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Photo 1

理大研究團隊首創元宇宙藝術治療課程 助青少年提升同理心

創新科技持續推動教育革新,除了有助提升教學體驗和成效,亦能支援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跨學科研究團隊利用元宇宙及虛擬實境技術,設計出一套表達藝術治療課程,培養青少年的同理心及自我表達能力等,從而改善他們的社交能力及心理健康。 由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崔永康教授、電子計算學系副教授倪恩恩博士、應用社會科學系及電子計算學系助理教授李晨博士及電子計算學系及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吳曉峰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與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合作,於2023年3月至12月期間安排註冊表達藝術治療師為30位年齡介乎12至18歲的青少年,於虛擬平台提供為期8周的一對一線上課程。 課程透過虛擬實境技術,讓身處不同場所的表達藝術治療師和青少年在元宇宙空間實時互動,並就不同主題進行三維藝術創作。青少年可以選擇個性化的虛擬形象及不同的虛擬工具進行創作,治療師則會從旁指導及輔助他們通過作品表達自我情緒,同時學習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研究團隊在課程前後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逾七成參與者在同理心方面有顯著進步,而整體人際反應的得分亦提高近四成,尤其越年長的參與者改善越大,反映課程有助培養青少年想像和理解他人處境及觀點的能力。表達藝術治療師的評估結果則表明,逾七成參與者願意在課程中分享自己的情緒,近半更表現出對自我內心的探索和反思。團隊分析,元宇宙及虛擬實境技術提供了全新的藝術創作平台,讓青少年自由表達想法和情感,而虛擬環境也給予他們更充足的安全感,讓他們能輕鬆地與治療師互動和溝通,並敞開心扉。 參與課程的青少年表示,透過課程接觸到全新的藝術創作媒介,並且更加了解如何與他人及社群建立良好關係,希望未來能再參與同類型的創新課程。 崔永康教授表示,社會需求與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持續關注相關技術發展及提供創新且合時宜的社會服務是社會工作者的責任,這個課程正證明元宇宙技術可為青少年心理發展工作及科技創新教育帶來全新的可能性。他又指,香港的年輕一代面對不少壓力,任何能夠讓他們更樂意分享和放鬆的方法,都值得社福界認真探究。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註冊社工黃素萍女士指,這類型創新課程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莫大的幫助,他們不僅能接觸到元宇宙、虛擬實境等的新科技,更可從中學習同理心的重要性。她期望未來能繼續與理大合作,為更多青少年提供各種嶄新的學習機會。 研究團隊將基於是次經驗及研究發現改進課程設計,期望未來將課程拓展至有特殊學習需要或行為及情緒問題的青少年,為更多有需要的社群提供支援。 ***完***

2024年6月13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應用社會科學系

Photo_website

理大首度參與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 躋身全球百大 多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表現出色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在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取得佳績,排名全球第77位。理大今年首度參與排名,並打入全球百大,肯定了大學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上的成果。 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以大學在實現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表現為衡量準則,分別透過研究、管理、外展活動和教學四個範疇進行評估。今年的排名一共涵蓋來自全球125個國家及地區的2,152所大學。 理大於「良好健康與福祉」(SDG 3)一項的得分為本地大學之冠,並在「優質教育」(SDG 4)、「可持續城市和社區」(SDG 11)及「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SDG 17)三項表現出色,位列全港第2位。其中,理大在「優質教育」的表現更排名全球第4位,成績斐然。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表示:「我們欣悉理大首次參與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並創下佳績。理大致力成為一所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創新型世界一流大學,並以具影響力的科研與創新回應社會需求,未來會繼續追求卓越的教育、科研、創新創業,為邁向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貢獻。」 理大一直積極回應社會面臨的可持續發展挑戰,其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就促進碳中和城市發展等提供政策建議;理大高等研究院的多個研究院和中心則在智慧能源、可持續城市發展、精神健康等領域持續推動創新研究。大學亦致力履行社會責任,將「服務學習」納入本科生課程的必修科目,鼓勵學生實踐所學,回應社會的需要,項目遍及中國內地、柬埔寨、盧旺達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完***  

