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file

香港理工大學與廣西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2024年5月21日,香港理工大學與廣西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就雙方將探討“以土木工程、建設環境學科為先導先行,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共同探索培養博士生及博士後的途徑”之合作機會,並對可進一步討論之範疇達成初步共識。 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內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廣西大學副校長肖建莊教授分別代表香港理工大學和廣西大學簽署備忘錄。 廣西大學坐落於廣西首府南寧,是國家“211工程”建設學校,“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部區合建”高校。廣西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歷史可追溯到1928年,並在2017年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的學科;及在2018年作為主幹學科,入選教育部部區合建一流學科群。 兩校將在前沿科技領域共同探索,共建科研平台,開展科技創新,為桂港兩地科技合作樹立新典範。

2024年5月21日

研究合作

Photo 1

理大科創牽頭推行全港大型肝病篩查計劃 作為首個參與機構 理大致力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4年全球肝炎報告》,因感染病毒性肝炎而導致死亡的人數正逐年上升。在2022年,全球約有130萬人因感染性肝炎而死亡,平均每天奪去3,500人的生命,成為全球第二大傳染病 1。為應對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特别是病毒性肝炎對健康的威脅,由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培育及支持的學者領導科創企業——意領科技有限公司(意領科技),正式宣布牽頭推行為期五年的「關愛肝 – 香港千萬人次肝病早篩計劃」(「關愛肝計劃」),提高公眾對肝病防治的認識,推動早期檢測與治療,以減少肝病對市民健康的影響。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智齡研究院院長及意領科技創始人鄭永平教授,聯同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先生、香港大學腸胃肝臟科臨床教授司徒偉基教授、香港科技園公司轉化研發所高級總監劉思雅博士、意領科技執行長賈曉嘉先生,及香港肝壽基金董事局主席羅詠逑女士,於昨日(5 月16日)共同主持「關愛肝計劃」啟動儀式。 理大一直致力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將支持「關愛肝計劃」並成為首個參與機構。今年七月起,理大將使用由意領科技研發的無線掌上式超聲設備Liverscan®,為大學的全職教職員進行肝纖維化和脂肪肝篩查,同時鼓勵參與者自願參加為期兩年的跟進研究。科研團隊將透過收集數據,更深入地研究均衡飲食、持續運動及定期進行肝病篩查對監察肝病進展的重要性。理大相信,透過推行「關愛肝計劃」,可以提高公眾對肝病防治的認識,及早發現和治療肝病,從而減低肝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趙汝恒教授表示:「意領科技作為理大支持的科創公司,積極將大學的專利商品化。透過理大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引入投資者及業界資源等多方支持,並轉化為對社會有正向影響力的產品。『關愛肝計劃』的成功啟動將標誌著理大在貢獻全球公共衛生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時也體現了大學對社會責任感和科研成果轉化的承諾。此外,理大近年策略性地在內地多個城市設立技術創新研究院,旨在把理大在基礎研究與創新創業方面的獨特優勢,結合內地各地雄厚產業基礎和特色,推動核心技術的研究與轉化,培養具有創新科技知識和全球視野的創新創業人才,並為科創企業提供更優化的應用平台和應用場景。通過這些舉措,理大將不斷強化與內地城市的合作關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同時也為大學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將研究成果商品化的良好環境。」 意領科技由鄭永平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於 2018 年聯合創立,專注研發肝病診斷和篩查的先進超聲波成像設備。在鄭教授帶領下,理大研究團隊將瞬時彈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診斷技術與實時超聲波影像引導系統結合,開發出更精準檢測肝纖維化的解決方案,命名為Liverscan®。Liverscan®是一款創新的醫療設備,它小巧如同手掌大小、無線、輕巧便攜,同時容易操作、經濟實惠,讓醫護人員能夠隨時隨地為患者作肝纖維化及脂肪肝檢測。 鄭永平教授表示:「肝纖維化可由肝組織長期發炎、過量酒精攝入或長期脂肪肝而導致,更有機會發展成肝硬化、肝功能失調,甚至肝癌。我們期望透過超聲設備Liverscan®檢測成本降低、檢測時間縮短、操作便利和準確度提升的特點,讓肝病檢測及篩查程序走入社區,使肝臟評估普及化,從而在未來幾年大大減少嚴重肝病患者的數量。」 意領科技已獲得「理大科技領航基金」及香港科技園「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的支持,並成功獲得多位行業合作夥伴和私人投資者的資金支持。目前,Liverscan®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上市許可(FDA510K),並在香港、澳門等地的多家著名醫院及診所投入使用。意領科技正與內地多家醫院開展臨床科研合作,預計Liverscan®將在今年第三季度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批准後打進國內市場,並於2025年在全球推出。 1 世界衛生組織《2024年全球肝炎報告》

