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1

理大于上海软科「2022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再创佳绩 ・ 13个学科排名全球前50位 ・ 11个学科排名全港第一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于软科「2022 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再创佳绩,在 13 个学科排名全球前 50 位,较去年增加五科。理大在旅游休闲管理学科更蝉联世界第一,是本地唯一一所高等院校跻身学科排名全球榜首。 理大并在 11 个学科排名全港第一,包括旅游休闲管理、土木工程、管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护理学、仪器科学、机械工程、遥感技术、航空航天工程、工商管理及社会学。 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覆盖 54 个学科,涉及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排名采用客观国际学术指标,包括重要期刊论文数量、论文标准化影响力、国际合作论文比例、顶尖期刊论文数量,以及教师获权威奖项数量。排名对象为全球 5,000 多所大学,当中来自 96 个国家或地区逾 1,800 所大学上榜。 除了在「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取得佳绩,在上月底公布的「2022 世界大学第三方指数」中,理大亦位居全中国大学第十。 理大会以排名相关的资料及其他形式的评核作为参考,不断求进,并继续发挥理大的优势,在未来再创佳绩。 上海软科「2022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理大排名全球前50位的13个学科 学科 全球排名 香港排名 旅游休闲管理 1 1 土木工程 4 1 管理学 4 1 交通运输工程 5 1 护理学 21 1 仪器科学 25 1 机械工程 25 1 遥感技术 37 1 控制科学与工程 41 3 航空航天工程 44 1 工商管理 44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44 3 环境科学与工程 50 2   *** 完 ***  

2022年7月19日

成就 大学策划处

1

「理大创科开放日」展示世界级教学、交叉学科研究、 知识转移及创业培育对创科发展的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天在校园举行「理大创科开放日」,展示大学在教学、交叉学科研究、知识转移及创业培育的最新发展及成果,以及如何借此推动香港、大湾区以至其他地区的创科发展。这次开放日是特别为企业家、业界伙伴、初创企业、研究人员、年轻人才、中学生及家长而设,亦是理大 85 周年校庆其中一项主要活动。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创新科技署署长潘婷婷女士、中联办教育科技部二级巡视员刘懋洲先生、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理大校董会副主席李国祥医生、理大大学顾问委员会荣誉主席钟志平博士、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及理大行政副校长卢丽华博士主持启动礼。启动礼另一个焦点是 202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迈克尔·霍顿爵士(Sir Michael Houghton)的演讲,他透过视像就「消除丙型肝炎对公共卫生的严重威胁」发表具启发性的见解。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致辞时说:「理大多年来一直是支撑和开拓本港创科发展的推动力量,而特区政府对创科发展的支持亦是坚定不移。配合拥有雄厚科研实力及一流学术水平的大学,香港的创科生态正愈见蓬勃。」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香港未来成功之路,关键在于能否发展一个充满朝气的创新科技产业,而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区政府对此亦给予很强大的支持。我有信心特区新一届政府将投入更多资源,加快本港的创科发展。理大期望在此领域担当重要角色,而今天的开放日正好展示我们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理大高等研究院的成立仪式亦于启动礼上举行。理大高等研究院是香港和大湾区内同类型研究平台中最具规模,旨在促进交叉学科研究、与世界知名学者合作,以及向持份者进行技术转移。理大高等研究院致力透过交叉学科解决方案,解决社会上各种严重的问题,并矢志成为世界先驱,其研究重点包括人工智能、碳中和、深空探索、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尖端领域。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我们每天面对很多社会挑战,从贫穷至饥饿,又或从气候变化至可持续城市建设。透过交叉学科研究,可为上述不少挑战提供解决方案。我们期望能为香港、大湾区以至全球带来影响力。」 理大亦于启动礼上向首次举办的「2022 青年创新研究者奖」的六位得主及「校长特设杰出成就奖(知识转移)」的十个得奖团队颁发奖项。 「2022 青年创新研究者奖」旨在表扬理大的年轻研究人员,肯定他们的创新研究为社会及经济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得奖者名单请参阅 https://polyu.me/3RAoi2G)。至于「校长特设杰出成就奖(知识转移)」,则表扬在知识转移方面有杰出成就,并对业界和社会具影响力的教研人员(得奖名单请参阅https://polyu.me/3O8QRkU)。 除启动礼外,「理大创科开放日」一系列活动为参加者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他们深入了解理大在创科领域的贡献之余,亦可探索学术、创业及协作方面的发展机遇。 此外,多家初创企业及理大「独角兽」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不仅展示了理大所培育的初创企业的创意和骄人成就,亦扩阔年轻未来企业家的视野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多场以研究与创新为题的研讨会涵盖生命科学、智慧城市、神经健康、未来社会、碳中和能源技术、健康食品与生活方式管理、未来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可穿戴系统等尖瑞领域,为业界人士及理大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平台,就技术创新及发展、协作、行业趋势及应用等范畴交换意见。 为了让中学生了解在理大的学习体验,开放日特别为他们安排学生咨询柜位、课程资讯研讨会、校园生活分享会,以及校园设施及实验室导赏团。此外,开放日亦有介绍「创新书院」及「德艺书院」,分别鼓励本科生在理大教研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及为在体育、艺术、社会服务和领导能力以至 STEM 别具才华的学生提供交流和住宿,促进全人发展。 理大更特别邀请了两位「特别嘉宾」在开放日与参加者见面,「她们」是由香港汉森机械人技术公司(Hanson Robotics)所创造和编写程式的人工智能机械人 Sophia 和 Grace。 Sophia 更是全球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械人,也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位机械人创新大使。另校园内亦展示了 400 只由著名艺术家马兴文带领学生创作的迷你「小龙马」当代艺术作品,作品设计糅合中国文化的当代表达和灵感的象征,在校园传播正能量,特此鸣谢香港赛马会。   ***完***

