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ISSUE 12  December 2024 2000 x 1050 pxTC

PAIR 通訊 · 第 12期 · 2024年12月號現已出版

我們很高興發布最新一期的《PAIR通訊》! 第12期通訊回顧了高等研究院在過去幾個月的一些重點事件和動態,其中包括理大高等研究院與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科研合作項目「PolyU–RMIT FutureLab」,以及大學旗艦活動「理大創科 × 校友日2024」。 今期「封面故事」專訪了三位分別來自機械工程、聚合物科學,以及生物資訊學領域的頂尖學者,介紹了他們的開創性研究成果,以及分享他們對其專業領域的科研挑戰的真知灼見。「人物」部分報導了高等研究院成員的非凡成就。我們尤其自豪有138名高等研究院學者躋身美國史丹福大學公布的「全球首2%頂尖科學家」名單。「科研成果」部份涵蓋多項由高等研究院人員主導的研究發現及技術,這些成果透過不同途徑改善了大眾日常生活。當中包括保障高溫環境工作安全的智能軟體機械人防護衣、有助準確預測光伏發電的深度強化學習框架等等。 請即閱讀,獲知更多有關高等研究院的最新發展!   PAIR 通訊 · 第 12期://LINK HERE//

2024年12月5日

20241203_RCDTT Associate Director Dr Dan WANG shares research insights on ESG development_TC

旅遊業數字化轉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丹談中國酒店業綠色發展

旅遊業數字化轉型研究中心副主任、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教授王丹博士早前接受央視網專訪, 談及中國酒店業的綠色發展。她提到,理大團隊開發了一個包含9個維度和80多個指標的綜合評估體系「中國飯店業綠色發展指數」,用於評估酒店在能源使用、水資源管理、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的綠色發展水平。數據顯示,節能減排是目前酒店業的最大亮點,許多酒店採用智慧化解決方案以降低營運成本和碳排放。然而,許多酒店在環境管理系統方面仍需加強。另外,中國區域之間的環保意識差異對推行部分環保措施時造成了阻力。 王博士續說,資金投入,尤其對中小型酒店而言,是推動酒店業環保改造的最大挑戰。她建議政府提供補貼和稅收優惠等針對性支持,並設立環保獎以提升綠色酒店的社會認可。行業協會也可透過培訓和經驗交流,促進業界掌握環保技術和管理方法。她認為,消費者的參與需要與整體社會環保意識的提升協同推進,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等各方共同努力,逐步推進可持續發展。   網上報導: 央視網 - https://polyu.me/4ifzJdt

2024年12月3日

20241202_Symposium o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successfully held_TC

「2024體育科技研討會」圓滿結束

體育科技研究院於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理大校園舉辦「2024體育科技研討會」,吸引逾200名學生、研究人員和業界人士參與。是次為期三天的研討會由研究院聯同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瑞騰國際體育科技集團及薩馬蘭奇體育發展基金會合辦,匯聚多位前奧運及世界冠軍運動員、專家學者和體育產業業界領袖分享經驗及體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討會首日邀得六位前中國香港隊和國家隊奧運及世界冠軍運動員,分享了應用體育科技的經驗及他們退役後的個人和事業發展。在其後兩天的研討會,多位學者和業界專家分享了體育科學與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產品,討論了如何結合運動生物力學、智能可穿戴系統、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提升訓練效果。此外,國家游泳隊主教練代表及前國家游泳隊世界冠軍分享了國家精英游泳運動員的訓練體制。 座談會上,體育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明教授宣布成立「國際體育科學技術學會」,旨在促進體育學術及產業機構的國際交流和合作。此外,香港理工大學將於明年開辦「體育科技與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培育體育科技人才。 新聞稿:https://www.polyu.edu.hk/tc/media/media-releases/2024/1205_-polyu-risports-hosts-2024-symposium-on-sports-science-and-technology/ 網上報導: 香港新聞網 - 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0856007&channel=4372

2024年12月2日

Eleven PAIR members recognised amongst worlds most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4 2000 x 1050 pxTC

