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於第50屆日內瓦發明展再創佳績 囊括36獎項 展現卓越科研實力與創新潛能
2025年4月13日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於全球享負盛名的第50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發明展)勇奪36項殊榮,成績斐然,充分展現理大團隊在科研創新領域的卓越實力與全球影響力。
理大33個參賽項目成功奪得36個獎項,包括兩個特別大獎、10個評審團嘉許金獎、八個金獎、11個銀獎 、四個銅獎,以及一個特別優異獎,當中兩個獲獎項目為理大眼視覺研究中心(由理大及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聯合成立)的研究成果。理大一直以來積極與業界開展合作,另外亦有兩個分別與港鐵公司和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的合作項目於今次發明展獲獎。
其中,由理大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及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容啟亮教授研究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所研發的「用於嫦娥五號及六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之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榮獲沙特阿拉伯卓越創新奬—教育部大獎及評審團嘉許金獎。該項目是首個通過太空認證的同類型機械人採樣及自動封裝系統,分別應用在月球正面和背面,採集了超過1.5公斤和1.6公斤的月壤樣本。在嫦娥六號任務中,裝置更完成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採樣。
另外,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光電子講座教授譚華耀教授及其團隊的「聽見希望:智能傳感系統賦能聽覺重建手術安全升級與精準化突破」項目奪得泰國最佳國際發明奬與創新獎及評審團嘉許金獎。這個醫療裝置在電極陣列中嵌入光纖感測器,有效提升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精確度並減少創傷。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亦親身前往日內瓦出席頒獎典禮支持理大的參賽團隊及初創,並在台上分別頒發「香港理工大學獎」與「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創新發明獎」獎項。
趙教授表示:「理大在今年發明展上取得的卓越成就,成績令人鼓舞。參展項目充分展現了理大在不同領域的科研和創業實力,結合前瞻思維與尖端科技,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這不但印證我們將創新知識轉化為實際解決方案的能力,更激勵大學團隊繼續追求科研突破,為社會乃至全人類的福祉作出長遠貢獻。」
今年理大獲獎項目涵蓋多個領域,包括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視覺與眼睛健康、工程、超精密加工,及綠色科技等,展現理大在發揮醫工結合的優勢,推動醫療科技發展的潛力。理大在醫工結合領域擁有卓越實力,匯聚頂尖科研團隊,致力於將工程技術與醫學應用無縫融合。理大的創新研究成果涵蓋智能醫療設備、生物材料、康復技術等多個前沿領域,具雄厚實力發展好第三所醫學院。理大於是次發明展不僅展示出尖端科研成果,更為技術商品化搭建平台,促進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
作為創新創業的先驅,理大致力培育初創企業與推動科研成果商品化。今年獲獎團隊中包括13間理大初創公司。理大透過其獨有的PolyVentures初創生態系統,至今培育了逾500間初創企業,當中包括兩間上市公司、三間獨角獸企業及25間小馬企業。
今屆發明展吸引逾千個來自近40個國家及地區的項目參展。如欲了解理大參展發明的詳情,請參閱附件或瀏覽理大知識轉移及創業處網頁。
得獎項目 |
發明者 |
獎項 |
---|---|---|
用於嫦娥五號及六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之表取採樣執行裝置
|
容啟亮教授 |
沙特阿拉伯卓越創新奬—教育部大獎 評審團嘉許金獎 |
聽見希望:智能傳感繫統賦能聽覺重建手術安全升級與精準化突破 |
譚華耀教授 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繫光電子講座教授,光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
泰國最佳國際發明奬與創新獎 評審團嘉許金獎 |
基於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無創螢光血管成像技術開發 |
施丹莉博士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助理教授(研究) |
法國與歐洲發明家聯合會-法國發明家特別獎
評審團嘉許金獎 |
基於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無創螢光血管成像技術開發 |
嚴鋒教授 |
評審團嘉許金獎 |
適用於航天器的智能滅火繫統 |
黃鑫炎教授 理大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繫副教授、理大初創「連山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 |
評審團嘉許金獎 |
二氧化碳驅動超疏水碳匯混凝土 |
潘智生教授 理大安禮信土木工程教授、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繫環保建材講座教授兼繫主任、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
評審團嘉許金獎 |
用於全封閉環境的高度集成無綫超聲波電動機繫統 |
鄒國棠教授 |
評審團嘉許金獎 |
用於無綫電能傳輸裝備的高效GaN功率變換器模組 |
劉偉教授 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繫助理教授 |
評審團嘉許金獎 |
高效無刷雙轉子對轉風力發電繫統 |
牛雙霞教授 |
評審團嘉許金獎 |
SweatMD:健康監控穿戴式汗液傳感器 |
壽大華教授 理大興國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未來服裝紡織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利民先進紡織科技青年學者、時裝及紡織學院副教授 |