2024年5月17日

研究及創新

1

理大參與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積極參與了2024年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ASGH),展示了多個尖端科研項目,並主持了兩場討論會,分享理大在推動醫療保健創新和合作方面的洞見和領導角色。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與80多位全球醫療保健領袖一起參加了ASGH開幕日,並主持了一場論壇,圍繞主題「推動下一代醫健產業的協同發展」,探討了醫療和保健產業的創新、發展和投資前景等。 另外,理大與PanMediso簽署諒解備忘錄(MOU),將加強推進在醫療保健方面的合作。還有,由理大培育及支持的學者領導科創企業,正式宣佈牽頭推行為期五年的「關愛肝 – 香港千萬人次肝病早篩計劃」,旨在提高公眾對肝病防治的認識。 在ASGH的第二天,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系主任周銘祥教授主持了以「創新藥物如何影響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生態系統」為主題的論壇,聯同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系主任趙燕湘教授,與來自上海生物醫藥前沿產業創新中心、阿斯利康全球研發中國中心、先聲藥業的專家,一起展開深入討論。 該論壇討論了國家的生物醫藥生態系統演變,聚焦創新藥物發展、推動行業進步的協作努力。他們還討論了維持市場增長和競爭力所需的戰略方案。 兩場論壇都吸引了大量參加者,反映了人們對這類議題的關注。理大充分展示了致力於推進醫療保健解決方案和加強香港成為全球創新和合作中心地位的決心。 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是由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香港貿易發展局聯合主辦。 更多詳情

2024年5月17日

活動

1

理大與惠州市大亞灣簽署合作協議共建技術創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惠州市人民政府及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大亞灣開發區)於5月13日舉行簽約儀式,就共建「香港理工大學大亞灣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院)達成合作協議。 座談會上,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向到訪理大的惠州市代表團介紹理大的最新發展,以及未來於內地拓展的戰略目標。理大一直重視推動科技創新及科研人才培養,在基礎研究與創新創業方面獨具優勢,致力為國家的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理大與惠州將共建研究院,發揮各自優勢並協同發展,藉深化惠港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作為當地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研究院將成為推動惠州科技產業發展的動力,實現雙方互利共贏。 惠州市委書記兼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吉先生表示,理大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和強大的科研實力,同時惠州擁有堅實的現代產業基礎和廣闊的創新應用場景。雙方攜手共建研究院,必將有力促進優勢互補。研究院將聚焦惠州產業發展方向,充分發揮理大的人才科研優勢,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在惠州落地孵化、實現產業化,助力惠州加快打造廣東高品質發展新增長,同時聚集整合境內外高端科技創新資源,培養一批掌握未來關鍵技術的卓越工程師和高素質技術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將研究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高端科技創新平台。 在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及惠州市委書記兼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吉先生、惠州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部長賴建華先生、惠州市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黎明先生見證下,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惠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俊玲女士,以及大亞灣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兼區管委會主任郭武飄先生代表簽署合作協議。其他出席嘉賓包括理大領導層、專家代表及惠州市人民政府及企業代表等。 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力量。會上,理大軟材料及器件講座教授鄭子劍教授亦簡介了研究院的建設規劃。該院將聚焦石油化工、新能源材料、人工智能及智能製造等領域,通過與惠州市和大亞灣開發區的合作,充分發揮各方的優勢,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並積極推動官、產、學、研合作,為香港、惠州乃至國家的科技創新作出貢獻,期望以卓越成績打造惠港校地合作新典範。

