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200615_1

香港理工大學聯同澳門科技大學 • 研發推進新冠肺炎診斷技術

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遍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面對大量個案,如何快速、準確地診斷及識別高危患者以進行早期治療尤其重要。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積極參與抗疫,並與各界夥伴合作,推展多項防控工作。理大今天宣布,與澳門科技大學(澳科大) 以及一些國內院校合作,成功開發一套用作快速診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工智能(AI)系統,這項名為「人工智能輔助影像學對新冠肺炎進行精準診斷、定量測量和重症預測」(Clinically Applicable AI System for Accurate Diagnosis,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and Prognosis of COVID-19 Pneumonia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的研究(文章連結),經已在國際著名科研期刊《細胞》上發表。 這套嶄新的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通過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hest CT),能有效地區分新冠肺炎和其他類型肺炎(其他病毒性和細菌性),並於20秒內預測嚴重程度,其準確率高達90%以上。它可以在醫療系統嚴重負荷的情況下發揮重要作用,協助放射治療人員和醫生進行快速診斷,加快診斷效率,節省時間。 該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澳門科技大學張康教授表示,研究團隊使用來自3,777名病人的大型電腦掃描(CT)數據庫進行深度學習和測試,以建立一個人工智能診斷模型用作區分新冠肺炎(NCP)和其他類型肺炎;該人工智能診斷系統能夠提供準確的臨床預測,協助臨床醫生作出診斷,及早安排合適的臨床管理和資源分配,為一眾醫生的抗疫工作提供支援。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座教授劉耀南醫生表示,人工智能團隊使用深度學習,語義分割和多種神經網絡架構等技術,創建一個包含文本分析、量化分析和診斷分類的人工智能診斷系統。此外,根據國際標準上有關肺部病變、肺及肝損害的相關研究和臨床指標,開發了一個全面的綜合評分系統,用以更準確地預測肺炎嚴重病變從而進行後續治療。 理大與澳科大的科學家,亦繼續就新冠肺炎進行不同範疇的研究合作,為診斷和治療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方向。其中一項有關新冠肺炎患者感染SARS-CoV-2 (COVID-19) 的血清研究,最近亦於另一知名科學期刊《自然醫學》上發表,文章主題為「抗SARS-CoV-2的免疫球蛋白M和G抗體的血清反應研究」(Seroprevalence of immunoglobulin M and 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in China”) (文章連結)。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衞炳江教授表示:「理大一直運用自身的專業和網絡,並透過與不同界別合作進行研究,為人類福祉而努力。疫情期間,我們開發了可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自動快速診斷系統,亦進行了各項抗疫相關的科研。我們與澳科大自2018年起合作,並聯同多間粵港澳大灣區院校與美國合作夥伴組成聯盟,共同構建生物科技和轉化醫學合作研究平台以進行多項高影響力科學研究。雙方的長期合作關係,令我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得以迅速反應,開發這項針對新冠肺炎的診斷和預測新技術。」 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文遜教授亦指,此人工智能系統已在不同國家的多間醫院中使用,現正與美國貝勒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和史丹佛大學在內的幾所著名大學合作以應用於當地。相信這個應用系統能夠在香港、中國大陸不同地區以至全球採用。 COVID-19是一種新的高度傳染性病毒。截至6月10日,全球已有超過700萬人受到感染。在這關鍵時刻,理大和澳科大的研究團隊在合作夥伴的支持下,將繼續進行針對新冠肺炎的研究,將科技應用於預防、診斷、治療和管理等範疇,以對抗疫情。 點擊瀏覽相關照片

