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聞稿

理大宣布明天(11月13日)繼續停課 畢業典禮亦將延期舉行

鑑於校園受到廣泛破壞,理大宣布取消明天(11月13日)所有課堂。 原定於本星期舉行的畢業禮 (由11月13日至16日) 亦將延期舉行,有關詳情將另行通知。

2019年11月12日

傳訊及公共事務

理大宣布明天(11月12日)繼續停課 建設及環境學院畢業典禮亦將延期舉行

鑑於今天校園受到廣泛破壞,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宣布取消明天(十一月十二日)所有課堂。 原定於十一月十二及十三日舉行的建設及環境學院畢業典禮亦將延期至另行通知。

2019年11月11日

傳訊及公共事務

Photo 1

理大與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簽訂科研合作備忘錄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宣佈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江蘇省省長吳政隆的見證下,與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江蘇省產研院)簽訂備忘錄,訂立基礎科學和技術研究的合作框架,並將在江蘇省開發和進行多個應用研究項目。 備忘錄的簽署儀式於南京第二屆蘇港融合發展峰會期間舉行,出席者包括:理大協理副校長(科研支援)陳國華教授和江蘇省產研院劉慶院長,標誌著香港與江蘇兩地的科研合作邁進新里程。是項合作旨在將創新科研成果商品化,並推向國際市場,兩家機構會在多個範疇進行基礎科研技術的研究合作,其中包括生物醫學工程和科學、製藥和藥物、環境工程和科學、新一代通信技術、高端製造業與其設備。 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教授、工程師表示:「理大致力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具影響力的應用技術和解決方案,為社會帶來裨益。憑藉香港具備的高端人才及先進創新的科技優勢,結合江蘇省產研院針對產業的研發,相信能促成雙方互補優勢,令雙方在科研發展方面雙得益彰。我們很高興能與江蘇省產研院合作,在開發創新技術及其應用上共同努力。」 江蘇省產研院劉慶院長透露,該院致力成為連接工業研發、資源配對的橋樑,以促進江蘇省的創新技術發展。他指出是次合作將有助促進江蘇省開發創新技術,並吸引更多高層次的創新科技成果在江蘇省商品化。 江蘇省產研院初步為理大設立了4000萬元人民幣的國際合作資金池,當中包括江蘇省產研院本部、研究所/合作企業各20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為期五年,以支援有潛力在江蘇省進行技術開發或商品化的合作項目,雙方已洽談並積極推進了五個合作項目,獲資助的研究項目都能配合業界需求,涉及領域包括工業機械臂、可印刷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以及基於熱點雲增強人類與機械人的互動等。 是次合作旨在共同提升雙方在科研相關活動的實力,開拓更多高應用的創新技術。預計該備忘錄將促成更多在江蘇省推行的應用科研和成果商品化活動。   (完)

2019年11月7日

創新及科技發展處

Photo1

理大於德國「國際創意、發明及新產品展」奪四獎項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科研團隊參與本年度在德國紐倫堡舉行的第七十一屆「國際創意、發明及新產品展」(iENA),參展的三項傑出創新項目勇奪三項金獎及一項特別優異獎,成績驕人。 iENA是全球發明界最重視的國際展覽之一。本年度的展覽會已於10月31日至11月3日舉行,吸引來自三十多個國家的研究機構、高等學府和企業代表參加,合共展出八百多種發明和創新產品。iENA創辦至今已逾七十年歷史,現已成全球發明家、企業家、投資者和研發人員尋求合作,將創新發明商品化的重要平台。 在眾多展出的世界級創新發明中,理大所有參展的創新項目均獲iENA專家評審團授予獎項,以表彰其卓越的創新意念和尖端技術。理大的獲獎項目如下:- 大氣酸性超細粒子測量器 金獎及特別優異獎 首席研究員: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郭海教授 直徑小於0.1μm的大氣酸性超細粒子(acidic ultrafine particles / AUFPs)可能影響人類健康,由於目前缺乏可靠測量AUFPs濃度的工具,因此,其對健康影響的評估、空氣質素監測,以及相關污染和流行病學的研究均難以進行。此嶄新的監測器由擴散採樣器及附有特製晶振片的石英晶體微天秤組成,能安全、精確地測量空氣中AUFPs的濃度。 基於光場成像原理的物體測和距離測量傳感器 金獎 首席研究員: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李莉華博士 微型物體的三維 (3D) 資訊對於關乎活體組織的醫療診斷及製造半導體的品質監控都非常有用。理大開發的新型傳感器包含以理大超精密加工技術製造的微透鏡陣列,以及可將光轉化為電子的模組。傳感器能夠通過以深度學習建立的演算法,從物體的二維(2D)圖像辨認該物體,並實時獲取其光場信息,以進行距離測量或三維結構重建。該傳感器輕巧便攜,可安裝在不同類型的相機鏡頭上,適用於不同範圍的精密距離測量,包括微觀及宏觀攝影。 Dolphin – 有效可靠的室內定位服務 金獎 首席研究員:理大初創企業Blue Pin聯合創辦人及總裁梁仲明先生 他同時是理大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博士生) Dolphin採用低功耗藍牙信標及手提電話,配合由理大研發的定位和協同定位演算法,提供有效可靠的室內定位和導航,即使在信標信號不足的環境下,亦可利用電話發出的藍牙信號計算出用戶位置,進一步提高定位的精準度。此系統更可應用大數據分析來識別用戶的行為與喜好,場地管理者、店鋪、參展商等可參考這些資料,將適合附近的系統使用者的廣告、優惠等消費信息,在他們到達前已發送給他們,從而吸引新、舊客戶。 iENA於 1948 年在德國紐倫堡首次舉行,七十多年來,先後參展的創新發明共約三萬項。本年度的展覽由德國AFAG展覽公司主辦,與克羅地亞創新者聯盟合辦,其他合作機構包括國際發明聯盟協會、德國專利商標局、德國發明家協會、德國工程師協會等。詳情可瀏覽大會網站:-http://www.iena.de/en/home.html   (完)