理大高等研究院十一位學者獲選為「2024年度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理大高等研究院十一位學者獲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評選為「2024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4),印證理大的科研及學術成就備受國際認可,並在不同領域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此項殊榮旨在表揚在各自研究領域極具影響力的頂尖學者,他們在過去11年間發表的多篇學術論文,在其學術範疇和出版年份內的被引用次數均高踞全球首1% 。本年度共有6,636名來自59個國家和地區、不同領域的學者獲選。 獲評為「2024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的理大高等研究院學者如下(按英文姓氏排列): 姓名及職銜 理大高等研究院轄下研究單位 跨領域 柴揚教授 理學院副院長(科研) 應用物理學系教授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 光子技術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成員 黃海濤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教授 光子技術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先進製造研究院、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成員 李剛教授 鍾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光子技術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 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副院長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成員 羅健平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講座教授 光子技術研究院成員 沈岐平教授 協理副校長(環球合作) 建築及房地產學系講座教授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 土地及空間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成員 王鑽開教授 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 郭氏集團仿生工程教授 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體育科技研究院、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成員 吳韜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講座教授 光子技術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成員 嚴鋒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講座教授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副院長 光子技術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體育科技研究院成員 張曉博士 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先進製造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成員 工程學 嚴晉躍教授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 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成員 化學 黃勃龍博士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未來食品研究院成員 #首要機構為新加坡國立大學

2024年12月2日

20241202PolyU startup offers free liver disease screening for grassroots 2000 x 1050 pxTC

理大初創為基層提供免費肝病檢查

智齡研究院院長、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兼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鄭永平教授、工程師創立的理大初創「意領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推出的Liverscan®,爲肝病篩檢帶來了技術上的革命,同時爲患者,特別是貧困地區患者,提供了更多早診早治的希望。 Liverscan®將理大的實時圖像引導專利技術結合瞬時彈性成像(TE),通過測量超聲波在肝臟組織中的傳播速度,精準評估肝臟硬度,從而實現非侵入性、快速的肝纖維化和脂肪肝的診斷。Liverscan®將篩檢時間縮短至僅一分鐘,同時把測量的探頭設計成無綫掌上型,令技術更易操作、更便利,使其更易被患者和操作人員接受,適合用於進行早期診斷及治療肝病期間的持續檢測。另外,Liverscan®的價格僅為傳統同類設備的三分之一左右,使基層醫療機構也能負擔得起。 針對貧困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意領科技積極與地方政府和社區醫療機構合作,進行公益篩檢活動,爲居民提供免費脂肪肝和肝纖維化的檢查。2024年,Liverscan®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上市許可(FDA510K)和中國NMPA醫療設備的認證。目前,約有30套Liverscan®在香港、澳門及中國大陸的多個城市作臨床使用。公司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實現全球10萬台設備的裝機量,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和貧困地區,這將顯著推動肝病篩檢的普及,從而有助減低肝硬化和肝癌等嚴重肝病的發生。此外,意領科技在2024年5月的「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上,聯同理大及多家本地合作機構推出為期五年的「關愛肝 – 香港千萬人次肝病早篩計劃」。理大在2024年12月份正式推出活動,為所有理大全職員工提供肝健康篩查。   閱讀更多:https://www.polyu.edu.hk/tc/media/media-releases/2024/0517_polyu-nurtured-startup-takes-lead-in-implementing-liver-disease-screening-programme/   網上報導: 鳳凰新聞 - https://polyu.me/3ZeNMHq

2024年12月2日

20241130Prof ZHENG Yongping introduces Liverscan on TV programmeTC

鄭永平教授於電視節目介紹Liverscan®

智齡研究院院長、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兼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鄭永平教授、工程師,於有線電視節目「智創未來」介紹其團隊研發的「掌上式實時超聲圖像引導系統Liverscan®」。此系統通過測量肝組織的硬度,評估肝纖維化的狀況,在十分鐘內進行無創肝臟檢查。這技術標誌著推動肝病的早期精準預防和高效診斷邁出了重大一步。 網上報導: 有線電視 - https://polyu.me/4ihiNTZ (18:36 - 22:09)

2024年11月30日

Prof ZHANG Ming shares TaichiRun in Sing Tao Daily 2000 x 1050 pxTC

體育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明教授於《星島日報》談「太極健身跑」

體育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明教授早前接受《星島日報訪問》,介紹「太極健身跑」研究計劃。「太極健身跑」通過調節跑步的方式,由速度較慢、心率較低的「極陰」狀態,平穩地提升至速度較快、心率較高的「極陽」狀態,回歸至「極陰」狀態,讓身體維持在舒服的目標心率。 張教授指,研究院長遠希望建立人體的大數據庫,通過科技快速掃瞄得到人體特徵,提出潛在問題,再作後續處理。他續指,「運動處方」的概念在內地和外國已推行,通過運動而非服藥解決健康問題,研究院正在研究不同運動對人體的影響,正確做運動能否改進慢性疾病,以及找出適合作為處方的運動。   網上報導: 星島日報- https://polyu.me/4i8GFsI 頭條日報 - https://polyu.me/3CKOS65

