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Recap of DLS by Prof Eugene B Chang on 18 March 2024 2000 x 1050 pxTC

腸道微生態醫學權威Eugene B. CHANG教授主講理大高等研究院傑出講座

美國芝加哥大學Martin Boyer 傑出醫學教授、微生態組醫學計劃主任Eugene B. CHANG 教授於2024 年3 月18 日主講理大高等研究院第15場傑出講座,講題為「健康腸道微生態是甚麼及其重要性」。是次講座以混合模式進行,吸引了來自澳洲、亞洲、歐洲和北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200多名參加者,以及超過10,900人次透過多個社交媒體平台觀看直播。 講座首先由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致歡迎辭揭開序幕。隨後由未來食品研究院院長黃家興教授介紹講者。 在演講中,Chang教授首先分享了一些有關人體腸道微生態的趣味資訊,並指出腸道微生態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接著,他闡述了認識和保持腸道微生態健康的重要性。Chang教授表示,要透過各種測試,來確定重要器官的健康狀況,技術上是相對容易的,但腸道微生態則不然。他指出了傳統16S rDNA定序和宏基因組學定序指標的技術限制。其後,他概述了腸道微生態健康檢測技術應具備的特徵,並介紹了「經改良的標靶質譜」技術。此項技術將20個腸道微生物功能標誌,結合成一個評分。這樣可以有助定量分析腸道微生態健康的功能,並可應用於臨床,協助病人恢復腸道微生態健康。Chang教授進一步闡述了該技術可應用於維持腸道微生態、治療患有腸道微生態失調的病人,以及預測治療效果。最後,Chang教授分享指,其團隊將與未來食品研究院等科研機構,進行科研合作。 緊接的問答環節由未來食品研究院副院長邱家琪博士主持,現場及網上觀眾與教授進行富有成效的討論和交流。   按此重溫

2024年3月18日

Meet PolyU Academicians and Distinguished Scholars Prof CHEN Qingyan2000 x 1050 pxTC

《理大院士及傑出學者》影片系列 | 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最近推出《理大院士及傑出學者》全新影片系列,介紹理大學者的卓越研究與創新。請即觀看第25集,了解更多有關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在建築環境和通風系統方面的傑出研究成果! 陳教授是理大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系建築熱科學講座教授。他研究的建築環境範疇,包括建築物的室內環境、建築物室外的周圍環境,以及飛機和郵輪等的封閉環境。陳教授先後開發了多款通風系統,以減少建築環境中的能源消耗和空氣傳染疾病。他亦制定了建築設計師指引和手冊,以幫助他們設計通風系統。陳教授在史丹福大學的「2023年全球首2%頂尖科學家」榜單中,於「建築與建造」領域排名第13位。 陳教授擔任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引領高等研究院推動理大成為為重大社會挑戰,提供交叉學科解決方案的領先學府。目前,理大高等研究院共設有十一個研究院和七個研究中心,匯聚了500多位來自不同學科的資深研究員。理大高等研究院科研人員聚焦於「先進科技及製造」、「健康與福祉」,以及「智慧和可持續發展城市」三大範疇,透過交叉學科和成果轉化,為各大社會難題提供具影響力的交叉學科解決方案,惠及香港、國家以至全世界。   請即觀看:https://youtu.be/OPUrMvJ4zhI(只有英文版本)

2024年3月15日

20240313_PRI and Jilin University researchers develop novel sensor_TC

光子技術研究院聯同吉林大學研發新型感測器 實現高靈敏度氣體檢測

光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及光子儀器講座教授靳偉,以及吉林大學王一丁教授組成的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用於高靈敏度氣體檢測的新型「晶片型光熱光譜感測器」。 光熱光譜是一項光學分析技術,利用感測器來確定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成分。技術照射光束於樣本上,並測量該樣本因照射後所產生的熱能。現時的光波導氣體感測器,其靈敏度和測量範圍有限。團隊展示了一種新技術,利用光熱光譜和感測晶片,實現高靈敏度的氣體測量。 團隊研發的新型「光波導感測器」,以硫屬化物玻璃作為核心層材料,可用於感測無色易燃氣體「乙炔」。這項全新感測技術,其性能優於傳統的直接吸收感測器,乙炔感測靈敏度達4 ppm,動態範圍可超過5個數量級。 研究結果已發表於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https://doi.org/10.1002/lpor.202301071)。團隊現正進行進一步研究,務求優化波導結構、改善熱積累、深入了解光熱轉移機制。

