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Event Review: Evolving with the times, Elegant writing through distance: PolyU Chinese Language Centre 25th Anniversary Public Lecture Series:“Images, Clothing, and Boundaries: Eileen Chang’s An Album of Mutual Reflections and Others”

13 Mar 2024

Chinese Language Centre (CLC)

為慶祝本中心成立25周年,我們舉辦了「與時偕行 ‧ 言文行遠——香港理工大學中國語文教學中心成立25周年系列公開講座」。第二場講座為現當代文學專題,很榮幸邀請到香港浸會大學黃子平教授蒞臨理大,分享其對於張愛玲《對照記》的閱讀和研究心得。

是次演講題目為「影像、衣飾和邊界——張愛玲的《對照記》及其他」。黃教授由攝影技術的發明談起,介紹照片在近代中國刑法和文學改革中的影響和意義,然後娓娓道出張愛玲《對照記》中的照片展示了過去與現在、生與死的邊界意義,也指出這些照片雖然零亂散漫,但恰如張愛玲所說,「依稀看得出一個自畫像來」。

其次,黃教授談到張愛玲的「戀衣癖」。由張愛玲對於服裝的回憶、偏好,以及在香港北角蘭心照相館所拍的照片和過海關經驗中,黃教授提到了羅蘭‧巴特《明室》的「人像攝影的四種想像」,認為當中存在着豐富的戲劇性,繼而帶出衣飾作為身體的邊界、內外的邊界、自我與他人的邊界的意義。

最後,黃教授以巴赫金的「邊界」理論作結:「一個完整的『我』由精神個性、身體和語言文化服飾三個層面所構成,精神個性是『我』的核心,而身體和語言文化服飾則是『我』的邊界。『我』的精神個性不能獨立存在,必須通過『我』的身體和語言文化服飾來表現,必須存在於『我』的身體和語言文化符號中。」由此點明從影像、衣飾和邊界閱讀張愛玲《對照記》的理由和意義。

20240301_51 20240301_52
20240301_53



Your browser is not the latest version. If you continue to browse our website, Some pages may not function properly.

You are recommended to upgrade to a newer version or switch to a different browser. A list of the web browsers that we support can be foun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