2019年11月6日

企業發展院

p1

理大研究發現公共洗手間的潔手設備上有抗藥性細菌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一項研究發現,公共洗手間的潔手衛生設備上有52種細菌,部分會令人感染疾病。分離的葡萄球菌中,有五分一同時對至少三種一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顯示公共洗手間的潔手設備可以成為抗藥細菌的溫床。 該研究項目由理大護理學院副教授孫桂萍博士與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博士負責,旨在了解公共洗手間提供的潔手設備及其清潔程度。 孫桂萍博士表示,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公共洗手間的潔手設備不一定令手部衛生。「大眾普遍認為洗手和乾手設施是衛生的。然而,這些設施卻可能是致病細菌潛在的傳播媒介,洗手後雙手仍有可能因接觸受污染的洗手間設施而受到二次污染。」 研究於2017年進行,從本港55個公共洗手間採集樣本,其中28間為女廁,27間為男廁。研究將55個公共洗手間分為三組:第一組有11個位於街巿﹑公園和碼頭;第二組有36個樣本,位於運動場﹑公共圖書館和一般商場等;而第三組則為8個,位於高尚場所(如五星級酒店和大型高級商場等)。地理分佈方面,其中25個位於港島,14個位於九龍,另外16個位於新界。 研究人員先以無菌生理鹽水潤濕棉棒,再從紙巾架出紙位置、乾手機出風口、抺手紙和洗手間大門內側門把採集了220份樣本,然後複製樣本,並在增菌培養基上培養,以計算出細菌菌落含量,最後再利用質譜法鑑定細菌品種。 結果發現紙巾架、乾手機和門把上有大量細菌,大部分屬於正常人類菌群的一部分,通常不會令健康人士生病,惟部分菌株對人類具致病性,如大腸桿菌、奇異變形桿菌和腐生葡萄球菌都是常見的尿道病原體。金黃色葡萄球菌更是引起社區性皮膚和軟組織感染最常見的成因。 根據樣本的抗生素敏感性測試結果,超過87%的葡萄球菌對至少一種一線抗生素如盤尼西林、頭孢西丁、紅黴素、複方新諾明、克林黴素或慶大霉素具有抗藥性,當中23%同時對至少三種抗生素有抗藥性,而盤尼西林、紅黴素和克林黴素是最常見的組合。 蕭博士說:「這些細菌可能是引起社區感染的源頭。感染多重抗藥性細菌的人士很難獲得有效的一線抗生素治療,導致臨床治療效果不理想。」 孫博士說:「有趣的是,三種金黃葡萄球菌菌株全都是從男性洗手間大門內側的門把採集得來。這可能是由於男士如廁後沒有洗手或洗手方法不正確,以致這些菌株從使用者手上轉移至洗手間設備上。」 此外,女性洗手間整體的潔淨程度比男性洗手間高。而高尚場所內洗手間的環境亦相對較為潔淨。 研究人員同時觀察洗手間的潔手設備,發現近90%的垃圾箱沒有蓋好或密封,其中近20%的垃圾箱放在乾手機的正下方。孫博士指出,將沒有蓋好的垃圾箱放在乾手機附近,會令污染物透過霧化過程污染環境,從而形成健康風險。 儘管大部分洗手間提供肥皂或洗手液,但存放位置有時較為隱蔽,更經常置於不正確的地方。而女厠則有超過45%的衛生箱經常打開。 從細菌培養的結果可見,雙手在接觸洗手間的門把、乾手機和紙巾架後有可能再受污染。研究團隊建議要經常清潔這些設施,將來設計洗手間時可考慮採用無門設計,並放置自動化或免提紙巾架,或有感應器的免觸式水龍頭。 孫博士認為:「我們應該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習慣,包括如廁後用肥皂和清水洗手,並徹底乾手,以保障個人衛生。」   (完)

