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11b

理大出席 2023 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论坛 接任联盟轮值主席促进成员间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代表近日出席于西安举行的 2023 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论坛,本届论坛由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理事长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西交大)主办,以「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为主题。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二级巡视员席茹,西交大党委书记卢建军,校长王树国,理大协理副校长(学院发展)罗璇博士、理大内地发展总监陆海天教授,以及来自全球 23 个国家和地区、58 所高校的逾 160 名代表参加了于 2023 年 10 月  8 日举行的论坛。 该论坛启动了中国-中亚高等教育合作论坛机制,并发布一带一路产教联盟倡议,旨在打造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深化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建设。经联盟常务理事会讨论决议,理大担任下届联盟轮值主席。罗璇博士从联盟理事会副主席、西交大席光副校长手中接过联盟会旗,并表示:「今年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理大很荣幸肩负此重任。理大于 2015 年与西交大共同创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从四个成员院校发展到现在超过 160 间成员院校,共同促成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未来将继续致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文交流、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合作平台。」 论坛期间,罗璇博士及陆海天教授亦出席了由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主持的香港高校与中亚高校合作推进会。蔡若莲博士表示,香港政府致力发展香港成为区域教育枢纽,凭借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吸引全球学术界人才来港升学及发展。罗璇博士也提到,理大已与来自 40 个国家的逾 280 所大学建立合作,理大也是领先投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香港院校,积极支持一带一路的人才交流和科研合作,希望未来能与中亚高等教育院校建立和加强伙伴关系。 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由西安交通大学和理大于 2015 年联合创建,是海内外大学结成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开放性、国际化高等教育合作平台,理大现为联盟副主席。联盟旨在推动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合作、倡导多元文化交流互鉴,推进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2023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加强文明对话,支持中亚国家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 完 ***

2023年10月13日

活动 环球事务处

cover2

「理大资讯日 (本科及修课式研究生课程)」将于 10 月 21 日举行 加入人工智能科技元素 介绍最新升学及课程信息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将于 2023 年 10 月 21 日(星期六)上午 10 时至下午 5 时正举行「理大资讯日(本科及修课式研究生课程)」(资讯日),为有意入读全日制学士学位及修课式研究生课程的人士提供最新资讯。 理大于资讯日期间特别推出由教务处设计、虚拟人工智能职员「AIDA IE」及「URIS」主持的六个专题讲座,涵盖经联招、非联招(非本地学历)、高年级入学(副学士、高级文凭学历)及内地高考成绩报读的入学资讯、修课式研究生课程及德艺计划详情。专题讲座由 10 月 18 日起于资讯日网页陆续登场,欢迎学生、家长及有志进修人士尽早登记参加。 资讯日当日,理大亦将举办多项丰富的实体活动,包括逾 200 场由各学院及学系举办的主题讲座、课程简介会、实验室及教学设施导赏团、校友及学生分享、咨询环节、展览和工作坊等。为提升活动互动性,已报名的参加者于网上及活动当日完成指定任务后,即可获赠由理大教学研究酒店「唯港荟」制作的甜品,及参加由理大工业中心提供的创意工作坊,包括制作喷砂图案玻璃杯连三维打印水杯柄、与机器人协作制作书签及以激光切割和雕刻技术制作纯木手机座。详情可浏览资讯日网页。 此外,理大将于 2024/25 学年进一步优化多个学系组合课程(Departmental scheme-based admissions),其中理学院将开办食品科技与食物安全(荣誉)理学士组合课程,而生物科技、食物安全及化学科技(荣誉)理学士组合课程将改名为生物科技及化学科技(荣誉)理学士组合课程。此外,建设及环境学院亦会在空间数据科学及智能城市(荣誉)理学士组合课程(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城市资讯学及智慧城市)之下,新增城市资讯学及智慧城市(荣誉)理学士课程。 除本科课程外,理大亦积极开办多元化及优质的修课式研究生课程,以培育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及业界与时俱进的需要。理大将于 2024/25 学年开办超过 100 个修课式研究生课程,包括以下 13 个新的硕士课程。所有修课式研究生课程现已开始接受申请: 电动汽车理学硕士* 智能制造理学硕士* 医疗数据科学理学硕士* 医疗影像硕士* 医疗化验科学硕士* 量化金融及金融科技理学硕士* 多媒体创娱理学硕士* 可持续时装及创新文学硕士 高级时装设计及定制文学硕士* 时装创业及管理文学硕士* 智能可穿戴科技理学硕士* 奢华体验管理理学硕士* 酒店创新创业理学硕士* * 此课程尚待批核 有关「理大资讯日(本科及修课式研究生课程)」及登记详情,可浏览﹕www.polyu.edu.hk/infoday/. 有关本科及修课式研究生课程数据及入学申请程序,可浏览﹕https://www.polyu.edu.hk/study.   ***完***