2024年5月17日

研究合作

Photo 1

理大研究揭示藍綠灰基建緩解城市熱島成效 倡議九階段框架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

受全球暖化及城市化影響,熱浪已成為全球城市面對的難題,香港的高溫日數亦屢創新高。推動「藍綠空間」建設是打造可持續環境,緩解熱島效應的關鍵。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郭海教授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合作,開展一項創新研究,揭示各項綠化措施在全球不同地區的降溫成效,為決策者採取措施減低城市熱量,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提供參考依據。研究成果已於跨學科國際期刊《The Innovation》發表。 園林、濕地、綠化牆、街道樹和陽台庭園被視為最有效的降溫方案,團隊的研究審視世界各地不同種類基礎設施對城市降溫的作用及效果。研究聚焦三大基建類別,合稱GBGI,包括涵蓋天然樹木、草地和灌木叢等植被元素的「綠色基建」(Green Infrastructure);涵蓋池塘、湖泊和河流等水基特徵的「藍色基建」(Blue Infrastructure),以及涵蓋人造綠化牆壁、建築物外牆和天台,涉及工程結構的「灰色基建」(Grey Infrastructure)。 研究發現,GBGI 對降低城市熱量的效果因地區和城市而異。在歐洲、亞洲、北美洲及澳洲地區,GBGI的整體降溫效果分別最多達18.9°C、17.7°C 、12°C及9.63°C。以全球來說,綠色和藍色基建對降溫非常有效,前者通過蒸發、蒸騰、遮陽和隔熱等作用來調節城市熱量,後者則通過水份蒸發吸收熱能,從而達致為周邊區域降溫的效果。 至於亞洲城市的灰色基建,尤其是天台花園和涼棚,對城市降溫效果最為顯著。就以新加坡天台花園為例,可降低溫度高達17.7°C;日本和韓國的涼棚和綠化天台則可分別降低溫度達16.2°C 和 10.8°C之多。另外,線性鋪設的樹籬和栽種於街道上的樹木亦能降溫10.8°C,其中街道樹的降溫表現尤其出色,故此研究團隊建議有關當局可考慮在街道上種植更多樹木,還可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 是次研究更揭示了多項GBGI基建對緩解中國內地不同地區和城市熱島效應的效果,其中效果最為顯著的設施包括園林、濕地、綠化牆和滯留池,可分別降溫達10°C、9.27°C、8°C和7°C。雖然華北及華南地區的GBGI整體降溫效果相近,但部分設施在同一區域不同城市的降溫效果有明顯差異。在北京,園林有助降溫10°C,但在陝西,卻只有2.7°C。在香港,公園、綠化天台和高爾夫球場,可分別降溫4.9°C、4.9°C和4.2°C,這對紓緩城市過熱問題尤為重要。 為締造綠化生活空間,香港特區政府去年於《施政報告》提出「悅目亮麗城市計劃」,包括綠化部分河岸為賞花熱點,並於政府轄下場地及公路旁等廣植樹木。郭海教授表示:「香港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獨特,海洋、河流、濕地和水塘星羅棋布,植被覆蓋佔土地面積70%,其中郊野公園佔地約40%,並擁有彌足珍貴的維多利亞港,GBGI類型獨一無二。特區政府亦積極在新發展區推動GBGI建設,並樂於在新建項目中採用綠色建築設計,這些具前瞻性的計劃展現出香港致力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彈性城市的決心。」 由於地區背景、氣候條件和城市規劃重點不同,世界各地的 GBGI 類型也大相徑庭。是次研究將為各地政府和城市規劃者提供參考依據,優先採取有效的基建措施來降低城市過熱風險,促進社區復原力。就此,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九階段框架來實施GBGI,包括持份者參與、可行性研究、設計,以及政策的制定、實施、監測、評估、優化和複製應用。 郭海教授認為:「這個框架將為完善GBGI的實施提供戰略性路線,發揮其最大效益。然而,各地在實施前應根據當地環境和需求進行規劃,以亞洲為例,急速的城市化和文化偏好,令城市在實施GBGI時,優先考慮提供社區綠色空間,推廣保育生物多樣性、改善空氣質素和紓緩城市熱島效應等可持續發展目標。未來,各城市亦應採取綜合方法,優化GBGI的多功能效益,以便更有效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2024年5月17日

研究及創新

news copy

媒體專訪:吳波教授分享理大深空探測研究

理大張心瑜空間科學教授、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系主任吳波教授及其團隊相繼參與「嫦娥」探月工程與行星探測任務,利用 遙感資料為月球及火星進行地形測繪,並透過地形分析技術評估選取安全且具科學價值的著陸點,為國家航太事業貢獻「香港智慧」。 近期,這位優秀的科學家接受了傳媒採訪,暢談香港的創新機遇,講述他如何為航太科研貢獻香港力量。 吳教授多年來一直專注於攝影測量、行星測繪、行星科學研究。在國家月球探測任務(「嫦娥」三號、四號、五號、六號)與火星探測任務中,吳教授和他的團隊通過對太空星體進行測繪,為著陸區地形地貌分析與著陸點評估選取提供了科學參考。另外,理大今年也建立起太空資源實驗室,以妥善儲存及深入分析月壤,並進行生物及物質科學研究。   《南方日報》訪問全文 :  https://polyu.me/3QGEJf7 更多︰https://polyu.hk/qIxgV  