2020年6月15日

研究及創新

20200520_1

理大研發新一代數據存儲技術 透過國家新一代載人飛船進行太空試驗

太空任務需要長時間存儲大量數據,然而現有的數據存儲裝置,其存儲密度及保存期限均已到達一定的極限。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團隊成功研發使用多肽的新一代生物數據存儲技術,並透過「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進行太空試驗,期望日後能將此項技術應用於太空探索等大數據管理。 由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姚鍾平博士及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劉重明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一項新技術,利用多肽存儲數字信息及串聯質譜測序以進行數據讀取。相比現有的商用數據存儲裝置,以及去氧核糖核酸(DNA)等其他研發中的存儲技術,多肽存儲技術具備存儲密度更高、存放時間更久等優點,較之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而降解的DNA,多肽即使經過數百萬年仍可進行測序,是執行航天任務期間存儲大數據的嶄新技術。 姚鍾平博士認為,多肽合成工業的普及令多肽合成變得更快速,成本亦得以降低;而隨著蛋白質組學的發展,成千上萬條多肽的序列亦能於短時間內進行測定。此項新技術是全球首個結合蛋白質組學與數據存儲技術的成果,有望為現時的數字信息存儲業帶來改變。這項科技除可用於存儲太空實驗室大數據之外,亦能廣泛應用於會產生大數據並需要作長時間存儲的政府及商業機構。姚博士指出,隨著多肽合成工業和測序技術的發展,應用新技術的成本亦會更趨合理。 隨著「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於2020年5月5日發射,理大在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的支持下,已將多肽存儲的信息載入太空,以驗證多肽存儲數據資料置於太空環境後,會否影響其讀取時的可靠性及穩定性。該樣本存儲了理大校訓「開物成務‧勵學利民」和「香港理工大學,八十周年校慶」的雙語文本檔案,以及歌曲「平安夜」的音樂檔案。理大團隊將進一步讀取及分析所回收的數據,這項嶄新的生物信息存儲技術,可望為未來太空探索提供更可靠的數據管理方案。 理大擁有豐富的航天技術研發經驗,其研究人員自1990年代以來參與了多個國家和國際太空探索項目,現在透過這項太空生物實驗,理大有幸參與「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升空的歷史性任務,以支持國家探索火星的計劃。理大期望繼續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和華潤生命科技集團等研究夥伴作進一步合作,為未來航天飛行和太空探索取得更具前瞻性的成就,以造福更多人。 關於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有逾八十年的輝煌歷史,是一所活力充沛、抱負遠大、具前瞻性願景的大學。理大致力培育人才、拓展科研實力,矢志為香港、國家及世界發展作出貢獻。理大提供最優質的全人教育,栽培敢於面對未來挑戰的世界公民和懷抱社會責任的領袖,開展富有深遠影響的跨學科研究,並積極轉移知識以創造價值、造福世界。透過建立策略夥伴關係和合作計劃,理大落實教學及科研國際化,並與國家的發展接軌。 理大以「啟迪思維 • 成就未來」作為教研承諾。透過屬下八個學院,理大目前開辦一百六十多個課程、參與三千二百多項研究,並與超過六百六十家內地和海外院校攜手推出不同類型的項目。理大逾四十萬名校友遍布全球,現時就讀學生人數達二萬八千人。 有關理大詳情,請瀏覽以下綱頁:www.polyu.edu.hk 關於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 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神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與華潤生命科學公司合作專業從事空間生物產業的高新技術企業及開展航天搭載與太空生物實驗的管理方和運營方,建立了太空生物實驗服務平台,配置返回式衛星、飛船、太空站等資源,為科研院所、高校、農業及生物企業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的實驗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2020年5月20日

