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聞稿

Photo 1

理大與國際專家合作研究城市空氣污染 揭示污染暴露不平等 倡制定針對性緩解措施

為創建可持續的公共健康環境,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團隊與海外大學專家合作,利用大規模人流移動數據和先進感測技術,開展城市空氣污染研究,揭示日常出行模式、種族及族裔等因素對評估居民在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差異的重要性,為各地政府提供新思路,以制定針對性空氣污染緩解措施。研究成果已於國際期刊《自然-城市》發表。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王安博士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可感知城市實驗室、布朗大學、挪威科技大學和愛爾蘭科克大學的科學家合作,研究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區不同社區、種族和族裔的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差異。布朗克斯區人口稠密、種族多元化,且長期面對嚴重空氣污染問題,其空氣質素在紐約市各區中最差,哮喘病例亦是其他區的2.5倍。 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空氣污染物的濃度和暴露時間。因此,是次研究追蹤了布朗克斯區逾50萬名流動設備用戶三個月的出行活動數據和五億條匿名定位紀錄數據;並於市政府服務車輛安裝太陽能驅動的物聯網環境感測平台裝置,在該區逾三分之一主要道路行駛,測量不同地點空氣中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濃度,最終獲得60萬個有效數據。基於這些人流移動和空氣污染數據,團隊建立了預測模型,以推算整個區域的空氣質素水平及布朗克斯區居民的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差異。 研究指出,在高速公路和工業交會密集的布朗克斯東南部地區,懸浮粒子含量最高,表明了土地利用和基礎設施規劃對空氣污染的影響。有別於以往的研究,團隊更分析了居民日常活動的地方,例如餐廳、學校、商場等的空氣污染物濃度和逗留時間,以更全面評估他們的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分析結果指出,長時間在空氣污染嚴重的街道工作或居住人士,其在PM2.5的暴露程度也較高,其中西班牙裔佔多數和低收入社區的空氣污染暴露程度最高。而在西班牙裔佔多數的社區,不同族裔的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差異最大,顯示種族和族裔背景比收入水平更能反映差異。研究團隊建議,政府在推動空氣質素改善措施時,應為高污染暴露風險的弱勢社群制定更針對性的緩解措施。 王安博士表示︰「我們的長遠目標是利用複合環境感測技術解決車輛廢氣排放、噪音污染、城市熱島效應和綠化等城市環境問題。研究結果有望推動香港等密集城市環境的公共衛生研究,透過量化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制定具成本效益的針對性排放控制措施、健康影響評估、清新空氣行動和城市設計,助力香港以至全球其他城市實現『同一健康』的願景。」 展望未來,王博士將拓展有關研究影響力,包括開發新的數據源和感測技術,將研究範圍涵蓋種類更廣泛的空氣污染物,為更精密的毒性空氣污染物分析奠定基礎,以推動未來的空氣質素研究,為城市環境問題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 ***完***  