2024年6月12日

成就 大學策劃處

1

理大與拔萃女書院共建人工智能游泳科技實驗室 研發生物力學訓練方法 提升游泳運動員表現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核心成員兼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蘇俊龍博士帶領的團隊,致力研究以科技結合生物力學,提升游泳運動員的表現。團隊利用先進的可穿戴式感測器及水下拍攝系統,通過捕捉及分析游泳運動員的起跳動作及游泳姿勢,包括肢體動作及肌肉運用等數據,輔助教練設計合適的訓練方法。目前,團隊正協助拔萃女書院(女拔)學生泳隊應用有關方法提升訓練成效。 為推進體育科學和科技領域的聯合研究,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更與女拔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建「香港理工大學—拔萃女書院人工智能游泳科技實驗室」。根據協議,女拔將提供校內游泳設施,供理大研究人員裝設相關器材採集數據,並讓學生游泳運動員參與研究。是次合作旨在共同促進精英體育領域研究,助游泳運動員發揮潛能,提升本港學界水平,長遠為香港泳壇培育更多生力軍,同時於校園推廣 STEM 教育和提升創科氛圍。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港產飛魚近年揚威國際,在訓練中有效融合科技應用,有助發揮運動員的潛能,助他們爭取佳績。理大致力將科研成果轉化,很高興能與拔萃女書院合作提升學生運動員的競賽水平,相信同學亦可通過參與科研工作,獲得寶貴的沉浸式學習體驗,培養她們對創新科技和數理工程知識的興趣。」 女拔校長劉靳麗娟女士表示:「建校 160 多年的拔萃女書院,近年積極推動創新科技教育。這次理大科研團隊將人工智能和生物力學的研究成果,與女拔的游泳運動員一起進行實踐驗證,除了讓我們的學生運動員在游泳項目方面更上層樓之外,更令大家全面提升對運動科學的實際應用能力和運用人工智能的解難技巧,讓同學們在創新科技的廣闊天地更好裝備自己。」 游泳比賽分秒必爭,尤其是短途賽事,每個細節動作都是勝負關鍵。蘇俊龍博士的研究針對游泳運動員的重點訓練項目,研發和探討系統性的生物力學訓練方法對提升游泳表現的成效。主要研究項目如下﹕ (一)起跳動作分析 游水起跳講求時間、速度、起跳和入水角度。團隊將水下表面肌電(Surface Electromyography)採集系統置於運動員小腿,實時捕捉起跳的瞬間動作,並配合反應時間測量器和影片分析軟件,即時提供起跳反應、入水角度及速度等數據,協助運動員及時改善起跳姿勢。團隊更邀請了約 30 名女拔泳隊學生參與為期六星期,每星期兩次,每次 20 分鐘之起跳動作訓練。利用系統於訓練前後比較及分析參與運動員的起跳反應等數據,結果顯示參與運動員的平均起跳速度較以往快 0.127 秒。 利用水下表面肌電採集系統,配合反應時間測量器和影片分析軟件,即時提供起跳反應等數據,協助運動員及時改善起跳姿勢。 (二)游泳推進力分析 游泳運動員的游泳推進力源自划手及踢腿動作,而腹腰肌肉的穩定性有助增加划手及踢腿動作時產生的游泳推進力。團隊運用水下表面肌電採集系統和游泳推進力測量器(Tethered Swimming Testing System),分析運動員游泳時所產生的推進力,有助教練為運動員調整動作和制定合適的訓練方案,提升游泳表現。團隊邀請了約 30 名來自理大及本地體育組織的學生運動員參與為期八星期,針對腹腰肌肉穩定性的肌肉訓練,並利用表面肌電採集系統和游泳推進力測量器評估運動員於游泳時腹腰肌肉運用的表現,以及游泳時所產生的推進力,結果發現參與運動員游泳時產生的游泳推進力平均提升約 10%;就以 50 米自由泳為例,速度加快了 0.02 米/秒至 0.03 米/秒。 運用水下表面肌電採集系統和游泳推進力測量器,可分析運動員游泳時所產生的推進力,幫助教練為運動員調整動作和制定合適的訓練方案,提升游泳表現。 (三)肌肉運用分析 團隊採用防水可穿戴式表面肌電感測器和水下拍攝系統,捕捉運動員進行自由泳時起跳、游水及轉身的肌肉運用,包括手臂、肩膊、腳及軀幹等。系統將於女拔校內游泳池進行測試,並邀請該校精英游泳運動員參與。 另外,團隊將與理大電子計算學系合作,結合視頻運動分析、可穿戴式動作慣性傳感器,利用收集的數據來開發嶄新的人工智能模型,進一步提高系統的準確性。   採用防水可穿戴式表面肌電感測器和水下拍攝系統,可捕捉運動員進行自由泳時的肌肉運用。圖為系統顯示的肌肉表現分析圖。   ***完***

