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Photo 1

理大與蘇州九龍醫院簽署合作協議 共建創新孵化平台 促進醫療科技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天與香港九龍集團旗下蘇州九龍醫院簽署合作協議,攜手共建「蘇州九龍醫院與香港理工大學創新孵化平台」。雙方將在未來三年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推動醫療科技領域的研究成果轉化及應用,促進醫療技術創新、臨床應用研究及健康產業的全面發展,從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讓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及服務。 理大一直致力以卓越教育、科研及知識轉移實力推動PolyImpact,將理大社群的創新發明轉化成具影響力的方案,為社會帶來實際裨益;蘇州九龍醫院則專注於打造醫療健康服務平台,推動醫療產品的全面應用及持續改進。雙方冀藉此產學研合作,實現更大協同效應。合作協議在理大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醫生及香港九龍集團董事長孫曦先生見證下,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香港九龍集團副總裁陳強先生代表簽署。 協議下,理大及蘇州九龍醫院將在醫學工程、人工智能醫療等關鍵領域加強科學研究及臨床應用合作,攜手推進醫療科技的持續發展與創新及落地應用。雙方將共建生物醫學科技創新孵化器,由蘇州九龍醫院整合其豐富臨床資源,協助理大科研團隊及初創企業開發創新的醫療產品,確保產品在不同的場景獲得應用和持續優化。 此外,雙方將合作開展臨床應用研究項目,依托理大的研究實力及蘇州九龍醫院專家團隊的臨床經驗,推動新技術改良,以及其臨床效果和安全性的驗證。理大學生亦將獲安排參與實習、考察和專業交流活動,助他們了解醫學工程及資訊科技在臨床實務中的應用與創新。另外,理大相關學系將為專業醫療從業人員提供度身訂造的研修項目或培訓,以強化業界的人才培育。 理大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醫生表示:「理大很高興與蘇州九龍醫院合作。是次合作標誌着理大在科研與創業發展方面進入嶄新的里程,因為『蘇州九龍醫院與香港理工大學創新孵化平台』是理大首個臨床孵化平台,它不僅能同時為科研團隊提供臨床支持,還為初創企業搭建了橋樑,使得科研成果能夠更快地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理大一直積極推動創新創業精神,通過理大初創生態系統PolyVentures,全方位支援初創企業,以培育新一代企業家,是次合作將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發展。」 香港九龍集團董事長孫曦先生則表示:「我們通過雙方的緊密合作,將攜手打造一個集研發、孵化、加速為一體的創新平台,促進知識轉移和技術交流,更是醫工融合、優勢互補的創新之舉,不僅為青年創業者和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舞台,更將成為推動本港、大灣區、長三角,乃至亞太地區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升級的新引擎。」 會上亦舉行專題座談,由理大學者、蘇州九龍醫院專家及內地醫療科技企業代表圍繞「構建協作生態系:大學、醫院與醫療保健產業如何合作推動創新」的主題,探討醫療保健業面對的挑戰,及如何藉加強跨機構合作促進業界的發展等。

2024年9月12日

活動

IMAGE

媒體專訪:理大學者深入探討AI的未來影響

回顧人工智能(AI)的歷史,早在1956年出現,直至近年迅速發展,主要源於計算能力的提升和數據的爆炸性增長。 理大研究生院院長、潘樂陶慈善基金數據科學教授、分布式及移動計算講座教授、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院長、大數據分析中心實驗室副主任曹建農教授在媒體訪問中分享了AI對社會和就業的深遠影響。他指出AI的發展勢必會取代部分工種,但人類應該把AI視為一種「工具」,以此開拓更具價值的工作,來提升工作效率和創造力。 AI的普及不僅是科技的進步,更是教育改革的契機。理大與賽馬會合作的「校本多元」計劃,透過「學生數據管理平台」分析學生表現,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促進高效率的個性化教育。此外,理大已實踐AIDA+X方案,要求每位學生修讀與AI相關的課程,為未來的AI教育奠定基礎。 曹教授提及面對未來AI的挑戰時,政府和社會應共同努力,加強培育人才,以開放的心態迎接AI,善用新興技術,確保香港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力。

