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动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到访理大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光机所)、上海市人才工作局以及各相关单位代表于3月26日到访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就科研创新、人才培育及产学研融合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携手推进沪港合作。   访问期间,理大举行了隆重的「中国激光杂志社香港分社」揭牌仪式。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及中国激光杂志社香港分社社长赖溥祥教授、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教授及中国激光杂志社香港分社秘书长张阿平教授、上海光机所副所长冷雨欣教授、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编辑王晓峰博士,以及《Advanced Photonics》杂志编辑部主任张毓青女士共同揭牌,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在光学领域合作迈进新的里程碑。   随后的交流会上,赵教授对来访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理大一直重视科研创新与人才培育。作为「中国激光杂志社香港分社」的依托单位,理大将充分发挥其学术优势,深化沪港协同,为光学领域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市人才工作局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徐慧女士表示,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沪港合作,并期待双方在更多领域拓展合作空间。   此外,冷教授详细介绍了上海光机所的科研方向与成果,而理大多名教授也分享了各自在超精密加工、光子学材料及技术、生物光子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示理大的卓越成就。   会后,代表团还参观了理大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光子技术研究院,实地考察了微米级加工设备及光子技术的前沿科研技术。此次访问增进了双方了解,为未来理大与上海各方在科研、人才培育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3月27日

研究合作

20250320 - iF Award_V2-02

理大两款产品结合医疗保健与科技 荣获2025年iF设计奖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研究人员的创新设计成果备受国际认可。由理大设计学院教授王佳教授及团队研发的两个项目,分别是支援情绪的互动玩具和可穿戴医疗装置,荣获享誉全球的2025 年iF设计奖(iF Design Awards 2025)。 EmoFriends由王教授及其未来(关爱)移动研究中心团队创造,是一款模组化工具包,透过专利技术「Emosense」,可以将任何毛绒玩具转换为智慧型机械人玩伴。它是第一款能透过触感瞭解使用者情绪状态的玩具,能精准监控压力。 王教授的另一项设计名为Transparent Knee Guard亦获殊荣。这是一款用于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复康训练的轻型装置,整合了 3D 可伸展液态金属感测器和亲肤性 SBS 弹性纤维网,可以检测膝盖角度和肿胀,支持每天进行持续的长期监测,并提供实时和累计数据,对膝盖活动的识别准确度达 93.42%。这项新颖产品早前在Hong Kong Hechathon+ 2025获得「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类别的金奖。 这项设计采用尖端感应技术的创新设计,早前也荣获美国芝加哥优良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由芝加哥建筑与设计博物馆 (The Chicago Athenaeum Museum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和大都会艺术出版社 (Metropolitan Arts Press) 共同举办,以表彰卓越的产品、通讯和建筑设计,迄今已有超过七十年历史。 王教授聚焦探索创新设计领域的新设计方法、技术可能性和相关发展。作为一名在互动范畴和工业设计具丰富经验的设计师,王教授曾参与多项商业产品开发和带领大型研究项目,并在澳洲、中国和日本各地展出作品。 另外,理大设计学院的60 周年纪念日历 「Flocks of Type」,亦凭藉优秀的通讯与排版设计,赢得 2025 年iF设计奖。了解更多︰ 'Flocks of type' Shines in the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2024 iF 设计奖由非营利机构 iF 设计基金会设立,是全球最负盛名的设计比赛之一。今年,由131 位来自 23 个国家的评审专家,在来自 66 个国家的近 11,000 件参赛作品中,精选出最卓越的设计作品。 来源∶理大设计学院 (只有英文)

2025年3月26日

奖项及成就

20250319 - Prof JIN-02

理大学者具影响力跨学科环境研究 获美国环境工程师及科学家学会表扬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不同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促进全球福祉。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助理教授金灵教授,凭藉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当选美国环境工程师及科学家学会(AAEES)的2025年度「40位40岁以下卓越人才」。 金教授利用一系列先进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来评估环境危害,及其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影响。此外,他还运用环境化学、微生物学和数据科学多种方法来揭示因果关系、识别危害的元凶并追溯其来源。 通过综合这些领域的崭新见解进行全面研究,并联系污染物暴露与特定健康结果的关系,从而开发有利环境健康的创新解决方案。 金教授表示:「这种综合研究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制定健康政策,还能透过基于证据的策略加强社区健康计划,以减轻环境风险。这样实践有助善用创新技术,面对环境变化时保护人类健康。」 金教授针对「塑胶际」(Plastisphere)问题的开创性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强调制定统一的全球策略以应对塑胶污染相关微生物风险的迫切需要。他多次受邀为《自然》等期刊撰写有关这些紧迫问题的见解。 金教授修读硕士时期便热衷于环境和健康研究,当时研究了防晒霜成分对人类内分泌功能的影响。随后更获得澳洲政府奖学金支持,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复合污染大堡礁绿海龟和儒艮健康的综合影响。这项研究有助当局就濒危野生动物,制定综合海洋环境质素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金教授分享:「研究的长期目标是了解人类和野生动物,接触复杂化学和微生物复合污染的影响和机制。通过识别混合物风险的驱动因素及其来源,我们可以制定更精确的控制措施,实现‘同一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研究工作外,金教授还积极指导新生代环境科学家和工程师,培训他们的专业发展,并在他的指导下获取众多荣誉。他还积极参与编辑工作和倡议全球对环境问题的促进讨论。

