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主題演講及講者介紹


主講一:如何將嚴謹的服務學習制度化─香港理工大學的故事

 

石丹理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大學部學務長、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利豐服務領導教育教授

摘要: 

服務學習是一種體驗式教學法,將社區服務、學術學習與批判性反思相結合,旨在實現重要的學習目標。透過服務學習課程,學生能夠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並促進認知發展。在個人層面,服務學習有助於增強自我效能、自我認同和自我意識;在社交層面,能夠提升人際互動和團隊合作能力;在公民學習層面,旨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並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社區需求。香港理工大學(港理大)致力於培養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全球公民,率先於2012年將服務學習納入大學部核心課程。作為畢業要求, 所有本科生必須修讀至少一門3學分、按等級評分的服務學習課程。預計在2027-28學年,50%的大學部學生將在香港以外地區完成服務學習計畫。此外,港理大的服務學習課程需達成四項學習成果:1. 在服務中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2. 反思作為專業人士和負責任公民的角色與責任;3. 對有需要的人展現同理心;4. 理解服務與學科之間的關係。本次主題演講將分享港理大如何將服務學習制度化,以符合嚴謹的學術要求,並進行反思。透過探討理大的服務學習模式及其品質保證和評估方法,分析制度化和課程建構的價值和功能,期望為更多的大學提供啟發和思考。 * 

*主題演講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服務學習傑出獎得主倪恩恩博士和陳志輝博士共同準備。  

講者介紹: 

石丹理 (PhD, SBS, BBS, JP) 現任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利豐服務領導教育教授。他也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顧問教授、長江學者及香港心理學會院士。他曾獲得QS Reimagine教育獎的兩個銅獎(道德領導力和社會企業),一個銀獎(道德領導力)和兩個金獎(可持續性和培養福祉和目的),這些獎項通常被認為是「教育界的奧斯卡」獎。他也榮獲國際生活品質研究學會(ISQOLS)傑出QOL研究員獎。他是 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 的主編。在過去的幾年裡,石教授被史丹福大學和科睿唯安評為全球被引用率最高的2%科學家之一。在 2023 年版Research.com 心理學領域 1000 強科學家排名中,石教授在中國排名第2。根據 ScholarGPS (2023),石教授在全球社會工作學者中排名第一。  

 


主題演講二:如何平衡服務學習專案中的「服務」與「學習」? ——教學法進路下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曾曉東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的理事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際勞工組織共同發起的「教師地位建議專家委員會」(CEART)成員

摘要:
服務學習被廣泛地寄予厚望,去改善高等院校的學習方式、社會責任意識和公民參與,然而,服務學習多目標之間的關係、輔導教師的角色及其實現路徑問題尚未釐清。本講將分享基於經驗學習理論,採用縱向單一案例研究方法對師範大學學生教師在暑期社會實踐中的經驗學習過程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發現:第一,學生教師在縣中的教學中,對於學生「苦讀」的學習方式經歷了消極適應向反感、質疑的變化過程,他們認識到個體在體制面前的渺小,「學習」目標高於「服務」目標;第二,學生教師在教學實踐上存在差異,但都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並形成「職場初入者」的行為邏輯。第三,學生教師主要關注學科內容,對於學生的學習力的主觀感知以及設計實現目標的路徑,存在顯著區別並依賴先前的教學法知識獲取水平。研究發現,學生教師對“服務”目標的理解水平以及獲得教學法知識的水平,對於教師學生提升服務學習效果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輔導教師的作用應為學生理解“服務”和“學習”目標提供支援。

講者介紹:
曾曉東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的理事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際勞工組織共同發起的「教師地位建議專家委員會」(CEART)成員(2021-至今)。 2019-2023年間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執行長。 2008年獲得北京市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稱號,2009年獲得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支持,2010年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個人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三個面向:兒童教育與家庭支持政策、教師專業發展政策、教育發展規劃。


主題演講三:服務與學習如何能協同並進? ——關於服務學習有效推進的構想

何明教

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雲南大學東陸特聘教授、民族學博士生導師、雲南省人民政府參事

摘要:

從美國和香港理工大學的實踐來看,服務學習是卓有成效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然而,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做服務好不等於能夠實現學習的目標,認真學習也不等於能夠實現服務的目標,勿庸諱言,服務與學習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張力。

如何實現服務與學習協同並進呢?服務學習的設計則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探索學習與服務的共同性和交會點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或從學習的目標出發尋找與之相匹配的服務項目,或從服務需求出發搭配學習的內容,以實現服務的過程是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發揮的過程,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發揮的過程能夠有效提升服務的質量,使二者形成同向同行並相互促進。除此之外,服務學習的理念和方法訓練、過程管理和反思的強化,都是服務學習設計不可或缺的內容。唯其如此,才能有效推進服務學習。

講者介紹:

何明,博士,現任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雲南大學東陸特聘教授、民族學博士生導師、雲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兼任第八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民族學學科評審組成員兼召集人、教育部民族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學會副會長、學術期刊《民族研究》《開放時代》《Journal of Mountains and Humanities》等編委。

主要從事民族學理論與方法、中國西南與東南亞族群互動、邊疆民族及藝術人類學等領域的研究。迄今為止,在《哲學研究》《民族研究》《世界民族》《文學評論》《文史哲》《開放時代》《學術月刊》《Journal of Mountains and Humanities》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擔任國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建構與研究工程教育部重點教材《人類學概論》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計畫「我國民族團結與民族關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首席專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計畫「邊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徵與社會穩定—西南部分」首席專家等。獲第二屆中國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雲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科研教學獎10餘項。主講國家級一流課程《中國少數民族文化》、首批國家課程思政示範課《民族學通論》以及研究生課程《民族學理論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