2025年1月6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

01

理大舉行2025年元旦日升旗儀式暨「大學展覽館」開幕典禮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早於校園舉行升旗儀式,迎接新一年。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校董會副主席葉中賢博士、大學顧問委員會主席顏吳餘英博士、大學司庫李健先生、大學顧問委員會榮譽主席鍾志平博士及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大紫荊勳賢,聯同理大校董會成員、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管理層、傑出校友、理大基金會成員、嘉賓以及五百多位理大師生出席升旗儀式,祝願國家富強昌盛,香港百業興旺。儀式由理大學生升旗隊負責。 林大輝博士表示:「理大過去一年於教育、科研、知識轉移和創新創業等各方面均表現突出,並在多個國際排名榜上屢創佳績。踏入新一年,理大校董會有多位新成員加入,我們會繼續發揮團結奮進的精神,上下一心,攜手為大學勇攀高峰。理大支持特區政府抓緊新機遇、開創新局面,貢獻香港和國家發展。」 滕錦光教授表示︰「從灣仔的一所小型高級工業學院,到躋身全球百強的大學,理大走過了八十多年的輝煌歲月,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大學展覽館』展出的內容,不僅能夠讓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理大的發展歷程,以及它在教學、科研、知識轉移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將為理大校友帶來美好的回憶。」 「大學展覽館」見證理大非凡成就 理大同日舉行「大學展覽館」開幕典禮,由林大輝博士、滕錦光教授、葉中賢博士、顏吳餘英博士、李健先生、鍾志平博士、潘宗光教授大紫荊勳賢,聯同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及行政及拓展副校長盧麗華博士主持剪綵儀式。「大學展覽館」位於理大校園平台,毗鄰包玉剛圖書館和大學廣場,通過圖文介紹和珍貴展品,展示理大逾八十載的輝煌歷史及其對社會的卓越貢獻,講述大學如何從三十年代的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逐步發展為全球百強的創新型世界級大學。 「大學展覽館」引領參觀者探索不同展區,了解理大各方面的獨特之處,認識非凡的理大故事。展覽館還介紹了理大多年來,如何配合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需要,藉提供優質教育培養面向未來的環球領袖,並細說多位享譽國際科研人員的創新故事,努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解決方案以應對全球挑戰,為香港、國家以至世界帶來福祉。 展覽館入口處的特色水泥磚牆呼應理大以紅磚為特色的校園標記,而水泥磚的鏤空設計使人可隱約看到背後的紅磚,象徵理大對香港工業發展的堅實貢獻。這些鏤空水泥磚採用理大研發的可持續混凝土技術製作而成,突顯理大在環境可持續性與創新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 完 ***

2025年1月1日

活動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Photo 1

理大團隊於2024年QS全球教學創新大獎榮獲一金兩銀及全球教育大獎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致力推動教學創新,開發嶄新教育科技,為學生提供豐富及具影響力的學習體驗。理大三支教學團隊設計出的創新教學方法,分別於2024年「QS全球教學創新大獎」榮獲一項金獎、兩項銀獎,以及全場大獎之一的全球教育大獎(Global Education Award),成為首度獲得該獎項的香港高等院校,成績驕人。 同時榮獲全球教育大獎及「Smart Omnichannel Campus」組別金獎的跨學科團隊由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朱偉志博士帶領,其得獎項目「共創啟發,成就卓越:理創智匯校園」將一系列教育科技互相協同,迎合新一代學生慣以科技輔助學習的模式。 團隊開發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Virtual Assistant TIMS」 ,並訓練它掌握課程資訊和相關老師的教學風格,再透過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以文字、語音或視像等形式隨時隨地回應學生提問。其中,VAT 最新研發的「AI 對話式播客系統」,運用先進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將艱深的學術內容轉化為生動的對話式播客,以提升學習效率。此外,項目更建立了智能課業批閱平台「AIReAS」,就學生上載的文字習作提供評論及指導,平台並朝着開發整合手機與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個人化學習路徑規劃的方向發展。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李泳怡博士帶領的團隊憑項目「HEROCARE—促進未來專業人士成長的關懷式醫療與教育」在「Nurturing Values and Ethics」組別獲得銀獎。項目結合臨床服務和體驗式學習,為即將接受放射治療的兒童癌症患者紓緩不安情緒,並讓醫療護理專業的學生學習實踐同理心及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 團隊利用理大研發的全港首個大型延展實境(X-Reality)混合教室「混合沉浸虛擬實景」(HiVE)技術,帶領學生運用人工智能和沉浸式虛擬科技,為患者設計個人化的治療準備工作坊,例如加入他們喜愛的卡通人物或融入互動遊戲及故事場景。項目為可持續的同理心訓練立下典範,讓未來的醫療護理專才透過親身與患者及其照顧者相處溝通,學習結合批判性思考和同理心作出道德判斷,為患者及照顧者提供最適當的支援和關懷。 由理大服務學習及領導才能發展處處長及電子計算學系副教授倪恩恩博士帶領的項目「Habitat Green: A Hong Kong-African Collaboration in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and Action」,推動體驗式社區學習,創建讓師生合作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平台,在「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Action」組別獲得銀獎。 項目是理大規模及影響力最大的服務學習課程之一,帶領學生前往非洲發展中國家,與當地青年合作為窮困社區提供服務,包括安裝家居太陽能發電系統、提供健康檢查、舉辦製衣和時裝設計工作坊等。項目以大學與社區互相支持的夥伴關係為基礎,融合教學及社區需要,改善居民生活質素及提升其發展潛能,同時提供寶貴機會讓學生深入了解可持續發展議題和增進跨文化敏感度等能力,成為負責任的世界公民,更推動了教育機構實踐社會責任及支持可持續發展。 「QS全球教學創新大獎」由國際大學評級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及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合辦,旨在表揚創立和推行優秀及嶄新教學方法的高等教育機構,被譽為教育界「奧斯卡」。今屆共有1,300個來自全球各地的項目角逐18個組別的獎項,其中理大共有八個項目入圍,肯定了大學追求教學創新的不懈努力。   ***完***

