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1

理大與金管局簽署諒解備忘錄 成立央行數碼貨幣專家小組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以及其他四所本地大學今日簽署諒解備忘錄,共同成立央行數碼貨幣(CBDC)專家小組(「專家小組」),以支持金管局就 CBDC 相關政策和技術問題進行探索。 該諒解備忘錄標誌着戰略伙伴關係的建立,旨在促進合作,並從技術、分析和學術角度匯集專家的見解,討論與 CBDC 相關的各種議題。專家組的成立凸顯金融科技(fintech)和 CBDC 在香港發展中的關鍵作用。該合作旨在促進 CBDC 的跨學科討論,並解決相關的金融科技問題,有助於香港繼續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諒解備忘錄由理大工程學院院長文効忠教授及金管局助理總裁(金融基建)鮑克運先生簽署,並由理大研究與創新辦公室主任黃詠恩教授、理大電子計算學系主任李青教授、理大電子計算學系區文浩教授及理大電子計算學系羅夏樸教授見證簽署儀式。 文効忠教授支持專家小組的成立,並表示:「理大工程學院致力於促進創新、合作和知識交流,來推動香港金融科技發展和 CBDC 的研究與開發。」 作為該舉措的一部分,理大和金管局將在 CBDC 相關議題上展開緊密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知識及資源的運用。CBDC 專家小組將作為一個交流知識、分享見解,並探索 CBDC 和其他新興金融科技領域創新解決方案的平台。 李青教授表示:「理大電子計算學系具有影響力的研究和創新方面的專業知識,使我們成為塑造 CBDC 成為未來金融領域中的重點。」 區文浩教授和羅夏樸教授對於以創始成員身分加入 CBDC 專家小組感到雀躍,並表示:「我們致力於開展具有開創性的研究,通過解決隱私和安全挑戰來增強公眾對 CBDC 的信心,藉此鞏固我們對先進金融體系發展的承諾。」   ***完***

2023年10月20日

活動 電子計算學系

1

理大與武漢市共建科技創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率領團隊,訪問武漢市人民政府,與湖北省委常委兼武漢市委書記郭元強博士,市委副書記兼市長程用文先生等代表會晤,共同探討加強鄂港合作。 校長滕錦光教授在交流會談中表示,理大近年積極推廣交叉學科研究,建立了多個交叉學科研究院,在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領域,成果顯著。理大將在科學基礎研究上,進一步推動科研成果與產業發展對接,為社會創造價值。武漢區位、產業等綜合優勢突出,發展勢頭強勁,大學希望透過雙方合作共建香港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創新研究院的契機,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合作,助力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產業的發展,攜手為國家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市委書記郭元強先生在會談中表示,武漢市政府把創新驅動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努力把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把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連結優勢,為深化雙方全面合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希望與香港理工大學建立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吸引帶動更多創新人才和創新資源在武漢集聚,聯合武漢高校院所、企業開展研發創新,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助力武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及現代化產業體系。 會談後,雙方共同見證了武漢市人民政府與理大關於共建香港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創新研究院框架協議的簽署儀式。儀式上,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和武漢市副市長孟暉先生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協議。出席活動的還有香港駐武漢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郭偉勳先生、湖北省人民政府港澳辦公室主任章笑梅女士、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永遠榮譽會長施榮懷先生及前任副會長黃震博士等。 理大是第一所與湖北省政府合作,在武漢設立科技創新研究院的香港高校。此行,代表團還到訪當地大學,作深入的交流,探討合作。   ***完***

