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聞稿

Photo 1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舉辦「防跌路上‧同行有理」大行動 應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 為2,500名社區長者評估跌倒風險

根據政府衛生署資料,香港 65歲或以上在社區居住的長者當中,每年大約每五人便有一人跌倒,帶來健康風險,亦對公共衛生資源構成潛在負擔。為紓緩公營醫療體系的壓力,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夥拍多個地區團舉辦「防跌路上‧同行有理」大行動,目標為2,500名長者進行跌倒風險篩查,以學系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識別有跌倒風險的長者,並為他們提供防跌訓練,推動理大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惠及市民。 香港特別行政區勞工及福利局康復專員陳偉偉先生、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議員、立法會議員李鎮強議員、理大大學顧問委員會榮譽主席鍾志平博士、副校長(學生及環球事務)楊立偉教授,以及康復治療科學系系主任彭耀宗教授,聯同一眾民政事務專員及理大代表共同主持活動啟動儀式。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亦與各協辦活動的地區團體簽署合作備忘錄,為未來的社區工作訂立框架。 陳偉偉先生表示:「為推動社會福利界善用科技,政府在2018年撥款10億元設立『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資助合資格的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引入防跌設備等科技產品。基金目前已批出約7.5億元。在2024至25年度,政府向基金額外注資10億元,並將擴闊基金的用途至適合家居使用的樂齡科技產品,讓更多長者受惠。」 楊立偉教授表示:「八十多年來,理大一直致力創新及提供優質高等教育,為社區帶來正面而有力的影響。理大培養的學生在各行各業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矢志成為一所在開拓及知識轉移、提供優質全人教育方面均領先的大學,為香港、國家及世界作出貢獻。理大期望為個人和社區帶來有意義的改變,今天啟動的項目正正實踐了我們的使命。」 「防跌路上‧同行有理」大行動旨在推廣樂齡健康,特別強調預防長者跌倒的重要性。項目應用由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研發的人工智能及其他相關技術,由經驗豐富的研究及教學團隊帶領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學生,義務為2,500名年滿60歲的長者進行全面的檢查,評估跌倒風險。學系將根據檢查結果,邀請為被評為有中度跌倒風險的長者接受康復治療訓練,而被評為高風險的長者將被轉介至地區康健中心作進一步跟進。 項目首階段將透過協辦的地區團體招募合資格的長者接受檢查,並計劃擴充至全港其他地區。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將分析及整理所得的數據,期望能協助政府優化本港的基層醫療保健政策。 ***完***

2025年1月17日

活動 康復治療科學系

TC

理大跨學科研究成果獲肯定 16研究項目獲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支持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致力推動跨學科研究,使科研成果轉化為具影響力的發明,以應對瞬息萬變的環境和醫療等需求。理大在最新一輪醫療衞生研究基金(HMRF)撥款中,有16個項目獲得支持,總資助金額達港幣1,430萬港元。項目涵蓋多個與醫療科技及醫學工程相關的研究範疇,充分展現理大在醫療護理領域的跨學科研究實力。 理大獲資助的項目涉及不同學科領域,包括護理學、康復治療科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視光學、生物醫學工程,以及生物及化學科技等,提出多元化創新解決方案,應對全球不斷變化的醫療衞生挑戰。這些研究不但顧及個人健康,亦全面考慮病患、醫療專業人員和照護者的整體福祉。 在護理學領域,理大的研究項目主題廣泛,當中包括為認知衰弱人士提供音樂律動訓練、專為提升癌症兒童心理健康而設的山藝訓練、向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照顧者提供的靜觀減壓,以及為獨居長者制定機器人醫療互動介入方案等。 至於健康科技及資訊學研究,則著重結合先進科技及人工智能技術,改善疾病診斷及管理,包括針對甲狀腺功能失調、香港食源性抗菌素耐藥性的傳播、二型糖尿病、子癲症的早孕期預測,以及利用人工智能肺灌注掃描成像技術協助治療肺癌等項目。 在康復治療科學方面,研究項目包括糖尿病管理、為患有慢性腰背痛長者提供的線上輔助及運動計劃、解決長者失眠問題,以及針對長者跌倒風險的特定舞蹈干預等,協助緩和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健康挑戰。 至於在其他醫療科學和工程領域,理大的研究亦涵蓋各種前沿研發項目,包括生物膜感染藥物、用於吞嚥困難篩查的生物傳感器以及學童近視控制技術等。有關理大16個獲資助項目的詳情,請參閱附件。 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於 2011 年 12 月成立,旨在建立科研能力,鼓勵、促進和支援醫療衞生研究,建構並應用研究所得以實證為本的科學知識,協助制訂醫療政策、改善市民健康、強化醫療系統、改進醫療實務、提升醫療護理水平及質素,以及推動臨床醫療服務的卓越表現。基金也為以實證為本的促進健康項目提供撥款資助,以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 ***完***  

