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青年創新研究者獎」培養科研新動力

2024年5月30日

獎項及成就

理大 2024 年「青年創新研究者獎」得獎學者:(上排左至右):陳杰威博士、陳少瑜博士、郭曉朦博士、(下排左至右)黃冬梅博士、黎田博士、田天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有六名年青研究人員獲2024年度「青年創新研究者獎」嘉許。他們的研究涵蓋領域廣泛,透過研發尖端技術,為材料科學、綠色能源、環境發展及醫療健康等帶來裨益。

六位獲獎學者的研究項目涉及新材料、綠色能源、先進製造、智能建造、紡織科技、及醫療科技等,不僅探索知識的前沿,還考慮實際應用及其對各行各業的影響。

這些項目包括設計新一代納米孔材料提高氫氣儲存和釋放能力;研發新型計算器件減少人工智能物聯網的計算耗能;設計回收認證機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還有,研發具生物相容性的智能可穿戴材料用作日常健康監測;開發更高性能的掃頻雷射器,應用到工業檢測、醫療診斷;以及研發四維實時腫瘤追蹤技術,改善癌症治療。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兼評審團主席表示︰「衷心祝賀六位獲獎者,他們的研究項目涵蓋了各個學科與領域,致力為當今全球面臨的挑戰提出解決方案,並展示出充滿潛質的前景。理大以成功培育眾多優秀的科研人才為傲,他們身懷志向、專注科研並追求創新,往屆的得獎者因其卓越的科研實力而獲得國際認可。」

理大一直支持研究人員拓展具影響力的跨學科研究,以科研專長為新興以至未來產業發展作出貢獻,響應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壯大創科人才庫。

連續舉辦第三年的「青年創新研究者獎」,旨在表揚理大35歲以下具備卓越研究實力的科研人才。每位獲獎者將獲得50萬港元的研究資金,以及2萬港元的個人現金獎勵。

六位青年創新研究者(按英文姓氏排列)︰

得獎學者

研究焦點

內容

陳杰威博士

應用物理學系
助理教授(研究)

新型計算器件賦能低功耗人工智能物聯網

為降低人工智能物聯網的計算能耗,透過提升智能感知、初步計算和篩選資訊技術,減少不必要的資料傳輸,同時在後處理計算設備引入基於新物理機制的新型拓撲器件。

陳少瑜博士

時裝及紡織學院
助理教授

刺激響應兩親分子與生物基聚電解質的超分子/動態化學共組裝構建可循環智能材料

以生態和可循環方式開創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回饋信號的智能材料,拓展應用到可穿戴感測器、紡織品和軟質機器人,用作日常健康監測等。

郭曉朦博士

物流及航運學系
副教授

利用回收認證機制設計激勵採用回收材料

設計回收認證機制,加強推廣綠色消費,並鼓勵企業採用回收材料,助益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

黃冬梅博士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高性能掃頻雷射器及應用

開發掃描速度快、範圍寬和相干長度長的高性能掃頻雷射器,在工業檢測、醫療診斷等領域引領技術突破並促進應用。

黎田博士

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
助理教授

基於級聯深度學習的對比度自我調整即時四維核磁共振技術的研發以及在核磁引導放療中腹部腫瘤跟蹤的應用

為突破目前磁共振引導放射治療技術的成像速度和品質侷限,研發名為CART 4D-MRI的實時四維腫瘤追蹤新方案,提供更快和更清晰的腫瘤影像,幫助腹部癌症患者治療。

田天博士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
助理教授

新型納米孔材料的構建及其高性能儲氫研究

設計並合成新一代納米孔材料,提高氫氣儲存和釋放能力,解決目前儲氫成本及安全風險的技術瓶頸,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應用。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