2023年10月19日

活動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tc

理大表揚五位傑出校友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頒發「2023 年傑出理大校友獎」予五位優秀畢業生,以表揚他們在所屬行業的出色表現,以及對母校和社會的良多貢獻,是理大為香港、國家及世界培育領袖的上佳例證。 「傑出理大校友獎」旨在表彰理大及其前身院校的模範畢業生,包括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香港工業專門學院和香港理工學院的校友。 「2023 年傑出理大校友獎」獲獎者分別為(按英文姓氏排序): • 陳肇始教授,GBS,JP 香港大學護理學教授、香港大學校長辦公室資深顧問、香港大學基層醫療健康教研中心總監 • 張天祥博士、測量師,SBS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主席 • 杜嗣河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科研眼科視光學訪問講座教授、眼視覺研究中心營運總裁暨副科研總監 • 王振邦先生 王振邦會計師事務所創辦人 「2023 年傑出理大青年校友獎」獲獎者為: • 房冰先生 海柔創新共同創辦人 (獲獎者簡歷請參閱附件) 今屆大學獎項的評選委員會由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GBS,JP擔任主席。當然成員為: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JP,以及理大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其他成員為:理大校董會成員葉中賢博士,BBS,JP、理大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鄧健榮先生、傑出理大校友協會會長譚偉豪博士、工程師,JP,以及理大校友會聯會會長游國輝工程師。 「傑出理大校友獎」於 1996 年首次舉辦,至今共有 105 位獲獎者,嘉許他們對所屬界別卓有建樹,並積極為母校以至社會作出貢獻。 頒獎典禮將於 2023 年 12 月舉行。   ***完***

2023年10月18日

活動 校友事務處

1a

理大資訊日將於本周六舉行 應用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 提升學生學習體驗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積極推動教學創新,將科技融入課程設計,並增設人工智能相關的教研設施,培養具備數碼技能及素養的新世代專才。為配合業界對創科人才的需求,理大將於新學年優化多個本科學系組合課程,及開辦多個全新碩士課程,涵蓋食品科技、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等,壯大不同領域的人才庫。理大亦將於本周六(10 月 21 日)舉行「理大資訊日(本科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為學生及有意進修人士提供最新升學及課程資訊。 推進教學創新 成果備受國際認可 理大副校長(教學)黃國賢教授表示:「理大重視科技教育,提升學生學習體驗質素是大學策略發展計劃重點之一。作為推動本港創科的院校先驅,理大積極開發互動教學模式、引入科技教育,並設立理大高等教育研究及發展院(IHERD),推動教育研究及教學發展。」 教育界近年積極推動以沉浸式為本的主動學習,理大亦引入全球首個大型延展實境(X-Reality)混合教室「混合沉浸式虛擬環境」(HiVE)。其六面設計 CAVE 平台可建構醫院環境及飛機維修等真實的虛擬環境,加強不同學科課程學生的技能培訓。而今年初成立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配備智能配送系統及先進機器人系統,支援師生及科研人員開發及研究協作式機器人的應用技術;目前已有 15 個理大項目團隊進駐。 理大教學發展中心總監陳小華博士表示,大學近年推出不同提升教學質素的項目,包括 HiVE、由教學發展中心開發的學習分析平台(Learning Analytics Platform)及由護理學院首創的虛擬醫院學習系統和「在家國際化」(Internationalisation at Home)學習模式。她指:「理大多個教學創新項目分別於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Quacquarelli Symonds (QS) 全球教學創新大獎、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傑出教學獎,及教育科技英雄獎中獲獎,反映大學於推動教學創新方面的工作屢獲國際認可。」 優化本科學系組合課程 回應業界需求 隨著大眾對食品安全及健康的要求不斷提高,業界對相關人才需求愈趨殷切。理大理學院將於2024/25學年開辦食品科技與食物安全(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加強學生於食品科學方面的知識,培訓他們在科學和工程方面的技能。學生畢業後可擔任食品科技專家、食品研發者和食品安全主任等。而理學院開辦的生物科技、食物安全及化學科技(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將改名為生物科技及化學科技(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為業界持續培育具備專業生物及化學技術的人才。 此外,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將於空間數據科學及智慧城市(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城市信息學及智慧城市)之下,新增城市信息學及智慧城市(榮譽)理學士課程,以積極配合政府打造香港成為世界級智慧城市的願景。 理大教務長沈德祥先生表示﹕「作為全球百強學府之一,理大課程設計與時並進,致力培育新興行業人才,回應社會對創科及創意人才的需求。理大會繼續透過不同收生計劃,支持別具才能的學生追求卓越,培養他們成為具備國際視野且能肩負社會責任的明日領袖。」 「理大資訊日(本科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將於本周六舉行 今年資訊日將於 10 月 21 日(星期六)上午 10 時至下午 5 時正舉行,提供全日制學士學位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的最新升學及課程資訊。詳情可瀏覽資訊日網頁: www.polyu.edu.hk/infoday/. 重點活動包括﹕ 由教務處設計、虛擬人工智能職員「AIDA IE」及「URIS」主持的六個專題講座,涵蓋經聯招、非聯招(非本地學歷)、高年級入學(副學士、高級文憑學歷)及內地高考成績報讀的入學資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及德藝計劃詳情。 逾 200 場由各學院及學系舉辦的主題講座、課程簡介會、實驗室及教學設施導賞團、校友及學生分享、諮詢環節、展覽和工作坊等。 已報名參加者於網上及活動當日完成指定任務,可獲贈理大禮品。 2023/24學年理大本科課程收生情況 全日制資助學士學位課程中,最多聯招申請人以酒店及旅遊管理(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酒店管理/智慧旅遊及酒店產業/會展及體驗管理)作為首志願,人數達 1,403 人;其次是護理學(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 - 護理學(榮譽)理學士,以及會計及金融(榮譽)工商管理學士組合課程(會計學/會計及金融/數碼金融及投資學),申請人數分別為 1,125 人及 1,099 人。取錄的新生中,超過 93% 將理大課程放在組別 A。 聯招正式遴選後,收生成績最佳的首三個課程分別為: 醫療化驗科學及放射學(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 - 放射學(榮譽)理學士、康復治療科學(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 - 物理治療學(榮譽)理學士,以及醫療化驗科學及放射學(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 - 醫療化驗科學(榮譽)理學士。 通過聯招取錄的申請人,以中學文憑試成績最佳5科計算,整體新生的平均分為 24.6。 取錄的本科生之中,有 279 人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獲至少一科 5** 及中、英文科成績達 3 級或以上,成績表現理想。 理大引入全球首個大型延展實境(X-Reality)混合教室「混合沉浸式虛擬環境」(HiVE),加強不同學科課程學生的技能培訓。 理大「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配備智能配送系統及其他先進機器人系統,支援師生及科研人員開發及研究協作式機器人的應用技術。   ***完***