2025年1月16日

成就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Photo 1

理大研發海洋自癒合混凝土促進碳中和 獲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支持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致力推廣綠色科技,以應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來自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的跨學科專家團隊利用建築廢料,開發低碳海洋自癒合混凝土,有望用作環保海洋建築材料,以及應用於沿海建築工程,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研究項目早前獲香港特區政府「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撥款港幣約603萬元支持,為期24個月。 獲資助項目名為「基於生物礦化技術增強建築廢料製備的海洋自癒合混凝土以長期脫碳」,由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環境科學及技術講座教授及高贊明可持續城市發展教授李向東教授帶領,團隊成員包括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系主任、環保建材講座教授及安禮信土木工程教授潘智生教授,同一學系的余濤教授和冷真教授,並由助理教授(研究)孫瀟昊博士出任共同項目的首席研究員。 由於天然岩石組成的骨料存量稀缺,科學界一直致力尋求有效的替代方法。此研究項目旨在設計和開發低碳海洋自癒混凝土,並採用廢棄混凝土製備的再生骨料,以及利用生物礦化技術,透過海洋碳捕獲菌來有效捕捉二氧化碳,藉此加速碳化以增強再生骨料的性能。新技術將有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實現建築廢料的循環再造,在海洋和沿海建築工程方面具廣泛應用潛力。這種微生物混凝土的結構更具自癒合特性,且耐用性高,長遠有助實踐減碳目標,促進可持續發展。 未來,團隊將進行實地測試和生命週期評估,以確保海洋自愈合混凝土符合耐用性和耐海洋腐蝕等嚴格標準。預期成果包括提供混凝土的全面設計指南、最佳實踐技術,以及評估其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和環境效益。 李向東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透過生物礦化技術和再生骨料在海洋混凝土的創新應用,促進海洋建材製備的升級,為可持續建築開拓嶄新方案,並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助力全球應對環境挑戰,包括解決建築廢料的碳排放問題,促進建築廢料回收,以紓緩堆填區壓力,並節約土地資源和減少環境污染,長遠為香港以至大灣區實現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成立於2020年,旨在為香港減碳和保護環境的科研項目提供更充裕和對焦的資助。   ***完***