2023年10月13日

活动 教务处

1

香港理工大学联同乐敦共同创立全球护眼创新研究中心 提升视疲劳关注 推动标准化诊疗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乐敦(「曼秀雷敦」其中的眼部护理品牌)今日在香港举办「领研视疲劳·乐见睛彩」发布会,携手成立护眼创新研究中心,并发布「倡导健康用眼,重视视疲劳标准化诊疗」倡议书,共同促进大众眼部健康。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王钻开教授、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乐敦护眼创新研究中心总监兼理大眼科视光学院科研眼科讲座教授何明光教授、曼秀雷敦亚太区总裁冼启聪先生、曼秀雷敦(中国)市场及销售总经理陈维英先生,及众多曼秀雷敦与理大同仁、媒体嘉宾莅临现场,共同见证这别具意义的重要时刻。 成立香港理工大学—乐敦护眼创新研究中心,视光行业再迎新突破 理大与乐敦合作成立的护眼创新研究中心在发布会上正式启动,并且发表了针对视疲劳的《倡议书》。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在会上表示:「理大眼科视光学院是全球最佳的眼科视光学院之一,理大也是香港唯一一所提供眼科视光学教育的大学。 我们成立了多个相关的研究中心,包括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共同成立由香港特区政府支持的『眼视觉研究中心』,以及设在理大高等研究院下面的跨学科研究机构『视觉科学研究中心』,这次与乐敦合作可谓是强强连手。」 接下来,研究中心的眼科专家和科研人员团队,将进一步展开多地的研究与测试,并建立多地合作体系,研发眼部健康和护理技术,为大众提供完善的视疲劳医疗和护理方案。 视疲劳愈趋普遍须及早重视 香港理工大学—乐敦护眼创新研究中心总监、国际眼科视光学领域知名学者何明光教授在发布会上表示:「在数码转型、智能化、节奏快的生活方式下,工作压力大且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视疲劳问题日益普遍,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然而大多数人却对此忽视了。」 何明光教授在发布会亦提到,视疲劳是由于长时间用眼而引起的眼睛疲劳和不适,已经影响到全球 20%-30% 的儿童青少年和 50%-80% 的成年人,包括大学生和长期使用计算机的上班族。然而,传统的视疲劳的诊断高度依赖主观问卷,无法形成统一客观的诊疗标准;治疗方法各式各样,难以进行客观评价,创新且标准化的治疗体系,仍未形成。因此很容易被病人或临床医生忽视。导致视疲劳无论从公众认知程度上,还是学术研究领域内都处于相对缺乏状态。视疲劳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迫在眉睫,开展高水平的研究至关重要。 与理大合作推出视疲劳倡议 从四大方面构建大众视力健康 面对大众对于视疲劳的认知度偏低,再加上目前的诊疗系统尚未完善,导致这个问题日益严重。曼秀雷敦亚太区总裁冼启聪先生表示:「曼秀雷敦对科研非常重视,以科学为根基,以实验证据作实践,推出严谨质量的产品,乐敦品牌是全球领先的护眼品牌,多年来致力推广眼睛健康,特别是研发和推出多款针对眼睛疲劳的眼药水产品。我们十分荣幸能够联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创立:香港理工大学-乐敦 护眼创新研究中心,我们共同拥有推广眼睛疲劳研究的理念,透过招揽优秀人才,专注研究眼睛疲劳科技,帮助治疗并减轻眼睛疲劳的影响,让我们更能用眼睛欣赏世界。」藉此发布会,乐敦与香港理工大学发布《倡导健康用眼,重视视疲劳标准化诊疗》倡议。 该倡议「知-诊-探-友」四大方面展开,旨在提升大众对于视疲劳的认知,建立并推广全球统一的诊疗标准和多层次的诊疗体系,探索更多全新的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案。同时,透过与各界的合作,致力于创造健康的视觉环境,培养健康的用眼习惯,以减轻视疲劳对大众眼睛健康的影响,提升个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完***

