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Photo 1_edit_r1

理大與中山市攜手共建技術創新研究院 推動兩地生物醫藥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山市政府)於7月30日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共建「香港理工大學中山技術創新研究院」。此合作標誌著雙方在推動兩地生物醫藥發展,促進產學研合作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率團參加中山市舉辦的「2024中山全球招商大會」,會上同時舉行研究院的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先生、中山市委副書記兼市長肖展欣先生、理大化學系講座教授黃嘉良教授、理大研究及創新事務處助理總監趙培先生見證下,由中山市委常委兼副市長葉紅光先生、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代表雙方簽署。 滕錦光教授致辭時表示:「我們與中山市政府攜手成立技術創新研究院,配合了天時、地利、人和;這不僅是我們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們與中山市共同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的一個新起點。研究院的成立除了為中山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更是響應習近平主席號召用好深中通道,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科技合作水準,推進區内產學研轉移轉化和新質生產力高度發展的一體化。」 研究院將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領域,聚焦自主研發的醫藥類產品,並致力改善社區的醫療條件。研究院亦將與中山市當地醫院等緊密聯繫,透過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造福廣大市民。深中通道的開通將加強中山與香港之間的交通便利性,以及人員、資金和技術流動,使中山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大局,研究院將發展成為創新科技高地,為中山市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提供強而有力的技術支撐。 是次合作不但加強了理大與中山市政府的連繫,更推動雙方攜手並進,共同迎接和把握創新科技帶來的巨大機遇。 ***完***  

2024年7月30日

活動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Photo 1

理大科研項目揚威美國「矽谷國際發明創新節」 勇奪九個獎項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科研團隊於2024年美國「矽谷國際發明創新節」(發明創新節)榮獲九個獎項,包括全場第二大獎、兩個特別大獎、五個金獎及一個銀獎。 發明創新節於7月26日至28日在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舉行,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帶領的多支理大科研及初創企業團隊於國際舞台展示大學科研成果,連繫全球投資者及商業合作夥伴,擴展理大國際影響力。 今年理大獲獎項目涵蓋醫療保健設備、創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聯網與傳感技術等多個範疇。其中,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軟材料及器件講座教授鄭子劍教授領導的研究項目「可用於重症監護的無線透氣心電貼片」勇奪全場第二大獎及金獎。項目為病人或潛在患者提供無縫的非侵入性心電圖監測,所採用的心電圖電極貼片不會引起皮膚發炎,確保心臟監測的持續性及舒適度,並維持監測準確性與深切治療病房採用的臨床設備相若,較傳統電極貼片更輕便,省卻以接線接駁設備的不便。 由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副院長及教授葉曉雲教授及其團隊研發的「智慧襯墊夜間支架:治療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的方案」,榮獲韓國發明振興協會特別大獎及金獎。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瑞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趙昕教授研發的「三維列印三週期極小曲面(TPMS)骨支架」則奪得克羅埃西亞發明者聯盟特別大獎及銀獎。 趙汝恒教授讚揚理大得獎團隊的卓越表現,並表示﹕「理大於矽谷國際發明創新節奪得多個獎項,反映理大科研和發明備受國際肯定。理大將繼續秉承『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的校訓,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並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應用,以應對社會未來的挑戰及提高人類的生活質素。」 「矽谷國際發明創新節」是美國最大型的科技發明展覽,今年吸引全球約30個國家或地區的科研機構、學術機構及企業代表參展。發明展廣獲跨國企業、投資者及創業家支持和參與,亦是發明家和工商業界探討將創新發明商品化及尋求合作機會的重要平台。 理大獲獎項目如下,詳情載於附件或可瀏覽理大知識轉移及創業處網頁。 項目 發明者 奬項 可用於重症監護的無線透氣心電貼片 鄭子劍教授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軟材料及器件講座教授、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副院長、材料與器件中心實驗室副主任 全場第二大獎   金獎 智能襯墊夜間支架:治療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的方案 葉曉雲教授 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副院長及教授   湯啟宇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 張文智教授 香港大學何馮月燕基金講座教授(脊柱外科)、港大深圳醫院院長 韓國發明振興協會特別大獎 金獎 三維打印三週期極小曲面 (TPMS)骨支架 趙昕教授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瑞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克羅埃西亞發明者聯盟特別大獎 銀獎 厚玻璃碳製備及熱處理屬性調整方案 楊熠先生 理大機械及工程學系博士生、理大初創「碳索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金獎 邊緣人工智能設備及機械人於人工智能物聯網的應用 曹建農教授 理大研究生院院長、潘樂陶慈善基金數據科學教授、分布式及移動計算講座教授、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院長、大數據分析中心實驗室副主任 金獎 漁芯:即時檢測微生物和污染物的芯片實驗室 蔡松霖博士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漁芯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劉揚博士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創新應用博士後研究員、理大學者領導初創「漁芯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邱美孌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金獎                                                             ***完***

