工程師熱情款待及介紹中心多項研究項目,包括太空儀器與工程載荷研究、行星遙感與測繪技術等。

2022年11月4日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