2024年11月28日

20241NS

黃維揚教授於港台節目「未來.無限」談提升有機太陽能電池助減碳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執行委員會成員、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兼體育科技研究院成員、理學院院長黃維揚教授,早前於香港電台「未來.無限」節目談及如何透過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而協助減碳。 黃教授目前主要從事新型高性能光功能材料設計、製備及光電應用方面的研究,尤其針對這些材料的發光性質,以及材料穩定性的科研工作。他帶領團隊實現了高性能的多種發光顏色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團隊通過分子設計,得到了高性能具有熱激活延遲螢光特性的新型深藍色發光材料。用這種深藍光材料製備的OLED實現了超過35%的外量子效率,為目前世界最高效率之一。 最近他的團隊也實現了利用過渡金屬配合物提升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至超過19%。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超薄、高柔性特點可以與可穿戴電子設備集成,利用太陽光實現可穿戴電子設備自主供電。 黃教授亦提到,針對這兩種光電器件的未來研究趨勢主要是從高性能活性材料的分子設計和器件結構設計兩個方面繼續提高光電轉換效率;提高他們的穩定性及使用壽命;以及研發有機半導體電子技術及應用。他認為,未來在實現活性材料的低毒性或無毒性,可有助於降低環境污染和實現可持續發展。   網上報導: 香港電台 -  https://polyu.me/3Z2YSza

2024年11月23日

20241121 Prof WENG Qihao co authors study on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urban transformation_TC

翁齊浩教授合著時空分析研究 探究美國德州奧斯汀的城市轉型

土地及空間研究院副院長、地理空間智能研究中心院長、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成員兼地理信息學和人工智能講座教授翁齊浩教授及其團隊,近日於《Science Direct》發表研究論文,題為「城市轉型潛在因素的時空分析:量化德州奧斯汀都會區城市規劃意向的影響」(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underlying factors in urban transformations: Quantifying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plan intentions in the Austin Metropolitan Area, Texas)。 城市規劃已成為普及用於管理城市增長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基於社會經濟和地理背景的差異,分析城市規劃對主導土地開發和引導城市化方面的影響仍存在爭議。研究團隊針對美國德州奧斯汀在三個不同時期的城市空間轉型進行了深入分析,當中涵蓋規劃前時期(1992–2001年)、德州中部規劃(Envision Central Texas, ECT)時期(2001–2011年),以及奧斯汀全市規劃(Imaging Austin Comprehensive Plan, IACP)時期(2011–2019年)。 研究結果顯示,城市擴張和低強度開發的新區域建設在2001年後顯著下降。同時,高強度土地開發的百分比在轉型後顯著增加。研究採用「地理加權邏輯回歸」(Geographically Weighted Logistic Regression, GWLR)模型,深入分析2000年代中期起空間變化規劃意向對於引導空間規劃實踐的影響。結果表明,傳統因素對城市轉型的影響逐漸減弱,而規劃意向的影響則隨時間而愈加顯著。在多個的規劃意向裡,發展市中心的相關規劃意向的影響力,相對於保護區和交通系統的相關規劃意向較為小。研究確立了IACP對奧斯汀的城市空間轉型的深遠影響,這主要是因為該規劃行動比ECT有更清晰和明確的規劃意向。本研究有助於更深入了理城市空間轉型動態,對於未來可持續城市發展的規劃舉措富重要意義。   閱讀全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4837724003685(只有英文)

2024年11月21日

20241121RecapPAIR DL by Prof ZHENG Quanshui 2000 x 1050 pxTC

中科院院士主講PAIR傑出講座 分享跨界創新研究反思

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零一學院創始院長兼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教授鄭泉水教授於2024年11月21日在香港理工大學校園主講第31場PAIR傑出講座,講題為「二十年跨界創新研究的反思與建議」。講座吸引逾百名現場參加者,以及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超過11,800名在線觀眾通過嗶哩嗶哩、微信、微博和YouTube等多個社交媒體平台觀看直播。 講座由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致歡迎辭及介紹講者。鄭教授在演講開場時簡述了引領創新和技術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他指出任何一項成功的創新在「從0到1」和之後「從1到N」階段都難免遭遇「死亡谷」,而且每一段都是長達10餘年的週期。接著,他詳細講述了他和團隊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在「結構超滑技術」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兩方面,跨越了從0到1階段的死亡谷,並步入了從1到N的發展階段。鄭教授還分享了他學術和研究旅程中的關鍵轉折點,並概述了深圳零一學院是如何培養跨界學科研究頂尖人才。 講座的問答環節由陳教授主持,一眾參加者與鄭教授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討論。   按此重溫  

2024年11月21日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