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Photo 1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提交2024年《施政報告》建議書 四大核心主題為香港構建可持續未來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於2024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期間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特區政府)提交建議書,內容涵蓋碳中和城市、香港及大灣區科創發展、「一帶一路」合作、生命科技健康與醫療四大主題。理大今日舉行活動介紹建議書內容,並邀請立法會議員邱達根先生及鄧飛先生到場分享真知灼見。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今年是理大第三年向特區政府提交施政報告建議。過去兩年,我們的建議得到特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採納,這不僅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更鼓勵我們繼續前行,為社會帶來正面及積極的影響。」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簡介建議書的內容並提到:「我們的建議緊密圍繞四大核心主題,每個主題均來自各位學者的深思熟慮和研究,旨在直面當前挑戰,牢牢把握未來的發展機遇,確保香港在不斷變化的全球格局中持續繁榮。」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兼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為活動主持討論環節,崔教授總結時指出:「通過聚焦上述關鍵領域,我們旨在支持特區政府在推動創新浪潮、深化互聯互通,以及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方面的不懈努力。」 理大暫任副校長(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凌嘉勤先生(左)及理大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石丹理教授(右)為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核心成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動車與智慧能源傑出講座教授兼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陳清泉教授亦為建議書內容作出貢獻。 建議書內容摘要如下: 1. 實施全面碳審計 建設碳中和城市 香港的碳排放主要來自發電及其他能源工業、運輸和廢棄物。為實現碳中和,PReCIT建議特區政府實施全面的碳審計措施,以追蹤和管理各經濟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並建議應為超過一定規模的公司和組織設立類似的排放報告要求,確保全面覆蓋香港的碳足跡。特區政府可建立集中、公開的溫室氣體排放平台,以報告和追蹤香港的溫室氣體排放資料,提高企業碳排放資訊透明度。 此外,PReCIT鼓勵特區政府支持開發綠色氫能源和基於廢棄物的生物質發電等新技術的發展,並促進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通過稅收優惠、研發補助及低息貸款等激勵措施,以鼓勵企業和研究機構發展綠氫。 2. 與大灣區融合加強創科發展 建設智慧北部都會區 特區政府可制定策略,促進過渡性房屋居民融入社區,並提供以社區為本的社會服務。北部都會區可借鑑深圳在低空經濟領域的經驗,將新田科技城打造成創新樞紐,可以促進與深圳創新及科技園的合作,助推動大灣區智慧城市群的構建。此外,香港須完善低空經濟相關法律法規,成立跨部門工作組,促進產業發展,並建立專注於低空運輸技術研發中心,推動技術創新。同時,香港應建立統一的金融標準體系,推廣全球法人機構識別編碼(LEI)的應用,提升金融交易安全性和透明度。 3. 促進「一帶一路」合作及挽留人才 PReCIT建議特區政府應考慮財政撥款和/或創建平台,從而在「一帶一路」國家之間以及香港和大灣區的專家之間促進知識交流、合作研究和公私合作。另外,特區政府應在建立「一帶一路」政產學研聯盟的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其他具體建議包括:增加「一帶一路」獎學金名額並鼓勵畢業生留港工作;支持香港院校在海外建立聯合學生培訓中心;爭取將香港納入國家留學基金委獎學金項目;深化與內地高校合作,鼓勵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將「共創明『Teen』計劃」推廣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協助解決代際貧困問題。 4. 全面提升醫療保健 應對人口老化及慢性疾病挑戰 面對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的挑戰,香港須鞏固基層醫療,PReCIT建議建立營養師註冊認可機制並資助社區營養服務。同時,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未來食品研究院」,促進食品產業可持續發展。為將中醫藥納入主流醫療保健,須加強其基礎科學與和臨床研究,並制定相關規範。 此外,可利用本地大學在各醫療保健學科的教研優勢,加速培養醫療保健領域的高質素人才,以擴大香港醫人才庫,並在醫院、衛生部門和社會組織多個層面加強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在臨床醫學人才和醫療產業科技創新人才的交流和合作。 PReCIT亦建議利用新技術賦能「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包括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醫療領域,開發遠程醫療平台,提供遠端診斷、治療建議和患者監測,並整合和匿名化相關數據,建立醫療研究數據庫,向大學及科研機構進一步分析研究。另一方面,我們建議與各持份者探討建立科學完善的全流程醫藥監管機制,推動試驗所與大灣區以至全國共同合作構建區域臨床試驗協同平台,加快新藥械臨床應用,發展香港成為區域醫藥研發和生產基地。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由多位來自不同學系和專業的學者組成,推動交叉學科政策研究,矢志成為香港及區內領先的創科智庫。 有關建議書全文請參閱:https://www.polyu.edu.hk/precit/research/publications/   *** 完 ***