研究及創新

20200420_1

香港理工大學與鵬城實驗室攜手推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科研應用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為各行業領域實現技術創新及應用發揮著重要作用。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鵬城實驗室經過多次交流後達成合作意向,於4月20日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開展緊密的科研合作。合作協議由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衞炳江教授及鵬城實驗室高文主任代表簽署,以視像形式進行。 理大與鵬城實驗室將會運用雙方在應用研究的優勢,透過實驗室設備和科研技術的資源分享,推展大數據分析、先進網絡、物聯網、人工智能、機械人、區塊鏈以至智慧醫療等創新技術發展與應用,以及學術交流和人才培訓。 在簽約儀式上,鵬城實驗室高文主任介紹了實驗室的基本情况以及共建合作機制的實際成效,期待與理大强强聯合就優勢領域展開全面、深度的合作。鵬城實驗室由廣東省政府批准,深圳市政府投資組建,匯聚國內外優質創新資源,在網絡通信、人工智能和網絡空間安全等研究方向,已建設多個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和平台。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衞炳江教授表示,理大透過不同學院,致力推動高影響力科研發展,並一直積極參與國家科研項目。其中參與是次合作的理大電子計算學系,在數據科學和信息檢索、網絡和移動計算、安全和私隱、基礎理論和軟件技術、計算機圖形和人機互動、人工智能、電腦視覺以及自然語言理解等主要研究領域成績卓越。而大數據分析中心實驗室匯聚校內電子計算、應用數學及資訊科技的專家,重點研究智能城市及物聯網、金融和醫療健康三個範疇,有助開展跨學科研究合作、強化與工商界別的協作,並在香港推動大數據培訓與教育。 這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能夠進一步發揮各自的科研優勢,爲雙方合作帶來新的契機,共同引領未來科學發展方向,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香港、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其他國內、外城市, 共同造福社會發展。 點擊瀏覽相關照片

2020年4月20日

研究及創新

20200211_1

見證科研實力:理大研發出全球最全面的自動快速診斷系統,同時檢測多達40種傳染性呼吸道病原體(包括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於2020年2月11日發布一套全球最全面的全自動快速多重診斷系統(下稱「該系統」),由全自動快速檢測儀和多重微流檢測元件組成,可用於即時基因檢測(Point-of-care genetic testing, POCT),區分出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體,包括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傳染病是全球公共衛生的關注重點,尤其目前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疫情在全球不斷擴散。但由於患有呼吸道傳染病的病人,即使其感染的病原體不同,所呈現的病徵都十分相似,甚至沒有症狀,為在醫院、診所及口岸等進行前線診斷帶來挑戰。 Most Comprehensive Rapid, Automated Multiplex Diagnostic System 該系統能夠在同一個測試中,於一小時內檢測出30-40種病原體,包括季節性流感病毒(如H1、H2和H3甲型流感)、禽流感(H5、H7和H9)、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即「沙士」SARS-CoV)、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和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 利用當前的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該系統從核酸提取、擴增、檢測到分析均為全自動。其採用的微流控和生化技術正在申請專利,可實現超靈敏的檢測(最少五個基因拷貝),並能以極高的特異性同時區分各種病原體。該系統使用容易,整個測試過程毋需人手操作。 理大創新及科技發展總監和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座教授劉樂庭教授表示:「及早和準確地檢測病原體能有效和快速地控制和管理疾病,同時有助防止任何傳染性病原體的傳播。我們當前的挑戰是缺乏用於早期和現場診斷的全面即時基因檢測技術,以同步區分不同的病原體。」 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兼候任常務及學務副校長衞炳江教授說:「在這個對香港、中國內地以至全球社會均非常艱難且充滿挑戰的時刻,研究人員可以匯集他們的專業知識及資源,以迅速地開發解決方案至為重要。理大與港大的合作夥伴關係正為有效整合跨領域創新與轉化樹立楷模。」此項目的研究團隊由理大劉樂庭教授率領,並獲港大袁國勇教授支持。過去一年,團隊對系統進行了優化,並針對不同的臨床樣本進行了試驗。在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期間,團隊亦使用該系統對新型冠狀病毒臨床樣品進行了測試。 袁教授表示: 「該系統的多功能性和檢測能力讓我們在傳染病爆發期間或進行恆常監測時作更全面的監控,此系統技術對確保有效的傳染病控制、醫療診斷以至治療等方面,將會發揮關鍵作用。」 理大劉教授補充道:「這項全自動、定量的快速診斷平台的專利技術,克服現有技術的局限,能顯著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從而確保測試結果的可靠性。最重要的是,這項創新技術可以大幅降低微流控濾芯的生產成本,令其得以廣泛應用。現正蓄勢待發,準備就緒進行量產。」 此研究項目亦獲得本地一家生物科技企業鎧耀生物醫藥科技(管理)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該公司董事會主席、霍英東基金會信託委員兼行政委員會醫療小組召集人及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文遜醫生說:「我們相信這套先進的即時醫療診斷系統可以徹底改變現時的診症模式,並為對抗傳染病提供強而有力的工具。」 未來研究團隊將繼續優化該系統和提高成本效益,並積極與各方合作推進臨床試驗、監管審批和開拓前線應用。 感謝社會各界的慷慨支持,以促進全自動快速多重診斷系統的發展。 「理大研究團隊正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固此請不要停止研發創新科技。如果此系統 (全自動快速多重診斷系統) 能配合社會上的需要,理應值得被研究及開發。」 – 羅氏家庭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正影響全球及我們的日常生活。作為理大校友,我希望藉著支持母校別具意義的科研項目,為社會作出貢獻。」 – 應用科學及紡織學校友 廖美翠女士 點擊瀏覽相關照片 更多理大群體齊心對抗2019冠狀病毒的資訊,請按此瀏覽