2024年7月30日

成就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Photo 1

理大學者發現調節眼壓的關鍵機制 有望啟發青光眼治療方案

青光眼是導致視力受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醫院管理局統計,香港每100位40歲以上人士,便有3人患上青光眼。青光眼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的病徵,因此往往被人忽視,待患者察覺視力有異時,病情已經十分嚴重。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助理教授(研究)沈詩韻博士及其研究團隊,成功發現調節眼壓的關鍵因子和機制,為開發青光眼治療方案提供新思路,可望協助患者及早預防視力衰退。 青光眼患者的眼球內的液體(稱為「房水」)不斷流動,眼壓普遍較高,需要長期用藥控制。不過,目前的藥物治療存在局限,僅能延緩病情,不能遏止病情惡化,而且藥物耐受性不理想,療效會隨時間推移逐漸減弱。 科學界已知microRNA (miR)-17-92群對細胞信號傳導具重要作用,但其在眼部的具體功能尚未清楚。沈博士及研究團隊深入探討miR-17-92因子對眼壓的影響機制,發現血小板反應蛋白-1(TSP-1)是一種會減少房水外流並增加眼壓的蛋白質。其後,團隊在負責把房水引流到眼內的小梁網(hTM)細胞中,模擬miR-17-92群的三個因子,成功抑制TSP-1的表現,使小鼠眼睛排出的房水增加約73%。 沈博士及研究團隊最近獲得美國青光眼研究基金會2024年Shaffer研究資助基金撥款支持,進一步探討miR-17-92因子在眼壓調節中的作用。團隊將通過阻斷hTM細胞中TSP-1的上述三種miRNA潛在靶點,調查特定微小核醣核(miRNAs)與TSP-1之間的直接相互作用;亦將於小鼠眼球內注射TSP-1靶點特異性阻斷劑或miRNA模擬體,研究調節它們對眼睛房水排出系统和活體眼壓的功能性影響。 沈博士表示:「研究團隊發現基因組和蛋白質組方法的關鍵作用,將有助揭示青光眼等疾病隱含的遺傳和分子機制。尤其在青光眼治療方面,有助於確定潛在的生物標記、治療目標和個別治療方案,影響深遠。獲得Shaffer研究資助基金支持,亦證明了理大的科研實力能與全球頂尖眼科研究中心並駕齊驅,鼓勵我和團隊在青光眼研究領域繼續探索,精益求精,為青光眼患者的福祉貢獻。」 沈博士於分子研究領域擁有十多年經驗,成果享譽國際,熟練運用基因組和蛋白組方法。研究興趣包括房水形成和外流機制、眼壓調節、miRNAs對房水排出系统的影響、DNA甲基化對排流能力和眼壓調控的潛在候選基因等。 作為主要研究人員,沈博士目前有兩個項目獲得香港特區政府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支持,分別研究治療青光眼的基因編輯方法,以及表觀遺傳調控在青光眼中的作用。此外,她還在多個研究項目擔任聯合研究員,並獲得研資局優配研究金等不同科研基金支持。 ***完***  