2024年8月30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

Photo 1

理大舉行迎新資訊日2024 歡迎近1,900名新生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日舉辦「探索你的未來──理大迎新資訊日 2024」,與即將在理大開展大學生活的新生一同迎接新學年。迎新資訊日由學生事務處主辦,近1,900名學生上午在賽馬會綜藝館及透過視像直播於環球學生薈和校園各地點參與校長歡迎儀式。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致辭時歡迎一眾新生加入理大家庭,並介紹大學的歷史及人才發展機會。他表示:「理大矢志成為一所創新型世界級大學,致力培育學生成為擁有家國情懷、具備全球視野和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專業人才及社會領袖。同時,我們亦積極在大學各層面的工作追求創新,期望學生成為創新的引領者,為社會帶來福祉。」 在分享環節中,2023年理大工商管理學院「傑出青年校友專業成就獎」得獎者、星島新聞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晋博士談及他在理大的學習歷程和個人發展;學生代表亦與新生分享其校園生活。此外,新生更欣賞到理大學生精彩的舞蹈演出及理大管弦樂團和理大合唱團呈獻的音樂表演,體驗大學校園的活力及藝術氛圍。 理大亦在邵逸夫體育館舉行迎新展覽,現場共有約60個由不同教學部門、學生團體和學會設置的攤位,向新生介紹大學多元的課外活動及支援服務。展覽除了讓學生有機會與大學教職員和高年級生交流外,更讓他們充分認識理大為學生提供的全人發展活動,以及在個人和專業方面的發展機會。 滕錦光教授亦親臨展覽支持,他鼓勵新生把握機會積極參與大學的活動,並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儕交流,以擴闊眼界並探索更多的可能性,發展個人潛能。   *** 完 ***  

2024年8月29日

活動 學生事務處

Photo 1

理大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簽署物理治療領域合作備忘錄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醫三院)日前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物理治療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合作備忘錄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與北醫三院醫療副院長、生殖醫學科主任李蓉教授代表簽署。這次合作旨在建立理大和北醫三院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共同推動物理治療科學的科研發展,積極培育人才和建設科研平台,以提升產業發展,應對世界對醫療健康的強大需求。 趙汝恒教授致辭時表示,理大致力於開展世界領先的研究及創新,鼓勵利用不同學術範疇的專業知識,為社會提供解決問題的良方。北醫三院一直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頂級醫院,致力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通過醫學創新研究與轉化體系,不斷推動醫學技術的創新發展。是次與北醫三院的合作, 雙方將結合各自的科研優勢,共同研究和推動物理治療技術的開發,實現互利共贏,把領先的研究轉化應用於實際生活,為物理治療的全球發展作出貢獻。 李蓉教授致辭時表示,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此次與理大的合作將開啟新篇章,期待雙方能夠通過合作平台,共同提升物理治療的教育與研究水準,為患者提供更好的物理治療服務。 是次合作將提升區域醫療技術實力,惠及更多有需求的患者。未來,雙方將在臨床治療、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等領域深化合作,努力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物理治療服務領域樹立新標杆。   ***完***