2023年10月11日

活动 眼科视光学院

1a

投委会及理大联合发布虚拟资产投资者的行为科学研究调查结果 呼吁投资者检视投资时的行为和态度

投资者及理财教育委员会(投委会)委托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研究香港虚拟资产投资者常见的投资决策及心态 理大调查显示投资者追求「思考快捷方式」,容易高估自己的投资触觉及对市场信息的掌握 约四分之三受访的虚拟资产投资者表示,投资于虚拟资产是为了追求短线回报(75%)、认为虚拟资产是投资趋势(74%)和担心错失投资机会(73%) 投委会呼吁市民作投资决定前要谨慎,提高警觉,保护自己的财产 金融数码科技快速发展,令金融服务不断创新,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当中虚拟资产投资近年备受市场关注。投资者及理财教育委员会(投委会)于 2022 年委托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研究港人的虚拟资产投资行为,总结出几种惯性思考模式,并于今年进行的「零售投资者研究 2023」中进一步研究零售投资者对虚拟资产的投资行为及态度。 虚拟资产投资者倾向依赖思考快捷方式选取信息,亦表现过度自信 投委会委托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进行关于虚拟资产投资者的行为科学研究,于 2022 年 10 月至 11 月,以问卷形式访问 501 位香港虚拟资产投资者。该研究发现投资者常见的惯性思考快捷方式(「行为经济学」称之为「捷思法」)包括: 可得性(Availability,指投资者倾向于依赖现成、容易回忆、熟悉度高的信息) 锚定(Anchoring,指投资者过度重视过往信息,如首次发行价格) 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指投资者高估自己能力并盲信能够跑赢大市)等 研究团队更将各种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不同思考快捷方式归纳成五种类型,分别为「结队跟风型」、「蛇咬听话型」、「自身经验型」、「直觉膨胀型」和「一厢情愿型」,各自容易受到不同认知偏差的影响。 虚拟资产受年青人关注 投资比率录得上升趋势 投委会「零售投资者研究 2023」 于今年 6 月至 7 月进行,以面对面访谈形式访问了约 1,000 位年龄介乎 18 岁至 69 岁、于过去 12 个月内持有或交易任何金融产品的零售投资者。调查显示大多数零售投资者在过去一年曾投资于股票(96%),其次是基金(24%)和债券(18%)。 受访零售投资者中有 8% 表示,过去一年曾投资于虚拟资产及相关产品,相比投委会较早前的调查录得上升趋势 ( 2019 年为1%,2021 年 为 6%)。年青人对虚拟资产的兴趣更见浓厚,受访的在职年青投资者 ( 18 至 29 岁) 中, 23% 于过去一年曾投资于虚拟资产及相关产品,比例是整体受访者约三倍,并录得显著的升幅 ( 2019 年为 3%,2021 年 为 12%)。 根据经合组织国际金融理财教育网络在 2020 年的一项理财知识及能力调查,香港在26个国家及经济体中排名第一。这项研究评核因素包括: 知识、态度和行为。香港在理财知识排名第一,行为和态度排名分别为第六位和第十四位。结果反映香港市民拥有良好理财知识,但仍需积极改善理财行为和态度。 而投委会「零售投资者研究 2023」亦反映类似情况,调查显示大部分虚拟资产投资者(96%)表示知道《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监管制度》,该数字于整体零售投资者中则为 47%。但同时,约四分之三受访的虚拟资产投资者表示,投资于虚拟资产是为了追求短线回报(75%)、认为虚拟资产是投资趋势(74%)和担心错失投资机会(73%)。反映投资者必须把已掌握的知识应用在改善及检视理财行为和态度,从而作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投委会总经理李婉秋女士表示:「金融产品及数码科技发展迅速,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相关机遇和挑战。投委会感谢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崔永康教授及其团队对虚拟资产投资者的研究成果及给予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上作出的建议。无论投资者选择任何投资产品,应该参考以下投资三部曲: 首先,要提高警觉,保护自己的财产。此外,投资前要先了解有关产品的特性和风险,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最后,要谨慎投资并检视和反思自己的投资行为和态度。」 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崔永康教授表示﹕「与其他类型投资相同,投资虚拟资产的判断与决定不应只倚赖『思考快捷方式』。除个人直觉外,投资者需深思熟虑、理性思考、累积理财知识,并收集优质市场信息,可以避免一些不理性投资行为与误导,助他们作出更明智的投资决定。」 投委会将继续推动及加强投资者教育,呼吁市民善用投委会在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站上的工具和资源,培养良好的投资和理财习惯,定期检视自己的投资行为和态度。投委会网站亦设有虚拟资产专题网页,提供一系列虚拟资产教育数据,帮助公众了解虚拟资产的特性和风险。市民应把握学习时机,预备好迎接金融数码科技的新机遇。   ***完***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应用社会科学系