2024年12月27日

成就 教學發展中心

Photo 1_PolyU

八所政府資助大學合辦「香港夥伴週」 推廣「留學香港」品牌

繼去年取得豐碩成果後,由香港八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教資會)資助大學合辦的「香港夥伴周」,今年聯合邀得58所海外合作大學的代表參與,藉此推廣「留學香港」品牌,並促進本地大學與海外大學的聯系。 八所本地大學代表包括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香港城市大學(城大)、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嶺南大學(嶺大)、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教育大學(教大)、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及香港大學(港大)。活動旨在積極響應政府打造香港發展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願景,成功邀請 58 所海外大學成為合作夥伴,較去年 38 所大幅增加。這些多元化的國際夥伴來自不同國家,涵蓋澳洲、奧地利、加拿大、捷克、法國、德國、愛爾蘭、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荷蘭、紐西蘭、挪威、波蘭、俄羅斯、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國及美國。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秘書長鄧特抗教授,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夥伴參與計劃。他特別提到香港具備獨特的優勢和機遇,並擁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及學生設施,能吸引國際交流生。鄧教授表示:「我們在促進國際合作及豐富學生學習體驗的共同願景,讓大家匯聚於此。除了優質教育外,香港亦提供各種機遇,讓學生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儕建立友誼,開拓視野,體驗多元且豐富的文化。」 「香港夥伴周」於 12 月 8 至 14 日舉行,邀得多名行業領袖擔任主講嘉賓,分享對香港最新發展的真知灼見。滙豐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董事總經理王澤博女士率先介紹香港的發展及作為大灣區一部分的策略定位。其後,滙豐亞太區人力資源香港區主管鄭文婷女士,深入探討國際學生在香港發展事業的機遇,以及分享對未來技能需求的展望。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副主席兼M+博物館主席陳智思先生則分享香港在藝術與文化領域的發展前景。 滙豐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董事總經理王澤博女士 滙豐亞太區人力資源香港區主管鄭文婷女士 各大學的管理層及教職員陪同海外大學夥伴代表參觀校園設施,包括: 理大:工業中心及賽馬會創新樓; 城大:位於馬鞍山的新宿舍「李兆基學生宿舍村」; 浸大:浸大賽馬會創意校園、視覺化研究中心、黃沈慧珍廣播新聞室、藝術科技課程學生作品展覽,以及中醫藥學院; 嶺大:數據科學學院大樓、潘蘇通運動場及綜合運動大樓、學生宿舍及梁方靄雲藝術廊等設施; 中大:伍宜孫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 教大:沈艾達語文研習中心、蒙民偉圖書館及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 科大:鄭家純機器人研究院及臨海學生宿舍與設施; 港大:本部大樓、賽馬會第四學生村及譚榮芬創科翼; 此外,代表團亦參觀香港多個景點,包括大館、中環、鹽田梓、西貢市中心、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及西九文化區等,了解香港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育,以及藝術及文化發展。 香港本地大學一向擁有龐大及全面的學生交流計劃網絡,不僅為本地學生提供海外學習的寶貴機會,同時亦吸引國際交流生來港學習,進一步促進校園國際化。通過與海外院校夥伴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本地大學將持續推動香港高等教育發展,增強本地及國際學生的互動交流,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參與的大學夥伴名單如下: (院校名稱只備英文版本) 澳洲: Charles Darwin University Curtin University Griffith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奧地利: MCI The Entrepreneurial School 加拿大: University of Victoria Mount Royal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ontreal 克羅地亞: Zagreb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捷克: Masaryk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Hradec Králové 法國: IESEG School of Management TBS Education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ille 德國: EBS University for Business and Law, Germany Hochschule Heilbronn Konstanz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Leuphana University Lueneburg RWTH Aache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Bayreuth University of Mannheim University of Regensburg 愛爾蘭: Trinity College Dublin 意大利: University of Bologna 拉脫維亞: University of Latvia 立陶宛: Vilnius University 紐西蘭: Auck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挪威: NHH Norwegian School of Economics 波蘭: University of Warsaw 俄羅斯: Peter the Great St. Petersbur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西班牙: CUNEF University 瑞典: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nköping University Linnaeus University 瑞士: Zurich University of Teacher Education 土耳其: Sabanci University 英國: Cardiff University City St George's, University of London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Swansea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Bath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University of Glasgow University of Reading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美國: Lehigh University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Stony Brook University Temple University Tulan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Greensboro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大學夥伴代表到訪香港城市大學 大學夥伴代表到訪香港浸會大學 大學夥伴代表到訪嶺南大學 大學夥伴代表到訪香港中文大學 大學夥伴代表到訪香港教育大學 大學夥伴代表到訪香港科技大學 大學夥伴代表到訪香港大學 大學夥伴代表參觀鹽田梓 大學夥伴代表參觀鹽田梓 大學夥伴代表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2024年12月23日

