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擴增實境AR賦能視障人士自助導航

2024年6月24日

研究及創新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副學院主任及教授、眼視覺研究中心(CEVR)副總監張銘恩教授。

「AR智能助視器」榮獲第49屆第49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金牌及評審團特別獎」。


視力損失和視障一直是人類福祉的重大關切,尤其在老齡化人口。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研究人員合作,為視障人士開發了一款利用增強現實 (AR)技術的導航設備,引領他們可更自主地探索周圍。

研究項目「AR智能助視器」(ObstAR),由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副學院主任及教授、眼視覺研究中心(CEVR)副總監張銘恩教授帶領,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大學研究主席兼教授、CEVR行政總裁暨科研總監 Ben Thompson教授合作,旨在開發一種基於增強現實技術的導航設備,減少視障人士對傳統輔助技術的依賴,如拐杖以及他人協助。CEVR是由理大與滑鐵盧大學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的支持下共同成立。

張教授說︰「視障人士可因經歷不同引致視力損失,這可能是由於神經系統或眼部疾病,甚至是自然的衰老過程所導致。因此需要制定路線導航解決方案,以滿足不同視力障礙人士的需求。」張教授的臨床專長是老化和低視力康復,同時是理大眼科視光學診所的視力康復診所負責人。

臨床研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AR智能助視器」使用了AR眼鏡和人工智能識別算法制作,並結合了一項臨床研究,即考察視障人士和健視人士分別在熟悉和陌生障礙物環境下的行為。

為增強識別環境和避免障礙物的能力,設備結合避障導航、物體識別與分割、場景識別、文字識別、手勢識別等算法相融合,以滿足患者對於安全導航和環境認知的多方面導航需求。

該項目其中一個焦點是識別特定區域的興趣面(AOIs),如交通燈信號、斑馬線、急轉彎和大型橫幅,可以按熟悉環境提供個人化的導航支援,令經常或同一路線使用者大大獲益。

開拓嶄新領域

另一大特點是研究團隊開發了三原色光模式(RGB)攝像鏡頭與深度(Depth)攝像鏡頭圖像分割和信息融合的創新算法,為實時的避障導航功能。在攝像鏡頭捕捉區域内識別更遠的導航通路之同時,更準確地識別到傳統圖像分割難以識別的障礙物。研究團隊還計劃引入文字轉語音實時指令,以彌補AR視覺無法覆蓋的差距,確保為用戶提供全面支持。

AR智能助視器」引領輔助技術的前沿,為視障人士實現自主出行帶來了變革性的解決方案,榮獲第49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金牌及評審團特別獎」。

張教授表示︰「隨著AR技術的日益普及和進步,為引入這種新形式的輔助技術提供了理想的平臺。這個項目充分展示了科技在提高視障人士生活品質的巨大前景,有望為視障人士的自由移動和社會共融開闢創新的可能性。」

張教授的研究焦點包括老化和低視力研究的心理物理學、行為學和臨床學等領域。主要研究目標是利用不同的干預措施,改善患者在日常生活如閱讀、活動和導航方面的功能表現,並建立具成本效益的視力康復模式,為患者生活帶來裨益。

張教授相信「AR智能助視器」具有深遠的潛在影響,使用者可以建立克服日常挑戰的信心,提高功能表現和整體福祉。她說︰「我們的使命是為視障人士重新定義獨立生活的價值。這不僅僅是創造一款創新產品,而是為生活帶來改變和改善。」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