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于拓展环境及自然保育方面的研究,为本港实践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理大的九个项目获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支持,合共资助约699万港元。
这些获资助项目由来自建设及环境学院、工程学院和理学院的学者带领,旨在透过开展创新研究研发顶尖技术来推动环境保育工作。
这些项目包括开发碳监测实时平台、创建新型降噪屏障、测量大气氧化以及设计工程竹围板结构。此外,项目还聚焦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宽频吸声、噪音预测、将二氧化碳(CO₂)转换为可持续甲醇,以及同时进行太阳能海水淡化和制造氢气。
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为环境及保育相关的项目提供资助,涵盖教育、社区减废及回收、技术及研究等。获资助项目必须有助提升香港的整体环境质素、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以及推动公众参与绿色低碳生活。
理大项目获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支持∶
主要研究员 |
项目名称 |
资助金额 |
滕越教授 |
从模拟到现实: 组装合成建筑运营碳监测的实时平台 |
HK$499,000 |
杜良芬教授 |
一种用于降低交通噪音的新型声学光栅屏障 |
HK$760,592 |
王韬教授 |
香港大气氧化性研究: 羟基自由基、氢过氧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反应活性的测量与模拟 |
HK$1,469,500 |
刘思威教授 |
发展模块化工程竹围板结构以实现碳中和建筑 |
HK$1,239,200 |
王蒙博士 |
破解香港高车辆环境中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复杂性 |
HK$487,800 |
蔡逸思教授 |
用于宽频吸声和波浪操纵的声波元屏障 |
HK$472,000 |
梁志坚教授 |
发展一基于近场声功率测量与数值传播的整合技术针对香港城市环境中轮胎/道路噪音滋扰的现实预测与评估 |
HK$1,060,140 |
朱训进教授 |
从排放到资源: 电化学转化二氧化碳为可持续甲醇 |
HK$499,225 |
曾远康教授 |
设计同时进行太阳能海水淡化和制造氢气的原型机 |
HK$5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