2019年11月5日

護理學院

Photo1

理大初創企業巡禮・支持逾60創新項目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2019理大初創企業巡禮」11月5日揭幕,巡禮展示理大對64項創新項目的支持,這些多元化項目都是在去年獲理大提供資助或培訓支援。緊接開幕禮後,各參展專案將於理大校園公開展覽,為期三天(11月6 - 8日),讓一眾年輕創業者交流互動,並為他們提供向投資者和業界人士推銷理念或產品的機會。有關初創企業巡禮詳情,請流覽:- https://www.polyueparade.hk/。 初創企業巡禮是理大一年一度的盛會,今屆開幕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鐘偉強博士,以及理大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醫生主持。 李國祥醫生在開幕禮致辭時表示:「理大致力促進知識轉移,並推展創新創業。承蒙業界和政府的支持,理大現已成為本地最大規模的、以大學為本的初企孵化基地,每年為支援初創企業、社會企業和學生的創新專案,提供種子資金超過一千萬港元。理大亦會進一步在大灣區發展,積極在區內推展創新創業。」 鐘偉強博士讚揚理大支持的創新專案展現「創富創善」的精神,為社區作出不少貢獻。他致辭時表示,政府非常支援高等教育界推展創新創業。「我們在2014年啟動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畫,到今年年初為止,該計畫已經支持了188家由大學團隊建立的初創企業,幫助他們沖出校園創業;而資助每所大學的每年上限,亦會由2019年的400萬港元提高至2020年的800萬港元。此外,透過博士專才庫和研究員計畫,我們亦已支援700多名博士生和4,000多名同學參與科研界的實習。」 開幕禮吸引逾百名來自不同領域的業界人士參與,包括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創業家、投資者和孵化機構代表。今年巡禮邀請三名曾獲理大支持的青年企業家蒞臨,分享他們創業的苦與樂及成功要訣。三名講者為: (1) 「萬家智控」總裁林恒一博士,其公司結合傳統樓宇管理和先進資訊及通訊科技,協助企業節能減排。(2) 「愛同行」共同創辦人黃靜虹女士,其社會企業致力推動多元文化教育,並培育跨文化青年領袖。(3) Cloudbreakr創始人兼行政總裁王江源先生,其公司乃一網路行銷平臺,聯繫不同行業的網紅作推廣及商業行銷。 今年共有24項創新專案參展,他們都是在去年獲理大提供資助或培訓支援。參展專案涉及的產品、服務和科技涵蓋範疇廣泛,遍及醫療技術、金融科技、旅遊、教育與娛樂、設計與社會創新、推廣與零售科技、電子產品等不同領域。當中不少更已將其產品或服務推出市場,例如:- 億恒(香港)有限公司 為協助婦女懷孕研發自助醫療儀器,該可擕式儀器能準確地監察排卵期,其亦能配合人工智慧預測生育的資料,協助接受人工受孕者監察和管理藥物療程。 Studio Doozy Ltd 設計並開發一系列無障礙家用產品,讓長者能享受優質、健康、具尊嚴的居家安老生活。除了關顧長者需要,這些產品亦適合輪椅使用人士、巴金森症患者、中風或活動能力不佳者,以至一般體健人士使用。Doozy現已開發的產品包括: 組合式共融坐廁、便攜半自動沖涼椅。 Blue Pin Consulting (HK) Ltd 開發室內定位系統,為本地和國內不同類型的場地,尤其是展覽中心提供服務。除提供室內定位、途徑導航、個人化產品搜尋及推廣等功能外,Blue Pin 更把其專利註冊技術,擴展至應用於虛擬實境導航、停車場管理、機械人團隊管理等方面。 上海鋒鉉資訊科技公司 將酒店消費資料和金融供應鏈服務相結合,為酒店搭建類似「銀行」的同業結算體系平臺,中小企業客戶向平臺支付一定的預付款,便可通過平臺訂房並享優惠價格,而平臺則會每月向酒店支付所有平臺用戶的入住房費,酒店因而得以大大減低賴帳風險,又可維持及增加客戶流量。其首創的「企付寶」系統能直接整合支付機構、金融機構、酒店、企業客戶、供應商等的帳款處理。 參展專案當中,五項屬「理大學生創業概念驗證基金計畫」或「理大精煉領航計畫」的專案,兩個計畫都是專為學士及深造研究課程的學生而設,為他們提供培訓與資源,以拓展創業構思。 理大自2011年至今共資助270多個初創企業,培訓逾900名年輕創業者,這些初企獲得的後續資金累積共超過3億8千萬港元,約七成仍在活躍營運,當中不少已將業務由香港拓展至中國內地、臺灣、東南亞國家、美國等。   (完)