活動 環球事務處

Photo 1

理大舉辦香港首屆輔助技術研討會 促進社福及醫療行業的科技應用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輔助技術研究中心早前(12月14日)聯同工程及醫療義務工作協會,於校園合辦「輔助技術裝置的演進:邁向平等機會與提升生活質素之路」研討會。活動匯聚約300名來自非政府組織、公私營醫院、復康診所及政府部門的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及業界專業人士參與,分享對香港輔助技術設備最新發展的見解。 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教授、港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理大輔助技術研究中心榮譽顧問陳帆教授、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系主任及輔助技術研究中心總監方乃權教授,以及工程及醫療義務工作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張健民先生為研討會揭開序幕。 岑浩强教授致辭時表示:「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多年致力提供頂尖教育以培育醫療社科專才,推展創新及具影響力的科研以解決複雜的社會和健康挑戰、提升人類福祉。理大輔助技術研究中心首次與非政府組織工程及醫療義務工作協會合作,舉辦以輔助技術為主題的研討會。參加者可以通過探索輔助科技的現況,重新思考它對香港社會,特別是殘疾人士的影響。」 研討會邀請了十位來自健康科技領域的傑出代表進行演講,並展示八款輔助技術設備。陳帆教授分享其對輔助技術設備顯注提升生活質素的看法。他表示:「在推進輔助技術的路上,得到服務對象由衷的感謝是我們最大的回饋。試想像當有人說『我曾經需要別人餵食,但現在我可以自己進食』時的喜悅、『我曾經因為需要別人幫忙清潔身體而感到羞愧,但你讓我自己做到、重拾尊嚴』時的如釋重負、『站起來走路是我的夢想,使用外骨骼讓我夢想成真』時的感動。這些常被忽視的簡單日常,對於那些無法獨立完成的人來說,卻代表著巨大的成就。你們的支持和關懷對他們意義重大,深刻地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方乃權教授表示:「現時香港有約50萬名殘疾人士,隨著人口老齡化,估計未來對輔助技術有需求的人口或增至100萬人,因此具迫切需要研發輔助技術設備,以支援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輔助技術研究中心將繼續倡導並加強香港及大灣區輔助及康復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商業化發展。」 是次研討會加強行業交流及合作,提升公眾對輔助技術的認知,並把知識轉化至社區層面。工程及醫療義務工作協會總幹事尹家碧女士期望輔助技術設備能幫助有需要人士提升生活質素,實現更充實的生活。   ***完***

