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231227 Prof Huang Wen Wei Po interview

媒体专访:理大研发智能机械人闯火场 「空气炮」可无水灭火

香港每年平均发生逾三万宗火警召唤,部分严重火灾不但危及市民生命,进入火场救援的消防人员亦要冒上巨大风险。理大消防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副教授黄鑫炎博士,致力研发多项智能灭火方案和产品。 其中,俗称「空气炮」的「环形涡流炮(Toroidal Vortex Cannon)」,可实现在不需要水的情况下,远距离灭火,再结合无须人工操作、可自主锁定火源并进行灭火的智能机械人,长远可望应用于危险火场,专门应付不宜以水灭火,或人员无法靠近火场的特殊情况,以更好地保障市民和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黄博士的研究项目主题「阴燃林火」亦入选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黄鑫炎近日接受文汇报专访时透露,团队研究的智能机械人可透过传感器在黑暗和烟雾中自动识别火焰、燃料和人员,不需要人工操作,团队亦正设计不同方案,例如利用新物料制作,让机械人足以穿越火场,亦可以利用仪器把它吊进去,进行搜寻人员、灭火等工作。 查看详情: 文汇报访问: 智能机械人闯火场 空气炮可无水灭火 | 智能消防系统预测60秒火势助逃生  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理大项目

2023年12月29日

研究及创新

1

理大师生于「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创新大赛」荣获多个奖项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于「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创新大赛」获得优异成绩,包括一等奖、二等奖、技术优胜奖、创意优胜奖及优秀奖等十项殊荣。此外,理大获大会颁发突出贡献奖及优秀组织奖,而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副院长肖赋教授更荣获是次大赛的优秀指导教师奖。 此大赛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大湾区办)、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福田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打造数据要素领域顶级赛事,以构建创新、开放、繁荣的数据应用开发者生态。另外,大赛有望将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及深圳数据交易所的数据资源、算力设施、交易平台全面开放,为数据开发者提供顶尖的交流平台。大赛亦鼓励数据开发者发挥想象力和创新,以发掘优秀项目及培育数据应用创新人才。 大赛设立创意设计赛与技术挑战赛,有六大应用场景,包括开放数字决策、智能供应链、科技金融、数字能源、智能制造、智能城市。全国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数百团队积极参与大赛,227队进入初赛,35队进入决赛进行强强角逐,最终共有19队分别获颁一、二、三等奖,包括理大、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恭贺理大的得奖团队在全国各地的团队中脱颖而出,为数据应用提供兼具创新性、应用性和技术先进性的优秀方案。 理大得奖名单如下: 一等奬: BEAR_AI团队(陈喆、李奥、张靖、马天佑) 指导老师:肖赋教授 二等奖: SCRI-Geo团队(朱亮清、王谨鸿、张昌帆、王亚楠) 指导老师: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助理教授 (研究)张敏博士 技术优胜奖: 不是万能团队(王雨畑、曾逸杰) 创意优胜奖: Building Brain团队(马天佑、张靖、陈喆、徐侃) 指导老师:肖赋教授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团队(联同深圳大学,吴逸尘、张洋懿、杨慧莹) 优秀奖: Tech Trailblazer团队(联同北京理工大学,武伊琳、黄舒怡、胡佳玮、胡金亮) 指导老师:电子计算学系助理教授范文琦博士 大王队团队(陈星桐、陈子怡、方乐) 指导老师:设计学院设计硕士主任王佳教授 优秀指导教师奖: 肖赋教授 突出贡献奖及优秀组织奖: 香港理工大学  

2023年12月28日

奖项及成就

20231222 Prof NI Wen Wei Po interview

媒体专访:理大项目「神算」测台风路径 评估高楼能否顶住

全球极端天气出现愈见频繁,不但扰乱市民的日常生活,更为社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为应对复杂城市环境面对极端风暴带来的风险,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智能结构与轨道交通讲座教授倪一清教授领导的团队今年获研究资助局2023/24 主题研究计划,拨款近5,000万元支持,项目名为「INTACT: 沿海城市智能式热带风暴减灾系统」,针对沿海城市高层建筑的抗台风问题,开发实时城市台风风险预警和管理系统。 倪教授近日接受文汇报专访时分享指,项目会设计出一个框架,能够通过稀疏测量有效和准确地评估湍流,并量化复杂城市空气动力学引起的风险,更可为城市复原力进行定量的韧性评估,从而更全面地预视风灾对关键建筑物构成的潜在风险与后果,防患于未然。  查看详情: 文汇报访问 理大获研资局主题研究计划拨款支持项目

