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聞稿

1

理大研發新型納米硒 助改善女性更年期後骨質疏鬆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的增長,骨質疏鬆症等代謝性疾病日漸普遍,為醫療系統帶來了巨大的負擔。為應對此挑戰,由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未來食品研究院院長兼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教授黃家興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的「蟲草菌絲體 Cs4 多醣蛋白功能化納米硒」(Cs4-SeNPs),可用於管理更年期後骨質疏鬆症,最新的研究成果最近已發表於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這項納米技術已獲得專利並贏得多個國際獎項,當中包括國家教育部頒授 2020 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 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硒是人類健康必需的微量礦物質,在許多生理功能中均發揮重要作用。在過去數十年的大量研究顯示,缺硒會損害骨骼微結構,而且與骨質疏鬆症相關,揭示出硒在骨代謝中的重要角色。由於納米硒與食品中常見的硒化合物相比,生物相容性高、毒性低和生物活性顯著,納米硒近年成為了新的研究熱點。然而,目前有關於納米硒對骨骼健康作用的研究仍然非常有限。 冬蟲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是一種藥用真菌,作為滋補及治療藥物悠來已久。利用蟲草菌絲體(Cs4)的多醣-蛋白質複合物(PSP)及先前獲得的專利納米技術,黃教授的研究團隊最近成功製備出結構均勻、穩定性高的新型納米硒(「Cs4-SeNPs」)。 在使用小鼠前成骨 MC3T3-E1 細胞的實驗中,研究團隊證明了 Cs4-SeNPs 能被細胞迅速而有效地吸收。此外,Cs4-SeNPs(10µM)可增加 MC3T3-E1 細胞的增殖,並促進其分化為成骨細胞。研究人員還觀察到 MC3T3-E1 細胞的骨礦化增強,顯示Cs4-SeNPs 對新骨形成的促進作用。進一步的機理研究表明,Cs4-SeNPs 能誘導生理水平的活性氧產生,從而觸發成骨細胞分化。有趣的是,與常見硒化合物的效應比較發現,只有 Cs4-SeNPs 表現出顯著的成骨活性,但對細胞的毒性較小。 更重要的是,團隊利用去卵巢小鼠(更年期骨質疏鬆症的動物模型)驗證了口服 Cs4-SeNPs(25-500 µg/kg BW/day)六周後,能通過促進骨形成,減低骨流失和改善骨微結構,展現出顯著的體內骨保護作用。 團隊目前已開展與本地企業合作,將研發的相關保健品推出市場。黃教授表示:「Cs4-SeNPs 具有廣泛的健康促進及疾病預防應用,不僅是適用於骨質疏鬆症的管理。除了開發高品質、安全及有實證的新型保骨素,為骨質疏鬆症患者提升其生活質素外,團隊目前正在研究 Cs4-SeNPs 對治療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效果。我們希望透過跨學科合作,挖掘其潛在的生物醫學價值,從而進一步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和應用。」   ***完***

