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1a

何光平博士列入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名人堂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欣然宣布,悦榕集团有限公司执行主席何光平博士于 2023 年 5 月 22 日获列入学院的名人堂。同日,学院在为何博士举行的晚宴上向他颁授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终身成就奖。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在典礼上致辞时说:「何博士致力于酒店业创新,是一位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和受人尊敬的行业领袖,积极倡导可持续旅游。他是学院和全球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模范。」 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院长及讲座教授暨郭炳湘家族基金国际酒店服务业管理教授田桂成教授衷心祝贺何博士获此殊荣,田院长表示:「何博士堪称酒店及旅游业的先驱与典范,成就斐然。他不但在提升地区及全球酒店业水准方面,担当举足轻重角色,更推动酒店业变革,引进以亚洲为重心的独特风格。他笃信教育,热心支持酒店及旅游教育,是学院的长期合作伙伴,获此奖项乃实至名归。」 何光平博士表示:「对于获得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终身成就奖,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谦卑。机缘巧合的是,很久以前,正是我担任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期间建议设立此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亚洲酒店业的先驱。得此荣誉的一众获奖者都是我们行业的真正巨擘,他们激励了我们这一代人,能跻身他们的行列实在是我始料不及的荣誉。」 何博士又表示:「田院长见识超卓,在他长期带领下,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已成为亚洲最负盛名的高等教育学府,并于全球名列前茅。整整一代亚洲酒店业领袖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田院长及其同事所提供的教育。」 作为悦榕集团与乐古浪度假村的创始人,何光平博士目前兼任悦榕集团、乐古浪度假村执行主席,以及泰华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等职务。这三家家族企业均为新加坡和泰国的上市公司。 何博士同时是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创始主席,曾任新加坡能源有限公司、新加坡新传媒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长职位,也曾在渣打银行、英国上市烈酒公司帝亚吉欧、新加坡航空公司,以及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董事会任职。 何博士屡获殊荣,包括伦敦商学院颁发的年度企业家奖、新加坡企业年度最佳 CEO、CNBC 颁发的年度亚太地区旅游业领导大奖、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校友奖、美国创意协会、中国酒店投资峰会、澳大利亚酒店投资峰会终身成就奖等不同领域的诸多奖项。与此同时,为了表彰他在亚太地区乃至于全球酒店行业的贡献与成就,何博士也是亚太区酒店投资峰会成立三十年来,截至目前为止唯一两度获颁奖项的业界人士,它们分别为:亚太区酒店投资峰会创新奖(2003)以及终生成就奖(2019)。 此外,为表彰他对新加坡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新加坡政府授予了何博士卓越功绩服务勋章(Meritorious Service Medal)和卓越服务勋章(Distinguished Service Order)。何博士也获强生威尔士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田院长说:「学院一直以领先世界的酒店及旅游研究与教育而自豪。在追求卓越的路途上,我们有幸得到像何光平博士这样杰出人士的鼎力支持。在行业伙伴的坚定支持下,我们致力培养一众青年才俊成为这个全球行业的未来领袖。」 位于学院大堂的名人堂,展示了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终身成就奖获奖者的肖像照,这些酒店业巨子均带领着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及知名品牌。学院设立此奖项,旨在表彰对香港、亚太地区以及世界各地酒店和旅游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获学院颁授此奖项者都是致力奠定全球行业版图,并推动其发展的业界翘楚。   ***完***

2023年5月23日

成就 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

cover

理大与温州市政府达成协议推动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温州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在温州共建「香港理工大学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创业孵化、人才培育等工作,协助温州发展成为科技企业和人才的重要创新科技中心。 透过是次官学研合作建立的创新平台,双方将开展在新能源、先进材料、智能可穿戴设备、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力发电、区块链和时装设计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理大凭借卓越的科研实力,将协助温州建设创新基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双方并会合作培养能够掌握未来关键技术,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人才。 框架协议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行政副校长卢丽华博士;浙江省委常委兼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先生、市委秘书长王军先生,以及市委统战部部长汪驰先生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和温州市副市长王振勇先生于本月 22 日在理大校园签署。 理大多年来与内地多间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携手内地企业和地方政府推动应用研究和知识转移,积极支持学生了解内地的发展和机遇。最近,理大亦与各地地方政府探讨,在当地设立技术创新研究院,将理大的基础研究力量和成果,与当地优势产业需求对接,贡献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及地方的产业发展。   ***完***