2025年3月24日

奖项及成就

Photo 1

理大举办「人工智能与医学:塑造健康未来」讲座 诺贝尔奖得主及专家探讨人工智能赋能医学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计算器及数学科学学院、医疗及社会科学院联同理学院今天举办「人工智能与医学:塑造健康未来」讲座,邀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Barry Marshall教授专程来港担任主题讲者,分享其科研之路及对医学未来发展的真知灼见。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及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教授亦应邀出席,参与小组讨论环节。活动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启迪创新精神,吸引约500名师生、校友、创科界和学界翘楚,以及公众人士参与。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感谢Marshall教授及张教授亲临分享,让师生获益良多,并表示:「人工智能是塑造医学未来的关键,是次论坛提供了宝贵的平台,让各界前瞻人工智能与医学的新发展,共同打造更健康的未来。理大一直致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积极开发创新医疗科技,并与业界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造福社会。今年初,理大成立了计算器及数学科学学院,加速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及电子计算学在跨学科研究和教育的蓬勃发展。这些努力为大学筹建香港第三所医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Marshall 教授现为西澳大学生物医学科学院教授、资深名誉研究学人及马歇尔传染病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理大杰出名誉教授及深圳大学讲席教授。Marshall 教授与澳洲病理学家 J. Robin Warren 博士在1980年代初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是造成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因,并凭此开创性研究成果荣获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被公认为肠胃病学史上最重大的发现。 讲座上,Marshall教授以「理论与实践:创新与探索精神引领的研究」为题,分享从事幽门螺旋杆菌研究的心路历程,包括讲解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途径和治疗方法,以及其亲身喝下幽门螺旋杆菌培养液进行验证的经历。其成果为推动全球医疗发展,尤其是肠胃病研究的贡献良多。 近年,人工智能崛起成为医学领域的强大工具,为提升患者照护、优化临床工作流程和创新研究开创无限机遇。小组讨论环节由理大计算器及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环球事务)及电子计算学系教授杨红霞教授主持,Marshall教授及张亚勤教授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的发展。 Marshall教授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医学及健康领域发展带来颠覆性的转变,并大大提高疾病诊断、个性化治疗及患者预后评估的精准度。透过海量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提供了以往无法获取的信息,有助于提升患者护理水平和促进医学研究的发展。 张教授表示,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领域已步入数码化3.0时代,人工智能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正推动该领域朝着更快速、精准、安全、经济、普惠的方向发展,如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基因编辑、药物研发等方面成果显著。然而,人工智能在算法透明性、可解释性、安全隐私及伦理等方面存在挑战。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率先推出人工智能医院、开源人工智能制药智能体平台,推进生物科研进入「Autopilot」时代。 未来,希望学术界和产业界进一步协同合作,推动相关领域死循环发展,挖掘更多科学与产业创新机遇。 同场,理大为新成立的「马歇尔医学微生物学科技研究中心」揭幕。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教授马聪教授将担任中心主任,Marshall教授担任管理委员会成员。该中心将致力推动细菌诊疗研究,聚焦全球最常见的慢性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并以Marshall教授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构建以人工智能驱动的电子生物样本库,开发针对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消化道癌症诊断工具,推动科研发展和精准诊断。中心亦会致力开发创新抗菌疗法,解决因药物耐药性增加而对新型抗生素的迫切需求。Marshall教授表示,中心的成立将为开发创新解决方案和促进相关领域的合作发挥关键作用。