2023年11月15日

未來食品研究院

1

理大與浙江省杭州及溫州攜手打造高能級創新平台 促進兩地技術創新及文化旅遊的融合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浙江省杭州市和溫州市在產學研領域達成重要合作,聯合打造高能級創新平台,共同推進浙港兩地的科技創新與文化旅遊發展,以深化杭港及甌港之間的合作。 理大與溫州市人民政府於 11 月 9 日在溫州市人民大會堂舉行簽約暨揭牌儀式,標誌著雙方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學溫州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院)正式落地溫州。研究院將透過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及研發服務,在溫州打造匯聚科技企業和人才的創新科技中心。 理大分別與溫州市人民政府及溫州灣新區管委會簽署合作協議。在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溫州市委書記張振豐先生、溫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葛益平先生、溫州市政協主席陳作榮先生共同見證下,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與溫州市副市長王振勇先生,及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與溫州市龍灣區委書記周一富先生,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市、區兩級的合作協議,並為研究院進行揭牌儀式。 理大是香港首間在溫州市成立技術創新研究院的高校,參與推動東南沿海地區創科發展,以響應國家、浙江省和溫州市的產業發展需求。研究院將與當地重點產業深度合作,聚焦海洋工程裝備與技術、柔性電子及超精密製造技術等領域,促進相關產業在核心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及創新創業的發展,助力當地經濟的高品質發展。 林大輝博士致辭時表示,理大重視科研創新,積極推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科研實力雄厚,擁有國際頂尖創新人才,為雙方深度合作提供良好基礎。溫州民營經濟活躍,產業基礎紮實,溫州人勤奮拼搏、勇於創新,雙方合作共建技術創新研究院令人倍感期待。理大將充分發揮人才、學科、科研和國際化優勢,聚焦溫州產業集群開展、集成創新、人才培養和研發服務,與溫州一同探尋科研新方法、新觀念、新視野,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帶動產業高效升級。理大將以平台建設為契機,在人才引育、創新生態打造、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交流等方面,加強與溫州各方合作,努力為區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張振豐先生表示,創新是溫州與生俱來的基因。近年來,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寄予溫州「續寫創新史」的殷殷囑託,堅定走好創新驅動發展「華山一條路」,持續提升「五個一」創新格局能級,聯動布局「一港五谷」戰略科創平台,大力引進「校地共建」科研合作載體。此次與理大簽約合作恰逢天時、地利、人和。希望研究院成為溫州高水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強力引擎、打造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的新生力量、連接國際高端創新資源的重要紐帶,助力溫州提升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引進更多國際創新人才。溫州將竭盡全力提供高效服務、一流保障,為技術創新研究院建設發展保駕護航。 訪溫期間,理大代表團亦有參觀考察溫州高校,並就研究院的建設發展規劃舉行宣講會,及安排科研團隊以海報形式向溫州企業展示他們最新的科研技術。雙方除了加強在技術上的合作,也將深化甌港的學術與文化交流,珠聯璧合,互利雙贏。 此前,理大與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政府於 11 月 7 日在杭州市舉行簽約暨揭牌儀式,正式啟動「香港理工大學杭州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院將與杭州市開展深度合作,聚焦大運河文化與旅遊、智慧交通、智慧醫美等重要領域,助力杭港兩地的科技創新和文化旅遊建設。研究院將下設三個科研中心,分別為「大運河文化與旅遊研究中心」、「軌道交通智慧中心」及「數智醫美研究中心」。這些科研中心將結合杭州的資訊科技、互聯網、文化旅遊、智慧城市、生物醫藥及高端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加強與當地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為杭港科研人員提供交流平台、為當地企業技術發展提供服務,以及為理大前沿技術發展提供應用場景。 作為國家規劃的重要省會,浙江省一直致力推進教育、科技和經濟的協同發展。理大這兩所研究院將成為杭港和溫港合作的樞紐,匯聚創新人才和資源,深化兩地產學研合作,助力當地產業與國際市場接軌,帶動浙江省成為具活力、以創新驅動的核心地帶,為國家的科技創新和文化旅遊發展作出貢獻。   ***完***

2023年11月14日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cover

理大研究促使沿海基建適應氣候變化 獲法國國家科研署與研資局合作研究計劃支持

氣候變化是全球面對的最迫切問題之一。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一項嶄新項目,旨在加強沿岸基礎設施的抗災能力,適應氣候變化帶來海平面上升和風暴潮等問題,獲法國國家科研署與研資局合作研究計劃(法研署與研資局合作研究計劃)支持,為香港院校獲批的三個項目之一。 全球暖化導致極端天氣更為頻繁。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由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董優博士帶領,項目「沿海基礎設施應對氣候變化的智能與魯棒決策」,獲法研署與研資局合作研究計劃資助約 245 萬港元,為期 48 個月。該項目與法國拉羅謝爾大學 Edgar Emilio Bastidas Arteaga 教授合作進行。 理大研究及創新事務總監黃詠恩教授表示︰「理大作為一所創新型世界級大學,在不同學科領域均有卓越成就,在國際建立了廣泛的學術和研究合作關係。為解決全球面對的複雜問題和科學挑戰,我們將繼續與合作夥伴緊密合作,充分發揮我們的科研優勢,開展更多不同範疇的前沿研究以推動創新,並實現長遠的國際影響力。」 獲資助項目聚焦香港和法國的高風險沿海基建因應氣候變化帶來的洪水及混合災害情況,如全球暖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熱帶氣旋導致的風暴潮以及暴雨等,面對這些災害的強度和頻率將增加。研究將提出一種「資料驅動與知識引導方法」來預測未來洪水災害的出現和強度,並開發「流體-結構-相互作用」模型,以探討沿海建築物面對洪水威脅時的潛在損壞情況和機理。 此外,項目亦將利用物理引導的深度學習來開發多變量易損性和韌性模型,集中調查區域的不同建築原型,並從社區層面檢視易損性和損失評估框架。預計研究成果衍生的技術和知識,將為提升香港和全球的氣候適應性基礎設施帶來貢獻。 法研署與研資局合作研究計劃旨在進一步加強兩地科研人員在學術研究上的合作,計劃歡迎所有學術價值高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提案。評審準則包括技術及科學質素、項目管理及研究方法的質素、對全球影響、研究團隊的質素及雙方合作的協同效應等。   ***完***