2024年6月11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體育科技研究院

Photo 1

理大為國家嫦娥六號研製太空儀器 成功完成人類史上首個月背表土採樣任務

為支持國家首次月背採樣返回任務,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科研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為這項歷史性任務研製「表取採樣執行裝置」。該裝置已隨嫦娥六號成功於月球背面軟著陸,並於6月3日完成了全自動的表土採樣及封裝任務,締造人類歷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表土採樣的創舉。載有月壤樣本的嫦娥六號飛行器目前已自月球背面起飛,預計6月25日將樣品帶返回地球。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恭賀團隊說:「理大有超過30年航天科研工作經驗,是香港唯一一所多次參與國家航天任務的大學。我們實在深感榮幸,感謝國家一直以來對理大科研團隊的信任和支持。我們期盼進一步發揮理大的專長,與內地的科研專家攜手合作,為國家的航天事業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對於再次為國家航天任務貢獻香港力量,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及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及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容啟亮教授及其團隊衷心感謝國家授予的機會。容教授指:「由於地、月自轉速度影響,人類不能直接觀測月背及直接通訊,導致今次任務在探測和登陸的難度及挑戰比月球正面採樣更大。我們團隊在過往航天項目累積的經驗之上,在嫦娥六號裝置進行多項改進,令採樣任務可以更快速完成。我們十分感激國家委以重任,讓我們能展示香港的航天科技研究實力,在國家深空探測發展上擔當重要角色。」 有別於之前其他國家以鑽取及人手挖掘的方式採樣,「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系統配備封裝系統以全自動多點方式採樣。理大在香港參與了設計及生產採樣器甲和乙、以及安裝在採樣器甲和乙旁的高溫近攝相機為多點採樣、將樣本倒進理大的樣本罐內以及將樣本罐準確放進上升器等動作發揮導航功能。而理大設計的航天件當中的初級封裝系統亦包括樣本罐及封裝機構。 整個採樣過程首先由安裝在採樣器甲和乙旁的高溫近攝相機導航採樣,然後將樣本倒進初級封裝系統的樣本罐內。當採樣完成後,封裝系統會將月球樣本封裝保存。採樣器在近攝相機導航下,再將樣本罐準確地提放到上升器內帶回地球。 自 2010 年起,理大一直積極參與國家的太空探索計劃,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專家攜手研製太空儀器,又利用先進地形測量技術協助評估及選取合適的着陸點,先後協助國家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和天問一號火星任務取得成功。近年,理大進一步在校園成立「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又與國家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成立「先進空天推進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理大同時透過推動航天科普計劃,培養香港青少年對航天科技的興趣,日後為香港、國家和世界科學發展作出貢獻。理大舉辦的「科學世界︰探索太空 造福人類」中學生科普計劃,奪得冠軍的拔萃男書院隊伍所提出的實驗方案,經容教授和團隊指導下,成功獲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的初步接受,讓實驗方案有機會在中國空間站實踐。 按此下載更多相片。 ***完***  

2024年6月7日

成就 深空探測研究中心

Appendix (1)