2024年8月28日

活動 康復治療科學系

01

理大舉辦首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服務學習學生研討會 探討服務學習的可持續性及發展空間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服務學習教育網路日前合辦首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服務學習學生研討會(研討會),匯聚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18間大學的25位本科生、碩士生及博士生,透過影片報告及小組匯報,分享個人參與服務學習項目的經驗和反思,共同探討服務學習如何影響個人成長發展、服務對象福祉,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研討會於8月23日及24日在理大校園舉行,由絲綢之路青少年發展中心和理大本科生學務處承辦,並獲得田家炳基金會的大力支持。研討會的影片報告環節圍繞四大主題,涵蓋教育與社會發展、文化交流與語言教育、社區健康與福祉、社會創新與技術應用,充分展示了服務學習的多元面貌。學生講者更從不同主題及角度進行小組匯報,深入探討服務學習的可持續性與潛在發展機會,並仔細分析服務學習項目對學生、服務對象,以及為社區帶來的影響。 理大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石丹理教授在開幕禮上致辭時表示,期望理大未來能將西方「服務學習」的理念與中國本土教育體系融合,鼓勵與會學生把「科學」與「服務學習」結合,並把握機會與來自中國不同地區的學生講者相互交流,通過思想碰撞激發創新思維。 田家炳基金會總幹事戴大為先生對研討會給予高度的評價,並認為研討會不僅標誌着一個跨地區、跨年齡層的學術交流里程碑,更為田家炳基金會在推動青年服務學習和教育創新的願景上,繪製了充滿希望的藍圖。 理大是香港首間將服務學習納入本科生核心課程的大學,冀藉此鼓勵學生關心社會、實踐所學,回應社會需要。   *** 完 ***  

2024年8月28日

教與學 本科生學務處

a

理大學者於 HICOOL 全球創業者峰會暨創業大賽勇奪殊榮 月球採樣裝置首次香港以外地方展出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學者及學者領導初創首度參展 HICOOL 2024 全球創業者峰會暨創業大賽,展出了七個具開創性的科研項目,藉此展示大學卓越的科研和知識轉移實力。作為香港唯一一所多次參與國家航天任務的高等院校,理大團隊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更首次移師香港以外地方公開展出,而理大學者亦憑量子技術及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創新發明享譽國際,勇奪 HICOOL 全球創業大賽獎項。 理大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啟亮教授帶領的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國家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以及人類史上首個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任務「嫦娥六號」合作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首次在香港以外地方展出,足證理大為國家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貢獻力量。有關裝置由理大設計及在香港生產,包括兩個用於採集鬆散和黏性高月壤的採樣器、安裝於採樣器旁的高溫近攝相機,以及封裝保存月壤樣本的初級封裝系統。 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量子工程與科學講座教授、量子技術研究院院長及傑出創科學人教授劉愛群教授帶領的「基於量子芯片的密鑰分發系統」研究項目榮獲二等獎,獲頒發獎金 100 萬元人民幣。系統利用量子力學原理,為用戶提供理論上無法被破解的加密技術,確保通訊安全。該系統利用先進的光子芯片技術,實現了量子通訊硬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這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量子通訊設備的成本,也使量子加密技術的應用變得更靈活和廣泛。 理大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中慧醫學成像公司聯合創始人鄭永平教授及其團隊研發的全球首創無輻射三維超聲波脊柱側彎評估系統 Scolioscan® 則奪得三等獎,獲頒發獎金 50 萬元人民幣。Scolioscan® 打破傳統有輻射 X 光無法頻繁使用的局限,實現無輻射、高頻次和精準的脊柱檢測,有助醫生持續監測患者的脊柱側彎角度進展,以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系統已在中國內地、歐洲、澳洲、泰國完成臨床試驗及取得醫療器械認證,並於澳洲、波斯尼亞、德國、意大利、荷蘭、波蘭、馬來西亞、羅馬尼亞、中國內地及香港等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院和診所廣泛使用。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帶領一眾理大科研及初創團隊參展,他表示:「理大科研及初創團隊能於芸芸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勇奪殊榮,再次肯定理大 PolyImpact 的理念,致力透過教育、科研、知識轉移及創新發明,將卓越科研轉化為具影響力的應用方案,為社會帶來持久且實質的禆益,並提升香港及國家的整體競爭力。理大今後將繼續努力培養優秀的科研人才,並配合政府推動產學研合作,完善香港的創科生態圈,推進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通過理大初創生態系統 PolyVentures,理大一直致力於全方位支援初創企業,是次推薦五個由理大學者領導的初創團隊在展覽期間參與路演,向潛在投資者介紹項目的發展潛力。當中包括鄭永平教授帶領研發的無輻射三維超聲脊柱側彎評估系統;眼科視光學院主任及教授、香港和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威爾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紀家樹教授及其團隊研發的全球首個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形圖儀;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教授、科博智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鄭湃博士帶領開發的智能人機協作製造系統;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及醫智影有限公司技術顧問蔡璟教授帶領研發,基於人工智能的磁力共振圖像虛擬對比增強系統,以及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教授、觀格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魏敏晨教授帶領研發,可解決空間計算產品體驗痛點的用戶體驗量化平台。另外,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生物醫學科學講座教授、智仁藥業國際有限公司創始人李銘源教授帶領研發,針對輕度及中度柏金遜症的疾病修飾療法亦有參展。 今屆 HICOOL 全球創業者峰會暨創業大賽於 8 月 23 日至 25 日在北京舉行,吸引逾 500 家高科技創新企業、逾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出席。今屆創業大賽吸引來自 124 個國家及地區共 7,406 個項目、近萬名創業人才激烈角逐;大會嚴選出 200 個優秀項目,頒發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及優勝獎,另設伯樂獎。得獎團隊除獲頒獎金外,亦可獲得創業支援。比賽設七個賽區及組別,涵蓋人工智能/虛擬實境/金融科技、醫藥健康、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等領域。   ***完***