2023年11月13日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1

香港理工大學杭州技術創新研究院成立 深化產學研合作 打造科技創新城市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政府於 11 月 7 日在杭州市舉行簽約及揭牌儀式,標誌著雙方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學杭州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將開展深度有效的產學研合作,發揮杭港兩地優勢,在科研創新、智慧城市建設、產業合作與創新、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方面,促進杭州市的創科發展。 研究院將聚焦大運河文化與旅遊、智慧交通、智慧醫美等主要領域,並於初期開設三個科研中心,分別為「大運河文化與旅遊研究中心」、「軌道交通智慧中心」及「數智醫美研究中心」。這些科研中心將與杭州的資訊科技、互聯網、文化旅遊、智慧城市、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及高校科研院所進行合作,為企業提供技術創新和研發服務,致力將杭州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智慧型數字城市、全球最佳旅遊城市和科技創新城市。 在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協理副校長(內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智能結構與軌道交通講座教授倪一清教授、香港貿發局駐浙江代表周宏先生、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及市政府黨組成員方毅先生、杭州市拱墅區委書記李志龍先生、浙江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魯文革先生、杭州市科技局局長樓秀華先生、杭州市拱墅區委常委及常務副區長黃飛先生共同見證下,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杭州市拱墅區副區長沈建立先生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正式成立「香港理工大學杭州技術創新研究院」。 林大輝博士致辭時表示,杭州是一個融合古今,傳承創新的城市。理大作為擁有 86 年歷史的全球百強學府,將充分運用科研、教育和人才的優勢,結合杭州市產業的發展需求,聚焦大運河文化與旅遊、智慧交通和智慧醫美等領域,推動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為拱墅區、杭州市和國家的高品質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李志龍先生致辭時表示,目前杭州著力以科技創新優勢推動城市能級再度躍升,大力推進全球創新策源地、人才蓄水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建設,拱墅區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及環境優勢,為科技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此次與理大的簽約將為杭港兩地科技協同創新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期待拱墅區與理大政校合力、強強聯合,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當先行譜新篇。 杭州在互聯網科技、數字經濟發展、人工智慧等領域,擁有成熟的產業基礎和健全的創新創業環境。未來,理大將繼續利用於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國際合作等優勢,通過研究院的創科平台,助力杭州的可持續發展和兩地的科創人才交流。   ***完***