香港時尚設計新晉於理大時裝展2024中展現光芒 為時裝界注入新動力

香港時裝界繼續綻放無限的創意與活力!萬眾期待的年度時尚界盛事——「理大時裝展2024」剛於6月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圓滿舉行。是次時裝展由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主辦,40位才華洋溢的學生在時裝天橋上展示精彩萬分的作品,透過充滿獨特風格及富想像力的設計,詮釋他們對當代時尚的概念,不但吸引觀眾目光,更讓評審及業界人士留下深刻印象,為本地時裝界注入強大的新動力。 今年的時裝展吸引近1,500名觀眾入場,同時有超過45,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透過YouTube、微信和微博觀賞直播。這突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進一步鞏固其作為時裝教育先驅的地位。 從休閒裝到晚裝、內衣到運動服飾,時裝展一共展出30套由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旗艦課程——服裝及紡織(榮譽)文學士組合課程應屆畢業生所精心打造的傑出作品。他們分別來自時裝設計、針織時裝設計、內衣及運動服裝專業。此外,來自服裝及紡織品設計文學碩士的準畢業生,亦帶來10套具前膽性的時裝作品,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作為全球公認領導時尚和紡織教育的機構,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致力建立一個蓬勃發展的創意社區,培育具備全球視野及創新思維的學生,並向成為當代時尚業界中的出色的設計師和具遠見的領導者邁進。 在各行業合作夥伴及贊助商的支持下,是次時裝展把學生與眾多在時尚及科技領域具影響力的代表聯繫起來,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為職涯作進一步規劃。 時裝展上共頒發七個獎項和獎學金,以表揚學生所創作的優秀作品及傑出表現,並鼓勵他們在努力學習的同時,繼續在時尚界追求夢想。 康賽妮全場大獎(Consinee Grand Award)由康賽妮集團贊助,評審團由多位領導時尚業界的專業人士所組成,包括康賽妮集團市場及業務發展經理徐芳芳女士。今年,學院亦特別邀請了四位在不同時尚領域獨當一面的傑出校友加入評審團,一同選出康賽妮全場大獎得主,包括別樹一幟的本地品牌蘑菇學會主理人 Chan Brun小姐(2013年文學士畢業生)、中性時尚品牌DEMO的設計總監兼聯合創辦人陳俊傑先生 (2016年哲學碩士畢業生)、以無常和自然美為設計理念的本地時裝品牌TAK L.的創辦人李德誠先生 (2014年文學士畢業生)和法國殿堂級時尚藝文雜誌香港版《L'OFFICIEL HONG KONG》總編輯何純穎小姐(2016年文學士畢業生)。 由時裝展鑽石贊助商香港內衣業聯會所贊助的HKIAIA全場大獎是當晚的另一個亮點,並由香港內衣業聯會秘書長吳沛霖女士擔任該獎項的評審。 其他獎項和獎學金的評審團成員包括(以姓氏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 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及項目總監張啟秀女士 • SFAA Foundation Limited 創始主席及Stella Blu Textile Limited 總監劉子能先生 • 南豐作坊高級經理(行政及營運)鄧舒寧女士 • The Woolmark Company and Flinders Merino Group技術經理楊佩之女士 • 三黃集團有限公司設計總監姚月蓮女士 康賽妮全場大獎(Consinee Grand Award)由黎主兒同學以「Let it rot」為主題的創意設計奪得,她的作品利用了不同紡織技巧,體積及形狀輪廓展示Let it rot的生活方式,捕捉了年輕人在社交標籤下所面臨的壓力,並強調不同物料的重量,創作有如睡床般放鬆舒適的系列。而HKIAIA全場大獎則由潘希雯同學所奪得。她以「Toxic Breath」為主題創作的內衣系列體現了愛情作為一種美麗而痛苦的經歷,象徵著它令人窒息的本質和剝奪自由的能力。紅色和黑色主導了整個系列,而紅色石蒜花代表了這種濃烈愛情中的悲傷。 時裝及紡織學院院長趙艾琳教授表示:「一年一度的理大時裝展是展現學生對時尚的卓越才華、堅定投入和濃厚熱情的平台。見證著滿有抱負的年輕一代向世界展示創新理念,吸引行內專業人士注目,並啟發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實在令人鼓舞。今年,學生在舞台上呈現獨特的時尚視野,為觀眾帶來無限的視覺享受,我們對此深感自豪。」   Go Green Award作品「Virtual Utopia」由盧志浩同學奪得。   Best Use of Australian Merino Wool Award作品「Magic Mushroom Dreamland」由張慧儀同學奪得。   HKFDA Scholarship of Creativity 2024作品「I am rooted, but I flow」由許希恩同學奪得。   附件 - 得獎名單 ***完***