2025年1月15日

成就 建設及環境學院

Photo 1

理大與博愛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為護理、康復治療及營養學專業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擴大專職醫療人才庫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峻,社會對護理、康復治療及營養科學等專職醫療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為應對挑戰,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日與博愛醫院董事局(博愛)簽署合作備忘錄,探討為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在博愛屬下安老服務單位的實習機會,攜手為香港培育更多護理及專職醫療人才。 在理大副校長(教學)黃國賢教授、理學院院長黃維揚教授及博愛醫院永遠顧問委員會主席譚姜美珠女士共同見證下,理大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系主任陳聲教授及博愛醫院董事局主席周駿達先生代表雙方簽署「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合作備忘錄」。隨後,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教授亦與博愛醫院董事局醫療服務委員會主席暨第三副主席曹思豪先生簽署「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合作備忘錄」。 黃國賢教授表示:「理大一直致力為學生提供優質而全面的教育,至今開辦多個與醫療健康相關的課程,致力培育各類專業醫療護理人才,為本地醫療系統注入新動力。博愛在安老服務方面的發展歷史悠久,為本港長者提供適切而全面的照顧與支持。此次合作將為理大學生在博愛屬下的服務單位開拓多元化的臨床實習機會,讓他們在博愛屬下的服務單位實踐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我們期望通過這次合作,推動理大在護理及專職醫療培育方面的工作,提升醫療和社會服務水平,並與博愛共同為社區健康作出貢獻。」 周駿達先生表示:「簽署合作備忘錄是博愛醫院與理大雙方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期望透過合作,學生能於專業指導下,參與院舍臨床實習及前綫安老護理、康復及營養治療相關工作,鞏固實戰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生亦可透過更深入了解安老護理工作的實況和前景,為日後投身安老院舍護理工作,做好個人生涯發展的準備。對機構而言,則是重要建立人才庫的長遠規劃,有助推動業界發展。」 透過是次合作,理大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護理學院及康復治療科學系學生將有機會在博愛屬下服務單位進行實習、研究計劃及服務開發等。未來,雙方將深化在業界需求和人才培育方面的緊密交流,共同協作,就護理及復康治療課程、食品和營養健康的策劃及發展交流意見,以制定更切合本港專業需要的全方位課程,為擴大本地護理及專職醫療人才庫作出貢獻。   ***完***

2025年1月15日

活動 其他

Photo 1

理大研發突破性冷凍水滴自主噴射機制 實現具成本效益的除冰技術應用

在室溫狀態下,水滴可以從荷葉等表面自動滑落,但這情況在低溫狀態下變得尤為複雜:水滴會與表面產生更強大的相互作用,加上欠缺能量轉換的途徑,水滴會冷凝結冰。累積在物件表面的冷凍水滴或冰通常需要由人手或機械設備清除,成本高且效率低,因此防止水滴在表面積聚在科學及實際應用層面上都別具意義。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研究人員取得科研突破,成功研發出冷凍水滴噴射的自主驅動機制,令水滴能夠在沒有任何外部能量輸入的情況下自行噴射而出,有望開發極具經濟效益及發展潛力的技術應用。 研究由理大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郭氏集團仿生工程教授及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王鑽開教授及理大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姚海民教授帶領,主題為「結冰液滴的自噴射現象」的論文已於國際期刊《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發表,去年更獲該刊物選為十二月號的封面專題。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包括理大機械工程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張歡歡博士、博士生張威先生、助理教授(研究)靳袁凱博士及博士生吳辰陽先生。 冷凍水滴自主噴射機制的發現,受真菌上的自然現象所啟發,這種真菌可透過滲透作用引起體積膨脹,自行將其孢子射走。研究團隊注意到類似的體積膨脹也會發生在水滴冷凍的過程中,於是利用此現象成功複製真菌的自主噴射機制,發明出一種擁有彈簧型支柱(spring-like pillars)及潤濕對比性(wetting contrast)的「結構化彈性表面」(SES),可以令冷凍水滴進行自發性噴射。 SES的結構設計能夠加快噴射速度,並擴大冷凍水滴的動能轉換。當冷凍水滴出現體積膨脹時,會壓縮SES的彈簧型支柱,當中產生的力量會於數十秒內先被轉化為彈性能量並儲存在支柱中,然後在幾毫秒速度內迅速轉化為水滴的動能。由於能量轉換時間縮短了數千倍,其帶來的動能足以將冷凍水滴噴射出去。 SES結構簡單,在經過參數化設計後,即可在無任何外部能量輸入,而就算受到風力和重/引力的阻力時,都能夠有效噴射冷凍水滴,可望應用於飛機等航空器、風葉或電纜線路上,預防積冰所造成的危險。張歡歡博士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首次揭示自主驅動除冰概念,提供廣泛的創新技術方案。我們正不斷改進SES的設計,確保它能夠以不同規模及較低的成本進行生產,應對社會需要。」 此外,研究提出的理論模型清楚闡釋了實現水滴自主噴射現象的關鍵因素,具潛力擴展至不同領域的應用。王鑽開教授表示:「這項仿生研究為多個技術應用帶來深遠影響。我們相信以這個冷凍水滴噴射機制為原型,可以進一步啟發自主驅動的概念及技術發展,並延伸至不同用途,例如除冰、能量收集及軟體機器人的應用。」 其中,體積膨脹引起的水滴噴射現象正加深了科學家對用於防冰的多相冷凍動力學的了解。姚海民教授指出:「是次研究展示了一種有效地利用冷凍水滴體積膨脹而產生彈道運動的策略,這擴闊了能量轉換現象的應用,更有機會帶動水滴能量產生器和軟體機器人彈射器等方面的發展。 」   ***完***