2023年10月17日

教與學

1

理大舉行「黃民鄧潔華伉儷環球學生薈」命名典禮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將校園內的環球學生薈命名為「黃民鄧潔華伉儷環球學生薈」,並於 10 月 11 日舉行命名典禮,以表彰黃勁先生和家人對理大教研工作的認同及慷慨捐贈支持大學的教研發展。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在校長滕錦光教授、基金主席查毅超博士及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的陪同下,致送紀念品予黃勁先生及黃騰達先生,並聯同一眾理大管理層及黃氏家族成員為「黃民鄧潔華伉儷環球學生薈」主持揭幕儀式。黃民鄧潔華伉儷的生前友好亦有出席命名典禮,見證這重要時刻。 擁有大律師、會計師及工程師等多項專業資格的黃勁先生從 2015 年起一直擔任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的兼職講師,於 2023 年獲理大委任為客座教授;其弟黃騰達先生亦是資深教育家,多年來育才無數。他表示理大以先父先母的名字命名環球學生薈,不僅紀念父母對社會及家庭的貢獻,也讓他和家人有機會貢獻香港高等教育。 黃勁先生指他們六兄弟姊妹自小受父母的熏陶和言傳身教,深信良師益友的陪伴和友愛共融的氛圍有利年輕人的全面發展,又分享兒時老師發起為受災同學籌款一事,在其心中播下同理心和關愛的種子,啟發他日後投身工程事業。他亦樂見理大重視全人教育,成為本港首間將「服務學習」列爲必修科的大學,並成立中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認識中華文化和當中的智慧。 滕錦光教授衷心感謝黃勁先生多年來對理大的支持,以及慷慨捐助理大。他說:「我們很榮幸得到黃勁先生及家人的慷慨捐助,以支持大學的教研發展。黃先生支持下讓理大有更多的資源用於培育優秀人才,以協助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和造福社會。」 「黃民鄧潔華伉儷環球學生薈」於 2020 年底啟用,佔地超過 420 平方米,可容納 200 多人,深受理大師生歡迎,是各類由學生或大學主導的文化和聯誼活動的舉辦場所。   ***完***