2024年9月11日

研究及創新

image

媒體報導:理大時裝紡織學院創新項目獲超過6,200萬資助

由理大智慧可穿戴系統研究院院長和紡織技術講座教授陶肖明教授領導的「多感模擬穿戴裝置機理與關鍵技術的研究」項目,獲得2024/25年度香港研究資助局「主題研究計劃」6237萬港元的資助。這項研究將在智慧穿戴技術上為業界帶來重要貢獻,並推動紡織業的創新發展。 在媒體訪問中,陶肖明教授提及,項目首創多感模擬穿戴裝置,能夠傳遞混合氣味和觸覺,提供更身臨其境的體驗。透過人工智慧和先進感測技術,這些裝置將在醫療、物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開創新局面。此項目不但展現了理大的卓越跨學科研究實力,並將為社會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2024年9月9日

獎項及成就

20240826  PolyU research propels the future of delivery with transformative drones for lowaltitude e

理大創新無人機科研 引領低空經濟傳遞未來

新興的低空經濟為城市和經濟發展帶來了超越傳統的新機遇,包括革新包裹運送方式。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研究學者致力拓展尖端技術,實現無人機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的創新願景。 包裹快遞服務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由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黃海龍博士帶領的的研究小組Research Group of Autonomous Interactive Mobile Systems (AIMS),展開一項打破常規名為「Last-centimeter」的研究,讓無人機能夠在城市環境中自主導航,順利地把包裹直接放置到客戶的陽台。 黃博士指出︰「傳統的快遞模式既耗時且成本效益不高。雖然不少主要企業已開始測試借助無人機作最後一公里配送方案,但仍需客戶親身到指定地點收件。透過自主研發快遞無人機原型和支持算法,我們希望更進一步和徹底改變服務體驗。」 安全導航複雜環境︰ 研究核心技術包括一種先進的自主導航算法,使無人機能夠在複雜的低空空域內,精確地定位和對應地圖。通過整合多重傳感器數據,涵蓋激光雷達、慣性測量單元(IMU)和相機在內,該算法提供了周圍環境的詳盡三維地圖,成功克服了GNSS信號靠近建築物時不穩定的挑戰。 抵禦天氣干擾︰為了精準追蹤配送中心與目標陽台之間的規劃路徑,透過採用了強健控制演算法,確保在風雨等干擾下仍維持穩定性與安全性。該演算法可持續監控無人機的飛行動態,並進行實時調整,以抵消陣風和環境變化的影響。它們會動態調整包括推力、姿態和控制面等,以確保無人機保持在預期路徑上飛行,並維持穩定。 準確避開障礙物降落︰ 研究團隊還開發了一個先進的感知模組,集成了陽台狀態估算算法和障礙物檢測算法。前者可保證無人機能準確降落到陽台,後者則確保在陽台上降落時沒有障礙物和人。 這些演算法已經整合到自主研發的快遞無人機原型。團隊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室內和室外測試,並已向相關持分者提供現場演示。 這些技術不止影響快遞服務,可視為邁向低空經濟領域的發展先驅 - 一個充滿潛力改變都市生活與工作的新興領域。 低空經濟一般是指民用有人駕駛或無人駕駛航空器在距離地面1000米以下空域內的飛行活動。無人機可應用領域,主要涵蓋物流、農業、測繪、電力巡檢、安全巡邏、緊急救援等行業。 黃博士認為,要充分發揮香港低空經濟的潛力,需考量空域法規和指引、配套基礎設施、公眾對安全的關注等。黃博士樂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探索使用無人機在新界地區運送貨物,「物流業已證明是一個可行的市場,具有很多潛在應用。」 黃博士展望︰「低空經濟是一個有很多可能性的全新領域,與地面交通相比,它提供了更高的維度、更豐富多樣的產業,以及更廣闊的應用前景,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應當敢於突破技術難題,實踐創新未來。」

2024年9月5日

研究及創新

file (7)