2025年1月14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機械工程學系

Photo 1

理大研究以人工智能重塑中國古代地理及生態面貌 獲選為騰訊「探元計劃2024」十大創新探索型項目

善用創新數碼科技可以為傳統知識和文化遺產的傳承及推廣帶來新機遇。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研究團隊結合科技和人文,以嶄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及重塑中國上古地理及生態知識,再將其視覺化呈現出來,有助突破傳統文本研究的局限,並進一步推動古籍數碼化等創新的知識傳承模式。 理大中文及雙語學系講座教授黃居仁教授帶領的團隊最近進行名為「《山經》知識集成:使用人工智能重構上古生態環境及地理知識遺產」的研究項目,在由騰訊及多個內地文化單位聯合發起、國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指導的「探元計劃2024」中脫穎而出,獲選為創新探索型賽道的十大項目之一。今屆計劃共吸引79個來自48家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的項目參賽,而理大是唯一入選的港澳地區院校。 《山經》為中國先秦古籍《山海經》的一部分,以約兩萬字的篇幅敘述了大量當時的山川地理訊息及生態環境資源,被視為中國最早的山川博物志。然而相關研究一直局限在傳統的人文研究範式內,是次研究透過建構數字化的知識集成平台,為《山經》的古籍傳承提供創新方案,有望啟發更廣泛的研究興趣。 團隊利用文本信息抽取、知識圖譜、Graph RAG和大語言模型等多種人工智能技術,對《山經》中提及的地理及生態知識進行分析、整理、集成及呈現,建構出集成中國古代地理生態環境訊息的系統化知識平台。以這個平台為藍本,未來的研究可以根據不同時代的其他文獻資料,建構中國歷代地理生態環境系統,從而比較研究過去二千多年間中國的地理及環境變遷,以加深對相關歷史事件的了解。團隊將首先建立《山經》相關知識的問答平台以及創建數碼地圖,視覺化呈現《山經》中的地理面貌。 《山經》數碼地圖模擬圖 黃居仁教授表示︰「深入了解及系統化掌握上古地理及生態知識,為我們理解生態環境演變提供了宏觀貫時的訊息,對當下的生態治理亦十分重要。此項目是將數碼科技結合人文研究的跨學科嘗試,以知識集成的方式突破了傳統人文研究難以對文獻知識進行全面整合,導致訊息碎片化的局限,以及知識無法與現代實證科學結合並用於解決當代議題的缺憾,從而促使文化與典籍得以被活化活用。」 黃居仁教授在計算語言學及數字人文領域深耕多年,是國際計算語言學委員會(ICCL)首位華人會士,去年更在資訊和通訊技術(人工智能和圖像處理)領域榮膺史丹福大學全球首2%頂尖科學家。黃教授的研究團隊核心成員包括理大中文及雙語學系博士研究生梁科女士及博士後研究人員唐雪梅女士;協同研究人員包括北京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副教授蘇祺博士及理大中文及雙語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顧靜航博士。   ***完***  