2024年5月16日

研究及創新

1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率團到訪理大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李建輝先生與晉江市長王明元先生率領代表團於5月6日到訪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就加強兩地科創合作進行深入交流和討論。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理大代表熱烈歡迎代表團的到訪。  林大輝博士表示,理大作為一所世界一流的創新研究型大學,一直以來都注重科技創新及科研人才的培養。希望能加強與泉州市的合作,引入更多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到泉州落地轉化,  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為泉州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李建輝先生表示,香港理工大學晉江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院)作為福建省重要推進項目,政府一直致力支持,促進研究院成果轉化落地。 雙方一致認為理大與晉江市政府共建的研究院建設速度快,發展勢頭良好,體現了雙方對合作的高度重視與辦事效率。未來,希望可以和泉州市攜手共同建立一個完整的官、產、學、研生態圈,配合泉州市、福建省乃至國家的重大戰略發展。  

2024年5月14日

活動

1

理大研究首度製備二維全有機鈣鈦礦 展現二維電子的應用潛力

鈣鈦礦是材料科學其中一個最受關注的研究領域。最近,由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應用物理學系材料物理與化學講座教授兼傑出創科學人教授羅健平教授、助理教授冷凱博士領導的研究,聯同博士後研究員及該研究論文第一作者崔華燮博士成功構建出全有機二維鈣鈦礦,解決了一項多年來未能解決的難題。這項科研突破開闢了二維全有機鈣鈦礦的新領域,為基礎科學和潛在應用帶來重大意義,並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 鈣鈦礦(perovskite)與鈣鈦氧化礦物的晶體結構相近,它最為人熟識的,是具有多種電和磁的特質。羅教授與他的團隊指出這些特質令鈣鈦礦可以廣泛應用於太陽能電池、照明、催化,以及其他現今經濟中極為重要的領域。鈣鈦礦的基本化學方程式為ABX3,特徵是可以透過改變A與B 陽離子及X陰離子作出調控,為高性能材料開拓了許多新的發展方向。 鈣鈦礦最初是作為一種有機化合物,羅健平教授的團隊特別關注研究全有機鈣鈦礦這個新興分類。在這個分類中,由於A、B與X均為有機分子而非金屬或氧氣等單一原子種類。使用有機成分創建三維鈣鈦礦的設計原理最近才被確立。值得注意的是,全有機鈣鈦礦比全無機鈣鈦礦具有明顯的優勢,因為它們可溶液加工且靈活,從而實現經濟高效的製造。此外,透過操縱晶體的化學成分,可以精確設計有價值的電磁特性,例如在電子和電容器中應用的介電特性。 傳統上,由於適合晶體結構的有機分子的選擇有限,研究人員在合成全有機三維鈣鈦礦時面臨挑戰。羅教授與團隊提出了一種創新方法,以二維層而不是三維晶體的形態合成全有機鈣鈦礦,能克服某些累贅分子的限制,有可能融入更多不同有機離子,有望因而發掘更多不同的特性。 為證實這項預測,研究團隊特別研發了一種全新的通用類層狀有機鈣鈦礦,並將其命名為“Choi-Loh-v相”「CL-v」。這些鈣鈦礦由薄如粒子的層次組成,並由「範德華」(van der Waals)粘合成形。CL-v中的「v」代表van der Waals,「C」和「L」則取自崔博士和羅教授的姓氏。與先前研究的混合式二維鈣鈦礦比較,CL-v相透過在單元格中加入另一個B陽離子而變得穩定,其通用化學方程式為A2B2X4。 團隊以液相化學來製備一種名為CMD-N-P2的CL-v 材料,其中的A、B和X 的位點分別由CMD(一種氯化環狀有機粒子)、銨和PF6− 離子佔據。透過在低溫下進行的高解析度電子顯微鏡,團隊確定了他們所預期的晶體結構。雖然這些薄如粒子的二維有機鈣鈦礦與傳統三維礦物基本上相異,但在二維狀態下仍會結晶,還可以剝落成只有幾納米厚的薄片,比人類頭髮薄20,000倍。 二維有機鈣鈦礦的溶液加工性顯示了其在二維電子學中應用的可能。理大團隊亦測量得到CL-v鈣鈦礦的介電常數範圍為4.8至5.5,高於二氧化矽和六方氮化硼等常用材料的值。這項發現為將 CL-v 相作為二維電子裝置中的介電層提供了大好機會,因為這些裝置通常需要具有高介電常數的二維介電層,而這通常是難以取得的。團隊成員冷博士成功解決了將二維有機鈣鈦礦與二維電子裝置整合的挑戰。在他們的方法中,團隊使用CL-v相作為頂柵介電層,而通道材料由原子級薄的硫化鉬組成。使用CL-v相令電晶體能夠比傳統的氧化矽介電層更有效地控制源極端子和漏極端子之間的電流流動。 羅教授的研究不僅建立了全新的全有機鈣鈦礦,而且還展示瞭如何將它們與先進的製造技術相結合進行溶液加工,以提高二維電子裝置的性能。這些發展為創建更有效率、更通用的電子系統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2024年5月6日