2023年5月23日

活动

1

理大与中大合作研发全球首创新药 ABarginase 治疗肥胖相关代谢疾病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在合作研发新药物上取得重大突破,首创一种可以治疗多种与肥胖症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和脂肪肝的药物。 这款新药 ABarginase 是全球第一种利用崭新药理机制——消耗精氨酸,巧妙地为提供安全、药力持久而适用于治疗多种肥胖相关疾病的单一药物开辟新路径。目前,不少病人往往要服用不同药物去治疗这些互相关连的疾病,导致出现多种药物并用问题的风险增加。 ABarginase 的适用病症包括糖尿病前期、II 型糖尿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多种代谢病,而且制药工艺成本低而高效,令更多患者可以负担和受惠,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有关研发由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教授、卢家骢慈善基金药物科学教授梁润松教授,以及中大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副教授沈秀媛教授领导。 肥胖不单止影响体形,更往往涉及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脏病、高血压及癌症等。理大与中大研究团队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当血液内一种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处于低水平,即是所谓「精氨酸饥饿」的状态,细胞会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并且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不过在普通情况下,人体内可以分解精氨酸的精氨酸酶,它的循环半衰期为时甚短,只有不足三十分钟。 梁润松教授说:「通过采用先进的融合蛋白方法,我们的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长效的重组人类精氨酸酶 ABarginase,它含有一个白蛋白结合域,使其能够与血液中稳定而又充沛的白蛋白结合,从而延长其循环半衰期约 200 倍。ABarginase 具有较强的酶活性,每星期只需注射一剂量,就足以使血液循环中的精氨酸保持在低水平,从而达到精氨酸饥饿的状态。」 研究人员在两组经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每周一次分别注射 ABarginase 和生理盐水。八星期后,相较注射盐水的对照组,ABarginase 组的小鼠无论在体重、脂肪量、脂肪肝,或糖尿病征状如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受不良均回复正常水平。 沈秀媛教授说:「ABarginase 在临床前研究的结果已经展现巨大潜力,可望为治疗多种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方案。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至今未有获美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认可的药物,因此 ABarginase 的研发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尤其意义重大。我们相信已经研发出可以治愈这些相关疾病的单一药物。」 研究团队已在多个国家为新药申请专利;目前正提升制药工艺至符合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品质要求,为开展临床试验做好准备。 梁教授和沉教授表示:「我们作为科学家,一直矢志为改善人类褔祉作出贡献,而成功研发ABarginse可说是为我们实践理想迈出重要一步。」 在备受全球创科界重视的第四十八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香港夺得两项最高殊荣的大奖,而 ABarginase 就是其中得奖发明之一,获颁「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ventors' Associations, IFIA)最佳发明大奖」,肯定新药对改善病人福祉及全球医疗卫生的潜力,亦彰显本港院校间的科研合作水平备受国际认可。 肥胖是全球普遍的健康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估计,2016 年全球成年人中,有逾十九亿人属超重及 6.5 亿人属肥胖,分别占成年人人口的百分之 39 及 13。而在香港,约两名成年人中便有一人的体重指标被界定为超重或肥胖。 是次研究得到卢家骢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医务卫生局医疗卫生研究基金,以及理大化学生物学及药物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   ***完***

2023年5月22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

1

理大与中国港湾成立联合研究中心 推动土地发展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港湾)成立「土地发展联合研究中心」,旨在促进可持续土地开发和利用,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中心成立典礼于 5 月 17 日在理大校园进行,并由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先生、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叶水球先生、发展局工务科项目策略及管控处处长邝家升先生、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卜国明先生、京港学术交流中心总裁徐海山先生、中国港湾(香港)副总经理江和明先生、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长陈清焰教授、理大土地及空间研究院院长丁晓利教授等嘉宾共同见证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与中国港湾(香港)董事总经理薛咏先生代表签署合作协定。 谢展寰局长致辞时说:「联合研究中心从土地发展的研究方向入手,为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及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平台。希望中心与社会各界一道努力,共同激发香港土地发展的绿色动能,推动香港迈向碳中和,使香港成为更宜居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滕锦光校长致辞表示:「中国港湾—理大土地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将会有效结合理大强大的科研实力与中国港湾在项目实施和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通过双方的密切合作,中心将在土地开发这一重要研究领域提出创新理念和先进技术,并通过知识转移,将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香港、大湾区、国家及海外的土地开发项目,从而实现改善民生,造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薛咏总经理指:「联合团队的全球视野、项目经验和卓越的研究优势,将推动先进的土地开发与工程建设新技术的研发,特别是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土地开发与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将联合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推广到整个行业,以提高土地开发和建设过程中的效率、安全性、成本效益和环境水平,从而造福行业和整个社会。」 该中心是中交集团和香港高校建立的首个合作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中国港湾在香港和海外实施项目和技术应用的丰富资源和经验,以及理大在土地和基础设施发展方面的雄厚科研实力。联合研究中心由理大土地及空间研究院与中国港湾合作运营,并由理大戴建国教授和中国港湾孙华磊先生担任研究中心首任主任。中心在前期阶段将专注于研究创新、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涵盖研究领域如下:   • 海洋工程和岛隧连接工程技术及应用;   • 创新的装配式建筑、智慧码头、智慧机场建造等技术和应用,以促进土地高效率利用;   • 都市及海洋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及应用,以实现碳中和承诺、废物回收及再利用;   • 面向海洋工程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及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及应用;   • 海洋基础设施的全寿命技术以及空间资讯科技应用。 中交集团首席科学家及中国工程院林鸣院士指:「中交集团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联合研究中心作为中交集团在港首个与高校合作的产学研研究机构,集团将发挥自身资源和能力,加大投入,努力为香港打造更美好的发展蓝图,并为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落地和推进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坚强支撑和动力。」   ***完***