評審團嘉許金獎 |
雷達天綫罩評估及傳輸測試繫統 |
Robert Voyle先生 |
金獎 |
基於新型三維尾流模型的多目標風電場最佳化偏航控製繫統 | 楊洪興教授 理大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繫教授 |
金獎 |
人工智能數碼分身實現智慧建築管理 |
肖賦教授 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副院長、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繫教授及智慧能源研究院副院長 |
金獎 |
多模式光學表徵乾涉儀 |
張志輝教授 理大工業及繫統工程學繫超精密加工與計量學講座教授、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金獎 |
智能結構安全監測繫統(LiFY-S) |
黃文聲教授 |
金獎 |
拓樸學設計人工蠔礁 |
陳德強先生 理大設計學院校友、 理大初創「 Team Orz Limited」工程師 |
金獎 |
行為識別方法、裝置及穿戴式裝置 |
何明光教授 理大梁顯利長者健康視覺教授、眼科視光學院科研眼科講座教授、視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陶婉英博士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
金獎 |
眼睛晶片裝置 |
周麗蘋博士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及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繫助理教授(研究)、InnoHK眼視覺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理大初創「瞳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監 Chau-Minh PHAN 博士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眼科視光及視覺科學學院助理教授(研究)、InnoHK眼視覺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理大初創「瞳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監 |
金獎 |
城市 「最後一厘米」無人機配送方案 |
黃海龍教授 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繫助理教授 |
銀獎 |
IHAC薄膜:智能除濕與大氣水收集的雙功能薄膜 |
嚴晉躍教授 |
銀獎 |
天秤佈局智能設計平台 |
王棟博士 |
銀獎 |
基於人工智慧的多模態Transformer鐵路障礙物入侵檢測繫統 |
倪一清教授 |
銀獎 |
肺部放射治療專家:高級放射治療支援繫統 |
蔡璟教授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繫教授兼繫主任、理大初創「放療視界有限公司」技術顧問 |
銀獎 |
虛擬病人模擬繫統 |
陳穎志教授 |
銀獎 |
情緒朋友 |
王佳教授 |
銀獎 |
視疲勞監測儀:透過穿戴式裝置及深度學習技術探索視覺健康 |
陳燕先博士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助理教授(研究) |
銀獎 |
亮星星:手機AI驗光儀 |
杜志偉教授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副教授 倪恩恩教授 理大電子計算學繫副教授 |
銀獎 |
仿生納米平台用於精準治療視網膜病變 |
杜志偉教授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副教授、InnoHK眼視覺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何以文教授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藥劑學院教授、InnoHK眼視覺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
銀獎 |
Wellsees角膜塑形鏡 |
劉其傑博士
深圳威爾視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章靜先生
深圳威爾視有限公司公司始創人
紀家樹教授
理大視光學繫院繫主任、深圳威爾視有限公司公司聯合創始人 王興政博士 深圳大學機電與控製工程學院副教授、深圳威爾視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
銀獎 |
縫合錨肌腱一體化移植物 |
柯岱飛教授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繫副教授 |
銅獎 |
商用廚房高效自潔式油煙淨化繫統 |
李順誠教授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繫教授、理大初創「雅綠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顧問 李欣蔚博士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繫博士後研究員、理大初創「雅綠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韓舒文博士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繫校友、理大初創「雅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 |
銅獎 |
採用聚乳酸面料、拉脹緯編針織結構及人體工學設計的次世代運動服 |
趙艾琳教授 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院長、利民時裝綜合策略及領導教授、理大初創「遨瀚國際有限公司」顧問 |
銅獎 |
3D打印微晶結構織物 |
姜綬祥教授
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教授 |
銅獎 |
***完***
詳情查詢
杜漪紅女士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助理總監
- 3400 2808
- idy.to@polyu.edu.hk
詳情查詢
黃煒殷女士
理大傳訊及公共事務高級經理
- 3400 3853
- anniewy.wong@polyu.edu.hk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