2024年12月20日

活動 輔助技術研究中心

Photo 1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 成立中國紡織藝術中心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博物館)與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宣布,合作成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理工大學聯合中國紡織藝術中心(中國紡織藝術中心),以善用著名中國紡織藝術收藏家賀祈思先生(Chris Hall)向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承諾捐贈的近三千件中國紡織藝術品(「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賀祈思收藏」),透過學術研究、教學、培訓、公眾教育及出版項目,推動全球對中國古代紡織藝術、歷史和科技的研究、傳承和創新。 成立中國紡織藝術中心的合作協議簽署儀式今天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孔令成先生、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教授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女士見證下,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與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學生及環球事務)楊立偉教授代表雙方簽署。 結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以及香港理工大學在紡織、時裝和設計方面各自的專業知識和科研實力,中國紡織藝術中心將引領和推動中國古代紡織品的研究、教育、出版和創新性應用,聚焦課題包括中國紡織品歷史與考古、中國服飾史、紡織品科學研究、紡織技術史、絲綢之路等。 中國紡織藝術中心將為理大人文學院、時裝及紡織學院、設計學院,以及其他學院及學系的教學、研究和外展活動提供重要資源,讓師生能近距離研究「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賀祈思收藏」藏品。理大亦會善用藏品作為教材,並計劃開辦中國紡織及絲綢歷史相關的課程。理大亦將與博物館合辦教育項目,包括專題課程、研討會、工作坊和出版物等。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孔令成先生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理大合作成立的中國紡織藝術中心,是推動全球對中國紡織文化研究和欣賞的重要平台,讓年輕一代發掘中國紡織品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彰顯雙方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我們衷心感謝賀祈思承諾向博物館捐贈他的中國紡織品收藏,此乃全球最全面和最重要的中國歷史紡織品收藏之一。本館將透過展覽、學術研究及教育項目,推動中國紡織品的展示、研究及國際交流。」 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表示:「中國紡織藝術中心的成立標誌著理大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推動中國紡織文化研究、教育和傳承創新方面邁出重要一步。理大作為世界級創新研究型大學,多年來在紡織、設計領域的學術和研究成就得到國際的肯定和認同。是次合作將發揮雙方優勢,透過不同方式讓珍貴紡織藏品在研究、教學、當代時裝和設計等多個領域,發揮更大影響力,提高全球對中國古代紡織藝術的認識和欣賞,同時傳承優秀中華文化,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賀祈思收藏」明年首度公開展覽 香港知名中國紡織藝術收藏家賀祈思先生承諾向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捐贈其中國紡織藝術收藏,包括近三千件從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年)至21世紀的藏品,涵蓋的重要類別包括明清補子、宗教類紡織品等。此收藏配有豐富的研究資料,如紡織品樣本,將為研究中國紡織史及其收藏史提供關鍵資源。 賀祈思先生將於2034年正式向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捐贈其收藏,並同意博物館從2024年12月起將其部分藏品轉移至館內,以承諾捐贈的形式出借給博物館使用,令博物館可以利用中國古代紡織品最全面的收藏之一。博物館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舉辦以中國歷代絲綢文化,以及文明交流為主題的大型絲綢通史展覽,展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賀祈思收藏」,推動全球對中國紡織品的研究和欣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賀祈思收藏」的攝影、編目和數碼化工作會由博物館主責。 賀祈思先生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賀祈思收藏』是我畢生心血的結晶,它見證了中國近三千年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化以及人們對美的追求。我很高興這批珍藏能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安家,也期待借助中國紡織藝術中心這一跨學科國際研究和創意平台,讓公眾有更多機會欣賞我的收藏,更大地發揮其影響力,並相信在一流的策展、研究、教育、文物保護和出版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這批收藏能為更多學者提供研究資料,為藝術家和設計師提供創作靈感,向普羅大眾普及歷史文化知識,鼓勵公眾欣賞中國紡織藝術之美。」 有關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理工大學聯合中國紡織藝術中心的資訊,以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賀祈思收藏」展覽內容,將適時於博物館網站公布。 賀祈思先生講解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賀祈思收藏」部分珍品。 ***完***