2023年10月17日

活動 拓展事務處

11b

理大出席 2023 絲綢之路大學聯盟論壇 接任聯盟輪值主席促進成員間學術交流及科研合作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代表近日出席於西安舉行的 2023 絲綢之路大學聯盟論壇,本屆論壇由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理事長單位西安交通大學(西交大)主辦,以「新技術革命背景下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創新」為主題。陝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曉,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二級巡視員席茹,西交大黨委書記盧建軍,校長王樹國,理大協理副校長(學院發展)羅璇博士、理大內地發展總監陸海天教授,以及來自全球 23 個國家和地區、58 所高校的逾 160 名代表參加了於 2023 年 10 月  8 日舉行的論壇。 該論壇啓動了中國-中亞高等教育合作論壇機制,並發布一帶一路産教聯盟倡議,旨在打造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深化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建設。經聯盟常務理事會討論決議,理大擔任下屆聯盟輪值主席。羅璇博士從聯盟理事會副主席、西交大席光副校長手中接過聯盟會旗,並表示:「今年適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之際,理大很榮幸肩負此重任。理大於 2015 年與西交大共同創立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從四個成員院校發展到現在超過 160 間成員院校,共同促成豐富多彩的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未來將繼續致力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文交流、人才培養提供重要合作平台。」 論壇期間,羅璇博士及陸海天教授亦出席了由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主持的香港高校與中亞高校合作推進會。蔡若蓮博士表示,香港政府致力發展香港成為區域教育樞紐,憑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吸引全球學術界人才來港升學及發展。羅璇博士也提到,理大已與來自 40 個國家的逾 280 所大學建立合作,理大也是領先投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香港院校,積極支持一帶一路的人才交流和科研合作,希望未來能與中亞高等教育院校建立和加強夥伴關係。 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由西安交通大學和理大於 2015 年聯合創建,是海內外大學結成的非政府、非營利性的開放性、國際化高等教育合作平台,理大現為聯盟副主席。聯盟旨在推動致力於推動高等教育開放合作、宣導多元文化交流互鑒,推進校際交流、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文化溝通、政策研究、醫療服務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2023 年 5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中亞峰會上的主旨講話中指出「加強文明對話,支援中亞國家高校加入『絲綢之路大學聯盟』」。   *** 完 ***