2019年11月5日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p1

七十三名優秀運動員學生在理大開展大學生活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年通過「傑出運動員推薦計畫」共取錄了73名優秀運動員,他們分別是二十種運動項目的現役或退役香港代表隊或青年代表隊成員 [1]。今年更首次有射箭運動員經此計畫入讀理大。 今年入學的運動員學生中,有六名曾代表香港出戰2018亞運會 [2],兩名在最近兩屆青年奧運會奪得獎牌 [3],並且有一名跳繩項目世界紀錄保持者。為嘉許運動員學生的卓越表現,理大今年頒發「入學獎學金」予共45名新入學的運動員。 理大於10月30日舉行「入學獎學金頒發典禮」。在典禮致辭中,在典禮致辭中,理大副校長(學生事務)楊立偉教授表示:「理大擁有超過二十年培育運動員學生的豐富經驗,因此,我們非常有信心能協助同學在運動和學業領域同樣表現出色。理大的運動員學生,不少都在本地和國際賽事中為理大和香港爭光,而且他們更身體力行,成為理大推動體育文化和全人發展的模範。」

2019年11月4日

身心健康及輔導處

p1

理大與薩里大學簽訂雙博士課程合作框架協議

香港理工大學 (理大) 與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 /薩大) 將建立更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提供不同學科的哲學博士課程(PhD),學生修畢後可獲兩所大學頒授雙博士學位。兩校將首先推出酒店和旅遊管理合作課程,日後將進一步推出其他學科的雙博士學位課程。 在聯合督導模式下,兩校的博士生分別在兩地學習,並可參與由兩校專家學者共同督導的研究項目,可謂盡佔擴大國際視野和網絡的優勢。這是理大首度與歐洲的世界頂尖大學合作推出雙博士學位課程。 兩校協議的首個合作課程,將由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和薩大酒店與旅遊業管理學院主導,為博士生聯合提供論文指導,以及頒授雙博士學位。學員須於兩校分別進行不少於18個月的研習,並須符合由兩校訂立的所有要求,不過只須完成一份博士論文,修畢課程及通過論文答辯後,學員將獲兩所大學頒授的雙博士學位。 兩校雙博士學位課程合作協議的簽署儀式已於十月十七日在理大舉行,由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和薩大校長逯高清教授(Professor G.Q. Max LU)主禮,並由兩校的高層人員和代表見證。 滕教授在儀式上表示:「學術機構之間的合作是現今全球高等教育的主流趨勢,大學藉著專才協作和共享資源,能令彼此的教育和研究項目獲益良多。今次合作協議為我們的學生提供難得的機會,讓他們參與由兩校的國際專家領導的世界級研究。」 逯教授表示:「非常高興見證兩所著名大學攜手合作,並以雙方均享世界領先地位的酒店和旅遊業管理學科,作為雙博士學位課程的合作起點。我期望在不久的將來,兩校的合作課程可推展至其他領域,從而進一步提高彼此的國際地位。」 理大與薩大自2009年起已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推展多元化的合作項目,包括在酒店和旅遊管理領域的聯合研究項目,以及先後逾60名學生參與的交流活動。參與交流活動的學生來自不同學科,遍及建築與環境、設計、工程、酒店和旅遊、語文、物流、市場營銷等領域。 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院長兼講座教授暨郭炳湘基金國際酒店服務業管理教授田桂成教授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薩大合作培育酒店和旅遊領域的研究人才,為開拓新知識、推動業界進步作出貢獻。在瞬息萬變的酒店和旅遊領域,雙博士學位課程能給予博士生額外裨益,既有助他們提高學術水平,又能拓展他們的國際視野。」 薩大酒店與旅遊業管理學院院長Nigel MORGAN教授表示:「這項雙博士學位課程為博士生提供難得的機會,讓他們能在兩所全球頂尖的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學習,並跟隨相關領域的翹楚進行研究。這個橫跨歐亞兩地學院的課程,運作具備靈活性,能為學生提供真正的國際化學習環境和研究體驗。」 理大和薩大首個於酒店和旅遊管理領域推出的聯合督導課程,預計在2020/21學年首次招生。詳細的入學要求、課程結構和收生名額等,容後公布。   (完)