2020年2月11日

研究及創新

20191209_IMG_01

理大、航天雲網與奧泰爾科技共同推進粵港澳工業大數據實驗室建設

2019年12月9日,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航天雲網公司與奧泰爾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定書。合作各方將依託航天雲網公司國家級工業大數據工程實驗室,在香港理工大學共建粵港澳工業大數據聯合實驗室,並在廣州設立分實驗室,聯合共同開展工業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工業安全等工業互聯網的技術研究以及產業化合作,並同步培養高端人才。代表各方出席簽署儀式包括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兼候任常務及學務副校長衞炳江教授、奧泰爾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主席和首席執行官梁少康博士、航天雲網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於亮和總經理兼黨委副書記柴旭東等三方領導。 理大及奧泰爾科技有限公司代表訪問了航天雲網北京總部和貴州分公司,並高度肯定航天雲網國家級區域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建設成效、產品及功能服務體系、 以及其行業中的領先地位和堅實的研發基礎。奧泰爾科技有限公司則擁有在工業4.0方面由傳感器、物聯網、傳輸、雲端平台、大數據分析組成的整體解決方案,以及將研發技術商業化的豐富經驗。連同理大在工業應用學科的研發優勢,是此合作框架協議將會進一步深化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產學研合作,加快推動雙方在工業大數據、企業智慧化改造等方面的合作項目,為推動「京港、粵港、黔港 」跨領域的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階貢獻智慧與力量。  

2019年12月9日

研究及創新

20191108_IMG_01

香港理工大學與光明食品共同推進食品安全與質量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光明食品國際有限公司(光明食品)於11月8日在上海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舉行了食品安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該合作備忘錄讓雙方進一步探討在食品安全研發、技術轉移轉化以及建立聯合研究實驗室的合作框架,透過雙方在業界網絡和學術資源的滬港優勢,旨在將食品安全和質量的先進技術轉化至應用,造福社會。 該合作備忘錄由理大創新及科技發展總監、食品安全聯盟召集人劉樂庭博士與光明國際食品產業基金總經理 (時任光明食品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閔志東先生簽署。聯合研究實驗室將會致力於開發和測試農業和食品創新技術,每年共同挑選至少五個國際先進技術項目開展深度研發,篩選研發成果直接通進行孵化、轉移和應用。光明食品是具有完整食品產業鏈的綜合食品產業集團,他們將爲理大研究人員提供資源和支持,並與理大建立互惠互利的平台,一起通過與行業、學界和研究機構的密切合作,將研究成果轉化爲應用。 光明食品與理大運用雙方在上海和香港的優勢和資源,更計劃建立一個食品安全和創新技術聯合培訓中心,以培養食品相關行業的青年科學家和人才,爲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2019年11月8日