2022年7月16日

活动 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1

香港理工大学与香港国际航空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为航空业培育年轻专才及进行研发项目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香港国际航空学院有限公司(香港国际航空学院)签署为期两年的合作备忘录,携手培训航空业人才,共同研发航空领域相关项目,希望为本港航空界作出贡献。 凭借香港国际航空学院的丰富人才培训经验,以及理大在科研方面的实力,双方将紧密合作为航空业制订培训计划,并优化相关计划的具体运作及推广方面的协作。此外,合作备忘录其中一个重点是共同研发航空领域相关项目。双方会致力交流培训和研究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共享培训设施和飞行模拟器等资源,以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共同为航空业培育未来人才。 双方在理大校园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及香港国际机场服务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吴自淇先生见证下,理大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及香港国际航空学院校长李天柱工程师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理大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称:「今次理大与香港国际航空学院合作正好为快速增长的本港航空业培训专业人才,以助行业进一步发展。我们将会共同开展多项专业培训计划和研发项目,以培养香港年轻一代成为这一支柱行业的中坚份子。」 香港国际航空学院校长李天柱工程师说:「我们可预见随着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工程预计于 2024 年完成,将带来更多的机遇。航空业因而殷切需要更多的专才加入。我们希望透过与理大合作,吸纳有志青年投身航空业并提供培训,以支持香港及区域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新冠疫情为环球航空业带来挑战,但相信未来航空业的发展将会迎来不少新机遇。理大与香港国际航空学院期望透过是次合作,为本港航空业作出贡献。   ***完***

2022年7月14日

活动 工程学院

2

理大颁授大学院士荣衔予八位杰出人士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颁授大学院士荣衔予八位杰出人士,以表扬他们对理大和社会的卓越贡献。 2021/22 年度理大大学院士颁授典礼假赛马会综艺馆举行,由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主礼,校长滕锦光教授与一众大学管理层欢迎各新任院士。 林大辉主席于典礼上致辞并表示︰「获颁大学院士荣衔的八位杰出人士均是社会贤达,他们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成就卓著,是商界及工业界优秀的领袖。深信各位新任大学院士能将理大的发展推至另一高峰,与理大一同迈向新里程。 」 滕锦光校长欢迎各新任院士加入理大大家庭,并说︰「八位新任院士均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人物,理大与他们拥有一致的愿景,期望未来我们能够携手协作,借着理大同仁的努力和推动,在追求世界级教育和研究方面更上一层楼,为社会创造福祉。」 理大自 2000 年起颁授大学院士,至今共有 128 位杰出人士获颁该荣衔。 各大学院士介绍   ***完***