2023年10月13日

活動 環球事務處

cover2

「理大資訊日 (本科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將於 10 月 21 日舉行 加入人工智能科技元素 介紹最新升學及課程資訊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將於 2023 年 10 月 21 日(星期六)上午 10 時至下午 5 時正舉行「理大資訊日(本科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資訊日),為有意入讀全日制學士學位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的人士提供最新資訊。 理大於資訊日期間特別推出由教務處設計、虛擬人工智能職員「AIDA IE」及「URIS」主持的六個專題講座,涵蓋經聯招、非聯招(非本地學歷)、高年級入學(副學士、高級文憑學歷)及內地高考成績報讀的入學資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及德藝計劃詳情。專題講座由 10 月 18 日起於資訊日網頁陸續登場,歡迎學生、家長及有志進修人士盡早登記參加。 資訊日當日,理大亦將舉辦多項豐富的實體活動,包括逾 200 場由各學院及學系舉辦的主題講座、課程簡介會、實驗室及教學設施導賞團、校友及學生分享、諮詢環節、展覽和工作坊等。為提升活動互動性,已報名的參加者於網上及活動當日完成指定任務後,即可獲贈由理大教學研究酒店「唯港薈」製作的甜品,及參加由理大工業中心提供的創意工作坊,包括製作噴砂圖案玻璃杯連三維打印水杯柄、與機器人協作製作書籤及以激光切割和雕刻技術製作純木手機座。詳情可瀏覽資訊日網頁。 此外,理大將於 2024/25 學年進一步優化多個學系組合課程(Departmental scheme-based admissions),其中理學院將開辦食品科技與食物安全(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而生物科技、食物安全及化學科技(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將改名為生物科技及化學科技(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此外,建設及環境學院亦會在空間數據科學及智慧城市(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城市信息學及智慧城市)之下,新增城市信息學及智慧城市(榮譽)理學士課程。 除本科課程外,理大亦積極開辦多元化及優質的修課式研究生課程,以培育專業人才,滿足社會及業界與時俱進的需要。理大將於 2024/25 學年開辦超過 100 個修課式研究生課程,包括以下 13 個新的碩士課程。所有修課式研究生課程現已開始接受申請: 電動汽車理學碩士* 智能製造理學碩士* 醫療數據科學理學碩士* 醫療影像碩士* 醫療化驗科學碩士* 量化金融及金融科技理學碩士* 多媒體創娛理學碩士* 可持續時裝及創新文學碩士 高級時裝設計及定製文學碩士* 時裝創業及管理文學碩士* 智能可穿戴科技理學碩士* 奢華體驗管理理學碩士* 酒店創新創業理學碩士* * 此課程尚待批核 有關「理大資訊日(本科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及登記詳情,可瀏覽﹕www.polyu.edu.hk/infoday/. 有關本科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資料及入學申請程序,可瀏覽﹕https://www.polyu.edu.hk/study.   ***完***

