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動態

20241029-RGC Joint Research Scheme-02

理大創新骨關節炎治療方案 獲法國國家科研署與研資局合作研究計劃支持

科學研究與人類福祉息息相關,醫學科技的進步可啟發嶄新治療方案對抗疾病,對全球健康影響深遠。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獲法國國家科研署與研資局合作研究計劃2024/25支持開展一項骨關節炎治療研究。 研究項目名為「靶向膽鹼能信號通路治療骨關節炎」,由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溫春毅博士帶領,獲得法國國家科研署與研資局合作研究計劃支持,港方資助額度為227萬港元(法方資助額度為€378,000),為期36個月。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是導致老年人慢性疼痛和殘疾的主因,其特徵是關節軟骨在關節活動時失去緩衝作用。該項獲資助項目將結合風濕病學及生物醫學工程研究領域,促進骨關節炎的治療方案。 該項目是與法國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y)的風濕病理學專家Jeremie Sellam教授合作,旨在研究非神經性膽鹼能系統在骨關節炎疼痛和炎症中的作用,以及剖析迷走神經刺激治療(vagus nerve stimulation )中神經元和軟骨生成膽鹼能系統的相互關係。此外,該項目還將針對骨關節炎激發手部炎症患者的迷走神經刺激治療,評估隨機對照試驗的數據庫和血清生物庫。 溫博士及團隊與法國專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透過揉合雙方的專業知識和試驗研究成果,已解決多項技術難題,包括小動物實驗的迷走神經刺激、體內膽鹼能活性監測、以及乙酰膽鹼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與α7-nAChR之間的相互作用。 溫博士表示︰「我們期望闡明神經元和軟骨源性膽鹼能信號蛋白在炎性骨關節炎發病機理中的相互作用,並致力於開發新型的神經調節療法。」 法國國家科研署與研資局合作研究計劃旨在進一步加強香港與法國的科研人員的合作,包括所有領域中具有高度學術價值的基礎與應用研究提案。

2024年10月29日

獎項及成就

WhatsApp Image 20241025 at 160333194d348c

理大出席實踐十九號衛星載荷交付儀式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王鑽開教授於10月24日應邀到訪國家航天局出席「實踐十九號衛星返回後載荷交付儀式」,同時深入瞭解國家航太科技發展的新趨勢,為推動國家創新技術發展貢獻力量。 王教授表示,香港理工大學深空探測研究中心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了太空催化劑材料試驗裝置,並在太空低軌道完成了催化劑材料試驗。理大非常榮幸,能跟隨衛星將大學自行開發生產的太空催化劑材料試驗裝置搭載到太空。 理大的科研團隊一直積極參與國家的太空探索計劃,與內地專家攜手研發多項太空儀器,為國家的月球探測及火星探測等任務提供了重要支援。  