2022年7月9日

活动 校友事务处

1

理大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先进空天推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为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先进空天推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由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 (AAE) 牵头,旨在通过长期并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先进空天推进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研力量和技术合作团队,务求进一步为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先进空天推进技术是一个面向未来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领域。理大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采用优势互补的常设合作形式,共建「先进空天推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这个为期五年的合作计划涉及多个共同研发项目,瞄准全球航空与航天推进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专注研发关键技术,提升该领域的工程研制能力。 双方于 7 月 4 日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以及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李斌副院长代表签订合约,并由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和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王万军院长见证签署仪式。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指:「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研发中心,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理大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直保持着紧密合作,支持国家的深空探测及研究。这项新的合作有利于中国民用航空航天、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理大很荣幸能继续为国家的航天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王万军院长说:「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拥有领先国际的航天及航空推进技术研究基础和设计经验,专业配套齐备,人材资源充沛。『先进空天推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能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知识交流平台,对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发展大有裨益。」 除多项联合研究项目外,是次合作也致力培养一批面向未来应用的高水准跨学科专家,借此构建航天领域的专家库。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这次合作提供了更多学术交流和 资源分享的机会,让学者可更便利地参与各样学术研讨活动。计划将以定点培养博士研究生及访问学者等方式培育航天推进技术领域的高技术人才,研究团队亦能参与范围广泛的联合研究计划,共同研发重大项目。」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李斌副院长称:「新的联合研究中心将把理大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合作推向新高,有助双方缔结更长远和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支持国家于该领域的重大需求和科研计划的实施。」 香港理工大学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 (AAE) 于理大致力汇聚各学院和业界的专家,带领航天及航空工程领域的发展,于相关的学术研究和业界合作方面都拥有卓越的往绩 和扎实的基础。学系在高超声速发动机技术、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燃烧等先进技术方面的研究享誉全球。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创建于 1965 年,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是国家核心航天科研单位之一。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现有 11 个成员单位,拥有先进的科研、生产和试验设备。作为我国唯一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的专业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为我国的深空探测和航天建设的发展及现代化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   ***完***  

2022年7月7日

活动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

1

理大成立香港及大湾区 最大规模交叉学科研究平台 推动建设国际创科枢纽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新近成立本港和粤港澳大湾区最大规模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理大高等研究院 (PAIR)」,进一步推动交叉学科研究、与世界顶尖学者合作,以及知识转移。 理大高等研究院的研究范畴专注于人工智能、碳中和、深空探测、智慧城市及智慧能源等前沿领域,将为香港以至大湾区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PAIR 由 16 所研究院及研究中心组成,拥有逾 400 位来自世界各地卓越的理大高级研究人员,是大湾区规模最大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凭借优秀研究团队的丰富研究和专业经验,他们将推动各个尖端交叉学科研究项目。 当今世界正面临气候变化、食品安全、人口老化、疾病、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与增长等前所未有的挑战,而 PAIR 正是要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此外,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兴技术,诸如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物联网和机械人技术等,将改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模式,而 PAIR 亦会专注于掌握这些技术所带来的机遇。 理大设有国际顶尖的实验室和最先进的设施,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为 PAIR 不同的研究活动作出支援。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以促进交叉学科创新,以及为全球面对的挑战探索有用方案为己任。滕校长并且说:「PAIR 将致力促进与工商业界和社区的紧密合作,确保所从事的科研具现实应用意义并对社会有用。研究院亦将担纲一个重要角色,负责开展和支援与内地和全球同侪的研究合作。理大会发挥本身的科研优势,结合大湾区强大的产业链,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贡献。」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指出,交叉学科研究在过去十年间的迅速发展,已对科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一贯做法带来重大改变。赵教授补充:「现今科学家所进行的交叉学科研究涉猎甚广,有可能发展出新的学科。他们的研究亦有可能带来广泛裨益,扩展知识领域之余更有助改善人类的生活。」 PAIR 由「杰出创科学人」、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建筑热科学讲座教授陈清焰教授出任院长。陈教授曾于著名学府美国普渡大学任教廿载,并为该校的机械工程荣休教授。他亦自 2008 年起出任重要学术期刊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的主编。 陈教授表示:「交叉学科研究是人类探索解决社会各种深层难题最具成效和启发创意的方法之一。PAIR 的研究人员借从事基础和应用的交叉学科研究,拓展知识和解决富挑战性的问题。这些研究不仅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还加入了商业、设计、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及管理学的元素。」 PAIR 将于 2022 年 7 月 16 日假理大赛马会综艺馆举行成立仪式。这亦将为当日的「理大创科开放日」其中一项重点活动。   ***完***