2025年1月13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中文及雙語學系

Photo 1

理大初創亮相美國消費電子展 兩項目奪創新獎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於2025年1月7日至10日,參與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簡稱CES),展出10間理大初創企業在醫療保健、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傳感技術等領域的突破性創新成果,備受國際注目。今年香港派出的代表團規模為歷屆最大,理大更是本地大學中唯一直接參展的,向國際展示大學將尖端研究轉化為具影響力解決方案的努力和成就。 在理大獨有初創生態系統PolyVentures的支持和培育下,理大初創企業勇於開發創新科技,為社會締造正面影響。是次參展為理大初創企業提供了國際平台,與來自全球的商界領袖、業界專家和投資者聯繫和交流,尋求合作機會,推動國際業務發展。 今年,理大共有兩個項目榮獲無障礙與老齡科技類別的「消費電子展2025創新獎」。由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及理大初創「澤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胡曉翎博士及團隊開發的多模態足踝復康機械人「智雲行健步儀」,旨在提升中風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步行能力,功效顯著。另一獲獎項目是理大初創「Vidi Labs Limited」開發的「Seekr視像伙伴」可穿戴裝置,能為長者和視障人士提供實時影像的音訊服務,可作為忠實伴侶協助他們獨立生活。今次為理大連續第二年榮獲此獎項,充分體現大學在創新健康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理大積極參與國際展覽和比賽,讓理大初創企業接通全球創新生態的持份者和研究機構。這些平台不僅為初創企業家提供寶貴的聯繫和交流機會,更加速企業成長,擴濶他們的國際視野。我很高興看到理大初創企業在CES舞台上大放異彩,成果獲得國際認可,這些創新解決方案可改變世界,造福人類。」 CES由美國電子消費品製造商協會舉辦,為全球最大型和最具影響力的消費電子技術展覽,旨在展示尖端電子技術如何融入現代生活,今年吸引逾4,500家全球參展商參加。參展理大初創企業如下,詳情請參閱附件。 參展項目 理大初創企業 發明者 智雲行健步儀 (美國消費電子展2025創新獎) 澤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胡曉翎博士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澤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Seekr視像伙伴 (美國消費電子展2025創新獎) Vidi Labs Limited Turzo BOSE先生 Vidi Labs Limited行政總裁 可拉伸可洗滌的織物器件 Easenory Technology Limited 伍穎斯博士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研究員、「Easenory Technology Limited」創始人及總監 GOOD Vision/Wellsees:新型便攜式角膜地形圖儀 香港和光科技有限公司 紀家樹教授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主任及教授、眼視覺研究中心副總監、「香港和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威爾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綜合眼動追蹤系統   Guardian Glow Limited 魏敏晨教授 理大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教授、顏色影像與元宇宙研究中心主任、Guardian Glow Limited資訊科技副總裁 IMU+系列 易新材料有限公司 盧君宇教授 理大物流及航運學系教授、「易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 簡志偉教授 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教授、「易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 肺部放射治療支援系統「LungRT Pro」 放療視界有限公司 蔡璟教授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系主任及教授、「放療視界有限公司」技術顧問 智能防感染流動乾廁「allcareAI」 百隆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胡百非先生 理大人文學院傑出校友、「百隆人工智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基於物聯網的振動監測系統   SHAKE Limited 孟秋含博士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博士後研究員、SHAKE Limited總監 im-Studio 炫幻視界有限公司 劉耀中先生 理大初創「炫幻視界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完***