2024年6月6日

活動 時裝及紡織學院

Photo - website

理大於 QS 世界大學排名持續上升 再創歷年新高 積極應對土地與空間嚴重不足的挑戰 為建設國際教育樞紐作出貢獻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在Quacquarelli Symonds (QS) 2025年度世界大學排名榜上位列第57位,較去年上升8位,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名次。理大亦在多個評審範疇表現卓越,例如在與研究相關的「國際研究網絡」及「每位教員引用率」,分別位列香港第二及第三位。 理大不斷追求卓越,積極吸納全球頂尖人才,包括透過特區政府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聘用了13名國際知名的學者加強相關學科的實力。是次排名充分反映了大學的教學和研究水平及全球影響力。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表示:「理大於QS世界大學排名榜上屢創佳績,由2019年的106位,持續躍升至現時的57位,距離成為全球首50強大學的目標越來越近,我們對此深感鼓舞並再接再厲,再創高峰。」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指出:「理大致力成為一所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創新型世界一流大學,以具特色的全人教育理念為社會培育人才,通過需求驅動的科研造福社會。理大將繼續追求卓越的教育、科研、創新創業,並將不斷加強與全球各地夥伴的聯繫與合作,以期在世界高等教育的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此外,理大在早前公布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亦表現亮眼,五個學科位列全球首20位,包括酒店管理(第11位)、土木工程(第14位)、建築與建造環境(第14位)、藝術與設計(第19位)及市場營銷(第19位)。其中酒店管理、土木工程、藝術與設計、市場營銷四科排名更為全港院校之首。 展望未來,理大將全力配合特區政府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宏願,並把握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帶來的機遇。理大未來發展面對著土地及空間嚴重不足的巨大挑戰,期望得到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增加土地供應,包括透過在北部都會區設立新校區以突破土地及空間的瓶頸,為香港的創科產業發展和國家的科技自強自立作出貢獻。   ***完***

2024年6月5日

成就 大學策劃處

Photo 1

理大成立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推動電網現代化技術創新及應用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天正式成立「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致力促進電網現代化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推動以新能源為主體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並助力香港及國家實現碳中和及能源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理大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成立典禮今天於理大校園舉行,吸引來自香港、澳門及內地35家政府部門、公營機構、研究中心、專業團體、行業協會,以及多家大型企業領袖出席活動,涵蓋電力及能源、能源管理、微電子、電訊、電機工程及鐵路交通運輸等行業。此外,來自26所香港、澳門及內地大學的學界領袖及專家學者亦參與其中。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先生、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及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郝英傑博士於典禮上致開幕辭,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錢朝陽先生發表主題演講,聯同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實務教授、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榮譽主任、前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及機電工程署署長薛永恒工程師,以及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兼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鍾志勇教授,共同見證理大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的成立。 謝展寰先生表示:「香港致力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政府亦已提出四大減碳策略,分別為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積極從源頭減低碳排放量。然而,碳中和之路有賴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我衷心祝賀理大成立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並成功舉辦『碳中和與新型電力系統院士論壇』及交流研討會,讓學術界、工商界和政府部門的代表聚首一堂,藉此交流寶貴的意見和見解,攜手推動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我期望各界能好好把握今次機會,深入探討碳中和及新型電力系統的相關合作。」 孫東教授通過視像祝賀研究中心的成立,並表示:「理大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不僅適逢其時,更是對相關領域的重要躍進,我向研究中心的團隊致以衷心的祝賀。我相信在世界級電力系統專家的領導下,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將會成為頂尖的研發中心,為實現現代化電網、智慧城市以及智慧社會創造條件。」 郝英傑博士表示:「理大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深入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具體舉措,有利於凝聚行業力量,促進產業鏈上下游通力合作,助力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中電聯將聯合理大等高校一起,齊心協力,共同探索,積極推進區域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推動電力行業轉型升級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滕錦光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社會對電網現代化的需求殷切,配合理大對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堅持,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可望發展成為廣受國際認可的平台,匯聚和培養全球人才共同開發尖端科技,促進研究成果轉化,協助電力能源行業應對挑戰。此外,中心具開創性的工作亦將為香港發展成為大灣區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作出貢獻。」 近年來,世界各地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氣候模式愈來愈變幻難測,加上電網和供電設備老化等問題,全球大規模停電事件與日俱增。全球電力供應的可靠性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凸顯現存電力和能源系統對創新解決方案的逼切需求。 世界各國為了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加速將風電場、太陽能發電場、儲能系統、電動汽車等新設備和系統接入電網,但這對現有電力系統的可靠性和經濟運作帶來了重大的風險。為了降低有關風險,必須借助多個領域的新興技術,包括感測器、5G/6G通訊、微電子、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機械人等。這些技術對實現電網現代化和減低營運風險至關重要。 理大冀通過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建立一個針對電網現代化,與全球學術界、業界和政府交流合作的平台,致力於具影響力的交叉學科研究,開發安全、可持續且價格相宜的電力能源系統,藉此建立由安全、可再生能源主導的未來,造福全人類。此外,研究中心還致力於尖端電網和可持續能源技術的研發、知識轉移、示範和部署,助力未來大灣區智能碳中和區域的建立。 鍾志勇教授認為:「作為國際大都會的香港,人煙稠密、高樓林立,需要極為可靠的電力供應,而這為未來智慧城市電網現代化創新技術的研發、示範、測試和應用提供了理想的場景。此外,特區政府努致力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積極以撥款和政策支持創科發展。憑藉這些優勢,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可望發展成為全球電網現代化研究合作和知識轉移的重要平台,推動安全和可持續的能源供應。」 薛永恒工程師表示:「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成立的宗旨之一是推動電網現代化,讓其更有效地支援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應用。作為理大校友,我對同事們能夠牽頭在香港成立這個具前瞻性的研究中心感到十分自豪。研究中心今後將與海外和內地的專家共同實踐這項重要的使命,引領電力系統工程領域追求創新和卓越。」 理大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已獲得多家機構和大學的支持,成為中心的首批合作夥伴,而且更邀得五位在能源電力領域貢獻卓著的專家學者擔任名譽顧問,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孝信教授及程時杰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禹勝教授及余貽鑫教授,以及理大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傑出講座教授兼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教授。 同場,理大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與深圳奧特迅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攜手成立「香港理工大學─奧特迅可持續發展新型電力系統技術研究聯合實驗室」,共同推動電動汽車充電技術、智能微電網、新型儲能裝置及電力設備安全/健康監測系統等創新技術開發及應用。   ***完***   附件 理大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合作夥伴機構及大學名單(按中文字筆劃排序): ABB(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 NTT Com Asia Limited 香港國際機場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香港電燈有限公司 中國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 香港機電工程商協會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新能源安全研究中心 香港機電工程商聯會 中國華電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機電工程署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 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 中國聯通國際公司 深圳市暗能量電源有限公司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 深圳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有限公司 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奧特迅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安樂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西門子有限公司 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 怡和機器有限公司 廣東芯粵能半導體有限公司 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高雲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施耐德電氣(香港)有限公司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州供電局 盈電工程有限公司 澳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香港工程師學會(電機分會)     三峽大學 河海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上海電力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山東大學 重慶大學 天津大學 香港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浙江大學 四川大學 清華大學 石河子大學 湖南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東北電力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東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武漢大學 暨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澳門大學