2024年3月13日

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研發納米技術 助延長眼科藥物於角膜停留時間

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黃文秀教授與滑鐵盧大學劉珏覺文教授合作,成功利用「功能性適配體脂質體」納米粒子,研發出一款用於治療乾眼症的新配方。 延長藥物在眼內的停留時間,是眼部釋藥所面臨的重大挑戰。環孢菌素A是可一款用於治療乾眼症的藥用成分。團隊開發的「功能性適配體脂質體」,可以延長環孢菌素A在眼角膜表面的停留時間。「功能性適配體脂質體」是一種納米顆粒,顆粒表面上的適配體,可選擇性地與特定分子靶標結合,且具高親和力,從而延長了包裹在脂質體內的藥物的遞送時間。團隊研發現一款能結合眼角膜的適配體,並結合環孢菌素A脂質體,達致延長藥物遞送的效果。這不僅可減輕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還可增強治療乾眼症的療效。 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三本知名期刊。此項研究開拓了適配體與納米顆粒结合的靶向藥物遞送,有望未來可透過眼藥水遞送天然產物、補充劑和分子,從而達致眼疾治療效果。 閱讀研究全文: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19417023001221

2024年3月12日

20240312_MHRC Member introduces music-with-movement_TC

智齡研究院成員於港台電視節目介紹長者智能音樂律動互動程式

智齡研究院成員及護理學院副教授張詩琪博士,於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凝聚香港》中,介紹其團隊研發的「智能音樂律動互動程式」。該發明透過結合經典音樂、擴增實境(AR)遊戲和動作感應偵測技術,集成「一站式智能音樂律動互動程式」,透過互動音樂律動干預,改善認知障礙症長者的認知和社交能力。 該項發明獲頒「2024年國際消費電子展創新獎(無障礙與老齡科技)」。理大是香港唯一獲此殊榮的院校。 網上重溫:https://polyu.me/4cdiDtt (9:13–14:36)  

2024年3月12日

曹建農教授接受大公報專訪 談本港新質生產力

理大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院長曹建農教授接受《大公報》專訪,就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分享個人看法。他表示,新質生產力涉及新型計算基礎建設、雲計算及大數據,也就是邊緣運算及人工智能的發展。他指出,各企業如能做到基礎設施全面數字化,憑着本港在第三代互聯網3.0的發展,加上相關研究的優勢及政策保障,形成大數據後,便可把各產業不互通的資訊系統「孤島」連結及打通,實現數據互換,有利本港發展新質生產力及數字型經濟。   網上報導: 大公報 - https://polyu.me/3Ivt8eb 華僑網 - https://polyu.me/3T3esYs

2024年3月10日

DLS by Prof Eugene B CHANG on 18 March 2000 x 1050 pxTC

腸道微生態醫學權威Eugene B. CHANG教授主講理大高等研究院傑出講座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誠邀您於2024年3月 18 日(星期一)下午 4:15至下午5:45(香港時間)在理大校園或透過Zoom參加我們的傑出講座。是次講座由美國芝加哥大學Martin Boyer 傑出醫學教授、微生態組醫學計劃主任Eugene B. CHANG 教授主講,講題為 「健康腸道微生態是甚麼及其重要性」。 在胃腸道裡的不同生態系統中,有著數萬億種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是構成宿主健康所需的重要器官。與身體的其他重要器官一樣,腸道微生物器官通過促進營養消化和吸收、宿主免疫力發展和調節,以及維持代謝穩態等過程,為體內區域和系統上帶來益處。另一方面,腸道微生態的受損和功能失調(即「微生態失調」),可增加艱難梭菌結腸炎、炎症性腸病、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等多個疾病的風險和發病率。由於至今我們對於如何定義和量化腸道生態健康(「微生態健康」)尚未達成共識,故此腸道微生態健康的修復或恢復仍是個挑戰。如不了解何謂「微生態健康」,那麼定義「微生態失調」會變得更困難。目前基於微生態的干預措施(例如,活體生物治療藥物、醫療食品和糞便微生物移植)的開發和實踐很大程度上是實驗性的,療效往往仍有待商榷。故此,我們需要評估腸道微生態功能的定量指標。本次講座將重點討論這些工具的原理和開發。 Eugene B. Chang 教授透過腸道微生態視角,研究在腸道健康和疾病狀態下(特別是炎症性腸病(IBD)和代謝紊亂)的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和疾病的致病機理。為探究箇中機理,他的研究室採用實驗、臨床和生物資訊學(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方法來辨明與維持腸上皮、免疫系統和代謝穩態相關的特定作用機制和生物標記。他曾參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人類微生態計劃」,目前有多項交叉學科研究獲該院資助。Chang教授擔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國家糖尿病、消化和腎臟疾病研究所(NIDDK)P30 消化疾病研究中心(DDRCC)主任逾20多年,他同時為NIH 國家消化疾病委員會成員、NIDDK 理事會成員、NIH 優異獎得主、IBD 研究實驗室主任、胃腸病學研究小組前主席、美國胃腸病學協會(AGA)理事會主席,曾任多屆AGA管理委員、NIDDK 諮詢委員,同時為芝加哥大學微生態組醫學計劃主任。他擁有超過40多年指導科研發展的豐富經驗,獲頒多個指導和教學獎項,曾擔任NIH 消化健康與疾病撥款計劃(T32)培訓主任及計劃總監,及設計相關培訓課程。其課程獲AGA認可,及納入芝加哥大學傑出醫學教育家學院碩士課程。他的研究發表於《Nature》、《Cell》及《Science》等國際知名期刊。 萬勿錯過向傑出學者學習的機會! 詳情及報名:https://polyu.hk/rJoti