理大項目入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及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多名年青學者獲嘉許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顯著支持,本年度合共有48項研究獲資助,包括有2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5項「面上項目」;以及37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理大兩個研究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支持,表揚在基礎研究面向世界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已取得突出成績。兩個獲支持項目分別是數學及管理科學的研究。 來自應用物理學系的項目,旨在研發針對複雜視覺信息實現高效處理的神經形態器件,以促進國家信息產業發展;以及管理及市場學系的項目,為新時代下的消費認知提供理論機制和決策建議,包括探索「營銷互動」例如人人互動、人機互動。 另外,理大在本年度的「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表現躍進,物流及航運學系、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應用數學系、應用物理學系的青年學者,帶領的4個研究在管理科學、人機協作製造、數值分析、物料科學的領域,突破技術難題。 具體而言,這些項目分別旨在構建具有韌性的供應鏈系統的優化策略、提供偏微分方程反問題的數值分析、增強人機協作製造系統的感知和自主運作、和研發新型雜化光電材料等,預期科研成果可廣泛應用到不同行業,引領創新且務實的發展方案。 理大年青科學家的卓越科研實力連年獲「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肯定,合共有 37名年輕學者獲選,在本地院校中表現領先。 他們的研究領域廣泛,分別來自工商管理學院、建設及環境學院、工程學院、醫療及社會科學院、理學院、設計學院、和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當中16個研究經由深圳研究院拓展。 另外有5個「面上項目」,將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的多源航運時空大數據、VUCA環境下中小微旅遊企業生存及韌性的影響因素和機理。 作為理大在深圳的延伸,深圳研究院設有10多個實驗室及科研平台,承擔國家、省市各級政府及業界科研專案。

2024年9月3日

獎項及成就

20240904 - 2024 Hong Kong Scholar Program-01

理大透過「2024香江學者計劃」錄取20名博士後研究人員 配對人數冠全港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透過「2024香江學者計劃」錄取了20名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這也是自該計劃於2011年推出首輪以來,理大連續第14年錄取人數最多,在參與該計劃的本港大學當中,配對的指導項目居首位。 「2024香江學者計劃」共挑選出六十名來自內地知名院校的博士後研究人員,當中20人由理大錄取並配對了20名學者作為導師。 理大學者將指導及培育他們開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為期兩年。研究領域涵蓋多個學科,包括材料科學、先進製造、信息技術、計算科學、生物醫學、電氣工程、環境科學、基礎研究、工商管理等。 「香江學者計劃」是由香港學者協會和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聯合主辦,旨在有效結合內地與香港的人才和研究資源,共同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獲選的香港導師需在研究上具有重大研究項目經驗、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擁有一定的研究設施、具高水平的研究隊伍等。 理大參與學者及研究項目名單︰ 工商管理學院 黎基雄教授 理大商學院副院長、物流及航運學系航運及物流講座教授 生成AI對ESG績效和報告的影響 建設及環境學院 Asif Sohail Usmani教授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系主任、建築科學與火災安全工程講座教授 智慧城市消防安全設計 楊洪興教授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教授 優化海上風力發電尾流模型及偏航控制方法的研發 王碩博士 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教授 加強城市對複合型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的抵抗力 工程學院 張明教授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系主任、生物力學講座教授 運動、骨科及康復中的肌骨生物力學研究 孫雷教授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 超聲介導的神經調控和免疫治療研究 溫春毅博士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骨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張磊教授 電子計算學系計算機視覺及圖像分析講座教授 高性能生成式圖像復原算法研究 鍾志勇教授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電力系統工程講座教授 實現碳中和的現代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 柯少榮教授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教授 先進功能材料於綠色能源、惡劣環境感測、電磁吸收和電化學催化的應用研究 姚海民博士 機械工程學系副系主任(教學)、副教授 仿生力學與材料 蔡逸思博士 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 飛機引擎噪音和振動控制元結構的開發 理學院 李蓓教授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 用於癌症治療的多功能奈米載體的開發 李倫碩博士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 光(電)化學催化的能量和碳轉化 李步揚教授 應用數學系教授 自由介面問題的任意拉格朗日-歐拉介面追蹤方法 王治安教授 應用數學系教授 趣化模型中的邊界層問題 黃海濤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教授 用於電化學能量存儲與轉換的先進電極材料 陳聲教授 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系主任 微生物學講座教授 細菌耐藥性和致病性機制研究 黃家興教授 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教授 新型納米硒對糖皮質激素引起的骨質疏鬆症的保護作用研究 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 李恒云博士 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教授 多模態社群媒體數據的處理與基於多模態數據的商業預測

2024年9月3日

獎項及成就

20240816 - PolyU project enhances autonomous driving safety supported by Smart Traffic Fund-02

理大研究提升自動駕駛安全 獲智慧交通基金支持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一項創新研究,旨在提升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性,實現更可靠的自動駕駛體驗,獲智慧交通基金支持。 由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蔣一平博士帶領的項目,名為「在香港自動駕駛定位應用自行調節行車安全要求」,獲資助約168萬港元,為期24個月。 此項目旨在研發一套應用機器學習算法的可配置平台,使自動駕駛系統可因應路面情況以及車輛轉向半徑等因素,自行調節行車安全要求,從而提升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性。 理大至今共有19個項目獲智慧交通基金支持,涵蓋各種可應用到交通的創新技術和研究。