2025年1月10日

成就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Photo

理大發揮跨學科研究影響力 18研究項目獲研資局撥款支持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積極推動具影響力的研究,充分發揮強大的跨學科研究實力,啟發創新解決方案,造福世界。香港研究資助局(研資局)最近公布的2024/25年度資助項目中,理大共有18個研究項目分別獲得「協作研究金」及「研究影響基金」資助;總資助額達約港幣9,176萬元,為本地教資會資助大學之冠。其中,理大獲「協作研究金」撥款的項目數量及資助額均為全港之冠。 秉承校訓「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的精神,理大學者將創新研究成果轉化為解決方案,以應對全球挑戰。獲資助研究項目涵蓋不同範疇,充分突顯理大雄厚的科研實力,當中包括創新建築技術、可持續環境、生物化學、藥物研發、癌症治療方法、可持續航空燃料、光子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學工程、視光技術及眼睛護理等。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充分運用學術專長,讓研究人員發揮所長,結合先進設施及跨學科合作,培育優良的創科文化及環境,促進知識轉移和研究成果商品化。這些驕人成就不僅展示了理大在具影響力研究方面的卓越表現,亦彰顯了理大與政府部門及業界之間的緊密合作,共同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今年理大在爭取研資局研究資助基金方面表現出色,更展示了大學在基礎研究和領導創新項目的實力,為社會帶來實際裨益和具價值的創新方案。」 理大共有14個項目獲「協作研究金」撥款支持,總額約港幣7,136萬元。其中八個項目獲「協作研究項目補助金」資助約港幣4,440萬元;三個項目獲「協作研究設備補助金」資助約港幣1,562萬元,以及三個項目獲「新進學者協作研究補助金」資助約港幣1,134萬元,以支持年輕學者開展研究。獲資助項目簡介如下﹕   研究項目 領導理大學者 協作研究項目補助金 探究靶向藥物的耐藥機制可作為肝細胞癌新的治療策略 李建華教授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系主任及教授 (合作院校:港大) 蛋白質存儲數據 姚鐘平教授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系主任及教授 (合作院校:中大 、科大) 整合機器學習、行為分析及多模態神經影像技術研究香港特殊學習障礙的共存性 蕭慧婷教授 中文及雙語學系系主任及教授 (合作院校:港大、教大) 蜻蜓之眼:用於3D 視覺的光纖人工複眼 張需明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副系主任及教授 (合作院校:港大) 通過有效融合經驗知識、用戶交互和機器推理實現下一代基於人工智能與延展實境的手術規劃與導航系統 秦璟教授 護理學院教授 (合作院校:中大、港大) 優化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矯正效果:對脊柱柔韌性、生物力學行為和預測模型的研究 葉曉雲教授 時裝及紡織學院副院長及教授 (合作院校:中大、港大) 寬頻光子器件超高解析度光矢量分析技術 余長源教授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教授 (合作院校:城大、中大) 考慮氣候變化下城市社區複合災害韌性和適應性研究 董優博士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 (合作院校:城大、科大、港大) 協作研究設備補助金 用於先進材料與元件研究的多功能時空能量螺旋解析瞬態吸收顯微鏡成像系統 李明杰博士 應用物理學系助理教授 (合作院校:城大、中大、科大、港大) 高靈敏動態核極化增強型固態核磁共振波譜儀 容家富教授 理學院副院長、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 (合作院校:城大、浸大、中大、科大、港大、教大) 虚擬實境與擴增實境雙目頭盔的光度學及色度學特性的測試平台研發 魏敏晨教授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教授 (合作院校:城大、科大) 新進學者協作研究補助金 基於有機/二維材料異質結憶阻器陣列的柔性視網膜系統 韓素婷博士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 (合作院校:城大、港大) 基於共格納米蜂窩結構設計具有超高強度、塑性和熱穩定的納米雙相合金 焦增寶博士 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 (合作院校:城大、科大) 用於可持續城市微氣候設計的人工智能風場模擬 尤若于博士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合作院校:港大) 另外,理大有四個項目獲「研究影響基金」撥款支持,資助總額約港幣2,040萬元。研究項目為多個領域帶來深遠影響,包括可持續航空燃料、癌症免疫治療、3D混凝土建築技術,以及運用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加強視覺體驗的頭戴式裝置。項目簡介如下﹕   研究項目 領導理大學者 項目詳情 由廢至翼–建立本港可持續航空燃料高通量製程與低碳飛航測試評價體系研究 呂紹元博士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 為推動未來零碳排放航空旅行,此項目將建立亞洲首個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研究平台,聚焦從香港各種生物質有機廢棄物中生產、測試和驗證SAF的關鍵條件。團隊將與環境保護署、中石化和國泰航空等機構開展合作。 標靶自噬增強癌症免疫治療的創新組合療法 趙燕湘教授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系主任及教授 肝細胞癌患者的治療選擇相對有限,而靶向治療對於提高存活率的效果也較為有限。此項目旨在開發「抗體-自動肽偶聯物」(AACs),將專利自動肽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如抗PD-L1抗體相結合,以提升癌症免疫療法對肝細胞癌的療效。 開發3D打印混凝土組裝合成建築法 潘智生教授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 建築業正逐步邁向數碼化及自動化,其中3D打印混凝土已成為創新的建築解決方案。此項目旨在運用結構元件開發3D打印混凝土組裝合成建築築(MI3DC)技術,將3D打印的永久性框架與傳統澆注混凝土結合。 通過最優的光學設計創造愉悅的虛擬與擴增實境的視覺體驗 魏敏晨教授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教授 為了提升不同視覺條件用戶的虛擬實境及擴增實境(VR/AR)體驗,此項目旨在創造先進的鏡頭設計,提供愉悅的視覺體驗。由眼科視光學、眼科、顯示技術和光學專家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將開發專為VR/AR 頭戴式裝置量身打造的處方鏡片設計新方法。 由研資局設立的「協作研究金」旨在資助由多名學者合作的跨學科研究項目,鼓勵研究單位進行更多具創意及高質素的跨學科/跨學院研究項目。「研究影響基金」則鼓勵本地學者積極考慮潛在的研究效益,使更廣泛社區受惠,並鼓勵本地大學進行更多具影響力及可轉化為應用的研究項目。   ***完***