2024年6月3日

活動 電機及電子學系

Photo 1_2

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慶祝卓越教育45周年 著名酒店業鉅子徐廷昊先生列入學院名人堂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於5月30日在其教學及研究酒店「唯港薈」舉行晚宴,慶祝學院成立四十五周年,約3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出席。學院同日宣佈大使酒店集團會長徐廷昊先生獲列入學院的名人堂,並在晚宴上向他頒授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終身成就獎。 理大行政及拓展副校長盧麗華博士在歡迎辭中表示:「2024年是慶祝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創院的重要里程碑,對於學院及理大同仁而言,最引以為傲的不僅是學院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學院的願景和卓越成就,成功創建了這所世界領先的教研中心,不斷提高知識發展的水平,貢獻酒店及旅遊業界。我深信學院未來將在國際舞台上再創高峰,繼往開來,引領行業發展。」 學院高度重視開創性研究,並積極構建強大的研究文化,現有來自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的90多位教研學者,在本學年為來自世界各地的1,450多名學生提供涵蓋學士學位至博士學位的課程。2011年開業的高端酒店唯港薈是學院教研模式的核心,目標明確、定位別樹一幟,支持學院培育新一代充滿熱誠、勇於開拓的專業人才,助他們成為業界的未來領袖。教研人員同時亦藉唯港薈進行深入研究,促進全球行業的整體發展。 除了提供世界一流的學習和研究設施外,學院還不斷拓展創新課程。2023年,學院再度獲國際旅行及旅遊教育者協會(ISTTE)頒發成就獎,距離2003年首次獲頒此獎項正好相隔二十年。 學院成功的關鍵,除了歸功於學院及唯港薈全體同仁的不懈努力,也離不開理大、學院國際顧問委員會、學院顧問委員會、業界夥伴和校友們的支持及指導。在告別第一個四十五年之際,學院將放眼未來,致力在全球酒店及旅遊領域進一步實現卓越。 晚宴最精彩的一環,是宣布大使酒店集團會長徐廷昊先生榮獲2024年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終身成就獎。 徐先生不僅是業內受人尊敬的領袖,亦是韓國酒店業的先驅。他成功拓展了大使酒店集團的業務,令它成為韓國的頂級企業,更促成其與國際酒店企業雅高集團合作,成立「韓國雅高˗大使」(Accor-Ambassador Korea),並在旗下發展出高度多樣化的品牌。徐先生在酒店業成就驕人、貢獻良多,是未來酒店業專才的模範,啟發了眾多行業人士。 在頒獎典禮上,徐廷昊先生說:「能夠獲得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終身成就獎,我深感榮幸。此榮譽的一眾獲獎者都是我敬仰已久的行業巨擘,能夠躋身他們的行列實在是我的光榮。我非常高興能夠成為這個全球行業的一員,而這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意義的事情。」 他又表示:「在田桂成院長的領導下,學院的發展與日俱進,現已躋身世界頂尖學府行列。見證學院在培育一代又一代酒店業領袖及推動行業全面發展所作的不懈努力,我深感鼓舞。在學院成立四十五周年之際,我對學院全體同仁成功實現此重要里程碑,致以由衷祝賀。」 徐先生因其在酒店業的傑出成就而備受推崇,無論在大使酒店集團或業內,他都堅持不懈地追求創新和成功。他畢業於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並在其酒店管理學院和商學院分別取得學士學位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扎實的學術基礎令他對酒店業有著深刻的理解,亦促使他對在行業發展充滿熱情。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徐先生因其對韓國和法國旅遊業的貢獻而獲得了無數讚譽,進一步證明了他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奉獻精神。請瀏覽學院網站參閱徐廷昊先生的簡歷。 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院長及講座教授暨郭炳湘家族基金國際酒店服務業管理教授田桂成教授衷心祝賀徐先生獲獎:「學院一直以領先世界的酒店及旅遊研究與教育而自豪。在追求卓越的路途上,我們有幸得到像徐廷昊先生這樣的傑出人士的鼎力支持。