研究及創新

20191107_IMG_01

理大與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簽訂科研合作備忘錄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宣佈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江蘇省省長吳政隆的見證下,與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江蘇省產研院)簽訂備忘錄,訂立基礎科學和技術研究的合作框架,並將在江蘇省開發和進行多個應用研究項目。 備忘錄的簽署儀式於南京第二屆蘇港融合發展峰會期間舉行,出席者包括:理大協理副校長(科研支援)陳國華教授和江蘇省產研院劉慶院長,標誌著香港與江蘇兩地的科研合作邁進新里程。是項合作旨在將創新科研成果商品化,並推向國際市場,兩家機構會在多個範疇進行基礎科研技術的研究合作。 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教授、工程師表示:「理大致力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具影響力的應用技術和解決方案,為社會帶來裨益。憑藉香港具備的高端人才及先進創新的科技優勢,結合江蘇省產研院針對產業的研發,相信能促成雙方互補優勢,令雙方在科研發展方面雙得益彰。」 江蘇省產研院劉慶院長透露,該院致力成為連接工業研發、資源配對的橋樑,以促進江蘇省的創新技術發展。他指出是次合作將有助促進江蘇省開發創新技術,並吸引更多高層次的創新科技成果在江蘇省商品化。 江蘇省產研院初步為理大設立了4000萬元人民幣的國際合作資金池,當中包括江蘇省產研院本部、研究所/合作企業各20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為期五年,以支援有潛力在江蘇省進行技術開發或商品化的合作項目。 按此觀看新聞稿及活動相片。

2019年11月7日

研究及創新

20190721_IMG_01

理大食品安全聯盟獲頒國際食品保護協會會員傳播獎

理大食品安全聯盟獲國際食品保護協會(IAFP)頒發會員通訊獎,表揚我們與會員間擁有良好的溝通管道、積極製作優質的刊物及傳播媒介以推動食品安全及品質的發展,為持份者提供最新的資訊。頒獎典禮已於2019年7月21日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IAFP 2019年度會議期間,分會理事會會議上舉行。 IAFP成立於1911年,擁有來自50個國家包括教育工作者、政府代表、微生物學家、食品行業管理人員和品質控制專業人員等的會員等,涉獵的領域包括整個食物供應鏈。IAFP旨在為全球食品安全專業人士提供一個交流有關保護食品供應資訊的平臺。 FSC在2015年中正式成為IAFP的香港分會,增加雙方在各地促進食品安全的協同效應。 4 年期間FSC已從起步階段發展到: ·         擁有 61家本地及跨國公司會員 ,它們來自食品行業的各個層面,包括製造、零售和批發、餐飲、檢測服務、食品安全管理和其他相關組織,以及 國際知名的顧問會 成員; ·         組織第一屆全球食品安全及科技論壇 (GFSTF)、及共同組織GoFood  2017 (第二屆GFSTF) 、GoFood 2019 (第三屆GFSTF) 以提供一個國際性技術交流的機會,透過科學和技術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並通過與LU、DTU和Unibo合作,持續舉辦此論壇; ·         積極參與全球性活動,與國際機構緊密聯繫,例如國際食品安全當局網路(INFOSAN)、聯合國專案事務廳(UNOPS)、世界衛生組織 (WHO) 及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         針對食品摻假、食品供應情報和技術開發等方面,展開及參與各類合作專案,當中最新專案為歐盟「地平線2020計畫」的EU-China-Safe; ·         通過FSC的網站、傳單、理大食品安全電子通訊和LinkedIn等社交媒體建立與會員和業界的溝通管道,推廣及提供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最新資訊; 以及 ·         組織各類活動並將網路擴展全球,促進業界、學術界、政府和其他食品安全持份者之間的交流。 獲頒會員通訊獎是對FSC積極以科學技術作為推動食品安全及品質的努力作出肯定,理大將會繼續推動尖端食品安全和食品技術的發展,以惠及全球。

