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科学家研发高效创新的感应人工智能系统突破应用
2024年9月20日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理学院副院长(科研)、应用物理学系教授柴扬教授在感应人工智能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为创造更节约能源、高效低延迟和内存优化的系统开辟了新途径,从而促进各种应用,包括移动设备、物联网传感器及边缘计算等。
柴教授的创新科研克服了感应人工智能系统在耗能、延迟和存储器方面的关键障碍,释放了有关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嵌入式传感器计算策略激发了决策过程和情境感知的进步、加强了私隐与安全性、并为智能自动化带来革新。
凭借在高效感应人工智能系统领域突破科研壁垒,柴教授获选为2024年Falling Walls科学突破奖—工程与技术类别的十大科学家之一。他研发了新颖的器件硬件架构和优化技术,将先进的感应人工智能系统部署到移动设备、物联网传感器及边缘计算中,为智慧城市、自动驾驶车辆及工业自动化等发展及应用引领变革。
Falling Walls年度科学突破奖由位于德国柏林的德国跨界创新基金会(The Falling Walls Foundation)举办,旨在表彰全球最新的科研突破成果和卓越科学项目。今年,由全球知名专家组成的权威评审团审核了来自52个国家超过1,000个参赛作品。在工程与技术类别中,选出10位优秀获奖者,并入围最终的年度奖。
柴教授表示︰「广泛应用的图像传感器,令感知终端所产生的数据大幅增加,把部分运算任务转移到靠近数据源的感知终端显得非常重要,有关转移大幅压缩了所收集到的信息之余,还能提取关键信息,尤其是对多传感器的平台。」
柴教授的研究工作根据感知与运算单元之间的实际距离,清晰界定了近传感器运算范式和传感器端运算范式的概念,并将功能划分为低级和高级处理。他还研究在不同物理感知系统上执行近传感器运算/传感器端运算,利用先进制造技术,为硬件执行集成感知及处理单元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
柴教授及其团队专注提升感应人工智能的计算硬件,是从自然生物感官系统所发现的非凡能力中获得启发。
仿效人类眼睛能适应不同亮度、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准确辨识各种对象,柴教授和团队研发的全新仿生传感器可直接适应光暗,减少依赖后台运算,能够因应不同亮度进行转换,适应范围更胜人类眼睛。新的传感器可降低硬件复杂度,在不同光暗下大幅提高影像对比,从而提供高效视觉信息和影像辨识。
借鉴飞行昆虫视觉系统的闪烁融合频率,柴教授的一项前沿研究制备了光电梯级神经元(optoelectronic graded neurons)。这项创新实现了在感知终端 (sensory terminals)有效地编码时间信息,从而减少了计算器中融合「时空信息」所需的大量视觉数据传输,能以较少的硬件资源实现更敏捷的视觉感知,有望拓展应用到驾驶车辆和监测系统。
这些杰出的研究成果已在《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并获《Nature》、《IEEE Spectrum》等推介,获世界各地的研究团队广泛引用。
柴教授展望︰「我的长远目标是理解并设计出具有新功能、前所未有性能的尖端微电子和纳米电子器件,进一步说,我们预期开发一套成像技术,能够感知三维(3D)深度信息、四维(4D)时空信息、以及超出可见光范围(5D)的多光谱信息。我们将运用仿生机制来降低能耗和时延。」
了解更多关于柴扬教授研究重点,可参考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7Rga3kSoc
***完***
详情查询
黎秀容女士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经理
- 3400 2492
- syiris.lai@polyu.edu.hk
详情查询
黄炜殷女士
传讯及公共事务高级经理
- 3400 3853
- anniewy.wong@polyu.edu.hk
你可能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