2024年10月25日

活動

1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舉辦論壇 展望香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電動車研究中心,日前(10月22日)聯同香港工程師學會合辦「香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論壇,匯聚政府代表、頂尖專家及業界代表,分享新能源汽車的最新動態,以及塑造可持續城市的政策、技術和行業觀點。論壇吸引逾130名理大師生、校友及業界夥伴參與。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致歡迎辭時,引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的數據,自2024年初至10月,商用新能源汽車的首次登記率僅為7.6%,表示在推廣重型新能源汽車研發和完善政策方面仍有很大空間。他亦支持《2024年施政報告》的倡議,樂見政府進一步推動新能源發展,並推出氫燃料電池重型車輛資助試驗計劃。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先生以「香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為題發表演講,講解香港推動新能源汽車面對的挑戰,以及其倡導的相關政策,包括善用鄉郊土地以興建電動車充電設施和引入國產新能源汽車。他表示,政府將在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記燃油及混合動力私家車,推動新能源汽車已經迫在眉睫。 主題演講環節中,機電工程署氣體及一般法例科助理署長王磊先生介紹香港氫能的最新發展,包括採用氫能來推動香港綠色交通,以及氫燃料安全法例的條件及修訂。他表示,機電工程署已促使本地職業專才教育機構明年起推出氫燃料安全認知、註冊氫燃料車輛維修技工培訓,以及勝任人士課程。此外,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提供的電動汽車理學碩士學位課程亦有助香港培育相關專業人才。 環境及生態局前首席助理秘書長梁啟明博士解釋實施零排放對環境的益處,以及政府在過去20年為推動香港可持續交通發展的舉措,包括先後成立新能源運輸基金、推出電動車首次登記、「一換一」稅務優惠,以及「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等。他表示,有關計劃實施後,香港的整體空氣質量已顯著改善,路邊空氣污染物亦大幅減少。 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傑出講座教授兼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陳清泉教授闡述電動車從電氣化轉向智能化和網聯化的轉變,並剖析其中兩大挑戰,包括電動汽車與電力網路之間的和諧連接,以及人、車、路、雲的整合和相關標準的發展。他亦分享中國汽車工業成功的經驗,以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質量三項綠色新質生產力取代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傳統生產力,透過創科和政策並行來推動新能源汽車,逐步邁向智慧城市。 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兼土木工程處前處長卜國明先生認為,針對性補助措施有助吸引大眾使用新能源汽車和氫能源汽車,並鼓勵政府、房地產和科技公司等共同推進技術發展,簡化電動車充電設施的監管流程,以助快速擴建基礎設施。 哪吒汽車香港研發中心負責人張祺先生就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進行探討,期盼業界未來開展更多合作,為香港增添新質生產力。他相信,在未來三至五年,新能源汽車技術將快速成熟,創新技術亦會不斷引領行業發展,其中智能化技術更是改變汽車屬性和推動汽車產業重構的全新動力。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兼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陳家聰博士分享獲政府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支持的研究項目– 「評估新能源汽車在香港的適應性:氫燃料電池汽車和電動汽車的未來」。他表示,加速氫能生產、運輸和儲存的創新技術,並擴大「綠氫」和「藍氫」的覆蓋率,將有助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助力香港實現長期環境目標。 此外,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亦主持小組討論環節,與一眾主講嘉賓就新能源汽車的最佳實踐和未來趨勢進行探討。他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助推動可持續發展,造福下一代及提高人民幸福感。是次論壇亦有助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將來為相關政策提出具前瞻性、長遠性和策略性的建議。

2024年10月25日

活動

Photo 1

理大成功研發超高強S960鋼材應用的焊接技術 獲香港首個公共工程項目採用

S960鋼材比一般S355鋼材輕巧堅固,是建設橋樑的首選建材,然而焊接過程會降低其機械性能,影響強度,令應用受限制。為此,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團隊開發了高效應用S960鋼材的焊接技術,透過精準控制焊接的熱輸入量,保持鋼材的機械性能。技術最近獲採納,用於建設香港首個採用S960鋼材的公共工程項目──粉嶺北新發展區行人天橋,有望推動高強度鋼材在橋樑建造的創新應用。 S960鋼材具高強度的特點,是一種高效結構鋼,能滿足各種材料規範和結構設計規範的要求,獲廣泛應用於高層建築和大跨度結構建築(例如體育及展覽場館)。然而,S960鋼材在焊接過程中,機械性能會發生顯著變化,令強度和延展性降低20%至30%。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鍾國輝教授帶領的團隊,透過實驗和數值模擬,成功破解S960鋼材在焊接過程中的熱輸入量對焊接截面強度的影響,並開發創新的焊接技術,保持鋼材的機械性能。團隊更與本地鋼材加工廠合作進行測試,最終獲得不同厚度S960鋼材的最佳熱輸入能量範圍和焊接接頭設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以至消除焊接對鋼材強度的影響。 有關技術更獲得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採用,率先用於粉嶺北新發展區第一階段──粉嶺繞道東段(石湖新村北至龍躍頭)的兩段行人天橋建設,並於今年九月完成預製組件的現場組裝。天橋為空心箱形狀樑(箱樑)組成的橋樑,其S960鋼材由採用新焊接技術的廠房加工預製。使用新焊接技術,令項目可採用較薄及較少的鋼材來獲得相同強度和承載力,從而減輕行人天橋的橋體重量和地基樁柱數量,有利降低碳排放,提升工程的可持續性。 鍾國輝教授表示:「我和團隊致力在科學理解、工程原理和設計指導方面,幫助工程師於興建項目中採用高強度S690及S960鋼材,推動現代鋼結構建築的發展。粉嶺北行人天橋項目是應用高強度S960鋼材於建設的最佳示範,此成功案例將為未來制定相關技術指引和規範提供具價值的參考。」 由鍾教授及團隊開發,高效應用S690鋼材的技術亦獲香港多個基建項目採用,包括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雙拱鋼橋、九龍仔游泳池的大跨度屋頂結構,以及興建中的元朗大球場東西面看台上蓋結構。