2024年3月8日

Recap of DLS by Prof Ioannis Brilakis on 8 March 2024 2000 x 1050 pxTC

劍橋大學Ioannis BRILAKIS教授主講 PAIR 傑出講座 論建築環境的數位孿生

英國劍橋大學Ioannis BRILAKIS 教授於2024 年3 月8 日主講理大高等研究院第14次傑出講座,講題為「建築環境的數位孿生」。是次講座以混合模式進行,吸引了來自澳洲、亞洲、歐洲和北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370多名參加者,以及超過13,100人次透過多個社交媒體平台觀看直播。 講座首先由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致歡迎辭揭開序幕。隨後由理大副校長(研究與創新)趙汝恒教授介紹講者。 在演講中,Brilakis 教授首先介紹了數位孿生,指出數位孿生是推動數位轉型的核心技術。隨後,他闡述數位孿生在建築行業的應用,解釋該技術如何應用於工程項目規劃、設計、施工、維護和運營。他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相關研究,這些研究透過低成本方法,生成物件導向的基礎設施幾何圖,並通過生成的數位孿生模型,對建築物的缺陷進行檢測及映射,從而實現對空間缺陷的自動測量,以及感測器和感測數據建模。Brilakis 教授亦引用例子,講解這些技術成果如何應用於「可供製造和裝配的設計」(DfMA)、結合混合實境的流動檢查,以及針對建築物意外損壞的保養。最後,Brilakis教授表示,數位孿生、智慧材料、數據科學、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數字資產,並指出這些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 緊接的問答環節由土地及空間研究院院長丁曉利教授和成員王予紅教授主持,一眾現場及網上觀眾與教授進行富有成效的討論和交流。   按此重溫

2024年3月8日

20240305Dr James FANG awarded 2024 Pew Fellowship in Marine Conservation 2000 x 1050TC

方家熙博士獲選2024年度皮尤海洋保育學者

熱烈恭賀未來食品研究院核心成員﹑土地及空間研究院及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成員、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系副教授方家熙博士, 獲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選為「2024年度皮尤海洋保育學者」。 本年度共有六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得獎科學家,而方博士是東亞地區的唯一獲獎者。每名獲獎者獲共15萬美元資助,為期三年,以支持其開展原創海洋保育研究。方博士的研究將透過重建珍珠貝礁,促進香港的海洋環境健康、生物多樣性和海洋食品可持續性。

2024年3月5日

RISE publishes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on organic solar cells_TC

智慧能源研究院發表有機太陽能電池突破性研究

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副主任丶鍾士元爵士再生能源教授及能源轉換技術講座教授李剛及其團隊领衔,於兩項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已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題為「Rational molecular and device design enables organic solar cells approaching 20% efficiency」的研究,是由來自理大、中國內地中科院重庆分院、香港中文大學,以及韓國和美國多地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進行。團隊成功開發了一種功能互补的光吸收分子o-BTP-eC9,並在基於PM6:BTP-eC9的有機太陽能電池中實現了创纪录19.9%的功率轉換效率。 另一研究「Efficient all-small-molecule organic solar cells processed with non-halogen solvent」,是由來自理大、香港城市大學,以及廈門、廣州、成都和武漢多地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進行。團隊設計並合成了一種小分子供體BM-ClEH,以改善全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無滷溶劑加工,並實現了二元器件15.0%和三元器件16.1%的高功率轉換效率。 閱讀全文(只供英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6022-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6144-8

2024年3月2日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