2023年11月9日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理大科研項目榮獲「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 2023」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於「2023 年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中榮獲兩個獎項,表揚其在「先進製造」和「金融科技」領域的傑出成就。自該獎於去年設立以來,理大連續兩屆在獎項數目上位居全港之冠,累計獲得四個獎項。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祝賀三位獲獎者,並表示︰「理大很榮幸有三位學者獲得本屆『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這項殊榮肯定了我們在科研創新方面的卓越成就。他們致力原創性研究並於開發尖端技術,為世界帶來長遠影響,造福社群。理大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們的研究人員專注科研,貢獻香港、國家以至全球。」 理大獲獎的三位學者包括︰ 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超精密加工與計量學講座教授及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理工大學)主任張志輝教授於「先進製造」領域獲得嘉許。張教授首創的超精密納米多環加工技術已成功應用於研發高效能納米多環離焦近視防控眼鏡鏡片,可造福全球的近視學童。他開創性研發的新型磁場輔助批量超精拋光技術和裝備,可用於外科手術刀的大規模超精拋光,大大減少手術刀在生物醫學應用中產生的傷口創傷。 張教授的創新研究下一代原位精密三維表面測量技術不僅支持高精度產品的精密製造,而且可以應用於工業 4.0 背景下的不同製造或測量場景,實現智慧精密製造。張教授在超精密加工、精密測量和智能精密製造的新方法、新工藝和新設備的開創性研究貢獻良多。 理大電子計算學系教授區文浩教授於「金融科技」領域獲得嘉許。區教授的研究專注於設計和分析提升隱私和抗量子密碼算法,以應對區塊鏈中的安全、隱私及擴展性需求。他的研究推動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通過創新方法和變革性解決方案引領 Web3 革新,為下一代去中心化協議和應用的安全、互通和擴展應用鋪平了道路。許多他的發明受到了領先的資訊科技公司和區塊鏈平台的認可和採用。 區教授最近在零知識證明(ZKP)方面的研究引人注目。ZKP 公認為是一項重大突破技術,可實現數據隱私保護、效率改進和透明系統如區塊鏈的擴展性。他開發了創新解決方案,降低了 ZKP 的計算成本。他的團隊利用分布式計算和圖形處理器加速優化了 ZKP,贏得了 Web3 社區舉辦的 ZPRIZE 競賽,獲得了 55 萬美元的獎金。 理大電子計算學系教授羅夏樸教授亦於「金融科技」領域獲得嘉許。羅教授的研究為網路安全發展帶來莫大裨益,幫助發現和修復對關鍵基礎設施(如區塊鏈系統、智能合約、移動和物聯網設備、網聯汽車等)構成重大風險的安全漏洞,以及抵禦網絡攻擊。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業界的認可。 羅教授致力於加強區塊鏈技術的穩健性,推進移動和物聯網設備的安全與隱私保護,並強化網路安全措施。他的研究獲得了10項最佳/傑出論文獎以及多項業界的獎項。 「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是由香港科技創新聯盟主辦、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冠名贊助的公益性獎項,旨在推動香港的科學技術創新發展,獎勵主要在香港進行科學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並取得傑出成就的個人和團隊。每個領域設獎金港幣200萬元。 理大去年在「先進製造」和「生命健康」領域獲獎,獲獎者為理大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機械工程學系仿生工程講座教授王鑽開教授及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智齡研究院院長鄭永平教授。   ***完***