2022年7月5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其他

1

赋励慈善基金支持理大 捐款设立社会服务青年学者席

为迎接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通过交叉学科研究、教育和实践回应社会所需。 赋励慈善基金一向不遗余力支持服务社会的有识之士及团体,为支持理大在社会服务范畴的学术研究,特捐款设立「赋励慈善基金社会服务青年学者席」,并由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冯慧东博士出任。 理大特此于昨日(7 月 4 日) 举行感谢午宴,主持午宴的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感谢赋励慈善基金的支持,并表示该青年学者席的设立印证了社会人士对理大学术研究的肯定,将推动理大继续发挥专业研究实力,为社区带来更大裨益。 赋励慈善基金主席杜轩荣律师有感理大与基金具有相同理念,一同支持新一代怀有抱负的年轻学者。杜律师期望冯博士能一展抱负,以专业知识造福社会。 冯博士专注研究认知障碍症的早期诊断及预防,对于获委任为赋励慈善基金社会服务青年学者深感荣幸。她正钻研晚年孤单感的神经机制,期望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发展个人化治疗,及早防止由孤单感产生的认知障碍。 理大「励学青年学者冠名计划」旨在与善长携手,辨识并支持具潜力的青年学者,让他们的创新研究得以萌芽及发展。计划所提供的年度资助不但能支持青年学者的研究和学术开支,亦可作为种子资源,启动初期研究项目,提升研究对社会的影响力。 理大期望透过「赋励慈善基金社会服务青年学者席」的设立,携手社福机构,将卓越研究转化为具社会效益的项目。有关详情,请浏览计划网页。   ***完***

2022年7月5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拓展事务处

PolyU InnoTech Open Day

「理大创科开放日」将于 7 月 16 日举行 创造机遇共同参与推动香港创科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将于 2022 年 7 月 16 日(星期六)举行「理大创科开放日」,届时将展示理大在交叉学科研究、创新、知识转移及创业培育各方面的最新发展及成果,以及如何为香港、国家以至全世界作出贡献。是次创科开放日内容丰富,创科企业家、业界伙伴、初创企业、研究人员、年轻人才和学生实在不容错过。

2022年7月5日

活动 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1

理大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易名为理学院 实践「理大科学 探理创新」愿景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欣然宣布,大学之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于 2022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易名为理学院,辖下的纺织及服装学系亦升格为时装及纺织学院,为理大八十五周年校庆增添一抹骄傲光彩。 理学院现时由三个学系组成,包括︰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应用数学系及应用物理学系。透过新的定位,理学院得以持续成长,提升其国际声誉,令理学院的发展更加蓬勃。 为庆祝理学院正式易名,理大今天举行了开幕典礼,并邀得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副校长(教学)黄国贤教授以及理学院院长黄维扬教授担任主礼嘉宾。理学院副院长、助理院长和学系系主任以及一众理学院成员亦一同出席,见证这个喜悦时刻。 黄维扬教授在致辞时感谢理大多年来对学院的鼎力支持,他表示:「理学院以 『理大科学 探理创新』为愿景,推动学生的全人发展,让他们发挥无限潜力。通过破旧立新的研究和知识转移项目,为社会福祉作出贡献。」 滕校长亦对学院成员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表达谢意,并祝愿学院未来发展更上一层楼,再创佳绩。 有关理大理学院之详情,可浏览相关网页: https://www.polyu.edu.hk/fs/   ***完***  

2022年7月4日

活动 理学院

1

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五周年 香港理工大学逾八百多位师生和校友出席升旗仪式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天于校园举行升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五周年。理大校董会副主席李国祥医生、大学顾问委员会主席颜吴余英博士,联同理大一众管理层,以及八百多位师生和校友一同出席升旗仪式,祝愿国家继续富强昌盛,特区新领导班子在国家支持下实践良政善治,与各界共同开创新篇章。

2022年7月1日

活动 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