2023年5月19日

活动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

JUPAS

「2023理大联招课程咨询日:入学攻略」即将举行 一站式课程咨询 全面掌握重要课程资讯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将于 2023 年 5 月 20 日(星期六)下午一时至五时举行「2023 理大联招课程咨询日:入学攻略」,让大学联招(JUPAS)申请人了解最新的课程资讯,以便在 7 月中下旬「最后课程改选」限期前再次评估其课程选择并作最后定案。有兴趣参与人士可透过网址 https://www.polyu.edu.hk/conday 报名。 活动当日节目丰富,理大教务处将举办一场「入学攻略及面试技巧」专题讲座,教务处代表会讲解最新的入学资讯,而理大学生亦会分享入学面试技巧及课程排序心得。同时,各学院将安排课程讲座、课程咨询、参观活动和工作坊等,让学生更了解心仪学科的入学要求、课程内容特色和学习生活。学生更有机会体验一对一「人工智能入学面试」,为面试作出更佳准备。另外,教务处特别设计了网上聊天机械人(Academic Registry Virtual Trainee),协助学生掌握各课程的最新计分方法及过往收生分数。 由 2023/24 学年起,理大将进一步优化多个学系组合课程,以回应社会发展所需。此外,为培育具备社会所需知识及技能的明日领袖,理大自上学年起在本科课程加入「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AIDA)及「创新及创业」(IE)两大新元素,成为大学核心课程(General University Requirements)的一部分,有兴趣的同学亦可选择 AIDA 或 IE 作为副主修或副修。 理大于 2023/24 学年亦将继续弹性处理 JUPAS 的入学申请。报读学位课程的学生如未能完全符合最低入学要求「3-3-2-2-3-3」(即中文及英文需达 3 级、数学及通识需达 2 级和两科选修科需达 3 级或以上),理大仍会作酌情考虑,惟他们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      其中一科成绩只较「3-3-2-2-3-3」低一级,但最佳五科成绩(任何五科、不计科目比重)仍达个别组合课程上一年度的平均最佳五科收生分数加一分或以上的要求(详情可浏览https://www.polyu.edu.hk/aradm/jupas/flexible_admission_score.pdf);及 •      将理大学位课程在 JUPAS 入学申请中列为 Band A 选择,即三个首选志愿课程之一。 此外,教务处将于 5 月 23 至 25 日、29 至 30 日下午 3 时至 5 时提供线上咨询服务,以便 JUPAS 申请人查询入学问题,详情可浏览网址: https://www.polyu.edu.hk/study。 有关「2023 理大联招课程咨询日:入学攻略」活动查询,请致电 2333-0600 或电邮至 arevents.enquiry@polyu.edu.hk。   ***完***