在行業伙伴的堅定支持下,我們會培養更多青年才俊,成為這個全球行業的未來領袖。」 位於學院大堂的名人堂,展示了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終身成就獎獲獎者的肖像照,這些酒店業鉅子均帶領着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及知名品牌。學院設立此獎項,旨在表彰對香港、亞太地區以及世界各地酒店和旅遊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傑出人士。獲學院頒授此獎項者都是致力奠定全球行業版圖,並推動其發展的業界翹楚。 徐廷昊先生(右)獲列入學院名人堂。   ***完***  

2024年5月31日

活動 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

YIRA

理大「青年創新研究者獎」培養科研新動力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有六名年青研究人員獲2024年度「青年創新研究者獎」嘉許。他們的研究涵蓋領域廣泛,透過研發尖端技術,為材料科學、綠色能源、環境發展及醫療健康等帶來裨益。 六位獲獎學者的研究項目涉及新材料、綠色能源、先進製造、智能建造、紡織科技、及醫療科技等,不僅探索知識的前沿,還考慮實際應用及其對各行各業的影響。 這些項目包括設計新一代納米孔材料提高氫氣儲存和釋放能力;研發新型計算器件減少人工智能物聯網的計算耗能;設計回收認證機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還有,研發具生物相容性的智能可穿戴材料用作日常健康監測;開發更高性能的掃頻雷射器,應用到工業檢測、醫療診斷;以及研發四維實時腫瘤追蹤技術,改善癌症治療。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兼評審團主席表示︰「衷心祝賀六位獲獎者,他們的研究項目涵蓋了各個學科與領域,致力為當今全球面臨的挑戰提出解決方案,並展示出充滿潛質的前景。理大以成功培育眾多優秀的科研人才為傲,他們身懷志向、專注科研並追求創新,往屆的得獎者因其卓越的科研實力而獲得國際認可。」 理大一直支持研究人員拓展具影響力的跨學科研究,以科研專長為新興以至未來產業發展作出貢獻,響應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壯大創科人才庫。 連續舉辦第三年的「青年創新研究者獎」,旨在表揚理大35歲以下具備卓越研究實力的科研人才。每位獲獎者將獲得50萬港元的研究資金,以及2萬港元的個人現金獎勵。 六位青年創新研究者(按英文姓氏排列)︰ 得獎學者 研究焦點 內容 陳杰威博士 應用物理學系 助理教授(研究) 新型計算器件賦能低功耗人工智能物聯網 為降低人工智能物聯網的計算能耗,透過提升智能感知、初步計算和篩選資訊技術,減少不必要的資料傳輸,同時在後處理計算設備引入基於新物理機制的新型拓撲器件。 陳少瑜博士 時裝及紡織學院 助理教授 刺激響應兩親分子與生物基聚電解質的超分子/動態化學共組裝構建可循環智能材料 以生態和可循環方式開創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回饋信號的智能材料,拓展應用到可穿戴感測器、紡織品和軟質機器人,用作日常健康監測等。 郭曉朦博士 物流及航運學系 副教授 利用回收認證機制設計激勵採用回收材料 設計回收認證機制,加強推廣綠色消費,並鼓勵企業採用回收材料,助益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 黃冬梅博士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高性能掃頻雷射器及應用 開發掃描速度快、範圍寬和相干長度長的高性能掃頻雷射器,在工業檢測、醫療診斷等領域引領技術突破並促進應用。 黎田博士 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 助理教授 基於級聯深度學習的對比度自我調整即時四維核磁共振技術的研發以及在核磁引導放療中腹部腫瘤跟蹤的應用 為突破目前磁共振引導放射治療技術的成像速度和品質侷限,研發名為CART 4D-MRI的實時四維腫瘤追蹤新方案,提供更快和更清晰的腫瘤影像,幫助腹部癌症患者治療。 田天博士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 助理教授 新型納米孔材料的構建及其高性能儲氫研究 設計並合成新一代納米孔材料,提高氫氣儲存和釋放能力,解決目前儲氫成本及安全風險的技術瓶頸,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應用。   ***完***