cover

理大六个创新项目研发先进铁路技术 获港铁研究资助计划支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六项前瞻研究探索先进铁路技术应用,驱动大型公共运输系统未来发展,获 2023 年度港铁研究资助计划支持。 由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和工程学院的专家带领,这些创新研究旨在钻研各种尖端技术,引领未来铁路发展,共获得 725 万港元资助。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在智慧铁路领域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一直致力于为业界提供全面且可实现的创新解决方案。港铁研究资助计划在支持这些转型性进展方面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将继续推动创新、走在最前沿,为香港、国家乃至全球的铁路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与贡献。」 获资助的研究项目涵盖的潜在应用范畴广泛,推动铁路营运和智能小区发展,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方面实践应用。凭借理大在建筑、环境和工程方面的卓越学术和研究成就,这些项目提出多个创新解决方案,包括完善防火及紧急疏散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铁路工程噪音控制、自动模块化列车运作规划等领域。 港铁学院于 2023 年 2 月推港铁研究资助计划(MRF),旨在资助具前瞻性的研究去探索、影响及成就未来大型公共运输系统,每个项目最高资助总额为 150 万港元,为期三年。获选项目需打破现有思维,并为未来运输服务及营运将会面对的需求给予见解。 理大六个获资助项目︰ 建设及环境学院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黄鑫炎博士,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副教授 地铁站消防疏散的智能应急数字孪生系统 研发的智能监测系统将采用顶尖技术,包括智能物联网(AIoT)、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可制定火警应急和疏散策略,能预测疏散人流及踩踏风险,并通过动态信号系统提供现场疏散指导。 此系统亦能识别火灾中的人员行为,从而发现急需帮助的人,并实时将信息传递给消防员及救援队伍。 袁震然博士,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结合 CFD-MD 模拟火灾和毒性预测以增强行人疏散的建筑防火设计 鉴定引发气体毒性的燃烧燃料母体至关重要,如建筑和家具材料燃烧产生的释放物特性。 此项目将开发一种新策略技术,通过分子动力学(MD)描述热降解过程,由热重测量(TG)验证,将耦合和非线性热解-燃烧动力学结合起来,从而考察和预测有毒化学物质和烟雾/烟尘微粒的形成途径,完善消防和逃生系统,保障消防流程安全。 黎绍佳博士,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副教授 通过物理信息深度学习框架开发一种新的基于惯质的轨道阻尼器以减轻铁路列车引起的地面传导结构噪声 使用轨道阻尼器能有效缓解铁路列车运行时造成的结构振动噪声,然而其安装难度和性能都存在局限。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此项目提出一种基于惯质的超材料结构轨道阻尼器,旨在增强机械系统的力传递特性。此外,还将采用时序物理信息神经网络(TS-PINN)方法来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工程学院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钟志勇教授, 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系主任及电力系统工程讲座教授 赋能香港地铁监测传感器的新型电磁能量收集系统研发 旨在为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设备开发一种可持续的能源供应系统,该系统利用电磁能量采集(EMEH)技术,不会干扰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  EMEH 赋能的 WSN 可提供更全面的监测功能,兼具实惠、高效、可靠、可扩展和可持续等特点,有助过渡交接智能铁路系统,提出的智能解决方案,将适用于监测和评估铁路状态。 叶洪波博士, 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研究) 基于自动驾驶模块化列车和虚拟编组技术的未来铁路系统的规划和运营 此项目设想了一种未来铁路系统的运作形式: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模块化列车在虚拟编组技术下运作;这些模块化列车可以灵活动态地组合,以应对不同车站和不同时段的乘客量及服务需求。 研究将分三个阶段,包括︰开发列车调度的优化模型和算法、研究列车重调度方法、以及探索列车速度轨迹规划问题。 任竞争博士, 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教授 推进 MTR 的 ESG 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提升服务质素 此项目旨在为环境、社会和管治(ESG)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绩效评估建立一套科学及全面的指标体系。 通过将多准则决策方法与系统动力学,所提出的新型多维评估工具可纳入 ESG 与 SDGs 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存关系,以识别复杂的因果关系和关键因素,并以定性及定量的方法进一步对其进行关联和分析。这套综合 ESG 和 SDGs 相关的绩效评估和优化工具,不仅适用于地铁/铁路运营商,还可以拓展应用到其他领域和城市。   ***完***