2023年10月13日

活動 教務處

1

香港理工大學聯同樂敦共同創立全球護眼創新研究中心 提升視疲勞關注 推動標準化診療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樂敦(「曼秀雷敦」其中的眼部護理品牌)今日在香港舉辦「領研視疲勞·樂見睛彩」發佈會,攜手成立護眼創新研究中心,並發佈「倡導健康用眼,重視視疲勞標準化診療」倡議書,共同促進大眾眼部健康。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王鑽開教授、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強教授、香港理工大學—樂敦護眼創新研究中心總監兼理大眼科視光學院科研眼科講座教授何明光教授、曼秀雷敦亞太區總裁冼啟聰先生、曼秀雷敦(中國)市場及銷售總經理陳維英先生,及眾多曼秀雷敦與理大同仁、媒體嘉賓蒞臨現場,共同見證這別具意義的重要時刻。 成立香港理工大學—樂敦護眼創新研究中心,視光行業再迎新突破  理大與樂敦合作成立的護眼創新研究中心在發佈會上正式啟動,並且發表了針對視疲勞的《倡議書》。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在會上表示:「理大眼科視光學院是全球最佳的眼科視光學院之一,理大也是香港唯一一所提供眼科視光學教育的大學。 我們成立了多個相關的研究中心,包括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共同成立由香港特區政府支持的『眼視覺研究中心』,以及設在理大高等研究院下面的跨學科研究機構『視覺科學研究中心』,這次與樂敦合作可謂是強強聯手。」 接下來,研究中心的眼科專家和科研人員團隊,將進一步展開多地的研究與測試,並建立多地合作體系,研發眼部健康和護理技術,為大眾提供完善的視疲勞醫療和護理方案。 視疲勞愈趨普遍須及早重視 香港理工大學—樂敦護眼創新研究中心總監、國際眼科視光學領域知名學者何明光教授在發佈會上表示:「在數碼轉型、智能化、節奏快的生活方式下,工作壓力大且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導致視疲勞問題日益普遍,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然而大多數人卻對此忽視了。」 何明光教授在發佈會亦提到,視疲勞是由於長時間用眼而引起的眼睛疲勞和不適,已經影響到全球 20%-30% 的兒童青少年和50%-80% 的成年人,包括大學生和長期使用電腦的上班族。然而,傳統的視疲勞的診斷高度依賴主觀問卷,無法形成統一客觀的診療標準;治療方法各式各樣,難以進行客觀評價,創新且標準化的治療體系,仍未形成。因此很容易被病人或臨床醫生忽視。導致視疲勞無論從公眾認知程度上,還是學術研究領域內都處於相對缺乏狀態。視疲勞問題的研究與解決迫在眉睫,開展高水平的研究至關重要。 與理大合作推出視疲勞倡議 從四大方面構建大眾視力健康 面對大眾對於視疲勞的認知度偏低,再加上目前的診療系統尚未完善,導致這個問題日益嚴重。曼秀雷敦亞太區總裁冼啟聰先生表示:「曼秀雷敦對科研非常重視,以科學為根基,以實驗證據作實踐,推出嚴謹質量的產品,樂敦品牌是全球領先的護眼品牌,多年來致力推廣眼睛健康,特別是研發和推出多款針對眼睛疲勞的眼藥水產品。我們十分榮幸能夠聯同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創立:香港理工大學-樂敦 護眼創新研究中心,我們共同擁有推廣眼睛疲勞研究的理念,透過招攬優秀人才,專注研究眼睛疲勞科技,幫助治療並減輕眼睛疲勞的影響,讓我們更能用眼睛欣賞世界。」藉此發佈會,樂敦與香港理工大學發佈《倡導健康用眼,重視視疲勞標準化診療》倡議。 該倡議「知-診-探-友」四大方面展開,旨在提升大眾對於視疲勞的認知,建立並推廣全球統一的診療標準和多層次的診療體系,探索更多全新的預防方法和治療方案。同時,透過與各界的合作,致力於創造健康的視覺環境,培養健康的用眼習慣,以減輕視疲勞對大眾眼睛健康的影響,提升個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質。   ***完***