2024年7月25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眼科視光學院

Photo 3

特區政府官員與立法會議員移師理大舉行足球友誼賽 行政長官親臨校園為巴黎奧運中國香港代表團打氣

特區政府足球隊應立法會足球隊邀請,今天於香港理工大學體育中心舉行室內五人足球友誼賽,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親臨理大校園,與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一同主持開球禮,並為出戰巴黎奧運會的中國香港代表團打氣。 理大署理校長黃永德教授與行政及拓展副校長盧麗華博士歡迎行政長官蒞臨理大校園,並與一眾特區政府官員及立法會議員齊聲高呼「堅並肩 撐港隊 香港運動員加油」的打氣口號,預祝香港運動員發揮善拼敢贏的精神,凱旋歸來,為香港增光。 身在非洲盧旺達的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以及百多名參與「服務學習」活動的理大師生一齊越洋祝賀友誼賽順利舉行。林大輝博士表示:「歡迎立法會議員及特區政府官員到理大切磋球技,發揮團結精神,相信友誼賽有助促進行政和立法機關的良性互動,並祝願香港隊繼上屆東京奧運後,在本屆巴黎奧運會再接再厲、再創佳績,為港爭光。」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衷心感謝理大借出場地及派出專業工作人員全程協助,並稱讚理大的熱情款待,以及與特區政府和立法會秘書處的工作團隊緊密合作、悉心安排,令是次友誼賽成功有序地進行。    ***完***

2024年7月20日

活動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press release image_TC

理大兩項目獲研資局主題研究計劃支持 為香港長遠發展策略作出貢獻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兩個科研項目在2024/25年度研究資助局主題研究計劃中,合共獲批超過1億港元資助,開展促進對香港起重要作用的新興研究及創新項目。理大連年獲得顯著資助支持,展開具有影響力的跨學科研究,以卓越的科研實力和創新專長,為香港長遠發展策略作出貢獻。 理大吳文政及王月娥紡織科技教授、時裝及紡織學院紡織科技講座教授、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總監陶肖明教授帶領的「多感仿真可穿戴裝置機理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項目,獲資助6,237萬港元。 理大設計學院兼電子計算學系Johan Hoorn教授帶領的「香港社區壓力緩解:大型語言模型賦能社交機器人的戰略性研究」項目,獲資助4,089萬港元。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理大的兩項獲資助項目,具備廣泛應用潛力,並貼切地為社會帶來裨益,充分展示了理大卓越的跨學科研究實力。理大在主題研究計劃屢獲佳績,支持我們致力於為香港長遠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我們將繼續透過拓展嶄新及尖端的科研項目,為世界創造福祉,引領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陶教授的項目將引領全球帶來重大的科技影響,首創多感仿真可穿戴裝置,可傳遞類混合氣味和觸覺,提供更身臨其境的體驗。該項目發揮了理大團隊的多學科專長和跨領域科研的卓越優勢,包括在柔性材料、物聯網(IoT)、可穿戴系統和生物醫學應用、電子織物、人工智能、聲學和信號處理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 這項研究產生的影響遠不止於開發新型裝置,還將廣泛為社會、產業發展以及人類生活帶動創新,包括醫療、物聯網、智慧城市、藝術技術、機器人、教育、體育、時裝與紡織以及個人防護等。 Hoorn 教授的項目旨在緩解社區壓力, 香港61%人口經歷壓力、焦慮、抑鬱和負面情緒,該研究將利用大型語言模型訓練社交機器人,並結合本地化、文化和個人數據,提供可能被忽視的個人心理護理,從而填補醫療保健系統的不足。 項目除了會開發社交機器人、連接至手機應用程式的虛擬化身,亦會研發新的分布式計算、可擴展性和隱私保護軟件架構。項目帶來的創新成果,將可惠及香港的在職人口,令多個行業受益,包括護理專業人員、社會工作者、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開發人員等。項目擬建立一個線上平台,予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開發人員延伸應用,除了護理領域,亦可滿足教育、酒店和娛樂等其他應用需求。   理大在2024/25年度主題研究計劃獲資助項目︰ 項目統籌者 陶肖明教授 吳文政及王月娥紡織科技教授 時裝及紡織學院紡織科技講座教授 智能可穿戴研究中心總監 項目名稱 多感仿真可穿戴裝置機理和關鍵技術的研究 摘要 本項目通過研究多感官模擬可穿戴裝置,揭示人類混合氣味嗅覺和多感觸覺模擬的運行機制,開發相關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項目將首創纖維集合體結構的仿生機制及其驅動裝置,用於複製混合氣和觸覺。透過建立人工智能模型和控制模擬設備的演算法,將感測器獲得的測量訊號聯繫起來,提供更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 該設備研發目標包括︰ 通過人工智能控制的感知和模擬混合氣味的嗅覺模擬設備; 通過改變其硬度、尺寸、表面形態和熱性質、可感知和調節作用力和溫度的織物觸覺模擬器; 可穿戴的基於織物的聲學聽診器,連續檢測人體內臟器官產生的聲音的位置和強度。   這不僅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元宇宙技術發展,還為醫療保健、物聯網、藝術科技、機器人、體育、時尚、紡織業等多個行業領域帶來變更。 批准預算* 6,237.8萬港元   項目統籌者 Johan Hoorn教授 設計學院兼電子計算學系教授 項目名稱 香港社區壓力緩解:大型語言模型賦能社交機器人的戰略性研究 摘要 本項目將開發人性化居家社交機器人,內置大型語言模型(LLM),以本地化、文化和個人數據為基礎,為香港精神健康服務不足的人群提供定制的心理健康支援。另外,會配置適用於移動應用程式的螢幕虛擬助理(Avatar)。   研發的新軟件架構將實現分散式計算、可擴展性和隱私保護,還將制定協定測試、邏輯符號人工智能和設計指南,探索創新方法和功能。並將經由本地社區進行實地評估,以助建立溝通模型,能夠預測和識別壓力或情緒低落的跡象,其後通過富情理的對話、求助信息或轉介專業護理等方式進行干預。 長遠而言,本項目有望減輕香港公共心理健康系統的負擔,同時通過人工智能驅動方式,便利市民更好地自我管理身心健康。   香港勞動人口,尤其是護理專業人員和社工都將從中受益。透過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開發者建立及開放線上平台,可惠及更多領域,如教育、酒店、娛樂等延伸應用。 批准預算* 4,089.9萬港元 *研資局提供資助金額的 90%,其餘 10% 將由協調大學提供。   ***完***  