2025年3月24日

活动

WhatsApp Image 20250321 at 153316a968a994

媒体报导:理大与爱护动物协会创作教育动画短片 提升宠物福利意识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设计学院与香港爱护动物协会携手合作,创作一部名为《我的主人真糟糕》的教育动画短片,该作品讲述了黑白猫咪「Oreo」的惊险旅程,唤醒大众对宠物安全的重要意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此动画短片旨在传递「预防胜于拯救」的理念,呼吁饲主重视安全隐患,珍惜并妥善照顾宠物。通过这部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动画,理大希望藉此提升社会对宠物权益的关注,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动物保护。 故事围绕Oreo因主人疏忽照顾,受雷声惊吓跳窗的事件,并向香港爱护动物协会动物督察的救助,最终在法庭上控诉主人。在动画的结尾,法官指出主人对Oreo的疏忽,揭示了许多饲主的常见错误行为,提醒大家注意宠物的安全。  

2025年3月23日

研究及创新

Photo 1

理大与中国铁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低空经济及新一代资讯网络创新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低空经济和新一代资讯网络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推动科研创新和技术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合作协议在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及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先生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中国铁塔总经理陈力先生签署。是次合作旨在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创新丶人才培育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合作机制。 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在低空经济领域科研实力雄厚,去年成立了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并於新学年开办低空经济硕士课程,在数据科学丶人工智能丶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也广受国际认可。是次与中国铁塔合作,将充分发挥学术界与业界的协同效应,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深度科研合作,探索共建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创新科技人才,为国家高品质发展提供专业的科研技术和人才支援。 张志勇先生强调,中国铁塔作为全球最大的通讯基础设施服务商,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立足资源共用,积极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此次与理大合作旨在发挥各自优势,就低空经济丶新一代资讯网络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互补共赢。此外,双方将加强沟通与交流,确保战略合作协议走实走深。 此次合作标志着理大与中国铁塔合作的新篇章,通过共同努力,实现互惠共赢,以取得丰硕成果,为推动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5年3月21日

活动

202513H

融合机器学习与整体网络可控性分析 精确识别癌症治疗标靶

透过分析大量生物数据,机器学习可加速识别整体可控性网络中对网络结构变化敏感的关键控制枢纽,并将其作为疾病与癌症治疗的潜在诊断生物标记及治疗靶点。    基因突变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原因。研究癌症的焦点一直是识别有可能引发肿瘤,或促进异常细胞生长的「癌症驱动基因」(CDG)。目前,对人类癌症的大规模测序,旨在彻底找出赋予癌细胞选择优势的突变基因。然而,因为各类癌症差异甚大,加上不同的癌症乃由不同的基因突变组合所催生,因此CDG尚未有一套广受接纳的黄金标准。   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系统生物学和人工智能讲座教授、全球STEM学者、理大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章伟雄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成功识别出维持癌细胞状态的关键基因,并命名为「癌症守护基因」(CKG)。与驱动基因不同,其突变时会直接导致癌症形成及扩散,而守护基因则是维持细胞稳态及存活的关键。针对CKG的干预措施,可以终止或防止异常细胞分化及增殖,因此CKG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癌症的理想生物标记和靶点。这项题为「癌症守护基因作为治疗标靶」(Cancer-keeper genes as therapeutic targets)的研究已刊载于iScience。  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构建了一个「基因调控网络」(GRN),以拓展整体网络可控性的理论,并开发出能够有效识别CKG的算法。这一概念基于控制理论,尤其适用于以图形结构呈现的系统,当中的节点代表实体,边缘则代表相互作用。在一个完全可控的网络中,能够运用一组适用于特定节点的有限控制输入来控制所有节点的状态。这个概念在电气工程领域,用来描述电网及运输网络。  在生物系统领域,这项分析有助于识别能够影响整个网络行为的关键组件或「控制枢纽」,使其成为治疗干预的理想选项。研究团队根据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数据,以及描述基因之间调控关系的讯号路径信息,构建了一个GRN。该网络由癌症相关基因(作为种子节点)及捕捉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边缘组成,可横跨从五个疾病及癌症相关通路数据库中,挑选出十条重要的讯号通路。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将控制枢纽视为候选的异常细胞CKG,并发现某些控制枢纽可能较敏感,更容易受到外部干扰。这类控制枢纽正是团队的研究重点,当单一边缘以干扰形式从网络中被移除时,这些控制枢纽就有机会变成非控制枢纽。这种敏感的CKG(sCKG)被视为更佳的治疗靶点。 机器学习技术适用于探索大量遗传数据,以建立生物网络,并识别出网络中较不明显的模式及关联。研究团队开发了一套创新的多项式时间算法,无需计算网络中所有的控制方案,即可识别出所有控制枢纽。该算法会首先识别所有控制方案中控制路径的头、尾节点,然后再识别出控制枢纽。这项分析有助于发掘网络中控制系统行为的重要节点,使其成为合适的治疗标靶候选。   研究团队应用CKG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7,030个节点(基因)及103,360条定向边缘组成的膀胱癌GRN。透过机器学习分析,共识别出660个节点为控制枢纽(CKG),而当中只有173个节点被归类为sCKG。进一步对比人体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时,发现共有35个sCKG可作为潜在的治疗标靶。值得注意的是,在膀胱癌中,所有涉及细胞周期和p53路径相关的基因均被识别为CKG。此外,细胞株及老鼠模型实验证实,共有六种敏感CKG可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   本研究所构建的调控网络,是一种适用于网络可控性的泛癌症基因调控网络。不仅可以使用针对某种癌症特有的种子基因外,还能透过移除相斥基因和在不同条件下检测到的相互作用来修改网络,以针对其它癌症。此外,运用整体网络可控性分析的方法,还可进一步应用于识别SARS-CoV-2传染病等其他疾病的控制枢纽。   信息来源: PolyU Innovation Digest  