2023年10月11日

活動 眼科視光學院

1a

投委會及理大聯合發布虛擬資產投資者的行為科學研究調查結果 呼籲投資者檢視投資時的行為和態度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委託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研究香港虛擬資產投資者常見的投資決策及心態 理大調查顯示投資者追求「思考捷徑」,容易高估自己的投資觸覺及對市場資訊的掌握 約四分之三受訪的虛擬資產投資者表示,投資於虛擬資產是為了追求短線回報(75%)、認為虛擬資產是投資趨勢(74%)和擔心錯失投資機會(73%) 投委會呼籲市民作投資決定前要謹慎,提高警覺,保護自己的財產 金融數碼科技快速發展,令金融服務不斷創新,為投資者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當中虛擬資產投資近年備受市場關注。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於 2022 年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研究港人的虛擬資產投資行為,總結出幾種慣性思考模式,並於今年進行的「零售投資者研究 2023」中進一步研究零售投資者對虛擬資產的投資行為及態度。 虛擬資產投資者傾向依賴思考捷徑選取資訊,亦表現過度自信 投委會委託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進行關於虛擬資產投資者的行為科學研究,於 2022 年 10 月至 11 月,以問卷形式訪問 501 位香港虛擬資產投資者。該研究發現投資者常見的慣性思考捷徑(「行為經濟學」稱之為「捷思法」)包括: 可得性(Availability,指投資者傾向於依賴現成、容易回憶、熟悉度高的資訊) 錨定(Anchoring,指投資者過度重視過往資訊,如首次發行價格) 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指投資者高估自己能力並盲信能夠跑贏大市)等 研究團隊更將各種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不同思考捷徑歸納成五種類型,分別為「結隊跟風型」、「蛇咬聽話型」、「自身經驗型」、「直覺膨脹型」和「一廂情願型」,各自容易受到不同認知偏差的影響。 虛擬資產受年青人關注 投資比率錄得上升趨勢 投委會「零售投資者研究 2023」 於今年 6 月至 7 月進行,以面對面訪談形式訪問了約 1,000 位年齡介乎 18 歲至 69 歲、於過去 12 個月內持有或交易任何金融產品的零售投資者。調查顯示大多數零售投資者在過去一年曾投資於股票(96%),其次是基金(24%)和債券(18%)。 受訪零售投資者中有 8% 表示,過去一年曾投資於虛擬資產及相關產品,相比投委會較早前的調查錄得上升趨勢 ( 2019 年為1%,2021 年 為 6%)。年青人對虛擬資產的興趣更見濃厚,受訪的在職年青投資者 ( 18 至 29 歲) 中, 23% 於過去一年曾投資於虛擬資產及相關產品,比例是整體受訪者約三倍,並錄得顯著的升幅 ( 2019 年為 3%,2021 年 為 12%)。 根據經合組織國際金融理財教育網絡在 2020 年的一項理財知識及能力調查,香港在26個國家及經濟體中排名第一。這項研究評核因素包括: 知識、態度和行為。香港在理財知識排名第一,行為和態度排名分別為第六位和第十四位。結果反映香港市民擁有良好理財知識,但仍需積極改善理財行為和態度。 而投委會「零售投資者研究 2023」亦反映類似情況,調查顯示大部分虛擬資產投資者(96%)表示知道《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監管制度》,該數字於整體零售投資者中則為 47%。但同時,約四分之三受訪的虛擬資產投資者表示,投資於虛擬資產是為了追求短線回報(75%)、認為虛擬資產是投資趨勢(74%)和擔心錯失投資機會(73%)。反映投資者必須把已掌握的知識應用在改善及檢視理財行為和態度,從而作出明智的投資決定。 投委會總經理李婉秋女士表示:「金融產品及數碼科技發展迅速,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相關機遇和挑戰。投委會感謝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及其團隊對虛擬資產投資者的研究成果及給予投資者在投資行為上作出的建議。無論投資者選擇任何投資產品,應該參考以下投資三部曲: 首先,要提高警覺,保護自己的財產。此外,投資前要先了解有關產品的特性和風險,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最後,要謹慎投資並檢視和反思自己的投資行為和態度。」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表示﹕「與其他類型投資相同,投資虛擬資產的判斷與決定不應只倚賴『思考捷徑』。除個人直覺外,投資者需深思熟慮、理性思考、累積理財知識,並收集優質市場資訊,可以避免一些不理性投資行為與誤導,助他們作出更明智的投資決定。」 投委會將繼續推動及加強投資者教育,呼籲市民善用投委會在社交媒體平台和網站上的工具和資源,培養良好的投資和理財習慣,定期檢視自己的投資行為和態度。投委會網站亦設有虛擬資產專題網頁,提供一系列虛擬資產教育資料,幫助公眾了解虛擬資產的特性和風險。市民應把握學習時機,預備好迎接金融數碼科技的新機遇。   ***完***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應用社會科學系