2019年7月21日

獎項及成就

20190607_IMG_01

世界食品安全日

理大創新及科技發展總監及食品安全聯盟召集人劉樂庭博士應邀在首屆世界食品安全日分享跨領域合作和學術界創新科研在解決食品安全挑戰上的重要性。他的觀點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Frank Yiannas先生和食品法典委員會主席Guilherme da Costa先生共同支持。FSC作為香港唯一的代表,將盡一切努力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的這項倡議。 世界食品安全日(WFSD)由聯合國大會通過,並於2019年6月7日首次啟動。世界衛生組織 (WHO) 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很高興和會員國共同慶祝2019年首屆的世界食品安全日,並期望大家將來繼續鼎力支持。 “充份、安全及具營養的食物是維持生命和促進健康的關鍵。食源性疾病會導致醫療保健系統緊張、損害國家經濟、旅遊業和貿易, 從而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現時估計每年有6億個醫療案例是由食源性疾病引起。世界上每十個人當中便有一人會因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生病,當中5歲以下的兒童占40%,即約125,000人。可想而知,食品安全對人類健康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 食品安全是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也是政府、製造商和消費者之間的共同責任。從農場到餐桌,每個人都有責任確保我們食用的食物是安全的,而且不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損害。世衛將通過世界食品安全日,致力將食品安全納入主流的公共議程,達至減輕全球食源性疾病的負擔。” -          請按此連結查閱世衛組織慶祝世界食品安全日的詳情。 請按此查閱有關WFSD更多資訊。 請按此觀看WFSD的發佈活動。

2019年7月6日

其他

20190617_IMG_02

理大兩項傑出科研同獲「TechConnect全球創新獎」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兩項科研成果在美國舉行的「2019 TechConnect 世界創新會議暨博覽會」(TechConnect)上分別獲頒全球創新獎,再度為港爭光。TechConnect是全球最大型的跨界別交流合作平台,致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及商業轉化。這是理大連續第三年於此國際盛會上取得佳績。 理大在TechConnect 2019中獲奬的兩個項目負責人為: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馬聰博士(中)和紡織及服裝學系Nuruzzaman NOOR 博士(右二)。 理大獲「TechConnect全球創新獎」的兩個項目為: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馬聰博士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硏究助理教授楊小博士共同發明的「全新抗生素候選藥物」 該跨學科研究團隊利用電腦輔助方法進行藥物研發,發現一些細小的分子可適用於研發抵禦超級細菌的新型抗菌藥物。這些化合物的應用目標、化學結構和機制均與現有的抗生素截然不同,對於抑制細菌生長有極大作用,且對人體細胞全無毒性。此項發明現正接近臨床前的開發階段。新的耐藥性問題正蔓延全球,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這些新的候選藥物有望補充目前用於治療傳染病的抗生素成效。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馬聰博士(右)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硏究助理教授楊小博士共同研發「全新抗生素候選藥物」。   理大紡織及服裝學系助理教授(研究)Nuruzzaman NOOR 博士的「超聲波化學晶種塗層」 現時在織物上加添無機金屬氧化物質塗層的技術一般需於高溫、低壓和特殊的氣體環境下進行;而製成品的化學成份也會因為經過漂洗或過濾而流失,降低原有效能(例如對抗紫外線的防曬功能)。這項創新超聲波化學晶種沉積法是利用細小的晶種層,令無機金屬氧化物塗層變得更持久;製造過程可在室溫環境下進行,令製造成本減低﹑過程更快和更有效率。這項研究成果可應用於功能性及上釉服裝等不同領域。 理大紡織及服裝學系助理教授(研究)Nuruzzaman NOOR 博士於TechConnect 世界創新會議暨博覽會上獲頒全球創新獎。 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教授工程師表示:「這些獎項不但肯定了理大科研人員在進行具影響力科研項目方面的努力,亦同時印證了理大致力開發科技,並轉化成具實際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以貢獻社會、裨益世界。」 TechConnect 主辦機構每年都收到來自全球頂尖院校及科研機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桑迪亞國家實驗室、阿貢國家實驗室及瑞士EPFL-LPAC實驗室等提交的項目,數目超過六百份,當中最優秀的15% 將獲頒授創新獎。今年大會頒發了30項全球創新獎予非美國資助的項目,以及59項國家創新獎予美國國家資金資助的項目。 理大代表團於6月17日至19日出席了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TechConnect,展示理大共21項科研成果,並與來自全球各地的業界代表、跨國集團、高等學府進行交流,探討產品發展和合作機會,以期進一步推動創新科技的應用,為社會和世界帶來更大裨益。 多年來,TechConnect成功聯繫不同大學、科研機構以及初創企業家,促進優秀應用科技及研發項目。 ***** 有關 TechConnect 2019詳情,請閱覽大會網頁 按此觀看活動照片

2019年6月17日

獎項及成就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