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与澳门科技大学团队合作研发新冠病毒重组RBD蛋白疫苗
2020年8月3日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持续蔓延,近日香港更出现第三波疫情,数星期内确诊宗数激增至逾三千,情况相当严峻。自疫情爆发以来,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一直与不同科研团队紧密合作,开展多项诊断及预防研究项目,早前理大亦与澳门科技大学(澳科大) 以及多所国内院校携手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这项名为「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为靶点的重组疫苗诱导保护性免疫力」(A vaccine targeting the RBD of the S protein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 (文章连结) 的研究近日已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在理大、澳科大及研究团队的努力下,发现重组RBD蛋白疫苗可以成为对抗这场疫症的最佳疫苗选择。我们会继续运用自身的专业和防控方面的科技,让大众能够与新冠病毒共存,并在这种『新常态』下生活。
卫炳江教授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
感染新冠病毒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SARS-CoV-2病毒利用其刺突(Spike)蛋白受体结合区域(S-RBD)与宿主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介导宿主细胞进入。研究团队发现,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区域作为靶点的重组疫苗,可于单剂注射后的7天或14天内,在免疫的小鼠,兔子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中诱导出强烈而有效的抗体反应。实验动物产生的免疫血清成功阻断了受体结合区域(RBD)与宿主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CE2)的结合,中和了SARS-CoV-2伪病毒并防止新冠病毒的感染,其重要性在于,该疫苗能为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提供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保护。团队在感染新冠病毒人士的血清中亦发现提升了的RBD特异性抗体。
文章的通信作者、来自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的张康教授表示:「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建基于RBD结合区域的候选新冠病毒疫苗的潜力,同时亦审视合适的使用剂量,测试其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动物身上制造的对抗新冠病毒反应,以确定产生免疫反应的免疫途径,并成为设计新冠病毒疫苗的基础。」研究亦发现,该疫苗为接种了疫苗的动物(包括猴子在内)提供有效而全面的保护。张教授补充,是次研究突显了RBD结合区域在新冠病毒疫苗设计中的重要性,为通过诱导RBD结合区域的抗体而开发的疫苗提供重要的依据。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客座教授刘耀南医生指出,是次研究选用商业上可行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并应用于多种蛋白之中,如候选疫苗研发成功,便可作大规模生产。刘医生表示,研究团队证明了重组RBD区域疫苗有效诱发体内强效的免疫反应,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用于制造重组RBD疫苗的生物技术亦已相当成熟,可用于大规模生产疫苗,并有望成为抵御新冠病毒的可行方案。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卫炳江教授认为:「疫情仍未缓减,我们迫切需要有效对付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究人员除了着力研发各种检测系统及防护工具,以减低小区的传播之外,亦早已预期该病毒在有效疫苗面世之前仍会持续爆发。在理大、澳科大及研究团队的努力下,发现重组RBD蛋白疫苗可以成为对抗这场疫症的最佳疫苗选择。我们会继续运用自身的专业和防控方面的科技,让大众能够与新冠病毒共存,并在这种『新常态』下生活。 」
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霍文逊教授亦指: 「面对种种挑战,研究团队仍然成功设计出最有效且副作用最少的疫苗,并解决了诸多的生产问题。团队将于短期内为这项研究进行人体临床测试,以评估和验证其效能。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定能为新冠疫苗的研究带来新突破,并在不久将来开展大规模的疫苗接种。」
***** 完 *****
详情查询
刘乐庭博士
暂任协理副校长(创新及技术发展)
- (852) 3400 2806
- terence.lt.lau@polyu.edu.hk
详情查询
甘家慧女士
传讯及公共事务高级经理
- (852) 3400 2128
- ellena.kam@poly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