2024年10月24日

研究及創新

Prof Zhao Yanxiang

媒體專訪: AI在藥物研發中的潛力

藥物研發是一個複雜而具有挑戰性的過程,科學家需要在短時間內對大量候選化合物完成篩選,最終才能找到有效的先導藥物。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能夠在龐大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特別在分析DNA序列以識別致病基因和風險因素方面,人工智能的深度分析能力尤為關鍵。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系主任趙燕湘教授在最近媒體專訪中,探討了人工智能在藥物發現領域的應用,並強調生物科技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將是未來的重要突破。 趙教授在訪問中說: 「AI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中,更像是一個『超級鸚鵡學舌』,它可以模仿、複製,但是從0到1仍然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儘管人工智能加速篩選過程並提高效率,為新藥研發開辟了新的可能性。但在藥物研發領域,由於全球藥物多樣性和樣本量的限制,使人工智能的表現還是有限,目前仍主要作為輔助工具。趙教授認為未來應加強數據的收集和標註,以充分發揮AI的潛力,繼而促進新藥的發現與開發。 此外,現今癌症的發病率持續上升,大眾對新療法的需求愈加迫切。在癌症及腦部疾病(如老年癡呆症和精神類疾病)領域,需要投入更多科研,深入理解疾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 趙教授對未來的藥物研發持樂觀態度,重點集中於新的治療模式上,如核酸類藥物和細胞療法,有望為重大疾病帶來新的解決方案。在新藥研發方面,趙教授對核酸類藥物和細胞療法充滿信心。透過科學研究和技術的進步,mRNA藥物已經成為可能,有些藥物甚至能夠有效穿越血腦屏障。細胞療法在腦部疾病治療中也將展現出更多可能性,例如將新生的神經元直接送入大腦,以取代因老化而死亡的神經元。

2024年10月23日

研究及創新

1

理大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年度論壇 - Better Web3 Forum 2024:區塊鏈技術前沿

2024年Better Web3 Forum 論壇由香港理工大學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RCBT)和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主辦,並由理大電子計算學系,研究及創新事務處以及理大—Cybaverse 法律與 Web3 聯合實驗室共同協辦,於2024年10月19日圓滿結束。 今年的主題「區塊鏈技術前沿」聚焦於Web3和區塊鏈技術的尖端創新、最新進展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展現了這些技術如何在多個行業中帶來突破性變革。此次活動吸引了行業領袖、知名學者及新一代人才參與,大家積極交流觀點並展開了富有意義的討論。論壇已成功舉辦至第二年,繼續擴大作為學術與行業創新之間的重要橋樑,促進對Web3和區塊鏈領域最新發展的深入探索。 理大電子計算學系研究與發展副主任區文浩教授表示:「全球社會目前正處於建立Web3生態系統技術的關鍵階段,這些技術將對各行各業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Web3環境中,學術界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橋梁作用,推動研究人員與行業領袖之間的合作,共同促進創新。理大致力於成為這項發展的前沿。」 理大電子計算學系教授及RCBT中心主任羅夏樸教授表示:「理大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致力於在Web3領域培養創新解決方案和應用。此次論壇為行業領袖、公眾及新興人才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合作與思想交流平台,旨在催化香港Web3的發展。」 論壇包括來自蘇黎世大學資訊學系區塊鏈與分散式賬本技術教授Prof. Claudio J. Tessone教授的主題演講,他通過數據驅動的分析,深入剖析設計選擇與用戶行為如何在Web3環境中塑造去中心化、公平性及套利動態;以及來自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BlockSec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周亚金教授,他分享了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安全方面的寶貴經驗和最新發展。 在這些引人深思的主題演講之後,接著進行了一場由陳漢偉教授主持的精彩小組討論,討論嘉賓包括行業專家:李凱翔先生、李漢恩先生、侍海先生、李子圖先生和Mr. David Alexander Scheer。他們分享了對多個主題的見解,從穩定幣的演變到Web3技術的社會影響,並對Web3在塑造未來經濟和產業中的角色提供了前瞻性的看法。 論壇吸引了來自各界的參與者,充分反映出對Web3轉型潛力日益增長的興趣。與會者積極參與富有意義的討論和交流活動,分享如何有效利用Web3和區塊鏈技術實現實際應用的想法。 今年的活動再次標誌著成功的一章,理大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期待進一步擴大在推動Web3和區塊鏈技術方面的角色。  