2025年3月20日

研究及创新

20250317  Smart Traffic Fund Prof Pai ZHENG02

理大基于视觉-语言模型开发智能驾驶助手获智能交通基金资助

驾驶者于复杂的驾驶场景,时常面临信息过载的情况,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和反应迟缓。引入先进的视觉语言模型,为辅助驾驶系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教授郑湃教授领导的项目名为「基于视觉─语言模型开发的智能驾驶助手,以提升驾驶人员的安全和便利性」,获智能交通基金资助约500万港元,为期24个月。 本项目旨在利用视觉语言模型为汽车驾驶舱开发智能驾驶助手,透过实时分析环境和司机的需求并提供适当建议,从而提升司机的驾驶安全和便利性。 郑教授说 :「相比现有辅助驾驶系统,我们更注重为用户提供个人化提示,以提升其驾驶体验。通过实验收集用户个人化的互动数据 ,如语音互动对答、视觉环境信息,实现用户驾驶互动策略的在线个人化更新,以适应不同习惯和偏好。」 理大至今共有23个项目获智能交通基金支持,涵盖各种可应用到交通的创新技术和研究。 智慧交通基金资助本地机构或企业进行创新科技研究和应用,以便利出行、提升道路网络或路面使用效率和改善驾驶安全。

2025年3月19日

奖项及成就

HK01 - 02

理大工业中心鼓励创新互动 以多元化研究支持社会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工业中心早于1976年成立,拥有近50年的历史,致力推动创新研究,提供全面的研发技术和生产支持。其最新的核心平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AIR Lab),被形容为「创意加速器」,专注于人工智能、协作式机械人及数字化转型等新理念。AIR Lab支持逾15个研究团队和单位,旨在协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解决工程挑战,并提供开放式合作空间,培养新一代科研人才,促进创新跨学科研究。 理大工业中心总监卫汉华博士表示,AIR Lab研究项目应用广泛,涵盖机械、工程、电子、计算器、商业、旅游、医疗、文化和创意等范畴,并在国际比赛上获得认许。例如,透过四足机器人取代导盲犬的方案,已在亚洲创新发明展上获奖,展现科技如何改善生活。此外,AIR Lab协助生物医学工程学系研发复康设备,开发出多模态足踝复康机械人,有助中风偏瘫患者提升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行走能力。 理大鼓励创新互动,并以多元化研究支持社会发展,而工业中心积极求变,引领新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惠及香港社会的实际应用。  

2025年3月17日

研究及创新

image-2000x1050 (19)

媒体报导:理大创新认知复康训练助视障长者重拾社交技能

视障长者主要依赖听觉和触觉来获取信息,缺乏足够的训练和社交互动可能会使他们变得沉默和被动。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积极推动视障长者的认知刺激活动,并与香港盲人辅导会及九龙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携手合作,推出名为「细味记忆之旅 叙事认知刺激活动」计划,旨在帮助视障长者透过故事和活动,提升社交、说话和执行能力,让使他们更自信地融入社会。 香港盲人辅导会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动多元共融,让视障人士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受益。在计划初期,九巴捐赠了改装的站牌、收款箱和座位,作为讲故事的辅助工具,而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的实习学生则负责带领视障长者参与小组活动,帮助他们提升社交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活动不仅帮助长者回忆过往生活点滴,还透过触觉和听觉进行认知训练,促进社交互动,对抗认知衰退。 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实务助理教授黄家强先生在媒体访问中指出,活动中参与者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还能在愉快的环境中重温美好回忆。这次跨界合作的效果超出预期,为旧巴士和站牌赋予了新意义,增强小区凝聚力。 香港盲人辅导会对理大和九巴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强调跨专业合作对计划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而理大对推动视障长者的社交及认知训练发挥重要角色。  

2025年3月13日

研究及创新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