2023年11月7日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1

理大「賽馬會智齡匯」計劃成果分享會圓滿舉行 總結六年豐碩成果 促進本地智齡科技應用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上周五(11 月 3 日)舉辦「賽馬會智齡匯」計劃成果分享會,旨在與智齡科技持份者分享計劃的豐碩成果,總結計劃在推廣智齡科技應用的經驗及成功案例,並匯聚跨領域的智齡專才,共同探討香港智齡科技生態圈的未來發展方向。 「賽馬會智齡匯」計劃成果分享會歡迎典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先生、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王兼揚先生和理大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主禮,並成功邀得約 300 位香港跨業界的智齡科技持份者,包括安老業界、學術界和商界的業界翹楚出席。 由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統籌的「賽馬會智齡匯」計劃自 2017 年 12 月起獲行政長官社會資助計劃推薦,並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逾港幣 4,700 萬元,建立跨領域的智齡網絡,同時藉推廣創新智齡方案提升長者生活質素,以應對香港人口持續老化的趨勢。 盧麗華博士在致歡迎辭時表示:「理大是香港社會的一部分,並非一個獨立的個體。無論科研或是知識轉移,都必須以造福香港市民為依歸,大學的存在才有意義。香港,同時作為人口高齡城市,亦是國際大都會,我們相信應用理大知識及技術,回應社會的安老需求,是最適合不過的策略。『賽馬會智齡匯』計劃為銳意推廣智齡科技,不但在理大校園內設立體驗中心,為居家安老的長者及照顧者提供智齡科技資訊;同時邀請六個安老服務單位成為策略夥伴,一起建立示範院舍,以加裝智齡科技提升長者和中老年殘疾人士的生活質素,藉此推動業界應用科技優化持續照顧的服務水平。」 王兼揚先生在致歡迎辭時表示,馬會致力支援長者自主享耆年,與不同夥伴合作提升長者生活質素。他表示:「『賽馬會智齡匯』的成績有目共睹,十分感謝理大團隊的努力,以及所有參與項目的機構和義工。隨着樂齡科技開始普及,下一步需要深化這些工具的應用。未來三年,馬會將繼續與理大合作,透過科技提升安老院舍服務水平,讓院友獲得更適切的照顧。」 以智齡方案提升安老及殘疾人士服務質素 為提升安老及殘疾人士的持續照顧服務,「賽馬會智齡匯」計劃按每個安老或殘疾人士服務單位的需要增設智齡科技工具,並帶領業界代表前往示範院舍實地考察,以鼓勵業界善用科技提升服務水平。此外,由理大研發的創新科技方案,包括有助提升夜間住宿服務的晚間智能監察系統、有效確保長者如廁安全的智能離廁感應系統,以及輔助長者進行步行訓練活動的可拆式步行指示器等,均已應用於多間示範院舍之中。眾多智齡科技方案不單為 3,500 多名長者及殘疾人士帶來更優質的智齡照護服務,有效減輕前線護理人員的負擔和壓力;同時透過六個示範院舍智齡科技應用的實踐經驗,讓安老業界有所參考和得到啟發。 在社區內推動公眾應用樂齡科技 此外,計劃團隊在理大校園內設立的體驗中心展示了超過 2,000 件從世界各地搜羅的智齡工具,並整合成分類的產品庫;同時舉辦了超過 1,200 場的智齡科技公眾教育活動,包括:智齡科技導賞團、工作坊、展覽等。為進一步提高全港市民對樂齡科技的認知,計劃團隊定期於體驗中心內舉辦「碼上有賞」健康評估活動,鼓勵公眾善用科技管理個人健康;與全港 12 個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合作設立「樂齡科技展示區」,共同協辦了 35 場專題展覽,展出多達 500 件智齡科技及輔助工具,並於社區舉辦與智齡科技相關的外展活動,攜手推動以科技預防頑疾;計劃亦邀請約60個安老業界單位參與試用理大科研成果——智能陪伴機械人。以上一系列活動惠及全港超過 40,000 人,有助促進本地智齡科技的應用和普及化。 計劃團隊推動和發展智齡科技的卓越貢獻,不單已贏得社會的廣泛認同,亦同時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支持,將計劃經驗所總結的成果進一步拓展;未來三年,計劃團隊將持續為社區提供智齡科技上的支援,同時與 11 所由中小型非政府機構營運的私營安老院舍攜手合作,以支援業界建設更多智能院舍;支援安老業界及社區以智齡科技並肩跨步向前,應對嚴峻的人口老化挑戰。   ***完***

2023年11月7日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1a

香港理工大學無錫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啟用 與內地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 攜手推動創科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江蘇省無錫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學無錫科技創新研究院」(研究院)於11月2日舉行揭牌暨產學研合作項目簽約儀式,標誌着研究院正式落戶無錫市,通過高端創新平台,培養產學研領軍人才,並與十家內地高新技術企業開展合作,為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創科發展作出貢獻。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帶領的代表團到訪無錫,與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先生、市委常委及統戰部部長周常青先生、副市長秦咏薪先生及周文棟先生,以及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及新吳區委書記崔榮國先生等會面,就加強蘇港合作和發展作深度交流,及後更聯同無錫市各級領導及企業代表等出席活動。 理大為首間在無錫市成立科研中心、參與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創科發展的香港高等院校。研究院啟用後將開展三個重點領域工作,包括建設國際一流的高端科研創新平台,聚焦航空航天、先進製造、生物醫療科技、人工智能、新材料及通訊網絡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發及科創服務管理等;建設創新成果轉化孵化基地,實現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以及培養高端人才,包括重點建設教研中心,開辦工程學博士學位課程及工程學博士後計劃,培育能與國際接軌的卓越工程師及創新創業人才。研究院亦會善用理大的國際化優勢及影響力,為無錫高新區引入科技企業,舉辦產業及學術交流活動,擴展對外交流合作的渠道。 為實踐科研成果轉化,研究院分別與當地十家高新技術企業就產學研合作項目簽約,包括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亞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無錫祥生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三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I∙Campus、無錫奧特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合碳材料科技(無錫)有限公司、樓藍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及廣電計量檢測(無錫)有限公司。研究院將通過理大專家團隊及其技術創新成果,以及研究院的創新平台,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林大輝博士致辭時表示:「理大將充分發揮人才、學科、科研創新和國際合作的優勢,結合無錫市的優勢產業,開展技術創新和研發服務,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帶動產業的高效升級。通過雙方的合作與共同努力,強強聯手,定能發揮『官、產、學、研 』的協同效應,共同開創蘇港兩地科技創新發展的新篇章,為國家科技創新事業貢獻力量。」 此行,理大代表亦向無錫市政府及企業代表介紹理大開辦的工程學博士課程、生物醫療工程領域的科研方向和產學研成果,以及研究院落地無錫後的發展方向及人才培養目標。未來,研究院將繼續與無錫市高校、企業和機構攜手,共同打造一個以創新驅動的生態系統,為蘇港及國家的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完***