2024年7月15日

成就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cover

理大學者倡導循環經濟實踐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 獲授銜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

為達致全球生產和消費可持續目標,需先透過嚴謹的研究基礎來推動循環經濟發展。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教授、研究及創新事務總監黃詠恩教授,榮獲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嘉許,頒發近港幣 800 萬元資助,支持展開相關研究,為社會帶來裨益。 黃教授獲冠予「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名銜。她的研究項目旨在加強循環經濟的治理,促進建立制度及檢視績效影響。循環經濟代表一種生產和消費模式,產品和材料可循環再用直至其使用壽命結束,從而減少全球的材料消耗。然而,根據 2023 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循環差距報告》,全球市場上全年僅有 7.2% 的資源得到回收和再利用。 儘管各地政府制定了循環經濟的行動計劃和政策,但要提升監管廢物回收和重用資源效率,集體的行業推動是重要一環。綜觀循環經濟的治理及對其效益的認知落差,這項研究旨在通過展示不同商業環境如何影響循環經濟的治理表現和效益,從而促進商界企業建立治理規範。 黃教授表示︰「獲得這次資助對我來說十分鼓舞,我將繼續致力於透過負責任消費與生產的研究實現可持續目標。理大的卓越學術能力、研究專長、專業設施以及跨學科資源,為研究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支持,推動以創新科研為社會帶來深遠影響。」 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旨在為卓越非凡的教授級學者提供持續研究支援,所屬大學會獲發放約港幣 800 萬元經費,資助為期 60 個月。 研究項目詳情: 項目統籌者 黃詠恩教授 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教授 研究及創新事務總監 項目名稱 施加政策以外: 循環經濟的治理,使其制度化及成效影響 摘要 本項目旨在加深對循環經濟治理及準則的認知,推動價值鏈合作伙伴採用並生產可回收的商品。通過展示不同商業環境條件如何影響循環經濟的治理表現,及衍生的商業成果,本項目將提供管理者和制定政策見解,推廣企業遵循產品設計、生產和報廢的治理規則,最終實踐環境責任,減少浪費和避免使用原始材料,長遠而言合力實現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12(SDG 12)。   ***完***