2024年10月21日

活動

Photo01

「理大創科 × 校友日2024」 展示豐碩創科創業成果 校友共證母校卓越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日於校園舉行「理大創科×校友日2024」,展示理大在交叉學科研究、知識轉移、創業培育方面的卓越成果,如何助力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創科日展示理大的創科創業成果,為師生及校友、創科企業家、業界夥伴、研究人員及學生等提供寶貴機會,探索合作機遇;同日下午舉行的校友日則為理大校友安排連串精彩節目,包括校園導賞、親子活動、運動競技及才藝表演等,讓校友相聚理大校園,見證母校的飛躍發展。是次活動成功吸引逾7,800人參與。 開幕典禮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吳程女士、香港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兼理大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邱達根先生、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醫生、大學顧問委員會榮譽主席鍾志平博士、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行政及拓展副校長盧麗華博士,以及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為活動揭開序幕。 邱達根先生表示﹕「理大在學術上追求卓越,在創新上追求突破,備受尊崇。理大已有87 年的歷史,一直是培育頂尖人才的沃土,也是研發高新技術的搖籃,更是推動變革性創新的重要力量。今天的活動展示了許多令人振奮的技術成果和創業方案。我衷心希望理大的研究人員與行業翹楚之間能藉今次機會互相啟發,互相交流。我亦鼓勵業界就理大的科研成果滿足市場和社會需求提出寶貴見解,並一起探討合作和技術轉移的機會。」 滕錦光教授表示:「香港經濟發展從以往製造業作為支柱,到後來服務業主導,理大一直緊貼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專業人才。今年慶祝正名大學30周年,理大一如以往回應社會需要,積極加強科研實力推動創新。過去五年間,理大科研團隊人數翻倍,加上早前成立的理大高等研究院,以及於內地多個城市建立的技術創新研究院,充分印證這一點。此外,理大擁有全港院校中規模最大的校友社群,人數多達50萬名,今後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彼此的聯繫,全力支持校友們的事業發展,締造互利共贏的關係,共同應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並為香港、國家以至全球的發展作出貢獻。」 李國祥醫生表示﹕「秉承理大校訓『開物成務,勵學利民』,配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有關推動現代化建設和創新驅動發展的倡議,大學會繼續透過其獨有的PolyImpact理念和PolyVentures初創生態系統,將卓越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方案,應對全球挑戰,並為有抱負的企業家和初創提供全面支持,推動香港、國家及其他地區的創科發展。」 典禮上,理大亦與八間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立策略伙伴聯盟,未來將發揮各自在科研及產業上的優勢,攜手培育創科創業領導人才,並進一步發揮理大PolyVentures的影響力,協助初創企業孵化和加速成長,為矢志創業的理大學生、校友和學術人員提供更全面的支援。簽署協議的企業及機構包括北京雙創街控股有限公司、杭港科創、香港九龍醫院集團、磐美迪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前海國際知識產權綜合運營服務中心、上海新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新華集團及錫洲國際有限公司。 另外,理大向六位2024年「青年創新研究者獎」得主頒發獎項,以表揚具備卓越研究實力的理大年輕科研人才。三名學者及一支團隊獲頒2023年「校長特設傑出成就獎」,以表彰他們在研究及學術活動、知識轉移方面的優秀表現和貢獻。 作為理大創科創業旗艦活動,創科日透過一系列展覽、研討會、論壇和創業展示,展現理大社群的非凡創造力。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示範城市無人機包裹遞送,相信對推動香港低空經濟發展具啟發作用;由電動車研究中心研發,運用新型無線充電技術的機械人示範,則有助推動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的普及。理大年輕及傑出學者、PAIR轄下17個研究院及研究中心、18間理大培育初創企業亦合力展示多項創新發明、產學研及創業成果。其中包括顯示月球南極地形和景觀創新 3D 模型、水管檢測機械人,以及視力訓練頭盔等。部分展覽設即場體驗,包括便攜式無創肝纖維化評估系統,以及能夠在樓梯、草地或沙灘上行走的智能電動輪椅等。 此外,理大校友、於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近4億2,000萬美元的水滴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沈鵬博士親身分享成功創業經歷,細說如何將初創公司打造成為全國領先保險科技和醫療健康平台,擴闊年輕企業家的視野。內地孵化及投資平台代表亦親身向有志創業人士講解內地招商引資的挑戰與機遇。 至於年度校友盛事「校友日」,獲得逾百名熱心校友鼎力協助,主持多項精彩活動。當中包括校園定向、主題導賞團,以及由「傑出理大校友」帶隊的慢跑之旅;讓校友展現才華的「理大超星團」舞台表演,帶來中西樂、舞蹈、跆拳道、魔術及合唱演出;還有五人足球友誼賽、乒乓球表演賽、親子乒乓球訓練、童趣天地等。不同學院、學系及校友會主理的特色攤位亦與校友社群共享多項創意成果和活動,包括心理彈跳站(ReST Hub)、為脊柱側彎患者而設的功能衣,以及言語治療遊戲等。 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波教授介紹顯示月球南極地形和景觀的創新 3D 模型。 理大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展示可實時檢測管道缺陷的機械人。 理大培育初創展示針對近視、弱視和斜視問題,提供視力矯正訓練的設備「Vcare」。 理大培育初創展示便攜式無創肝纖維化評估系統「Liverscan®」。 理大培育初創展示能夠在樓梯、草地或沙灘上自由行走的智能爬樓機器人。