2024年5月31日

成就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Photo 1

理大中華文化節推廣中國傳統絲綢印花技術 與北京聯合大學及蘭州交通大學攜手展示絲綢之路染纈非遺技藝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致力弘揚中華文化,自今年三月啟動「理大中華文化節」以來,舉辦了不同藝術形式和主題的活動,藉以提升理大社群及社會各界對中華文化的欣賞。承接先前活動的成功,理大將呈獻「青出於藍 — 絲綢之路染纈走進香港作品展」,以中國傳統絲綢印花技術為主題,由今天起至 6 月 12 日透過一系列講座、工作坊及展覽導賞等,重現古代紡織和染色技藝的卓越成就,展示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 是次展覽由理大主辦、北京聯合大學和蘭州交通大學協辦。活動啟動儀式於今天在理大校園舉行,由理大署理校長黃永德教授、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旗教授、非物質文化遺產染纈傳承人及北京聯合大學教授管蘭生教授,以及一眾大學管理層和學院院長,為展覽揭開序幕。 理大中華文化節籌委會成員兼人文學院院長李平教授致辭時表示:「理大非常重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期望『理大中華文化節』能加深年輕一代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增強其國家和文化認同感。展覽的名稱『青出於藍』源於染料──從藍草中提煉出來的靛青色比藍色更深,比喻通過努力學習,年輕一代可以超越前人,亦對應活動主題『染纈』。我們亦希望年輕人青出於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貢獻香港、貢獻國家。」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旗教授表示:「這次展覽中的作品,大多是染纈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管蘭生教授數十年的藝術積累,部分是為本次展覽特別創作的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創新,呈現出既傳統又現代的藝術風貌,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魅力。希望兩校可以通過此次展覽活動,繼續為今後開展務實合作奠定良好基礎。」 染纈是中國古代絲綢印花技術,包括精湛的「四纈」工藝:絞纈、蠟纈、夾纈和灰纈,與印度、埃及共同起源。在絲綢之路上,染纈技術交流融合,尤其在漢唐時期被廣泛傳播。現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染纈技術不但極具文化保護價值,也是民心相通的象徵。是次展覽於理大校園不同角落及教研酒店「唯港薈」展出多幅精美的染纈作品。 活動邀得染纈傳承人及北京聯合大學教授管蘭生教授,聯同理大理學院副院長黃文健教授及時裝及紡織學院副院長及教授簡志偉教授主持公開講座,詳解染纈技術的獨特魅力及其與中國傳統色彩的聯繫。此外,管教授會在展覽導賞中講解重點作品的故事和美學價值,更將在多場工作坊親授染纈中的染結技法,讓參加者創作獨一無二的作品,感受技藝背後的匠人精神。所有活動費用全免,歡迎理大學生、職員、校友及公眾參與。 有關理大中華文化節活動的最新資訊,敬請瀏覽網站,或按此下載精選展品詳情及相片。   ***完***  

2024年5月30日

活動 時裝及紡織學院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