2019年10月31日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Photo1

理大舉行第二十五屆畢業典禮 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兩位傑出人士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與校長滕錦光教授今天主持第二十五屆畢業典禮,向兩位傑出人士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並頒授哲學博士學位予位應屆畢業生。典禮於理大校園賽馬會綜藝館舉行。 今年獲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的卓越人士為(以英文姓氏排序): 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  應家柏先生GBS,JP 清華大學校長  邱勇教授 (未能出席典禮) [簡歷載於附件]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祝賀各榮譽博士學位領受人及畢業博士生,勉勵畢業學生堅持終身學習,以開放的精神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應對不同的挑戰和解決不同的難題。理大深信教育不只是傳授專業知識,還要培養正面的價值觀,人人能互相關懷,同心同德。他說,助人為快樂之本,希望各位畢業同學能抱持同理心和同情心,積極助人。 滕校長表示,理大的世界排名足證理大辦學成就之高。理大將進一步在科技前沿的領域推動教育、科研與創新,發揮專長,追求卓越。「理大有堅實的基礎,能在新興科技領域,例如人工智能、數據科學、機械人技術、增材製造、新材料,以及生物技術等方面拓展教研工作。我們也將建立新的跨學科研究院,致力研發新技術,以配合世界的需要。」 滕校長續說:「理大在這些領域的優勢既有助把香港發展成為創新科技的樞紐,也對大學和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擔當重要的角色有所裨益。大灣區市場龐大,創科發展蓬勃,既為社會和經濟注入新動力,也能為年輕一代帶來很多發展的良機。」 理大今年共有10,069名畢業生,包括326位哲學博士、119位專業博士、37位哲學碩士、3,954位修課式碩士、5,068位學士、37位深造文憑及證書畢業生,以及526位非學位文憑及證書畢業生。   (完)

2019年10月27日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Photo 1

理大與紅十字會攜手向大學生推廣捐血救人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為支援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中心),在其「大學社會責任月」期間於校內展開為期十天的捐血活動。重16噸的新一代流動捐血車重已於上週四的啟動禮首度亮相,現停泊在校園平臺,直至10月25日。 啟動禮當天,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德義醫生、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行政及醫務總監李卓廣醫生及理大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呼籲理大師生及教職員繼續支持捐血活動。 徐德義醫生讚揚理大在推廣捐血方面的努力。他說:「理大多年來推動捐血不遺餘力,是學界之典範。」 李卓廣醫生衷心感激理大過去多年的支持,他表示:「早於30多年前 (即1983年),理大與中心已是建立合作夥伴。此外,於2014年,理大更成為首間成立常設校園捐血中心的院校,並致力鼓勵年青一代踴躍捐血,是中心最重要的學界夥伴之一。」 理大學生除了身體力行參與捐血外,亦熱心支援中心的捐血服務,例如部分修讀理大護理課程的學生選擇在理大校園捐血中心進行實習;而設計學院學生亦有份為中心設計紀念品。 盧麗華博士致辭時說:「理大是第一間因為協助穩定本港血液供應而獲得『特別榮譽獎』的院校。有賴雙方的通力合作,至今已有超過44,000人在理大校園捐血。對於理大能夠為紅十字會出一分力,並以不同方式協助推廣捐血,我們感到非常鼓舞。」 為向更多同學和教職員推廣這項別具意義的活動,理大邀請了來自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亞塞拜然、盧旺達和中國內地的學生,以自己的母語傳遞「每次捐血可救助三個病人」的訊息。此外,大會亦為捐血者提供免費血壓檢查和血色素測試,希望有更多人回應捐血行動。 過去數天,活動吸引了數以百名學生參與,較平日校園捐血中心的日均捐血人數增加六倍。理大有幸成為新一代流動捐血車院校宣傳之旅的第一站,流動捐血車稍後將走訪香港其他大學,在各校園宣揚捐血救人的文化。 在香港,每天需要招募1,100名捐血人士,才能為全港醫院供應足夠的血液進行臨床輸血治療服務。   ******完******

2019年10月22日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