2025年1月9日

成就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Photo 1

理大與國際專家合作研究城市空氣污染 揭示污染暴露不平等 倡制定針對性緩解措施

為創建可持續的公共健康環境,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團隊與海外大學專家合作,利用大規模人流移動數據和先進感測技術,開展城市空氣污染研究,揭示日常出行模式、種族及族裔等因素對評估居民在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差異的重要性,為各地政府提供新思路,以制定針對性空氣污染緩解措施。研究成果已於國際期刊《自然-城市》發表。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王安博士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可感知城市實驗室、布朗大學、挪威科技大學和愛爾蘭科克大學的科學家合作,研究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區不同社區、種族和族裔的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差異。布朗克斯區人口稠密、種族多元化,且長期面對嚴重空氣污染問題,其空氣質素在紐約市各區中最差,哮喘病例亦是其他區的2.5倍。 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空氣污染物的濃度和暴露時間。因此,是次研究追蹤了布朗克斯區逾50萬名流動設備用戶三個月的出行活動數據和五億條匿名定位紀錄數據;並於市政府服務車輛安裝太陽能驅動的物聯網環境感測平台裝置,在該區逾三分之一主要道路行駛,測量不同地點空氣中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濃度,最終獲得60萬個有效數據。基於這些人流移動和空氣污染數據,團隊建立了預測模型,以推算整個區域的空氣質素水平及布朗克斯區居民的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差異。 研究指出,在高速公路和工業交會密集的布朗克斯東南部地區,懸浮粒子含量最高,表明了土地利用和基礎設施規劃對空氣污染的影響。有別於以往的研究,團隊更分析了居民日常活動的地方,例如餐廳、學校、商場等的空氣污染物濃度和逗留時間,以更全面評估他們的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分析結果指出,長時間在空氣污染嚴重的街道工作或居住人士,其在PM2.5的暴露程度也較高,其中西班牙裔佔多數和低收入社區的空氣污染暴露程度最高。而在西班牙裔佔多數的社區,不同族裔的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差異最大,顯示種族和族裔背景比收入水平更能反映差異。研究團隊建議,政府在推動空氣質素改善措施時,應為高污染暴露風險的弱勢社群制定更針對性的緩解措施。 王安博士表示︰「我們的長遠目標是利用複合環境感測技術解決車輛廢氣排放、噪音污染、城市熱島效應和綠化等城市環境問題。研究結果有望推動香港等密集城市環境的公共衛生研究,透過量化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制定具成本效益的針對性排放控制措施、健康影響評估、清新空氣行動和城市設計,助力香港以至全球其他城市實現『同一健康』的願景。」 展望未來,王博士將拓展有關研究影響力,包括開發新的數據源和感測技術,將研究範圍涵蓋種類更廣泛的空氣污染物,為更精密的毒性空氣污染物分析奠定基礎,以推動未來的空氣質素研究,為城市環境問題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 ***完***  