cover

理大六個創新項目研發先進鐵路技術 獲港鐵研究資助計劃支持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六項前瞻研究探索先進鐵路技術應用,驅動大型公共運輸系統未來發展,獲 2023 年度港鐵研究資助計劃支持。 由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和工程學院的專家帶領,這些創新研究旨在鑽研各種尖端技術,引領未來鐵路發展,共獲得 725 萬港元資助。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在智慧鐵路領域擁有強大的科研實力,一直致力於為業界提供全面且可實現的創新解決方案。港鐵研究資助計劃在支持這些轉型性進展方面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我們將繼續推動創新、走在最前沿,為香港、國家乃至全球的鐵路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與貢獻。」 獲資助的研究項目涵蓋的潛在應用範疇廣泛,推動鐵路營運和智能社區發展,從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方面實踐應用。憑藉理大在建築、環境和工程方面的卓越學術和研究成就,這些項目提出多個創新解決方案,包括完善防火及緊急疏散措施、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加強鐵路工程噪音控制、自動模塊化列車運作規劃等領域。 港鐵學院於 2023 年 2 月推港鐵研究資助計劃(MRF),旨在資助具前瞻性的研究去探索、影響及成就未來大型公共運輸系統,每個項目最高資助總額為 150 萬港元,為期三年。獲選項目需打破現有思維,並為未來運輸服務及營運將會面對的需求給予見解。 理大六個獲資助項目︰ 建設及環境學院 項目負責人 項目名稱 項目內容 黄鑫炎博士,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副教授 地鐵站消防疏散的智慧應急數字孿生系統 研發的智慧監測系統將採用頂尖技術,包括智慧物聯網(AIoT)、電腦視覺和深度學習,可制定火警應急和疏散策略,能預測疏散人流及踩踏風險,並通過動態信號系統提供現場疏散指導。 此系統亦能識別火災中的人員行為,從而發現急需幫助的人,並實時將資訊傳遞給消防員及救援隊伍。 袁震然博士,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結合 CFD-MD 模擬火災和毒性預測以增強行人疏散的建築防火設計 鑑定引發氣體毒性的燃燒燃料母體至關重要,如建築和傢俱材料燃燒產生的釋放物特性。 此項目將開發一種新策略技術,通過分子動力學(MD)描述熱降解過程,由熱重測量(TG)驗證,將耦合和非線性熱解-燃燒動力學結合起來,從而考察和預測有毒化學物質和煙霧/煙塵微粒的形成途徑,完善消防和逃生系統,保障消防流程安全。 黎紹佳博士,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 通過物理信息深度學習框架開發一種新的基於慣質的軌道阻尼器以減輕鐵路列車引起的地面傳導結構噪聲 使用軌道阻尼器能有效緩解鐵路列車運行時造成的結構振動噪聲,然而其安裝難度和性能都存在局限。 為了克服這些挑戰,此項目提出一種基於慣質的超材料結構軌道阻尼器,旨在增強機械系統的力傳遞特性。此外,還將採用時序物理信息神經網絡(TS-PINN)方法來進行結構優化設計。 工程學院 項目負責人 項目名稱 項目內容 鍾志勇教授,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及電力系統工程講座教授 賦能香港地鐵監測傳感器的新型電磁能量收集系統研發 旨在為無線感測器網路(WSN)設備開發一種可持續的能源供應系統,該系統利用電磁能量採集(EMEH)技術,不會干擾鐵路系統的正常運行。  EMEH 賦能的 WSN 可提供更全面的監測功能,兼具實惠、高效、可靠、可擴展和可持續等特點,有助過渡交接智慧鐵路系統,提出的智慧解決方案,將適用於監測和評估鐵路狀態。 葉洪波博士,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研究) 基於自動駕駛模組化列車和虛擬編組技術的未來鐵路系統的規劃和運營 此項目設想了一種未來鐵路系統的運作形式: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模組化列車在虛擬編組技術下運作;這些模組化列車可以靈活動態地組合,以應對不同車站和不同時段的乘客量及服務需求。 研究將分三個階段,包括︰開發列車調度的優化模型和演算法、研究列車重調度方法、以及探索列車速度軌跡規劃問題。 任競爭博士, 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教授 推進 MTR 的 ESG 戰略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及提升服務質素 此項目旨在為環境、社會和管治(ESG)與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績效評估建立一套科學及全面的指標體系。 通過將多準則決策方法與系統動力學,所提出的新型多維評估工具可納入 ESG 與 SDGs 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依存關係,以識別複雜的因果關係和關鍵因素,並以定性及定量的方法進一步對其進行關聯和分析。這套綜合 ESG 和 SDGs 相關的績效評估和優化工具,不僅適用於地鐵/鐵路運營商,還可以拓展應用到其他領域和城市。   ***完***

2023年10月5日

成就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