2023年5月17日

活动 教务处

Photo 1

理大学者Web3零知识密码技术取得突破 获颁ZPRIZE大奖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计算器科学专家,凭借在零知识密码学的技术突破,带来创新解决方案,荣获国际ZPRIZE的「Plonk-DIZK GPU加速」类别奖项,获得奖金55万元美金。 理大电子计算学系教授区文浩教授与助理教授(研究)陆星晔博士带领研究团队,在ZPRIZE 的「Plonk-DIZK GPU加速」类别脱颖而出,开发的分布式零知识证明技术为公共利益作重要贡献。 零知识密码学,也被称为零知识证明(ZKP),允许「证明者」说服任何人计算的有效性而不泄漏任何信息,因此称为零知识。它被视为影响Web3的突破性技术,Web3是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在线生态系统,因为它能够实现数据隐私保护、提高效率和扩展透明系统如区块链。 零知识密码学对促进去中心化和推广广泛应用十分重要,亦有助于开发保障私隐数据安全共享和协作计算的创新解决方案。这项技术的应用将对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和供应链管理等各行各业带来益处。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我们对理大学者赢得ZPRIZE的卓越成就感到自豪。这展示了理大在致力通过创新研究和变革性解决方案推动区块链技术和革新Web3的坚定决心。」 零知识证明的计算成本是实现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挑战。针对这个难题,理大研究团队从通用的零知识证明系统Plonk着手,通过利用GPU加速计算和在多台服务器之间均匀分配工作负载,成功提高Plonk的效率及可扩展性。 区文浩教授表示︰「关键莫过于生成这些零知识证明需进行复杂的计算,为使零知识密码学得以广泛应用,需开发更快速及更高效率的方案。」 理大团队提出的新方案,能够在1小时内,为一个达228个逻辑门的电路生成证明,是目前成功生成Plonk证明的最大规模电路。该新方案利用6台内存较小并配备GPU机器,发挥GPU的特性以应对证明生成过程中最耗时的操作,在单台机器上将零知识证明生成的时间加快了超过40%。同时利用新的分布式技术,将整体证明生成速度提升了近10倍。 Plonk-DIZK GPU加速奖项属于ZPRIZE的公开组别,ZPRIZE是由区块链业界发起的一项比赛,并得到来自超过32个全球合作伙伴机构及赞助商支持,贡献时间和资源以提高这项技术的认知和实际应用。 陆星晔博士表示︰「我们项目将加载开源库以惠及大众,希望藉此支持下一代的去中心化协议和应用发展。正是这种开源共享的精神,推动Web技术不断进步。」 ***完***

2023年5月17日

成就 电子计算学系

1

理大立方卫星设计比赛 提升中学生 STEAM 技能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STEAM)教育,并与本地中学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研究项目和相关活动的机会,以加强他们的 STEAM 技能。 其中理大开办的太空科技研究课程,培养年轻人对太空科技研发事业的兴趣。而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与创星汇(香港)(OASA)合办「理大立方卫星任务——太空碎片清理」比赛,则是全港首个以 STEAM 和太空科技为主题的比赛。 是次比赛反应热烈,吸引近百名来自不同中学的学生报名参与。为了让参赛同学对立方卫星(即微型卫星,又称 CubeSat)、卫星能力、太空科学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理大及 OASA 为参赛同学提供了历时三个月的培训班,目的是设计一枚能够清除太空碎片的立方卫星。同学更有机会参加学术讲座,以及参观理大用于太空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和设施,包括空气动力学实验室、航空工程实验室和行星遥测实验室,让学生从中获得设计灵感。在 OASA 导师主讲的实践工作坊中,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的博士生为同学提供指导和协助,以助他们在工作坊中成功建构立方卫星和编写程式。 经过参赛同学三个月的努力,比赛已于 4 月 29 日圆满结束,并在理大举行颁奖暨闭幕典礼。由理大代表和 OASA 国际顾问成员组成的评审团经过仔细讨论,选出了表现最佳的团队。获奖队伍名单如下: 奖项 获奖队伍 冠军 圣保罗书院 亚军 S沙田学院 (第一队) 季军 英皇书院 优异奖 沙田学院 (第二队) 优异奖 玛利诺修院学校(中学部) 夺得冠军的圣保罗书院队伍在所制作的短片中阐述了如何将一枚 6U *立方卫星发射到太空、环绕轨道运行寻找碎片,并部署其中 1U 立方卫星,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运用石墨烯网去捡起该枚碎片,其设计更考虑到碎片在大气层中燃烧的时候,立方卫星如何脱离轨道返回地球。 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系主任兼民航工程讲座教授温志涌教授表示:「这次参赛的中学生展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 STEAM 技能和无比的创造力,他们高水平的工程能力和天分令人印象深刻。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希望这次比赛能吸引更多学生从事与太空相关的研究,包括卫星领域的研究。这些学生潜力无限,有望成为未来青年科学家,我很期待这样的人才加入理大的研究团队中。」 OASA 总裁及常务董事李嘉乐教授说:「所有参赛者均表现出色,对追求最新的太空科技知识充满热忱。我们希望这次比赛能够启发中学生,鼓励他们考虑在太空科学以及相关技术和工程范畴继续深造,并以此建立自己的事业,成为下一代太空创业家和航天工程专家。」 得奖队伍除了得到 OASA 的实习机会以及学生会员免费会籍外,还获理大颁发奖金,以鼓励学校继续发展 STEAM 教育。理大亦欢迎各中学通过「校长推荐计划」和「学校推荐直接录取计划」推荐是次比赛的参赛同学报读理大,增加取录的机会。 *「U」是度量立方卫星的基本单位,1U 是指长宽高为 10 公分的立方体。   ***完***

