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率团到访 赞扬理大科研实践产教融合
2025年2月13日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博士昨天率团到访理大,与理大领导层和科研人员会面交流,了解大学的最新发展,尤其是理大在人工智能结合医疗科技的领先科研及其技术转移方面的成就。其间,吴博士赞扬理大的创新科研充分实践产教融合,欢迎理大与内地城市、国家科研机构更紧密合作,进一步将技术转化落地,贡献两地科技发展,惠及社群。
随团代表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四局副局长陈伟先生、国家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兼港澳台办公室主任杨丹博士、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周天华博士、中联办教科部部长王伟明教授,以及国家教育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及中联办其他代表。
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及一众领导层陪同下,访问团到访理大工业中心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并由理大学者介绍和展示多个医学、健康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创新科技项目。当中包括人工智能糖尿眼筛查系统、可应用于癌症的医疗大模型、控制儿童近视加深的近视离焦技术、肝纤维化和脂肪肝评估系统、三维超声脊柱侧弯评估系统、检测和治疗肿瘤的虚拟磁力共振成像对比增强系统、助中风患者复康的足踝和踝关节机械人、便携式高清角膜地形图仪、人工智能辅助的医药产品开发平台,以及结合基因组学和生物医学技术于精神疾病诊断、治疗和病因解析的项目,充分展现理大如何将科研转化为实用产品及技术,促进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
其后,访问团与大学领导层及教研人员进行会议交流。 吴岩博士表示,国家正致力于全国建立区域转移转化中心,下一步将于粤港澳大湾区建立网络,发挥香港的力量。吴博士续指,理大在产教融合,特别是医工结合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不但追求原始创新,也积极将眼科、药物研发、康复机械人等创新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他又指,国家正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 2.0」,糅合人工智能,以改造传统产业,建立新专业。理大在实践「医工结合」方面的工作出色,具备优厚条件参与大湾区医学转移转化中心的战略工作。
林大辉博士欢迎国家教育部率团到访,对理大而言是很大的鼓舞。理大矢志培养拥有家国情怀、具备全球视野、有担当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助力国家建设教育强国。除了成立「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去年也举办了「理大中华文化节」,致力弘扬中华文化,更将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课程列为本科生必修课。林博士指出,理大的短板是校园面积细小,大学一直寻求发展空间,期望得到特区政府及各界支持,以配合大学的未来发展需要。
蔡若莲博士表示,理大正高速发展,世界排名和学科排名均向上冲,是本地教育界非常重要的力量。香港必须抓紧国家建设带来的机遇,特别是大湾区建立的技术成果转化网络,在北部都会区争取教育用地外,局方也会在政策上创新求变,以迎接未来各种挑战。
滕锦光教授强调,理大在医疗教育方面拥有 40 多年的丰富办学经验,为各医疗专业培养了 52,000 名毕业生。大学设有物理治疗、职业治疗、放射治疗、眼科视光学、医疗化验、言语治疗、护理学等课程,拥有逾 1,300 名医疗相关教研人员,以及大量教学科研设施。基于这些优势,理大具备优越的条件筹辧医学院。在培养医科人才时,能发挥学科协同发展的优势,令医科人才培育更具成本效益。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博士(左六)与展示科研项目的理大学者合照,(左一起)包括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马聪教授、眼科视光学院谢欣然教授及何明光教授、计算机及数学科学学院杨红霞教授、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及电子计算学系章伟雄教授、(左七起)生物医学工程学系郑永平教授及胡晓翎教授、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蔡璟教授、机械工程学系张丹教授,以及眼科视光学院纪家树教授。 |
访问团与理大代表进行会议交流。 |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博士于会上发言。 |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于会上发言。 |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致欢迎辞。 |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介绍理大的最新发展。 |
***完***
详情查询
熊雨薇女士
传讯及公共事务总监
- 2766 5100
- priscilla.hung@polyu.edu.hk
详情查询
冯秀芳女士
公共事务经理
- 2766 5197
- sf-jess.fung@polyu.edu.hk
你可能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