2024年7月11日

成就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2

香港理工大學南京技術創新研究院成立舉行揭牌儀式 並成立理大江蘇校友會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政府於7月6日在南京就共建「香港理工大學南京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院)舉行揭牌儀式。為發揮理大科研資源優勢,促進香港和南京兩地教育、科技、人才等雙向交流,雙方聯合打造國內一流、國際高端的戰略科技創新平台,促進項目落地孵化和產業化,實現更高水準的互利共贏。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女士對本次合作給予高度關注,並與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一行進行會談,為研究院的發展作深入交流。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女士(右)對本次合作給予高度關注,並與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左)一行進行會談。 在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行政及拓展副校長盧麗華博士、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理大南京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張丹教授、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之常先生、江蘇省科技廳廳長徐光輝先生、南京市副市長吳煒先生、南京市秘書長洪禮來先生及鼓樓區委書記王安偉先生見證下,為研究院進行揭牌儀式,標誌著研究院正式落地南京。 林大輝博士在致辭中表示,理大在過去 87 年已培育近 50 萬名校友,目前理大在 QS 世界大學排名榜上排第 57 位。理大將攜手南京地區的企業和政府共同合作,充分發揮兩地的優勢,推動科技創新,促進官、產、學、研深度融合,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理大期望研究院能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孵化基地,為南京科研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國家的科技創新作出貢獻。 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之常先生在致辭中表示,研究院的成立標誌理大及南京市委市政府雙方在科技創新的理念、科研發展目標相向而行,並在落實研究院科研領域上雙方透過優勢互補加強成效達致共贏,緊抱創新思維,向新而行,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佈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領域,雙方的共同理念成就研究院的快速建成及發展項目。 鼓樓區委書記王安偉先生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及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強調科技創新是貫徹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里程,而研究院的成立有助江蘇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實踐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鼓樓區將積極整合駐地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科教資源、科研設施,為研究院提供支撐,做好各類政府服務和人才服務。 研究院代表就針對人工智能、生命與健康、綠色建設與環境等研究領域進行宣講,向在場政府代表、科研機構及企業等嘉賓介紹落地南京後的總體發展方向及建設規劃。研究院將會開設四個研究中心,分別為「智能機器人與機電一體化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物聯網創新研究中心」、「智能建造研究中心」、及「視覺健康創新研究中心」。這些研究中心將通過與南京市鼓樓區政府展開一系列深化合作,爲企業、科研機構提供前沿科技創新研究和研發服務,致力將南京市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促進這些領域的科技創新發展。 此外,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研究院與南京港集團有限公司、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等 13 個單位,就研究項目落地簽署多份框架協議,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同場,為慶賀香港理工大學江蘇校友會(校友會)成立,在揭牌儀式後,理大舉行校友會成立慶典暨晚宴,超過三百名嘉賓聚首一堂,分享這個喜悅時刻。隨著江蘇校友會的成立,理大內地校友會網絡將變得更強大,推動發展內地校友工作,讓理大更切實地參與國家發展。   ***完***