2024年8月27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1

理大、北京交通大學和港鐵學院簽署合作協議 攜手培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軌道交通人才

為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軌道交通發展,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北京交通大學(北京交大)及港鐵學院於昨天(8月26日)簽署合作協議,結合兩地大學的教學資源和科研實力,以及鐵路營運者的實踐經驗,攜手推出「一帶一路」軌道交通高級管理及專業人才培訓項目,促進人才培育、技術合作和交流。 合作三方將於今年十月開展首屆人才培訓項目,包括開設「可持續軌道交通:規劃、運營與新技術」培訓課程,為約三十名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中從事軌道交通發展、規劃、政策、營運的高級管理人員、學者、科研及培訓人員、以及其他有志推動「一帶一路」智慧出行和綜合運輸系統發展的專業人才提供培訓。 為期兩星期的課程將分別於北京及香港授課,當中涵蓋專題講座、工作坊及研討會,並會安排參加者參觀北京及香港的軌道交通營運機構,了解業界最新發展,同時提供平台讓參加者就新興科技的應用及營運經驗作交流,以促進「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在基建、經濟及民生等多方面可持續發展。是次合作協議為期三年,三方計劃每年均會舉辧至少一期課程。 「一帶一路」軌道交通高級管理及專業人才培訓項目合作協議簽署儀式於北京進行,由理大工程學院院長文効忠教授、北京交大交通運輸學院院長孟令雲教授及港鐵學院院長何天健博士代表三方簽署。 文効忠教授表示:「理大致力參與『一帶一路』在工程學領域的人才培訓及發展計劃,今次我們十分高興與港鐵學院及北京交通大學達成合作夥伴關係,舉辦此『一帶一路』軌道交通高級管理及專業人才培訓項目。理大在智慧鐵路及先進鐵路技術方面的研究成果早已在世界不同國家及地區所採用,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透過今次計劃,理大希望能與香港及其他『一帶一路』國家的專家作出深入交流及討論,未來希望可以更積極連繫他們,促進更多的合作計劃。」 孟令雲教授表示:「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北京交通大學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充分發揮交通優勢特色,推動軌道交通領域教育與科研合作。衷心希望以本次『一帶一路』軌道交通高級管理及專業人才培訓項目為契機,與香港理大、港鐵學院攜手,共同搭建一個共用軌道交通前沿技術、分享運營管理寶貴經驗的高水準國際交流平台。」 何天健博士表示:「在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中,鐵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今次『一帶一路』軌道交通高級管理及專業人才培訓項目是首次由鐵路營運者與大學聯手籌辦。港鐵學院期待今次的合作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知識匯聚的平台,並透過分享港鐵的世界級鐵路營運和管理經驗,使課程理論和實踐並重,以達致透過區域交流從而促進可持續集體運輸系統及智慧城市發展的目標。」 項目現階段以培訓課程為主,三方將繼續探索更多合作可能,長遠為促進「一帶一路」軌道交通領域的合作和交流作出貢獻。   ***完***