2023年10月5日

成就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1a

理大于校园新大学广场举行升旗仪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4 周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4 周年,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天早上于校园新地标大学广场举行升旗仪式。承蒙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吴程女士及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公署副局长王文献先生莅临担任主礼嘉宾,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校董会副主席李国祥医生、大学顾问委员会主席颜吴余英博士、联同校董会成员、大学顾问委员会成员、管理层及逾一千名嘉宾及理大成员参与升旗仪式,当中亦包括近七十位到访理大的清华大学师生,一同祝愿国家富强昌盛,香港繁荣稳定。仪式由理大学生升旗队负责。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4 周年,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令人鼓舞和自豪。『国家好,香港好』,香港须全力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理大会更积极提升学生的国家民族认同感,为社会培育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感的栋梁之才,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74 年里,国家在实现高质量社会经济发展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成就举世瞩目。作为高等教育界的一员,理大将继续发挥在教育、科研和知识转移方面的优势,致力成为一所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自强自立作出更大的贡献。」     ***完***

2023年10月1日

活动 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1

理大护理学院团队荣获教资会杰出教学奖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护理学院的「在家国际化」(Internationalisation at Home, IaH)团队,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颁发 2023 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协作团队组别),以表扬团队率先于本地大学护理学课程引入 IaH 教学活动。这种崭新教育模式超越传统临床实践,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环球素养。颁奬礼于今天举行,由教资会主席雷添良先生颁发奬项。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祝贺得奬团队获得殊荣,并表示:「理大致力追求卓越的教育及科研,培育学生成为具备国际视野的明日领袖。『在家国际化』团队五位成员热衷创新教与学,培育适应多元文化及应对医学发展需要的专业护理人才,更把教学模式延展至本地及海外其他院校,让更多学生受惠。我对团队的杰出成就致以衷心祝贺。」 「在家国际化」团队由理大护理学院代理学院主任及教授陈胡安琪教授带领,成员包括助理教授王钧正博士、实务副教授黎锦雄先生、实务助理教授钟佩雯博士,以及兼任助理教授梁月兰博士。为装备学生应对香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护理服务需求,理大团队在 2015 年率先于护理学学士学位课程中引入 IaH 教学活动以优化教学模式,作为实体海外交流的替代方案,让学生足不出户也能获得国际学习经验,同时加强文化意识。 团队与瑞典马尔默大学及澳洲拉筹伯大学合作设计一系列由学生主导的网上小组活动,让三地学生以小组形式就不同护理议题进行讨论。疫情期间,IaH 教学活动亦提供成熟的平台,让学生继续获得海外交流体验,扩阔视野。 目前,理大护理学院推出的服务学习课程、暑期学术交流活动,以及与本地及海外院校护理学系合作的交流活动,均引入 IaH 教学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国际学习经验,至今有逾 1,100 名本地及海外本科及研究生受惠。团队亦已发表九篇有关 IaH 教学成果的学术文章,并于七个海内外学术会议分享。展望未来,团队计划将 IaH 教学活动扩展至校内其他学科课程及活动,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 陈胡安琪教授对获颁奖项深感荣幸,并说﹕「很高兴团队的工作获教资会肯定,亦感谢团队成员的努力和大学的支持,令我们能实践团队的共同愿景,为护理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及学习经验。IaH 教学活动强调同辈学习,透过双向交流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护理临床实践差异,加强他们应对不同文化及背景病人的能力,提升全球竞争力。我们期待日后有更多院校引入 IaH 教学活动,与理大携手培育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 教资会杰出教学奖旨在表扬教资会资助大学学者的优秀教学表现和成就,以及他们在校园内外展现的领导才干和对提升教与学质素所作的学术贡献,当中设三个组别奖项,包括一般教学人员、新晋教学人员及协作团队。其中「协作团队组别」奬旨在表扬卓越的跨学科教学项目。   *** 完 ***