2025年1月6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

01

理大舉行2025年元旦日升旗儀式暨「大學展覽館」開幕典禮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早於校園舉行升旗儀式,迎接新一年。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校董會副主席葉中賢博士、大學顧問委員會主席顏吳餘英博士、大學司庫李健先生、大學顧問委員會榮譽主席鍾志平博士及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大紫荊勳賢,聯同理大校董會成員、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管理層、傑出校友、理大基金會成員、嘉賓以及五百多位理大師生出席升旗儀式,祝願國家富強昌盛,香港百業興旺。儀式由理大學生升旗隊負責。 林大輝博士表示:「理大過去一年於教育、科研、知識轉移和創新創業等各方面均表現突出,並在多個國際排名榜上屢創佳績。踏入新一年,理大校董會有多位新成員加入,我們會繼續發揮團結奮進的精神,上下一心,攜手為大學勇攀高峰。理大支持特區政府抓緊新機遇、開創新局面,貢獻香港和國家發展。」 滕錦光教授表示︰「從灣仔的一所小型高級工業學院,到躋身全球百強的大學,理大走過了八十多年的輝煌歲月,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大學展覽館』展出的內容,不僅能夠讓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理大的發展歷程,以及它在教學、科研、知識轉移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將為理大校友帶來美好的回憶。」 「大學展覽館」見證理大非凡成就 理大同日舉行「大學展覽館」開幕典禮,由林大輝博士、滕錦光教授、葉中賢博士、顏吳餘英博士、李健先生、鍾志平博士、潘宗光教授大紫荊勳賢,聯同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及行政及拓展副校長盧麗華博士主持剪綵儀式。「大學展覽館」位於理大校園平台,毗鄰包玉剛圖書館和大學廣場,通過圖文介紹和珍貴展品,展示理大逾八十載的輝煌歷史及其對社會的卓越貢獻,講述大學如何從三十年代的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逐步發展為全球百強的創新型世界級大學。 「大學展覽館」引領參觀者探索不同展區,了解理大各方面的獨特之處,認識非凡的理大故事。展覽館還介紹了理大多年來,如何配合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需要,藉提供優質教育培養面向未來的環球領袖,並細說多位享譽國際科研人員的創新故事,努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解決方案以應對全球挑戰,為香港、國家以至世界帶來福祉。 展覽館入口處的特色水泥磚牆呼應理大以紅磚為特色的校園標記,而水泥磚的鏤空設計使人可隱約看到背後的紅磚,象徵理大對香港工業發展的堅實貢獻。這些鏤空水泥磚採用理大研發的可持續混凝土技術製作而成,突顯理大在環境可持續性與創新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 完 ***

2025年1月1日

活動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