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研究为制定新热浪预警提供框架 考量湿度及室内环境因素 有效评估热浪严重程度

2024年12月9日

研究及创新

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地理资讯学和人工智能讲座教授、土地及空间研究院副院长、地理空间智能研究中心主任、赛马会「对地观测」创科实验室总监翁齐浩教授

翁齐浩教授(右)联同Pir Mohammad博士,比较全球六个常用热浪指数在识别危险热浪的准确性。


全球高温热浪造成严重气候危机,每年高温死亡人数近49万,其中亚洲占45%。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研究团队发现,部分常用热浪指数未能全面评估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国家和地区的热浪严重程度,建议将湿度和室内环境因素纳入考虑,并建立标准化的全球热浪预警系统,以有效识别危险热浪,减低热浪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成果已于国际期刊《Nexus》发表。

长时间在户外高温下工作,有机会引发热应激、脱水和热相关疾病。目前,全球没有统一标准来衡量热浪的严重程度,每个指数对危险热应激的定义亦不尽相同。由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地理信息学和人工智能讲座教授、土地及空间研究院副院长、地理空间智能研究中心主任、赛马会「对地观测」创科实验室总监翁齐浩教授带领的团队,联同博士后研究员Pir Mohammad博士,比较全球六个常用热浪指数在识别危险热浪的准确性,包括日间最高气温、湿度指数、湿度、湿球黑球温度、致命热应激指数和通用热气候指数。

研究团队以2022年西班牙和美国,以及2023年印度发生的热浪气候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基于温度和湿度的致命热应激指数在低湿地区的表现较理想,能区分受或不受极端热应激影响的地区,识别危险热浪日子。另外五个热浪指数则未能全面反映不同气候、地理和气象条件国家和地区的危险热浪情况。

热浪致命原因不仅由高温引致,还受相对湿度影响,尤其在湿度持续较高的亚热带地区,如香港。是次研究显示,在潮湿条件下,即使环境温度只有摄氏28度,但饱和的空气湿度令人体难以蒸发汗液散热,体温快速升高,导致出现疲劳、脱水或中暑等情况。研究团队建议,在评估热浪对人体健康影响时,尤其是长期户外工作的建筑工人和农民,应将潮湿气候因素纳入考虑,以增加评估准确性。

另外,现有热浪指数大多依赖当地气候部门提供的户外热图数据作评估,以香港暑热指数为例,主要以室外环境作为指标。然而,与高温相关的死亡个案大多发生于室内,在香港人烟稠密、高楼林立的居住环境,顶楼加盖屋和劏房住户首当其冲,承受酷热天气煎熬。随着全球暖化加剧,研究团队建议在评估室内热度时,应考虑建筑物楼龄、形态、材料、高温状况和空调系统等因素,并提出重新审视现有热浪评估机制,将气候条件和人类适应能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家庭状况等纳入考虑,以建立全球标准化框架来厘定危险热浪的阈值。

翁齐浩教授表示︰「了解气候变迁、热压力与健康之间的影响,有助制定具针对性的热浪适应和缓解策略。是次研究突显了建立标准化全球热浪评估框架和预警系统的必要性,以应付日益严峻的全球暖化问题。各地政府亦应采取更完善措施,减少热浪带来的威胁。」

Pir Mohammad博士表示:「室内热度经常被忽视,室内与室外热度之间存在差异,结合两者热度数据,才能全面了解高温带来的健康风险和对公共卫生的影响,以建立更精准的危险热浪评估方法。」

研究团队期望,气候科学家、卫生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小区能透过跨学科合作,提升热浪预警的效用,保障公众健康,应对气候变迁带来的挑战。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