2023年11月3日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13

理大青年科學家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2023 年亞太區「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應用物理學系助理教授冷凱博士,榮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評選為 2023 年亞太區「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表彰她的卓越科研成就。 冷凱博士致力研究新興的分子厚度二維雜化鈣鈦礦領域,並發現嶄新的物理現象。她開發了一套納米技術工具和方法,在分子層面上研究這些材料,並探索它們在多功能微納智能化器件方面的潛在應用。她的團隊目前正專注研究分子厚度二維雜化鈣鈦礦薄膜的大規模生長,及其在新型自旋電子器件中的應用。 冷凱博士是首個觀察到分子厚度二維雜化鈣鈦礦的原子結構,並將其與光電特性聯繫起來的學者。她的研究發現超薄的鈣鈦礦在光或應力作用下,會經歷可逆的結構鬆弛過程,從而改變它們的光學特性。這項突破性的發現使她製備的首個單層雜化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取得了比塊體材料更出色的光電轉化效率,並通過外部刺激調整這些材料的回應能力,使它能夠在智能和多功能設備中應用。她預期有關研究成果將會在柔性光電子領域及基礎物理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 冷凱博士表示︰「我在研究旅程中深受很多前輩和同儕的啟發及鼓勵,當中不少人成為了我的導師和榜樣,也有些與我合作並提供寶貴的建議。我很榮幸能夠成為研究團隊的一員,透過在具影響力的刊物上發表研究文章、獲得基金撥款支持研究,並於研討會上發表研究結果並獲得認可,這些都是鼓勵我繼續努力向前的動力。 」 冷凱博士憑藉對分子厚度雜化鈣鈦礦研究的貢獻,榮獲包括 2023 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及理大 2023 年度「青年創新研究者獎」等獎項的肯定。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理大一直致力培育優秀的年青科學家,提供豐碩的資源,建造充滿活力的創科環境,並推動創新研究。我們十分驕傲理大人才以卓越的科研實力及影響力,在世界舞臺上發光發熱。」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從生物醫藥技術、能源材料、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通訊、智能製造等多個前沿學科和科技領域中,評選出 35 位 35 歲以下亞太區頂尖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表揚他們在各自研究領域具領先實力、突破性成果並產生影響力。   ***完***