2023年9月27日

成就 教学发展中心

1

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提交 2023 年《施政报告》建议书 支持政府建设北部都会区大学城与发展绿色经济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于行政长官 2023 年《施政报告》公众咨询期间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府)提交建议书,内容涵盖碳中和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科技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发展。 建议书内容摘要如下: 1. 鼓励绿色经济发展 建设碳中和城市 PReCIT 支持政府加强与全球区域合作,建设碳中和城市,推动国际碳市场,并以科学园、数码港及大专院校为切入点,支持环保技术研发,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技术;评估在本港引入氢燃料电池车的风险及可行性,开展相关政策及法例的研究;在新建的公共房屋项目安装厨余自动收集系统,以实现可持续的废物管理;缩短楼宇建筑能源审计间距时间,落实审计过程中的节能措施,以及落实理大「绿色平台」项目,藉此宣扬可持续发展理念,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及企业来港发展。 2. 建设北部都会区大学城 构建产学研创科生态圈 PReCIT 建议政府优化现有教育政策,打造国际教育中心,建设北部都会区大学城,为学生提供人才公寓或住屋补助,以创造无缝连接研究、教育、初创企业与产业的创新生态圈。此外,政府可考虑建立国际数据中心与超级计算中心,推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应用,完善人工智能规管架构,并采纳理大创新科技指数为本港创科发展的指标,以应对数码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PReCIT 亦建议政府建设中医药中央研究平台及国际膳食补充剂和草药研究中心,加强中医药功效和安全性的验证,以推动行业发展。 3. 促进「一带一路」跨境贸易与学术合作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PReCIT 支持政府促进「一带一路」跨境贸易活动,设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心;牵头成立官产学研合作联盟,并拨款进行跨领域及协作性的研究。理大还建议特区政府设立「一带一路」奖学金及研究资助计划,促进香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术研究及教育合作,并通过设立助学金和贷款计划,吸引相关国家的优秀学生来港留学,鼓励他们学成后留港发展。此外,理大亦建议推广「一带一路」旅游文化交流计划,藉此加强与相关国家的联系,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创新科技发展。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汝恒教授表示:「香港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成就卓越的基础科研。然而,香港的私人企业研发投资比例较低,需要特区政府加强鼓励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应用,为香港打造经济新动力。理大将致力提供卓越的教育和具影响力的交叉学科研究,支持香港的创科发展。」 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兼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补充:「人才是香港发展为国际创科中心的关键。为「一带一路」国家的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及贷款,同时为他们定立毕业后在港服务年期的要求,将有助吸引人才来港作出长远贡献,并促进相互经济合作。」 PReCIT 成立于 2022 年,由来自理大不同学系和专业的学者组成,推动交叉学科政策研究。中心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碳中和城市、大湾区创科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更多关于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的信息,欢迎浏览中心网站 www.polyu.edu.hk/precit/。 理大 2023 年《施政报告》建议书全文:https://polyu.me/PolyUPReCIT_2023PolicyAddress   ***完***

