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精神健康研究院成員吳寅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展開一系列跨學科研究,探討在年輕男性身上,睾酮與大腦神經認知功能的關聯,以及其對社會行為帶來的影響,為睾酮療法在改善相關心理健康問題的臨床治療及實際應用提供了重要啟示。
首項研究聚焦於社會經濟行為,團隊結合藥物介入和功能性磁力共振(fMRI),研究睾酮如何影響慷慨行為,以及當中的潛在神經機制。研究發現,接受外用睾酮的男性,特別在面對關係愈疏遠的對象時,慷慨程度明顯比正常男性下降更多。fMRI結果則指出,當睾酮處於較高水平時,顳頂交界處的神經活動會減少。顳頂交界處位於大腦上部區域,涉及社會認知功能;團隊分析指出,睾酮可能會從神經層面上抑制顳頂交界處的活動,降低對他人福祉的關注,這顯示睾酮水平上升或與經濟決策中的自私傾向及同理心降低有關。
團隊的另一項研究圍繞狀態自尊,即個體對自我價值和社會地位的即時感知,與睾酮水平的密切關聯。研究結果顯示,提升睾酮水平能夠幫助促進狀態自尊的更新,有效緩解與焦慮、憂鬱、飲食失調、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等相關的異常行為問題。研究指出,單次劑量的睾酮對狀態自尊有正面影響,尤其當患者置身積極的社會環境中,其效果會更為顯著。因此,團隊提出未來可以考慮結合單劑量睾酮,以及透過正面社會回饋提升狀態自尊的介入策略,作為治療相關異常行為和臨床症狀的潛在臨床前治療。
兩項研究已分別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以及《生物精神病學:認知神經科學與神經影像學》。吳教授亦憑其卓越研究成果,榮獲國家教育部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網上報導:
無綫電視 – https://polyu.me/4m2LXYa(00:49 - 01:22)
商業電台 – https://polyu.me/4lcj8Y7(2025-08-05 第三節;16:44 - 19:09;需訂閱)
研究部門 |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 |
---|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