2023年11月3日

應用物理學系

1b

理大首創多模態足踝機械人助中風患者遙距復康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在復康器械研發上再次取得突破,首創多模態足踝復康機械人──「智雲行健步儀」,幫助中風偏癱患者提升下肢運動功能,改善患者行走能力;該款復康機械人更具備物聯網遙距復康進程管理功能,助中風患者進行自助式居家復康練習,治療師可遠端監察多個患者的復康進度。 近年,香港每年約有五萬宗新增中風個案,其中八成半的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活動功能障礙。中風患者進行恆常、重複及密集式復康訓練,對恢復身體活動功能及改善中風後遺症尤其重要。然而,本地醫院及復康中心日間門診復康服務供不應求,中風患者因而未能獲得及時和恆常的復康治療。 足下垂和足內翻是中風患者常見的活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由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研發的「智雲行健步儀」,是首款集成外骨骼、柔性人工氣動肌肉、振動觸覺感知反饋,以及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於一體的多模態輔助可穿戴足踝復康機械人,能有效同時糾正足下垂和足內翻的問題,改善中風患者的步姿及走路時的平衡,長遠更有助促進腦部神經重塑。 中風偏癱患者患側足踝肌肉力量普遍較弱及互不協調;「智雲行健步儀」能夠自動探測患者行路時的不同狀態,如站立或邁腿等事件;利用各個不同模態的相互協助使患側下肢能站穩(外骨骼和柔性人工氣動肌肉),學會平衡腳底壓力和用力蹬地邁步(振動觸覺感知反饋和神經肌肉電刺激),並改善足下垂以防拖地而跌倒 (神經肌肉電刺激)。 「智雲行健步儀」設計輕巧,整體重量約 400 克,加上其運動服飾設計的特點,方便患者自行穿戴,更適合偏癱患者單邊應用;該器械還具有低功耗的特點,配置 9V 充電池可連續使用四小時適合患者隨時隨地在家中、戶外或室內環境進行練習。有別於市場上常見的外骨骼下肢機械人,僅靠施加外力輔助患者走路,既無助於協助中風偏癱患者改善足踝關節和肌肉協調,兼且其重量和耗電量較高,僅限於醫院及復康中心內使用。至於傳統的足踝矯形器,則容易引致肌肉萎縮,亦無助於重建患側肌肉自主功能。 胡博士指出:「『智雲行健步儀』充分展示理大交叉學科研究的實力,成功結合了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工業中心、時裝及紡織學院和電子計算學系的科研力量。此科研成果為中風患者提供了更好的下肢復康選擇,更可以將訓練融入日常生活,治療師亦可遙距監察多個患者的復康進度。我們希望這種靈活自主的訓練方法能夠與傳統復康服務結合,實現更好的復康效果。」 研發團隊現正與多家本地及內地醫院和復康中心合作,進行「智雲行健步儀」的臨床研究。研究證實,採用「智雲行健步儀」進行復康訓練的中風患者,較僅使用傳統機械外力裝置的復康療效大幅提升達 40%。12 名參與臨床研究的患者中,在完成為期一個半月,共 20 節、每節 1 小時 30 分鐘的訓練後,在無設備輔助的情況下,其足踝關節背屈可由最初的 5 度改善至 10 度,更接近正常人 15 度的水平,九成以上患者更成功糾正足內翻。 研究團隊亦運用物聯網技術,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記錄患者的復康進度。通過這種具備即時監測、數據分析、個人化指導和提示的復康治療方式,讓患者即使沒有治療師在場,也能有效地進行復康療程,有助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治療效果。此外,患者之間亦可以透過手機應用程式互相匹配訓練進程,互相支援,讓他們在復康之路上結伴同行;治療師亦可以遙距及時監察多名患者的復康進度,確保療程順利進行。 胡教授的團隊計劃於明年將「智雲行健步儀」商品化。她於 2021 年聯合創辦初創企業澤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成功獲得香港科技園「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的支持,去年更成功將其名為「Mobilexo Arm」的移動式外神經肌骨上肢系統推出市場,並獲得多家本地及內地醫院及復康中心採用。     ***完***