2024年12月18日

活動 其他

Photo 1 copy

理大與南方醫科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推動醫學發展培育科研人才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南方醫科大學上周(12月10日)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以創新科研推動醫學發展、培養醫學人才,共同為全球醫學和人類健康福祉作出貢獻。 在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南方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張玉潤先生的見證下,合作備忘錄由理大協理副校長(內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及南方醫科大學副校長劉叔文教授代表簽署。 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致力探索醫學前沿技術的創新研究、提升醫學教育質素,全面提升兩地醫療健康服務水平,進一步推動醫學科研和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南方醫科大學代表團此行到訪理大,亦就聯合醫學研究、教育及人才培養等領域進行深入交流,開拓深度合作機遇。董澄教授介紹理大在創新科研與跨學科教育各方面的最新進展與未來規劃。劉叔文教授亦全面講解南方醫科大學的發展歷程、卓越成就及未來藍圖。 理大在醫療科技教研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和扎實基礎,並與包括南方醫科大學在內的多間大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代表團參觀大學的神經科學中心實驗室及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深入了解理大在科研設施與實驗技術的領先優勢。這些尖端技術與創新成果充分展示理大在醫學研究的雄厚實力,並為雙方未來的合作提供豐富的科研基礎。 ***完***  

2024年12月17日

活動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Photo 1

理大推出太空主題計劃 為粵港澳大灣區培育人才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一直積極參與國家航天任務,並致力培育青少年對航天科技的興趣,貢獻國家航天發展。理大於 2024/25 學年推出太空主題計劃「開拓月球:從探索到基地建設」,並於日前(12月7日)在校園舉辦公開講座,由理大張心瑜空間科學教授、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系主任及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波教授主講,吸引來自94間粵港澳大灣區中學及國際學校的學生參加。 是次計劃由理大主辦及中國銀行(香港)贊助,中國宇航學會和香港宇航學會作爲支持機構。吳波教授深入介紹月球探索成果和發展月球基地的潛在方案,激發學生在問答環節中積極提問,展現他們對太空探索的濃厚興趣。 太空主題計劃還包括兩場線上講座和月球基地設計比賽;線上講座將於2025年1月中舉行,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趙奇博士及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工程師、工業中心航天器系統工程師林浩一先生將分別以「月球基地建造」及「國家的太空探測歷程、影響及香港本地貢獻」為題進行演講,為學生講解更深入的航天知識。 至於月球基地設計比賽亦已開始接受報名,參加學生可組成隊伍,根據所選主題設計切合航天員需要的工作站,並為基地將來的發展提出創新意見。歡迎粵港澳大灣區中學的中三至中五/高一至高二學生或國際學校的九至十一級/十至十二級學生參加,提交提案的截止日期為2025年2月28日。 有關太空主題計劃「開拓月球:從探索到基地建設」詳情,請瀏覽:https://www.polyu.edu.hk/geo/space/   ***完***  

2024年12月16日

活動 環球事務處

Prof Daniel Lau_wesite

理大研究創建極化vdW異質雙層數據庫 助探索嶄新二維材料 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研資局合作研究重點項目計劃支持