2024年8月27日

活動 工程學院

photo_10

理大與港協暨奧委會合作 向新秀運動員提供運動治療及康復服務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及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日前簽署合作備忘錄,以理大專業的康復治療服務,配合教研人員的科研成果,支援港協暨奧委會的四個本地體育總會會員,包括中國香港手球總會、中國香港棒球總會、中國香港體操總會及中國香港網球總會的新秀運動員,促進其運動表現並減低損傷機率,爭取在賽場爭取更好成績。 在署理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體育專員聶繼恩女士、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及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先生的見證下,由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及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楊祖賜先生代表雙方簽署。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教授、康復治療科學系系主任彭耀宗教授、康復治療科學系副系主任符少娥教授、港協暨奧委會義務副秘書長黃寶基先生、相關本地體育總會以及運動員代表亦有出席儀式。 林大輝博士表示,中國香港代表隊在今屆巴黎奧運會,取得兩金兩銅的歷史佳績,為國家和香港贏得榮耀,除了有賴運動員的堅毅和拼搏之外,亦必須歸功於背後團隊的努力。他說:「理大一直支持政府推動和落實五大體育發展政策目標,亦衷心感謝港協暨奧委會多年的工作,讓運動員有優越的條件,在運動路上走出康莊大道。我們期望與港協暨奧委會攜手合作,以理大在康復治療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科研成果,為運動員提供更好的訓練和支援,在國際賽事中為國家及香港爭光。」 霍震霆先生在致辭時表示:「理大作為一所專注科學、工程和技術學科的大學,將充分發揮在運動科學和運動治療方面的優勢,為運動員提供運動科學和技術、傷害預防和康復支援,幫助運動員克服傷患,重拾受傷前的運動水平,甚至提升運動水平。」他由衷感謝理大對運動員的積極支持,以及促成這次合作的各方,為運動員創造了有利的環境,並期待未來能夠與理大進一步展開更緊密的合作。 由符少娥教授帶領的團隊及學生將透過是次合作,為四個本地體育總會的新秀運動員進行季前評估、訓練支援、康復治療及現場支援;預期首學年將有約100名修讀來自理大物理治療學學士課程及運動物理治療理學碩士課程,及理大專業進修學院運動專科物理治療專業證書課程的學生參與。 團隊期望透過此合作模式,為運動員進行評估以鑒定較易受傷的位置、視察運動員的訓練姿勢並分析有機會引致受傷的動作、為有傷患的運動員提供康復治療,及為出賽的運動員提供現場支援,從而提升運動員的表現,為港爭光。   *** 完 ***

