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发表《有效推进香港过渡性房屋供应研究》中期成果 提出多项政策建议
政府近年大力推动过渡性房屋发展,为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提供短期居所。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发表《有效推进香港过渡性房屋供应研究》(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及政策建议报告。此项研究由政府「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资助,是首个针对香港过渡性房屋计划的全面研究。
政府计划于 2024/25 年度前完成 84 个过渡性房屋项目,提供超过 21,000 个单位,当中逾半位于新界。是次研究调查了其中 35 个项目,全部均为在空置地盘以「组装合成」建筑法建成的单位,占整个计划供应单位数目约 86%。参考其他城市例子,研究发现香港的过渡性房屋计划是目前透过可拆卸重用建筑结构建成的计划中,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及社会参与度最广的一个。
理大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总监、研究项目首席研究员凌嘉勤教授表示:「本港过渡性房屋计划的成功,有赖非政府机构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担起发展项目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努力得到政府(特别是过渡性房屋专责小组)、半政府机构(例如市区重建局),以及发展行业内各个专业的相关持分者、建筑承建商、组装合成建筑制造商、私人发展商及慈善基金会的支持。」
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专任导师、研究项目共同研究员谭建元博士访问了居住于过渡性房屋的住户,他表示:「过渡性房屋的一大优点,是透过营造互助邻舍环境来提升住户的福祉。调查显示,住户认同过渡性房屋能改善其家庭及邻里关系,普遍认为现时的生活环境有利健康并感到安全。」他又指,很多受访者建议延长过渡性房屋的居住期限,以减少他们搬家的次数。
研究也从持分者的经验中,找出香港过渡性房屋计划面对的痛点,包括用地期限相对较短、政府资助金额涵盖范围有限、设计及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偏远地区项目入住率、为住户提供支援服务的资金,以及项目推广、招租及住户资格评估各方面的行政工作负担等。
研究认同政府在简约公屋计划担当建造者角色,能够提升过渡性房屋交付效率,并提出以下建议:
1
确认过渡性房屋的功能及定位
报告认为过渡性房屋(包括简约公屋)是应对香港房屋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建议正式确认过渡性房屋为整体房屋政策中传统公营及私人房屋分类以外的房屋类别,并将已建立的过渡性房屋供应机制继续运作,支援因不同情况而未能拥有适切居所的市民。
2
整合过渡性房屋和简约公屋
报告建议整合过渡性房屋和简约公屋计划,减低两者租金差距,令两者所提供的单位具相同吸引力,同时在项目推广、招租及住户资格评估,以及跨项目转介等方面加强协调,并争取额外资源为住户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家具、搬迁补贴及社区支援服务。
3
统一「组装合成」单位设计
报告建议政府牵头统一在余下过渡性房屋项目及即将推出的简约公屋项目中,以「组装合成」组件建成的单位设计,尽量优化标准化水平,以增加生产规模和方便重用组件,从而提升成本效益。
4
协助住户落户北部都会区
现时,不少原居于市区劏房的住户迁入位于新界的过渡性房屋项目。北部都会区是未来二十年公共房屋供应的主要来源,报告建议政府不应视这些住户为新界的临时人口,而应把他们视为入住北部都会区的先行者,并全力统筹社区综合服务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在北部都会区定居。
5
非政府机构参与简约公屋项目的社区建设
报告建议政府在发展简约公屋项目时主动咨询非政府机构,对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设施提供意见。非政府机构亦应成为住户支援服务的提供者,营造互助邻舍环境。
6
及早筹划「组装合成」组件重用方案
预计在过渡性房屋项目完结后,将有超过 18,000 个以「组装合成」建筑法建成的居住单位需要重置及重用,可能涉及超过二万件「组装合成」组件。此工作复杂而艰巨,单靠个别非政府机构实难以完成,报告建议应及早筹划有关安排。
凌教授赞扬各方对过渡性房屋计划的付出,并表示: 「他们的合作建立了一个跨界别及跨专业的社会协作网络,此协作网络的运作令过渡性房屋项目得以高效落实,已成为宝贵的社会资本,未来可以继续为解决基层家庭的房屋问题作出贡献。」
详情请参阅:《有效推进香港过渡性房屋供应研究》中期研究成果及政策建议报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