二維材料被廣泛應用於計算機記憶體等電子元件,不同的二維材料通過范德瓦爾斯(van der Waals,vdW)作用堆疊成層後,更有機會合組成具備新特性的異質雙層,適應更多用途。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研究人員提出為特定的vdW異質雙層建立數據庫,以篩選出具發展潛力的材料,有望為未來納米電子學、光子學和自旋電子學發展帶來啟示及深遠影響。研究項目獲2024/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基金委)及研究資助局(研資局)「合作研究重點項目計劃」支持。 研究項目「極化范德瓦爾斯異質結數據庫︰從理論預測到材料實現和物性表徵」由理大應用物理學系納米材料講座教授兼系主任劉樹平教授帶領,共獲約355萬港元的資助金額,為期48個月。該研究與中國人民大學物理系講座教授季威教授合作進行。 二維vdW異質雙層材料的不同組成單層均擁有豐富且獨特的物理及化學特性,蘊涵龐大科研潛力,有助科學家探索新穎物理發現和設計新一代電子設備。劉教授及團隊在早前的研究中,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策略將二硫化鉬(MoS2)和二硫化鎢(WS2)合組成無扭曲、完美相稱且晶體可外延生長的異質雙層,並展示了超乎預期的壓電性和平面外鐵電效應。此項成果激發了使用化學氣相沉積策略探索新型異質雙層材料的研究興趣,並推動團隊建立vdW異質雙層材料庫。 長遠而言,開發多功能的二維極化電子物料,對拓展下一代低耗能、高密度記憶體和集成電路至為關鍵,但目前對vdW異質雙層的探索仍需要依賴反覆試驗。獲資助項目旨在開發一個模擬模型,從大量的二維vdW材料中加速篩選出具前景的極化異質雙層,供進一步實驗評估。研究團隊其後並會強化模型,進行更精確的預測,以發挖出更多具有多功能特性的二維材料,並提供充實的數據庫。 劉樹平教授表示:「我們預期vdW異質雙層材料能夠解決目前二維鐵電材料的可擴展性和表現問題,而這個項目的研究結果有望為構建高密度且節能的下一代非揮發性記憶體和內存記憶計算裝置提供新見解。」 項目冀整合出適用於高密度非揮發性記憶體的vdW異質雙層材料,促進學術界關注及探究vdW異質雙層的鐵電性,並推動新興記憶體的商業實踐。 「合作研究重點項目計劃」旨在資助內地及香港跨學科、跨院校的合作研究重點項目,以持續提升內地與香港的研究成果與影響力。計劃的六個重點資助領域為信息科學、生物科學、新材料科學、海洋與環境科學、醫學科學及管理科學。   ***完***  

2024年12月16日

成就 應用物理學系

Photo 1

理大與中華電力簽署諒解備忘錄 應用創新科技培育電力工程人才 共同推動香港電力行業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中華電力)昨日(12月11日)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攜手為香港培育電力工程人才,以應對電力行業的發展需要。 在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中華電力總裁羅嘉進先生的見證下,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電力系統工程講座教授及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鍾志勇教授及中華電力營運及變革總裁唐連勝先生一同簽署該諒解備忘錄。 是次合作標誌着理大和中華電力在推動電力工程教育和創新研究邁出重要一步,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和專業,為香港以至大灣區電力行業的人才培育和技術發展作出貢獻。雙方將共同運用元宇宙、沉浸式虛擬實境系統、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等嶄新技術,為學生及業界開發創新的數碼培訓及學習材料。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的學生更有機會親身體驗電力行業的真實工作環境,有助他們了解行業的運作和發展,提升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綜合能力,而雙方亦會探索學術及研究的合作機會。 趙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很高興能與中華電力合作,是次合作是大學和業界攜手培育電力工程專業人才的重要里程碑,通過學術理論和業界經驗實踐的相互結合,不僅有助學生了解電力行業的運作和挑戰,同時加強大學科研人員與業界專家的交流,共同探索創新技術應用的機會。香港擁有可靠度達世界級水平的供電服務,傲視全球很多大城市。要維持這個優勢,需要源源不絕的專業人才,我們冀通過雙方的合作,培養更多未來的行業領袖,為香港以至大灣區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羅嘉進先生表示:「中華電力很高興透過今次合作,進一步加深與理大的策略夥伴關係。電力行業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重要時刻,人才和創新科技成為推動香港邁向2050年零碳城市的關鍵元素,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引擎,因此中華電力十分重視人才培訓及創新科技應用,並以持續提升營運安全、穩定供電及環保表現為己任。今次與理大的合作,將有助我們培育更多能源專才,配合社會及業界的發展需求。」   ***完***

2024年12月12日

活動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