2024年7月11日

活動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Photo 1

理大團隊研發主動排汗智能運動服 提供乾爽舒適穿著體驗

巴黎奧運會即將展開,運動熱潮席捲全球。然而,炎炎夏日做運動,衣服吸收大量汗液變得黏濕沉重,降低舒適度,甚至影響表現。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研究團隊從樹根傳輸水分系統以及人類皮膚出汗機制得到啟發,開發了一款採用仿皮膚抗熱紡織面料的主動排汗智能運動服「iActive™」,能有效加快衣服排汗速度、減輕衣服重量,降低運動期間因汗水累積而產生的黏膩感。 人體有數以百萬計的汗腺負責將汗水排出皮膚表面來調節體溫,然而隨着溫室氣體排放持續,酷熱天氣日數將與日俱增,增加了運動和戶外體力勞動的身體能量消耗和排汗量。即使穿著高透氣和排汗性能良好的衣服,仍會因汗水大量積累而感到不舒暢。有見及此,由理大利民先進紡織科技青年學者、時裝及紡織學院副教授壽大華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首創了基於仿生科技、具備主動排汗功能的智能運動服「iActive™」,而這項發明更於今年四月舉行的第49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勇奪金獎。 iActive™對應人體背部主要出汗位置,內置根狀汗液收集系統,採用低壓電控的仿皮膚抗熱紡織面料作為「人造汗腺」排汗器,主動且可控地將汗水猶如樹根傳輸水分般傳輸到衣服底部的排汗器。然後,排汗器會以液滴的形式迅速將汗水排掉。排汗器體積細小,輸出電壓僅約5V至9V,十分安全,電源裝拆亦相當容易,方便用家以手洗或機洗方式反覆洗滌衣服,保持衛生。當人體出汗率較少時,iActive™也可以取下電源單獨使用。 團隊採用的仿皮膚抗熱紡織面料能模擬人體汗腺,基於濕潤性梯度優化,單向快速傳輸汗液,將汗水由內部向外部單向排出,以降低衣物的黏滯感和重量,加強衣服的透氣能力,令衣物更乾爽,穿著起來更舒適。實驗結果顯示,iActive™的排汗速率是人體最大排汗速度的三倍,能確保皮膚微環境的良好透氣性,亦可防止身體在運動後因濕冷而造成不適。與傳統布料相比,iActive™採用的紡織物料在吸收汗水並達到飽和狀態下,重量減輕60%,黏膩感下降50%,能顯著為用家提供舒適的穿著體驗,幫助戶外運動愛好者和運動員發揮最佳表現。 另外,用家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自主控制運動服的排汗速度,以實現個人化的智能汗液管理。新技術更可廣泛結合各類紡織物料使用,進行可持續批量生產。除運動服外,iActive™亦適用於製作需要長時間高強度體力勞動及戶外工作人士的防護衣及工作服,例如醫護人員、建築工人、消防員和執法人員等,有效提升他們的工作表現。 壽大華博士表示﹕「全球暖化帶來的極端天氣和高溫,令防暑降溫措施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我們期望透過借鑒自然界中奇妙的抗熱和導液現象,研發多功能智能服裝和物料,推動製衣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解決全球面對的挑戰,並以科技力量為傳統服裝行業注入新思維,提升競爭力。」 研究團隊另一項重要研究成果是以沙漠甲蟲防曬和人體皮膚排汗機制為靈感開發的高效熱濕管理面料「Omni-Cool-Dry™」,採用防曬抗熱技術和單向排汗設計,確保用家在高溫高濕環境中保持身體乾爽舒適。團隊正在結合兩項研究的優勢,以進一步提升iActive™智能運動服的排汗和降溫功能。 壽大華博士為理大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及未來服裝紡織科技研究中心核心成員之一,是先進纖維材料及可穿戴技術專家,研究涵蓋促進個人熱濕管理、智能可穿戴設備、軟機器人等領域,並憑傑出科研成就屢獲國際殊榮,包括美國纖維學會2023年「傑出成就獎」(全球每年僅一位)、2021年及2022年TechConnect全球創新獎。其研究論文亦多次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刊登,包括《Science Advances》、《PNA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壽博士亦將於2025年在理大主辦美國纖維學會春季會議。   ***完***  

2024年7月10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時裝及紡織學院

01

理大卓越學術及研究成就獲「優配研究金」和「傑出青年學者計劃」支持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獲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和「傑出青年學者計劃」,合共撥款資助2.078億港元,獲得資助總額位列全港前三所大學。 理大在「優配研究金」有203項研究獲撥款約1.857億港元,獲資助金額在本地大學中高踞第三位。在工程學科目範圍,理大表現領先各本地大學,獲得最高的撥款達9,350萬港元。 「優配研究金」旨在為表現卓越或潛質優厚的學者提供額外資助,涉及兩項類別,包括為擴闊知識的基本研究,和對某些特定範圍作出理論運用的應用研究。 另外,理大有34個研究項目獲「傑出青年學者計劃」資助約2,210萬港元,獲資助金額位列本地大學中第二位。在工程學領域,理大表現卓越,獲資助約1,030萬港元,是本地大學獲得最多撥款的院校。 「傑出青年學者計劃」旨在培育新進學者,幫助他們為日後的教學及研究事業作好準備,評審準則包括科學和學術價值、首席研究員的資歷和研究成就等。 ***完***