2024年10月19日

活動

1

理大與 XORI 簽署合作備忘錄 推動環境工程跨領域創新科研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 XORI Holding S.r.l(XORI)於 10 月 16 日簽署合作備忘錄,為研究、人才培育和知識轉移方面的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理大和 XORI 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深雙方合作,探索在智慧城市、環境工程、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等領域創新研究合作的機會。 合作備忘錄由理大研究及創新事務總監黃詠恩教授和XORI 主席 Luca Rollino 先生代表雙方簽署。透過是次產學研合作,共同努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的應用方案,為香港、國家及世界建造更宜居及可持續發展的社區。 此外,由 XORI 帶領下,理大代表團訪問了在意大利的都靈理工大學、都靈工業大學及國家汽車博物館,探討各方研究在藝術、設計、文化和技術各領域的潛在合作機會,進一步加強跨學科發展。 XORI是一間國際企業涵蓋了工程、建築、能源和諮詢等一系列專業相關的工作,致力於綠色設計,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為創建永續城市做出貢獻。

2024年10月18日

研究合作

Screenshot 2024-10-21 142820

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科研精神推動創新成就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匯聚了具有多元文化和學術背景的科研學者,融合他們的專業知識,積極推動研究與創新技術。 為此我們共同推動全球多元文化意識月,互敬共融,促進社會創新永續發展。 理大跨學科的科研學者,從應用科學、電腦、商業、設計、工程、到語言學、康復治療和旅遊等領域秉持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的價值觀,分享他們的研究歷程。理大一直提供了多元研究機會,促進學術思想交流,引領創新科技成就。

2024年10月17日

研究及創新

1

理大於米蘭國際宇航大會2024展示最新太空研究成果

第 75 屆國際宇航大會(IAC 2024)於 10 月 14 日至 18 日在米蘭舉行。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作為香港首間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IAF)會員資格的教育機構,以銅牌贊助商及參展商身份參加該盛會。 憑藉深厚的航天研究基礎以及國家航天任務中積累的實踐經驗,理大展示了7個與航天相關的研究項目。通過這些研究成果的展示,促進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航天研究人員、專家和企業家之間的溝通和技術交流。 IAC 2024吸引了分別來自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6,000名與會者,為展示空間科技領域前沿研究和創新提供了交流平台。  

2024年10月16日

活動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