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太阳能先驱 「光伏建筑一体化」
杨洪兴教授早于90年代,已助力理工大学于校园内应用太阳能光伏建筑发电技术,促进使用更洁净、更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图为在邵逸夫楼(VA)顶的项目,惟装置属「临时建筑」,完成试验后于2016年拆除。

杨洪兴教授在理工大学任教的27年中不仅研究、协助大学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亦积极参与推动香港社会应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更积极推动政府和电力公司落实「上网电价计划」,为市民和发展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经济诱因。
理工大学李兆基楼的顶层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 22千瓦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以产生约24,000度电,减少约16吨碳排放,节能环保效果显著。

杨洪兴教授(中)与研究团队的吕琳教授(左)及汪元昊博士(右、当时的博士后研究员)参与发明的「自清洁太阳能光伏板自清洁纳米涂层」获颁第44届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