2023年12月21日

研究及创新

FJ Photo 1 - IMG_7702

福建省政府代表团到访理大

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林瑞良先生率领的代表团于12月18日到访理大,就深化闽港科技创新合作进行座谈交流。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向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林瑞良先生、福建省民政厅厅长程强先生、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施惠财先生、及福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张定锋先生等领导组成的代表团到访致以热烈的欢迎。 滕锦光校长在会上重点介绍了理大最新的发展,包含大学排名,领先的研究领域以及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他表示,理大致力于推动创新科技及其社会应用,结合产业发展造福社会。理大期待与福建省政府合作,将合作范围从晋江扩大到福建省内的各个地区。 林瑞良先生在交流中表示,福建在传统的服装鞋帽、电子及化工等产业拥有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未来,政府将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和文旅经济。通过此次会谈,加深双边了解,为将来的深入合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会谈期间,双方回顾了理大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的筹备近况,并就实验室管理、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及引进国际专业科研人才为福建发展做贡献等议题进行了交流。研究院院长余长源教授向代表团作了简要介绍,研究院研究团队成员参与了会谈并就晋江与香港未来合作计划提供了建议。

2023年12月18日

活动

HB Photo 1 - 2125375592

湖北省政府代表团访问理大

湖北省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章笑梅女士等一行于12月18日到访香港理工大学,与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学术成员代表会晤。双方回顾了合作的主要项目如理大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院)及理大与武汉科技大学共建的实验室并交换了意见。双方期待,进一步以理大在武汉筹建的科技创新研究院为平台,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上加强合作,用国内国际的双视野,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助力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代表团还参观了大学图书馆,了解馆内的现代化设施和系统化的读者服务。 2023年10月,理大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共建「香港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院)框架协议,标志着理大与湖北省的产学研合作正式启动。

2023年12月18日

活动

2023VSO

大自然启迪科研突破 先进材料建造可持续环境

科研人员从大自然汲取灵感,转化为创新方案,突破科学难题。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及机械工程学系讲座教授王钻开教授深入探索自然,发掘前沿科技及其应用。他与研究团队成功将从大自然探究所得的新发现,转化至制冷瓷砖的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研究结果已获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刊载,题为「具有高太阳反射率的阶层式结构被动辐射制冷瓷砖」。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热能及环境工程讲座教授赵汝恒教授为共同作者,王教授并与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 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一种被动辐射制冷瓷砖,能够实现高效的光散射能力,和近乎完美达99.6%的阳光反射率。这种制冷瓷砖具备气候抗力和机械坚固度,能够降低室内环境的冷却需求,拥有庞大的节能潜力。 王教授表示︰「成功研发制冷瓷砖展示大自然启发灵感的力量。它填补了被动辐射冷却领域上的研究空白,显著提升高太阳反射率。研发灵感源自白金龟甲虫,启发研究人员改良散射设计。」 仿白金龟生物结构物料 达成99.6%阳光反射率 这项创新研究借鉴白金龟甲虫的复杂生物结构,基于从此最白色甲虫鳞片中发现的自然散射机制,优化了制冷瓷砖的阶层式多孔结构。这项冷却物料制作过程简易,在日照下的冷却表现出色,从而有效降低室内制冷所需的能源消耗。 王教授分享︰「自然界历经数百万年的演化进程,为工程学的精密设计、高效机制和可持续方案等带来不少启示。只要细心研究相关的生物奥妙,可从中发掘能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创新原理和规律。」 制冷瓷砖的研发还促成了由王教授开创的结构热装甲,即能在极高温的固体表面实现高效液体冷却,为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性。此科研著作题为「抑制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实现1,000°C以上高效热能冷却」,成功打破经典物理现象。 当液体接近比其沸点更高温度的固体表面时,之间会形成持续的蒸汽层导致热传输下降,从而增加热阻。王教授设计的创新结构热装甲,彻底打破在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悠久的科学挑战。 首次探究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水与高温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蒸发式冷却应用至关重要。制冷瓷砖兼具仿生物白色和高太阳反射率外,成功抑制莱顿弗罗斯特效应亦是一大科技亮点。 制冷瓷砖表现出超亲水性,可使水滴立即扩散,并通过其互联的多孔结构迅速渗透。故在蒸发冷却过程中,制冷瓷砖可在 800°C 以上的温度下抑制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王教授解释︰「采取类似结构热装甲设计中使用的分层多孔结构,是成功研发冷却瓷砖的关键因素之一。正是这种复杂精细的的多孔膜,使瓷砖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蒸发液体,从而有效地抑制雷顿弗罗斯特效应。」 在被动辐射冷却材料领域内,首次成功探究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是此研究的另一项突破探索,拓展了被动辐射冷却材料设计的视野,也为结构热装甲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见解。 这冷却瓷砖技术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通过简单的制备和操作实现多种功能,其关键特性包括优秀的气候抗力、机械坚固度、抑制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能力、可回收性和颜色。这些具高成本效益、耐用及多功能的优点,有利广泛运用在各种商业应用和建筑结构中,以及长期户外应用。 大自然启发科学发现,推动研发新材料、设备和系统,衍生具影响力的解决方案,这也是由王教授带领导的理大仿生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所肩负的愿景。中心旨发展为一个创新科研合作平台,专注于受自然启发的仿生科学技术,创造变革方案,解决社会和环境挑战。 「今次取得突破成果的研究,阐明了我们的创新技术方案兼具实用和多功能价值。这制冷瓷砖不仅通过最白甲虫的仿生结构展示高效的冷却能力,还具有自凈特性、耐用的机械强度和有效抑制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有足够条件落实应用。」王教授说道。  