2024年7月5日

成就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Photo 1

理大儀器助力嫦娥六號月背採樣 並成功獲批嫦娥五號月壤樣品 領銜深空探測研究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科研團隊繼研製「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為國家完成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表土採樣,助嫦娥六號探月工程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之際,理大的科研團隊最近亦通過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月球樣品管理辦公室的審核,成功獲得由中國嫦娥五號採集的月球土壤樣品,包括一份400毫克的表面鏟取樣品及一份42.6毫克的深層鑽取樣品。其中,月壤表面鏟取樣品亦是由理大團隊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採集而成。團隊已將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帶回和儲存於校園內的月壤儲存及分析系統,並將利用世界頂尖的一體式多功能原位分析設備,使研究人員無需離開儲存環境下,展開月壤深入分析研究計劃。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恭賀團隊為中國航天歷史譜寫了輝煌一頁,林博士說:「理大今年慶祝成為大學30周年,在剛剛公佈的Quacquarelli Symonds(QS) 2025年度世界大學排名位列第57位,在此重要時刻,理大成功通過國家審核獲得由嫦娥五號採集的月球土壤樣品,團隊一定會好好珍惜國家這份極之珍貴的禮物。」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指:「理大矢志成為創新型世界一流大學,強調科研要為社會帶來有價值的創新。我們重視人才,致力培育年輕科研人才,把科研經驗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期望與跨學科的專家攜手合作,為國家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嫦娥五號月壤深入分析研究計劃由有多次參與國家深空探測任務經驗的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及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及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容啟亮教授以及張心瑜空間科學教授、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系主任、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波教授率領,聯同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王興博士及研究助理教授Sergey Krasilnikov博士,團隊將探討在「月壤中找水」,研究月壤中熔結碎屑的微觀結構、熔結碎屑中的水含量及來源,研究成果將為未來研究月球及其他無大氣天體表面土壤的形成及太陽風注入產生的水資源分析提供重要參考。 吳波教授指:「很高興我的團隊能夠成功申請和親自把月壤樣品從北京的國家天文台帶到理大校園,月壤樣品具極大的科學價值,我們的跨學科團隊有多次參與航天實戰任務的經驗,研究領域涵蓋月球地質研究、著陸區地形地貌分析、太空載荷研製、月壤樣品研究、太空資源利用等,我們期待展開月壤深入分析研究,繼續發揮大學團隊的科研優勢,為推動香港的創科發展、貢獻國家出力。」 容啟亮教授指:「2020年我們為嫦娥五號研製『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將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月壤樣品帶返地球,現在月壤樣品就儲存在理大校園,對團隊別具意義。我們亦計劃申請嫦娥六號月背的月壤樣品,為人類認識月球和太空作出更多新的貢獻。在火星取樣返回以及中國人登陸月球,這兩項是國家2030年前最重要的任務,我們希望未來有機會再貢獻國家。」 從月球取回來的月壤樣品罕有而珍貴,對太空科學研究與資源開發利用極具價值。通過一粒月壤不但可了解月球的形成、演化、空間環境變化等重大科學問題,並且從研究月壤取得的成果可對地球帶來長遠的禆益,造福人類。未來航天任務以太空資源的科研目標為主,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的太空資源實驗室可長期和妥善儲存地外天體樣品於高純度氮氣保護裝置內以作相關跨學科研究。實驗室亦能研究將來從火星、小行星等採樣返回的樣品,繼續協助國家航天發展。   嫦娥五號月壤深入分析研究計劃由多次參與國家深空探測任務經驗的容啟亮教授(中)、吳波教授(左)率領,聯同王興博士(右)探討在「月壤中找水」。   吳波教授(左)與王興博士(右)均來自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研究專長涵蓋月球地質研究、著陸區形貌分析等領域。       理大成功獲得由中國嫦娥五號採集的月球土壤樣品,包括一份400毫克的表面鏟取樣品(左)及一份42.6毫克的深層鑽取樣品(右)。   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太空資源實驗室設置的月壤存儲及樣品分析設備,以妥善儲存及深入分析月壤。   ***完***  

2024年7月3日

成就 深空探測研究中心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