2023年5月12日

活动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

Photo 1

理大与非政府机构合作创新和有效介入服务 助家庭面对逆境

为帮助家庭面对逆境和压力,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获得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捐助,联同香港青少年服务处、香港家庭福利会、救世军和东华三院,一起推行为期三年的「赛马会抗逆有『家』 计划」。在过去两年间,计划推出了不同的活动,包括以家庭抗逆力为主题的网上学习课程和以小区为本的专业介入服务,助家庭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变化和干扰,适应不断变更的社会环境。 家庭抗逆力,是指家庭为应对外部威胁与挑战而产生的适应能力,内容包括正面的家庭信念、家庭亲密关系及其灵活性、坦诚的情感表达,以及共同解难的能力。通过提升家庭抗逆力,家人便能坦诚表达、互相支持,即使面对逆境,也能保持稳定,共度难关。 计划透过12小时的网上学习课程,参与家长可以了解家庭抗逆力的概念,从而反思自身家庭的状况,并将家庭抗逆策略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网上学习课程推出8个月,已吸引超过5,000人次报读。理大协理副校长(本科生课程)、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座教授及利丰服务领导教育教授石丹理教授指,超过97%的参加者表示对家庭抗逆力的理念及自身家庭的特质有更深入的了解;超过95%表示课程能帮助他们更正面地看待逆境,并愿意与家人分担压力、解决困难。前测及后测比对的客观分析显示,参加者在完成课程后,焦虑和抑郁的征状比参加前显著减少;而在正面观念、家庭亲密度及灵活性,以及家庭沟通方面,参加者的家庭抗逆力也有明显的提升,让他们在面对逆境时能更正面和乐观,家庭成员的关系变得更亲密,家庭沟通也比之前更畅顺。此外,团队运用准实验研究,通过比较实验组(已完成12小时课程的参加者)和对照组(即未参与课程的家长)的表现来评估课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课程后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降低,家庭抗逆力显著提升,而对照组(即未参与课程的家长)在家庭抗逆力方面却轻微下降。 以小区为本的家庭介入服务是计划的另一个标志性活动,在过去两年共有超过7,000个家庭受惠。其中,由非政府机构和理大共同研发,并由非政府机构负责执行的小区为本家庭介入服务成效尤其显著。服务分为4个不同的主题,包括(一)家庭历奇训练;(二)家庭艺术体验;(三)家庭照相馆;及(四)家庭静观历程。每项服务包括6节的小组和户外活动,并会邀请所有家庭成员出席,讫今已有约900个家庭参与。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梁倩仪博士指,97%的参加者表示服务提升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正面沟通及互相支持的能力,让他们能更乐观地面对逆境。数据证明了家庭成员的负面情绪(例如:压力、焦虑和抑郁)因参与服务而减少,家庭抗逆力(例如:积极的家庭信念、家庭灵活性和凝聚力、家庭沟通和共同解难的能力)也有显著的提升。此外,团队亦进行了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即未加入服务的家庭)相比,实验组(即已加入服务的家庭)在参加活动后的焦虑程度显著降低,家庭抗逆力显著提升,对婚姻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反之,对照组(即未加入服务的家庭)在家庭抗逆力及对婚姻满意度方面则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旷日持久的疫情、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高企的通胀,乃至学童学业及成长滞后,都为个人的身心健康与家庭的正常运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扰与负面的影响。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协助家庭建立抗逆力的各类服务在后疫情时代显得刻不容缓。本计划除了透过不同形式的介入服务,及早发现有需要的家庭并提供适时介入,让香港家庭更能认识及增强抗逆力外,更期望能培训社工、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士,进一步优化家庭抗逆力及服务介入的手法。   赛马会抗逆有「家」计划 网站:https://family-fhss.polyu.edu.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CFamilyResiliencehk/ ***完***

