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香港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院士到訪理大

2021年5月26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建設及環境學院, 工程學院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教授(左六)、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右六)及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右四)等理大管理層及科研人員,歡迎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院士(右七)一行到理大調研。

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啟亮教授(左一)向譚鐵牛院士(左二)介紹其團隊為「嫦娥五號」所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

容啟亮教授(左三)向譚鐵牛院士(左二)利用模擬器,示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在月球採集土壤樣本的過程。

譚鐵牛院士(左一)聽取理大土地測量與地理資訊學系副系主任吳波教授(左二)講解如何以地形測量及地貌分析方法,協助「天問一號」選取在火星的著陸點。

譚鐵牛院士(中)及教科部副部長徐凱博士(右二)等幾位中聯辦領導蒞臨理大,並與科研人員交流。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院士、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徐凱博士一行到訪理大。在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及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的陪同下了解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的發展計劃,並參觀「深空探測研究中心」轄下的「精密機器人實驗室」,又跟理大科研人員交流前沿科研成果。

譚院士高度肯定理大在航太科研方面的努力,認為理大的科研團隊以科研實力和尖端科技,助力國家航太工程,是香港能以自身優勢貢獻國家科技發展的典範。他表示:「香港理工大學很早已與內地相關單位展開合作,有著很好的合作基礎,這是理大的優勢。香港在發展創新科技方面大有可為;而做好創科,就是促進香港的整體發展,也等於協助推動國家的發展。香港各界可充分利用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深港創新及科技園』,加強香港與深圳乃至內地其他城市的科技合作,進一步發揮大灣區的巨大潛力。」

理大的科研團隊以科研實力和尖端科技,助力國家航太工程,是香港能以自身優勢貢獻國家科技發展的典範。香港在發展創新科技方面大有可為;而做好創科,就是促進香港的整體發展,也等於協助推動國家的發展。

譚鐵牛院士

中聯辦副主任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感謝國家與特區政府一直以來對理大發展的支持。滕校長表示:「理大致力從事世界一流的科研,也非常重視將科技成果轉化,以支持社會、經濟的發展。除了和香港本地的產業在創科領域開展合作,我們也期望將大學科研力量與大灣區的產業發展相結合,做到優勢互補,為把香港及大灣區發展成為國際科技中心作出應有的貢獻。」

譚院士又指出,國家非常重視科技發展,相關的資源投入前所未有。他引述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的重要指示,鼓勵理大善用自身科研經驗、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之東風、用好國家豐富的科技資源,以創新科研成果回饋國家。

交流中,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啟亮教授、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系主任吳波教授向譚院士一行介紹了理大參與國家探月工程與火星探測任務的情況。在「嫦娥五號」探月工程中,容啟亮教授團隊研發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助「嫦娥五號」成功完成月表採樣返回任務,團隊最近再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研製「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為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提供支援;而吳波教授團隊則通過創新的地形測量及地貌分析方法,協助「天問一號」選取火星著陸點。 作為香港唯一擁有航太任務實戰經驗的高等院校,理大跨學科研究團隊自2010年起便積極投入國家航太項目,先後研發了「相機指向機構系統」、「表取採樣執行裝置」、「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等一系列精密太空儀器。在探月工程和火星探索任務中,團隊利用「三維測量技術」分析地形,也積累了豐富經驗。為進一步推動航太科技的多領域研究,理大近期成立「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延攬地質學、遙感、土木工程、機械工程、物理學等多個領域專家,希望繼續以科研力量為國家深空探索任務作出貢獻。

詳情查詢

鄭靄玲女士

暫任傳訊及公共事務總監

詳情查詢

李卓敏女士

理大傳訊及公共事務經理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