2024年8月20日

活動 康復治療科學系

photo 1

理大「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2024」圓滿結束 發掘中學生科研興趣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重視青少年的全人發展,致力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機會,以培育能推動社會創新發展的人才。為發掘中學生對科研的興趣,理大今年成功舉辦第四屆「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計劃), 讓高中生在理大學者的指導下參與研究項目。今年計劃有約70位來自不同學院及學系的學者參與,並取錄了180名來自58間本地及國際中學的學生,人數創歷屆新高。 計劃今年開設30個專題研究項目,主題涵蓋多個不同的學科領域,包括應用社會科學、設計、時裝及紡織、酒店及旅遊業、語言、護理學、康復治療科學,以及航空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建築工程等各類工程學。在理大學者指導下,學生在四個月內親身參與研究設計、採集數據、分析及報告等過程,從中掌握研究所需的知識和技巧。同時,他們亦有機會參觀理大多個實驗室和教學設施,並探索理大多元的本科課程,及早為未來升學選科和就業作好準備。 理大副校長(學生及環球事務)楊立偉教授說:「理大致力以頂尖的學術資源,支持香港培育年輕科研人才。『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讓中學生在大學優秀的學術人員的指導下體驗研究工作,更有機會於國際學術會議上展示研究發現,帶來實際的影響 。 去年計劃的其中一組學員便參與了於美國德州休士頓舉行的『美國應用語言學協會年會2024』,並在會上匯報他們的研究成果。由此可見,此計劃能激發到學生對研究的熱情。我期待他們將來成為理大學生,甚至新一代研究人員,為我們的未來推動具影響力的創新研究。」 楊立偉教授(左六)參與「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導師和學員的分享環節。 在理大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朱嘉行博士的指導下,來自保良局顏寶鈴書院及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的三位學生進行了以「研製用於室內環境的自動駕駛機械人」為題的研究項目。他們均認為經驗難得,並分享表示:「自動化和機械人科技漸趨普及,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透過這個研究項目,我們有機會學習到自動駕駛機械人的運作原理,包括電腦編程工作、光學雷達系統和感應器的應用,更涉獵到深奧的人工智能概念,啟發到我們對工程學的興趣,希望日後可以在大學修讀相關學科。」 三位分別來自聖保祿學校和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學生則以「數碼時代的運動服飾設計」為主題進行研究,並由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教授易潔倫教授和助理教授 (研究)史秋琼博士擔任導師。學生們在項目中學習親自設計運動內衣,她們分享指:「我們一直都對時裝設計很感興趣,項目除了涵蓋實在的設計知識外,亦讓我們了解到相關的科技趨勢。最難得的是,我們有機會參觀及了解先進的4D身體掃瞄儀器和動作捕捉系統,並作為模特兒親身體驗這些嶄新技術,大開眼界之餘,亦對科技如何影響時裝設計有更深刻的體會。」 來自港青基信書院和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的兩位學生在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教授羅秀儀博士的指導下,完成了「探討年長顧客對餐廳自助服務科技的取態和反應:針對本地年長餐廳顧客」的個案研究。他們說:「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從導師身上獲益良多,學習了多種研究方法和技巧,並實際參與了文獻回顧、深入訪談和數據分析等不同的工作。我們年輕一代對自助服務科技習以為常,因此難以想像它們對長者帶來的挑戰。經過這次研究,我們對社會共融等議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認識到酒店、餐飲、服務和旅遊業如何能積極影響社區福祉,希望研究發現能為業界提供參考,改善長者使用這些科技的體驗。」 理大自2021年起舉辦「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讓中學生有機會探索更廣闊的研究領域和學科知識,並發展對科研探究的興趣,從而培育新一代本地創科人才,助力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計劃至今累計吸引了108所本地及國際學校的520名中學生參與,共完成了144個研究項目,成果備受認可。展望來年,計劃將會邀請更多學校及中學生參與,並在明年初開始接受報名,預計於四月至八月期間開展。 有關本屆計劃的照片、影片及詳情,請參閱計劃網頁: https://www.polyu.edu.hk/geo/prospective-students/undergraduate/local/junior-researcher-mentoring-programme/   ***完***