2023年5月11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应用社会科学系

1a

理大兴建九龙塘学生宿舍 推动学生全人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为学生缔造创新并有利学习和研究的环境,积极回应社会所需的优质教研。为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及纾缓宿位供应紧张,理大将于九龙塘达康路地段兴建四幢多层学生宿舍,提供额外 1,680 个宿位,以及供学生使用的户外休憩空间。新学生宿舍亦将有助吸引优秀的非本地学生就读,令香港高等教育更趋国际化、扩阔本地学生的视野。宿舍预计于 2028 年落成。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联同一众校董会成员及理大管理层,出席今日于九龙塘学生宿舍项目进行的动土仪式。 滕锦光教授表示,随着何文田及九龙塘学生宿舍先后落成,将有机会为学生提供「四年两宿」的安排。他说:「舍堂生活是高等教育和全人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希望同学的大学生活更加丰盛,除了上课和参与课外活动之外,更在舍堂的群体生活中,学习待人处事,亦能让志同道合的同学有更多机会聚在一起。例如理大设立了『创新书院』和『德艺书院』,以培育更多科研人才,以及在体育、艺术文化、领导才能、社会服务,或在 STEM 学科方面表现卓越的年轻人。」 理大九龙塘学生宿舍位于达康路的斜坡土地,四幢建筑物楼高 9 至 15 层,提供约 50,200 平方米总楼面面积。学生宿舍的地下至 4 楼主要为人行通道、停车场、学生休闲设施;5 楼为一条连通各幢的公共走道、共享空间和部份宿舍单位;6 楼以上楼层则为学生宿舍。   ***完***

2023年5月9日

活动 校园发展处

1

理大与细胞出版社合作出版交叉学科学刊 Nexus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及其新成立的香港理工大学出版社,宣布与细胞出版社合作,出版崭新的学术期刊 Nexus。新学刊将以推动科学家与工程师的跨界创新合作为宗旨,以应对全球社会所面对的迫切难题。学刊将由理大能源与建筑讲座教授严晋跃教授担任创刊总编辑,并会公开免费阅览。 Nexus 即日起接受投稿,欢迎应用科学、工程学、各类技术,以及交叉学科或跨越多个学科题材的文章。新学刊既有原创的研究和报告,同时亦会刊载评论文章,探讨各种旨在改善生活、保护环境,以及为达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创新。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说:「顾名思义,我们希望将 Nexus 办成一份连系科学、工程和技术,促进学界交流思想的重要刊物,汇聚不同学科的智慧,推动交叉学科的研究合作,为当今社会的挑战提出解决之道。这份愿景与理大校训『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的精神如出一辙。」 Nexus 是细胞出版社首份物质科学类合作期刊,亦是首次与大学合作出版的学刊,反映出细胞出版社在现有期刊包括 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及 Cell Reports Sustainability 的基础上,持续扩充物质科学类的刊物。 细胞出版社及柳叶刀高级副总裁 Anne Kitson 女士说:「这次合作将为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促成崭新、启发创意及带来改变的发展。我们对 Nexus 有共同的愿景:就是让新学刊汇聚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激发他们的创意,开展新合作,为达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作出贡献。」 创刊总编辑严晋跃教授表示,新刊以 Nexus 为名,着重连系不同领域和学者。除刊登研究、评论和通信外,学刊将网罗多元的原创内容,探讨如何促进科学家与工程师在不同范畴合作,例如组织大型研究项目或集合研究资金,以支持交叉学科项目。 严教授续称:「作为主编,我感到科学与工程学之间,只因传统上是不同学科而存在一道鸿沟;可是,两者都是为解决问题去探究方案,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息息相关。因此,Nexus 必须突破传统学刊,鼓励知识及系统共享,并且邀请双方对接彼此的方法。」 严教授一直活跃于多份学术期刊的编务,包括在同属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旗下的 Applied Energy 担任顾问总编辑,以及 Advances in Applied Energy 的创刊编辑。他屡获殊荣,在不同学术期刊发表了超过四百篇论文,而且广获引用,并拥用超过十项专利。此前,严教授已与细胞出版社团队有过多次合作,所以在筹划 Nexus 上再次联袂细胞出版社。他说:「细胞出版社是一个快速而有效率地促成新事物的地方。」 如欲联络 Nexus 总编辑或查询学刊详情,请致函 nexus.polyu@polyu.edu.hk。如欲接收新内容提示,请到网址https://info.cell.com/nexus-registration 登记。   ***完***

2023年5月9日

活动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