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研究發現持續肥胖加速大腦退化

2025年4月10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

理大神經科學中心實驗室配備先進的全身磁力共振研究專用掃描儀。

仇安琪教授的研究發現,減輕肥胖的嚴重程度並縮短其持續時間,對於保持大腦健康至關重要。


肥胖已成為全球日益普遍的問題,探索其相關的神經機制以及對大腦與認知健康的影響非常重要。然而,肥胖對大腦的影響十分複雜,且分多個層次。為了深入剖析這一問題,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傑出創科學人教授仇安琪教授開展了一項創新研究,以加深我們對肥胖相關之神經機制的理解,以及其對成人認知健康的影響。

肥胖會影響大腦和認知健康,但肥胖趨勢對大腦和認知退化的長期影響,我們尚未充分了解。現有研究大多依賴橫斷面樣本,因此難以區分慢性肥胖與暫時性肥胖。而且,目前還未清楚解析不同程度的肥胖,是否會隨着時間對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產生不同程序的影響。為了填補這方面的研究空白,仇安琪教授對肥胖趨勢及其對成年人大腦和認知健康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的縱向分析。

利用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的多方面肥胖測量數據,研究確定了五種不同的肥胖趨勢:低穩定、中度穩定、高穩定、上升及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探討了這些肥胖模式如何影響中、老年人的大腦形態、功能及認知,並深入剖析其對神經系統之長期影響。

與低穩定群組相比,處於下降趨勢群組在大腦結構和認知表現方面,受到的不利影響最小。相較之下,上升、中度穩定與高穩定趨勢的群組,反映出與大腦結構、功能連結及認知能力的相關漸進損害。具體而言,這些不良影響出現於上升趨勢群組時,開始於前額中腦邊緣區域;在中度穩定群組影響範圍延伸至頂葉和顳葉區域;在高穩定群組最終導致大範圍的大腦異常。

該研究突顯了肥胖發展與大腦認知健康之間的動態關係,並強調透過多種方法長期監測和管理肥胖具臨床重要性。研究同時揭示了一套明確、漸進且與肥胖相關的大腦退化規律,指出持續肥胖可能加速大腦退化。這些發現顯示,持續肥胖是可用作評估大腦退化的潛在生物標記,所以減輕肥胖的嚴重程度並縮短其持續時間,對於保持大腦健康至關重要。

仇安琪教授表示:「隨着人口老化加劇,阿茲海默症、帕金遜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而目前這些疾病尚未有根治方法。這項研究顯示,長期控制體重有助於改善大腦健康。研究團隊計劃日後融入單一細胞多體學的方法,以探索影響大腦和身體健康的生物路徑。」

仇教授的研究題為《長期肥胖影響成年人大腦形態、功能連結及認知》(Long-term obesity impacts brain morphology,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cognition in adults),已於《自然心理健康》(Nature Mental Health)期刊上發表。研究的肥胖指標、大腦圖像及認知能力數據皆取自英國生物銀行數據庫,而該數據庫匯集了來自超過50萬名年齡40歲以上、不同種族背景的參與者。

******

 

詳情查詢

黎秀容女士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經理

詳情查詢

廖嘉泳女士

公共事務主任

詳情查詢

蕭郁鵬先生

公共事務高級經理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