2024年9月3日

獎項及成就

1

理大與小米集團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推動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小米集團(小米)於8月31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 雙方將開展在電力電子技術、人工智能、電動車、智慧能源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推動技術創新及突破,並就人才培養,創新創業全方位探討合作。 理大研究及創新事務總監黃詠恩教授,小米集團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周珏嘉博士,分別代表理大和小米簽署協議,並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傑出講座教授、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陳清泉院士,小米集團副總裁兼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屈恒,及小米集團公益基金會執行秘書長刁美玲見證。 此次合作標誌理大與小米集團在長期深度合作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共同致力以科研力量貢獻國家發展。

2024年8月31日

研究合作

20240715 - Exploring the Wonderland of Hybrid Organic-Inorganic Materials-02

理大學者探索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的奇妙世界及應用

過去十年,新型有機無機雜化材料在材料科學界崛起,引起世界範圍内研究的熱潮。這些新材料不僅結合有機和無機材料的優點,而且具有獨特的性質。在這個前沿領域,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應用物理學系前沿材料講座教授吳韜教授及團隊展開了開創性研究,成果彰顯了這種材料的優勢以及巨大的應用潛力。 通過精確控制有機與無機成份及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吳教授的團隊合成出各種具備不同結構和不同物性的新材料。通過整合范德華力、靜電力和氫鍵等弱鍵,這種雜化材料能夠打破傳統材料的結構框架,讓雜化材料的功能性更加豐富多彩,更能滿足特定應用的需要。 在光電子學領域,吳教授在雜化鈣鈦礦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引起了廣泛關注,使他成為Clarivate全球高引用的研究專家。 與傳統技術相比,雜化材料一流的效率、低廉的溶液加工成本、可調節帶隙、高吸收系數、缺陷容忍度以及雙極傳輸能力等,都使其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 雜化鈣鈦礦的巨大潛力,尤其在太陽能及發光技術方面,相信能給社會帶來顛覆性的改變。雖然雜化鈣鈦礦材料在穩定性、耐用性和製造工藝方面仍面對挑戰,但其受到的廣泛關注及應用的快速發展,彰顯了學術界同行的肯定及市場對鈣鈦礦等雜化材料相關技術的巨大需求。 前沿雜化材料的研究範圍已從光電子學擴展到數據儲存、催化和傳感器等多個領域。透過將雜化材料的成分及結構不斷進行改造,這些新材料擁有無限的可能性,且功能亦在多方面超越傳統材料。 吳教授的團隊致力於利用高通量計算、機器學習和外延生長等創新方法,研發出前所未見的新物質成份和結構。而且團隊以簡單的方法,合成納米級低維雜化材料,並對其物理性質和性能進行深入研究,以為電子和能源技術帶來新的靈感及突破。  

2024年8月30日

研究及創新

1

理大參與蘇港高品質發展合作大會 探討合作新機遇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江蘇省商務廳和江蘇省港澳辦合辦的「蘇港高品質發展合作大會」(SmartHK)於8月28日在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作為此次大會的合作夥伴,與蘇港兩地各界與會者探討高品質發展合作,創造新機遇。 本屆SmartHK通過主題大會、專題會議、展覽、專案路演及商貿配對等形式,深度推進蘇港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理大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講座教授李銘源教授於「科技創新」專題會議上,分享了「蘇港深化產學研合作,共同推動成果轉化」的主題,介紹了蘇港密切聯動的背景下,理大與江蘇進行深度產學研究合作,並取得顯著成果。此外,他還闡述了新藥研發、功能性食品研究,以及天然產物活性成分開發平臺等一系列產學研究動向。 理大共設有五個創新項目參與展覽和項目路演,涵蓋生物醫藥、智慧可穿戴、智慧城市等領域,展示理大的創新科技成果。 SmartHK是香港貿易發展局自2011年以來在中國內地主要城市舉辦的年度旗艦活動,旨在介紹香港的優質專業服務及科技創新平臺,促進香港與內地各省市交流,推動香港與內地企業的對接。通過是次合作大會,理大不僅展示創科新成果,更與江蘇省的產業界探索更多的合作機會,共同推動行業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2024年8月28日

活動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