2023年12月15日

研究及创新

1

HOYA Vision Care 向理大眼科视光学院提供 380 万元眼镜镜片及仪器支持近视研究

豪雅光学 HOYA Vision Care 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合作进行长达六年的研究,跟进双方合作研发的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MiYOSMART)的成效,并于 2022 年公布研究结果,证实其多区正向光学离焦(D.I.M.S.)专利技术,能够以简易、安全、有效和非入侵性的方式,减低儿童近视增长速度。相关研究亦证实,镜片用于减缓 8 至 13 岁儿童近视加深情况的功效持久,即使停止配戴后近视增长情况亦没有出现快速加深的反弹。 HOYA Vision Care 宣佈向理大眼科视光学院提供价值 380 万港元的眼镜镜片及仪器,支持为期两年的全新临床研究「光学离焦近视控制眼镜对快速增长性近视的功效:随机临床试验」,以改良近视管理方案,为近视急剧加深的儿童提供更适切的辅助。 崭新研究开拓更全面并以实证为本的近视管理方案 有鑑于亚洲的近视率持续高企,这项全新的研究主要以一年内累计近视加深超过 50 度或眼軸增长超过 0.27 毫米的 4 至 12 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近视加深速度过快,有可能演变成深度近视,并会增加患上各种眼晴併发症的风险。 香港豪雅镜片有限公司及台湾豪雅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关国强先生表示:「近视是全球关注的议题。据估计,直至 2050 年,全球将有 50 亿人、即约一半的人口,会受到近视的影响。HOYA Vision Care 一直致力推动实证为本的近视管理方案,希望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公众需求,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需要。自 2018 年推出以来,MiYOSMART 儿童近视控制镜片已得到全球超过 200 万名小孩的家长信任。」 HOYA Vision Care 在为期两年的全新临床研究中,为参与的儿童提供大约 700 副眼镜及镜片。关国强先生补充:「这些儿童在两年的评估期间,大约每六个月便需要更换一次眼镜。我们希望借着免费提供眼镜镜片以鼓励更多人参与研究,并加强研究的可靠度,从而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儿童。」 理大眼科视光学院副教授谢欣然博士分享亚洲近视问题时说:「近视快速加深的情况在亚洲地区相对较为普遍,原因除了可能与遗传、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有关外,长时间阅读及使用数码产品、缺乏户外活动以及于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工作等,亦是促使近视快速加深的因素。」他补充指:「现行研究主要测试光学离焦近视控制眼镜镜片,应用在患有近视快速加深情况的儿童身上的功效和性能。我们很高兴能与 HOYA Vision Care 再度合作,特别感谢他们提供眼镜镜片和专业建议,这对于往后研发更有效的近视管理方案有显着的帮助。」 推动追踪眼軸长度变化监察近视情况 Lenstar Myopia by HOYA 光学生物测量仪和儿童近视控制镜片 MiYOSMART 互相配合,来提升相关研究时资料收集的准确性和高效的近视管理。Lenstar Myopia by HOYA 可以透过先进的自动化生物识别技术和相关数据,辅助跟进、管理和控制近视。同时,最新的 Age-Match Myopia Control 模式 (AMMC) 为视力护理专业人员提供清晰的治疗目标,将眼軸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生长范围。眼軸长度是监察近视变化的重要指标,而测量眼軸长度可以有效管理及早发现近视情况。 为推动更全面的近视管理,HOYA Vision Care 更会向香港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捐贈 1 组 Lenstar Myopia by HOYA 光学生物测量仪。这组光学生物测量仪已引入香港眼镜店,透过简单快捷的眼軸长度测量和值得信赖的近视管理方案,确保更广大的群众能尽早预测和管理近视。