2023年9月25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

1c

69 名理大学生及校友出战杭州第 19 届亚运会 康复治疗专家为国家运动员提供康复及诊疗服务并开展应用研究

杭州第 19 届亚洲运动会(亚运会)举行在即,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共有 69 名学生及校友出战合共 20 个体育项目,包括,游泳、水球、田径、剑击、射箭及竞技体操等,参赛人数及项目均创历届新高。祝愿理大体育健儿于今届亚运会全力以赴、为港争光。 理大重视全人教育,并支持香港运动项目发展。自 1998 年起推出「杰出运动员推荐计划」以来,已取录逾 1,600 名优秀运动员修读全日制课程。理大亦与香港体育学院合作推动「精英运动员学习计划」,及透过「学生运动员学习支持及入学计划」,支持年轻运动员在学业及运动双轨发展。 此外,理大与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亦于上月签署合作备忘录及协议,开展「备战 2024 年巴黎奥运康复策略」(项目)。在合作协议下,理大将为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提供专家康复服务,而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亦会协助开展增强运动表现的应用研究,促进运动员表现并预防运动损伤。 由理大洪克协症管理教授、康复治疗科学系副系主任及教授符少娥教授带领的团队,将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及其他集训驻地,为国家柔道队运动员提供专家物理治疗服务,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能力及降低其损伤机率。团队负责制定运动恢复研究规划,探索因运动引起的疲劳及超负荷劳损等恢复策略,为国家柔道队备战杭州亚运会及明年的巴黎奥运会作充分准备。   ***完***

2023年9月22日

活动 康复治疗科学系

1

理大藝術家聯盟舉辦首個節目「港人祖籍」歷史考察 歷史學者丁新豹博士帶領學生探察尋根

為提升校內社群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欣賞及認同,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早前成立「理大藝術家聯盟」(聯盟),並由聯盟成員之一、理大駐校歷史學者及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博士精心設計的旗艦歷史考察節目「港人祖籍」系列打響頭炮,透過專題講座及實地考察,帶領學生尋探粵港兩地的歷史故事。節目首場講座於昨晚圓滿舉行,獲聯盟召集人汪明荃博士及眾多嘉賓、師生、校友支持。 理大於今年 4 月成立藝術家聯盟,邀得多位香港和內地文化藝術界的領軍人物和知名專家加入,積極拓展與文化藝術界的合作,包括籌辦交流和公開講座等活動,並為大學錄取文化藝術方面的人才提供意見,致力與各部門攜手推動理大校園的藝文氛圍,培養具備家國情懷的年青一代。 聯盟成員囊括不同文化藝術領域,包括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及電影及創意媒體,當中不乏一直支持理大的歷任駐校藝術家,名單詳見附件。 是次講座為「港人祖籍」系列首部曲「廣州歷史考察」的前哨。講座上,丁新豹博士詳述廣州為歷史悠久的嶺南文化名城,並從歷史及地緣關係等不同角度,剖析廣州和香港兩地之間的密切關係。 為了加深學生對廣州歷史及其與香港的聯繫的了解,丁新豹博士將與聯盟召集人汪明荃博士於月底率理大師生前往廣州,實地考察當地的博物館及歷史建築,包括南海神廟、廣州海事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遺址、黃埔軍校舊址、毛澤東農民運動講習所、八和會館、鎮海樓及越秀山光復紀念碑等。 「港人祖籍」系列在廣州之後,將聚焦中山、珠海及澳門,探究在三地形成的「香山文化」,以及其與香港的協同發展,並於今年 11 月舉辦專題講座及實地考察。   ***完***

2023年9月20日

活动 文化及設施推廣處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