2024年8月19日

教與學 環球事務處

4764

理大科學家利用量子微型處理器晶片實現革命性分子譜模擬計算

量子模擬為科學家模擬及研究各種傳統電腦難以處理的複雜系統,包括金融建模、網絡安全、藥物研發、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等。其中,探索分子振動譜對於理解分子設計和分析中的分子特性至為關鍵,然而,這一直是傳統超級電腦難以有效解決的長期運算難題。雖然研究人員正努力開發模擬分子振動譜的量子電腦和演算法,但受限於準確性和計算資源等問題,目前僅限於簡單的分子結構。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世界首創的16位量子比特半導體微型處理器晶片,為模擬大型複雜分子譜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團隊精心設計基於量子疊加與量子糾纏模擬方案,而傳統方式則需要耗費大量的運算時間。此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題為 「基於壓縮真空態製備的大尺度光子網路用於分子振動譜模擬」。這項尖端技術為解決複雜的量子化學問題創造條件,亦為量子計算應用帶來了新的突破。 研究團隊由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量子工程與科學講座教授、量子技術研究院院長、傑出創科學人教授及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劉愛群教授領導,及研究論文第一作者博士後研究員朱慧慧博士主導及團隊的共同努力,合作機構包括南洋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新加坡微電子研究所及瑞典的查爾摩斯理工大學。 朱博士與團隊透過實驗展示了這款大規模量子微型處理器晶片的強大功能。團隊利用線性光子網絡及壓縮真空量子光源來模擬分子振動譜。該16位量子微處理晶片是在單個晶片上製造和集成。團隊還研發了一套完整系統,包括用於量子光子微型處理器晶片與控制模組的光電熱封裝、驅動軟件及用戶介面,以及可程式化的底層量子演算法。開發的量子電腦系統可應用不同計算模型。 量子微型處理器可用於處理複雜任務,例如更加快捷、準確地模擬大型蛋白質結構或優化分子反應。朱博士表示:「我們的方法可以突破傳統限制,實現早期的實用分子模擬,有望在相關的量子化學應用中實現量子加速。」 量子技術在材料科學、化學及凝聚體物理學等科學領域非常重要。量子微型處理器晶片是量子電腦的核心技術,為量子資訊處理提供不可替代的技術方案。 該研究成果為無數實際應用打開了新的大門,包括解決分子對接問題,以及使用圖形分類等量子機器學習技術。劉院士說:「我們的研究為解決實際的量子模擬技術開闢了新途徑。下一步,我們將擴大微型處理器的規模,以應對更複雜的應用,造福社會。」 團隊在量子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解決了使用量子計算微型處理器進行分子譜儀模擬的難題,是微型處理器及量子計算應用發展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完***

2024年8月19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

a

理大與瑞騰國際攜手推動體育科技人才及產業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瑞騰國際體育科技集團(瑞騰國際)今天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成立「體育科技人才與產業發展中心」(中心),透過推動體育相關的教育、學術交流及聯合科研項目,為業界培養頂尖人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體育科技教育、研究及產業發展。 合作備忘錄在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數碼港行政總裁鄭松岩博士見證下,由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院長、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系主任及生物力學講座教授張明教授以及瑞騰國際創始人及行政總裁楊瑞慷先生代表雙方簽署。是次策略夥伴合作將發揮理大的科研優勢和瑞騰國際的產業經驗,支持雙方在體育科技方面的學術活動和教育項目。 中心亦將連結理大研究人員與體育組織,由學者、科研人員、體育專家和業界人士組成專家團隊,進行具影響力的跨學科研究,同時致力探索優秀研究項目的合作機會,並參與本地主要研究資助計劃。在人才培育方面,瑞騰國際將運用其豐富本地及全球業界網絡,為理大於 2025 年開辦的體育科技與管理理學碩士課程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在產業發展方面,中心會為企業提供各類專業服務,涵蓋知識轉移、投資、業務和人際網絡拓展,以及技術培訓等,並作為孵化器與加速器,推動兩地體育產業發展。 趙汝恒教授表示:「理大以世界一流的學術與研究優勢,研發不少創新發明,並致力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理大很高興與瑞騰國際攜手成立『體育科技人才與產業發展中心』,發揮大學的卓越研究實力和企業的雄厚合作網絡,透過產學研協作,推動嶄新及尖端的體育科技研究和人才培育,加速大灣區的體育產業發展,提升業界整體競爭力,促進兩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楊瑞慷先生表示:「瑞騰國際作為全球化且領先的體育科技平台,非常高興與理大合作建立『體育科技人才與產業發展中心』。通過結合雙方的獨特優勢,我們致力在人才培養方面作出高質量貢獻,並推動行業發展。我們深信,中心不僅在香港和大灣區是獨一無二,還將為全球相關業界帶來可持續的社會、學術、產業和經濟效益。」 未來,中心將會積極探索理大支持和培育企業與瑞騰國際轄下重點創新項目的合作機會,發揮協同效應,以推動體育產業的人才培育、研究創新和知識轉移。   ***完***

2024年8月16日

活動 體育科技研究院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