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醫工結合科研成果入選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 「百項國際技術交易創新項目榜單」

2025年3月31日

成就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趙汝恒教授為「京港科技創新論壇」擔任主題講者,闡述京港及大灣區的創新發展現況。(相片由中關村論壇年會提供)

紀家樹教授介紹其研發,用於精確測量和分析角膜形態的便攜式設備。此創新項目入選2025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百項國際技術交易創新項目榜單」。

胡曉翎教授介紹其研發,有助中風患者復康的「移動式外神經肌骨系統」。此創新項目入選2025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百項國際技術交易創新項目榜單」。

王家達先生於「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大會」上,分享理大在促進知識轉移和科研成果轉化的成果。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醫工結合科研成果於北京舉行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亮相,向全球展示其在醫學及健康領域科研成果轉化的雄厚實力。理大代表亦應邀出席多場學術論壇,與全球頂尖科學家、領軍企業家、創業家、資深投資者、專業技術經理人等各界精英,共同推進全球創科交流與合作。

今屆年會於327日至31日舉行,主題為「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其間舉行了包括約60 場平行論壇、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大賽和重大成果專場發布等大型活動,以及多場文化交流、科學普及專案路演等,為參加者提供多元化的交流平台。

多年來,理大在醫工結合、人工智能賦能醫學科研累積豐富經驗,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碩果纍纍,為推動全球醫學及健康領域的教學、研究及科研成果轉化作出貢獻。逾170位專家學者、投資人、技術經理人對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72項創新項目進行諮詢評議,理大共有三個項目脫穎而出,成功入選2025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百項國際技術交易創新項目榜單」,是與會香港機構中唯一有創新項目成功入榜,包括眼科視光學院主任兼視覺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紀家樹教授研發,用於精確測量和分析角膜形態的便攜式設備;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教授研發,有助中風患者復康的「移動式外神經肌骨系統」;以及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兼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鄭永平教授研發,用於測量脂肪肝和肝纖維化的便攜式超聲系統「Liverscan®」。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應邀為「京港科技創新論壇」擔任主題講者,以「深化京港科創合作,匯聚前沿科研力量」為題,闡述京港及大灣區的創新發展現況、跨區域科技合作面對的挑戰與機遇、科技協作的核心優勢和戰略意義等,透過京港合作打通國際科技合作橋樑,助力國家「雙循環」發展戰略。趙教授的演講也強調如何立足北京,深入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並連接全球創新網絡,使京港及大灣區成為「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的重要支點。這不僅是中國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全球化創新網絡中的中國方案。 

理大知識轉移及創業總監兼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秘書長王家達先生於「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大會」上,分享理大在促進知識轉移和科研成果轉化的策略、發展模式和實踐案例,以及深化與內地產學研合作、搭建國際交流平台、加強技術轉移轉化人才培養的經驗與成果,為促進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寶貴參考。他亦於「全球技術經理人協作網絡年會」上,與全球各地技術經理人協會及業界代表,就行業面對的機遇與挑戰、人才培訓及隊伍建設等議題作深入探討。

中關村在推進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中肩負着重要使命,也是面向全球高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台。自2007年創辦以來,中關村論壇緊扣「創新與發展」的主題,至今已成為全球性、綜合性、開放性的創新科技高端國際論壇。

******

詳情查詢

馮秀芳女士

公共事務經理

詳情查詢

蕭郁鵬先生

公共事務高級經理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