2023年10月31日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1

《2023 健康老齡化國際會議》 攜手推動聯合國健康老齡化十年計劃 促進西太平洋地區健康老齡化

西太平洋地區是全球老年人口規模最大且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面臨著巨大的人口老齡化挑戰。為此,聯合國早前制定了健康老齡化十年行動計劃(2021 - 2030 年),旨在推動全球各國共同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以應對迫切的健康老齡化問題。香港理工大學 (理大)護理學院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健康服務合作中心,一直致力推動區域內的健康老齡化工作,並於 10 月 26 至 27 日在香港成功舉辦了《2023 健康老齡化國際會議》。會議由理大護理學院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健康服務合作中心主辦,並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衞生署、理大智齡研究院和康復治療科學系合作舉辦,為應對區內健康老齡化的挑戰和探討創新的解決方案提供了一個重要平台。 多位國際講者於會議的開幕儀式上致辭。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歡迎與會者,並強調大會在實現聯合國健康老齡化願景中的關鍵作用。滕教授表示:「今次大會希望從多角度探討影響老年人及其家庭福祉的因素,集思廣益,以幫助制定世界衛生組織健康老齡化行動的綜合策略。大會亦提供了一個展示創新樂齡科技、討論流行病學最新干預措施和進展的平台,促進業界的專業交流。」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老齡健康司一級巡視員張暉先生在致辭中強調了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在健康老齡化和長者護理相關領域 (包括科研、技術、專案、標準、規範、人才、服務和產業等方面) 的深化交流與合作,將有助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因此具有重大的國家戰略意義。張先生表示,國家健康衛生委員會將繼續加強與香港和澳門在健康老齡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學習,互補優勢。 香港特別行政區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強調香港政府高度關注迅速老齡化人口所帶來的重大挑戰,因此一直致力於實施全面的結構性改革,將醫療保健系統由以治療為導向轉變為以預防為重點,並將服務提供的模式由以醫院為基礎轉向以社區為基礎的模式。盧教授表示:「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提升本港老齡化人口的整體健康水平,提供可行有效的醫療保健服務,並建立可持續的醫療保健體系。」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衞生署署長林文健醫生重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致力推廣健康老齡化。林醫生強調,香港特區政府已根據安老事務委員會建議為健康老齡化制定了全面的政策。衞生署正積極推行不同計劃以促進長者的福祉,包括針對所有年齡組別的健康教育、照顧者培訓和支持重整基層醫療保健服務。 林醫生表示:「應對『銀色海嘯』的挑戰不僅需要跨部門合作,還有賴國際協作。 讓我們攜手共同維護長者的健康和福祉。」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健康老年化資訊,策略及創意項目統籌 Hiromasa OKAYASU 博士重申,會議為政策制定者、有關持份者、業界人士、研究人員和學者提供了一個卓越的平台,使他們能夠聚首一堂,共同應對西太平洋地區與人口老齡化有關的趨勢和挑戰。OKAYASU 博士表示:「我們感謝理大護理學院在促進健康老齡化的討論上作出了重大努力,是次會議涵蓋了多元化議題,包括健康老齡化相關的學術研究及實踐理念等,有效促進專業交流。」 理大護理學院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健康服務合作中心總監梁綺雯教授表示,香港社區內的長者普遍存在內在能力衰退的問題。 「我們一直致力推廣世界衛生組織的長者綜合護理(ICOPE)框架。這包括提供全面的培訓教材和舉辦一系列經驗交流研討會,目的是促進 ICOPE 框架能在本港有效實施。我們很高興看到黃大仙地區康健中心成功測試使用 ICOPE 模式,並希望此嶄新的護理概念能於本港逐漸普及。」 另一方面,中心自 2020 年以來,定期組織了一系列名為「Embracing Ageing in the Western Pacific」的線上研討會。這些線上研討會為區內的專家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平台,交流關於促進健康老齡化的新興趨勢、案例實踐和創新解決方案等不同資訊。梁教授補充道:「我們很高興能夠營造一個相互合作的環境,以便在健康老齡化領域上共享知識及推動有關進展。」 《2023 健康老齡化國際會議》是實現健康老齡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通過促進多方合作及交流,為實施聯合國健康老齡化十年行動計劃(2021 - 2030 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為老年人及其社區創造一個更加健康、更具包容性的未來。 關於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健康服務合作中心 自 2007 年 12 月起,世界衛生組織委任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為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健康服務合作中心(WHO CC)。 通過貫徹執行世界衛生組織的使命,學院積極推動以實證為本的社區衛生服務,並改善本地、區域性,以至全球人口的健康水平。 於 2019 年,學院再度獲世界衞生組織任命,並以區內老齡化與健康的關鍵指標為目標,積極推廣並落實《世界衛生組織老年人綜合照護指南 - ICOPE》,也同時為專業醫護人員與學者提供跨學科合作的平台,藉以開展有關耆年健康的項目。 關於 2023 年健康老齡化國際會議 《2023 健康老齡化國際會議》是由理大護理學院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健康服務合作中心主辦,並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衞生署、理大智齡研究院和康復治療科學系合作舉辦的國際盛會。該會議旨在應對西太平洋地區人口老齡化的主要趨勢和挑戰,促進健康老齡化,並推動採取行動回應聯合國健康老齡化十年行動計劃(2021 - 2030 年)。 《2023 健康老齡化國際會議》涵蓋了醫療創新、社區參與、政策制定和科技進展等廣泛議題。與會者透過參與啟發性的討論、互動研討會和專業交流,以促進不同持份者的合作,激發解決健康老齡化多方面問題的倡議。 有關世界衛生組織在聯合國健康老齡化十年行動計劃(2021 - 2030 年) 工作上的更多資訊,請參考官方網站: https://www.who.int/initiatives/decade-of-healthy-ageing   ***完***

2023年10月30日

護理學院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