研究及創新

20240426 - Allen AU-02

理大研究倡導央行數碼貨幣的私隱保護

私隱保護是央行數碼貨幣(CBDC)發展的關鍵所在。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電子計算科學家致力研究「私隱提升技術」(PET)的應用,以確保央行數碼貨幣的交易機密和完整性。  理大電子計算學系教授區文浩教授正為央行數碼貨幣專家小組研究有關央行數碼貨幣發展中私隱保護的白皮書,以加強公眾與業界的信心。區教授表示:「將私隱提升技術納入央行數碼貨幣的設計非常重要,系統設計應保持透明,予公眾查詢」。  相關的研究主要考察假名(Pseudonym)、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環簽名(Ring Signature)及安全多方運算等技術。在保護交易私隱方面,這些技術都具備獨特優勢。例如,零知識證明可以讓交易驗證在不洩露任何交易或個人資料的情況下進行,從而保持交易的不可有連結性和用戶匿名。  零知識證明又名零知識密碼學,允許「證明者」說服任何人計算的有效性而不洩漏任何資訊,因此稱為零知識。零知識證明被視為能夠影響Web3的突破性技術,因為該技術能夠保護數據私隱、提高效率,並擴展區塊鏈這一類透明系統——而Web3正是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線上生態系統。 區教授表示:「為了增強公眾與業界對央行數碼貨幣能確保私隱的信心,我們主張採用全面性的綜合策略。首先,有必要整合先進的私隱提升技術,如零知識證明與安全多方運算。這些技術既助達成交易,同時能夠保護用戶的身份與詳細資料。 」 研究亦考慮到不同的架構設計,例如使用公共區塊鏈還是許可制區塊鏈,以及是否採用UTXO(未使用的交易輸出)或帳戶為本的數據模型,深入探討將這些技術整合至央行數碼貨幣系統的各種難題。研究並分析了其他各關鍵因素,如可擴展性、風險、可審計性,以及重要的監管合規等。 透過發佈白皮書,積極參與公眾對話以提高透明度,有助揭開央行數碼貨幣技術的神秘面紗,以及有效解決公眾的疑慮。區教授補充:「由第三方進行的定期審計及合規檢查,可進一步證明私隱保護的完整性。」 預計央行數碼貨幣於未來五年將取得重大進展。有更多國家將會啟動涵蓋零售與批發應用的先導計劃,測試各種使用案例。如此一來,綜合先進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的發展,各自研究能迎合其特定經濟及社會需求而定制的央行數碼貨幣。  為了在央行數碼貨幣的發展領域保持領先,區教授表示:「香港應繼續投資研發,同時透過政府、業界與學術界的多方合作促進創新。我們應著重開拓可以作為全球基準的全新央行數碼貨幣技術與使用案例。」  最近,金管局展開了全新的批發層面央行數碼貨幣(wCBDC)項目Ensemble,支持香港代幣化市場發展。自央行數碼貨幣專家小組成立以來,理大學者與區教授及其他成員一直與金管局密切合作,研究央行數碼貨幣與相關數碼貨幣的各個層面。

2024年5月2日

研究及創新

1

中國石油大學代表團到訪理大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代表團於4月30日到訪理大進行交流會談及參觀實驗室。 理大協理副校長(內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歡迎代表團並介紹理大最新科研發展,會上討論有關聯合申請科研項目、共同發表學術論文及舉辦國際會議等。同時雙方分享可協辦的師生交流活動,包括學者訪問、夏令營活動及聯合學生指導等。 代表團亦參觀岩石力學實驗室、智能岩土技術實驗室及深空探測研究中心。透過實地考觀,深入了解理大的建築及環境和科學卓越發展。  

2024年4月30日

活動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