2023年12月15日

奖项及成就

1

理大与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共同主办全球眼科研讨会 探讨人工智能临床实践标准化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最近与美国国立 卫生研究院(NIH)辖下的国家眼科研究所(NEI)共同主办了美国-亚太区专题研讨会。这是NEI首次以国际规模组织研讨会,聚焦探讨人工智能纳入眼科临床实践的方法及其标准。 研讨会旨在参考亚太地区及其他地方的独特医疗系统,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统一临床标准。 以「眼科学方法论标准︰从疾病定义到基准实况和人工智能」为主题,该研讨会由眼科视光学院科研眼科讲座教授、视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何明光教授,以及NEI/NIH国际计划主任John Prakash博士主持。 此次研讨会还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英国、印度等多国的顶尖专家、临床科学家出席,包括NEI/NIH主任Michael Chiang博士,一起探索创新解决方案应对挑战,为演变迅速的眼科领域共商最理想的实践方法。透过慷慨分享珍贵见解,期望与国际伙伴开展进一步合作。

2023年12月14日

活动

20231204 - Smart Traffic Fund_V1-02

理大两研发项目获智能交通基金拨款支持 智能平台监测大桥安全 区块链系统管理泊车位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創新研究再獲智慧交通基金撥款約港幣1,736萬元支持,兩個項目包括利用先進技術搭建的智能平台,監測長跨度橋樑健康,以及透過區塊鏈信息物理系统管理城市泊車位的供求情況。 理大兩項獲資助項目詳情如下︰ 基於數字孿生的長跨度橋樑健康監測 該項目由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夏勇教授帶領,獲資助約港幣1,340萬元,為期24個月,旨在開發一個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的長跨度橋樑健康監測平台,並以青馬大橋作為應用案例,研發橋樑交通自動監測系統、橋樑疲勞損傷評估和預測系統、車輛護欄碰撞監測系統,以及強風下車輛安全評估系統。監測平台將結合橋樑監測傳感器、人工智能技術、有限元分析和橋樑信息模型,以提高道路網絡及路面使用效率,提升駕駛安全。 管理城市泊位的區塊鏈信息物理系统 該項目由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研究)曾榕波博士帶領,獲資助約港幣395萬元,為期24個月。項目將利用Web 3.0和區塊鏈技術,建立駕駛者的去中心化身分,實現停車場智能出入控制,並開發時空聚集性分析系統,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評估車位的供求情況。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理大致力開發智慧交通的研究項目,並持續獲得支持。大學一直開展促進社會福祉的研究工作,改善交通道路及基建安全,同時提高社區的交通系統效率。我們的研究項目屢獲支持,印證了我們在推動技術進步、惠及社會的貢獻。」 理大至今共有17個項目獲智慧交通基金支持,涵蓋各種可應用到交通的創新技術和研究。更多獲批項目詳情,可瀏覽https://stf.hkpc.org:8443/zh-hant/list-of-approved-projects/。

2023年12月12日

奖项及成就

Photo 11

理大应用物理学系冷凯博士获颁本年度「裘槎麦德华前瞻科研大奖」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应用物理学系助理教授冷凯博士荣获裘槎基金会颁发2023年「裘槎麦德华前瞻科研大奖」,以表扬她在材料物理科学研究的卓越成就。「裘槎麦德华前瞻科研大奖」之得奖者可获五百万港元研究经费资助。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的青年学者们致力追求卓越的科研及专业知识,并在各个研究领域上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很高兴孕育了新一代专注投入科学研究的未来新星,理大将为他们提供全面的研究资源,支持他们的创新努力。」 冷凯博士目前的研究着眼于二维范德华外延生长,这是一种在晶体衬底上生长单晶薄膜材料而无需晶格匹配的过程。 挑战在于,通常在重要的半导体衬底上生长往往会得到多晶薄膜,从而阻碍了二维电子器件的发展。 冷博士的研究探索可以在诸如SiO2/Si等半导体衬底上生长大面积的二维杂化钙钛矿单晶薄膜,以及其他各种衬底。冷博士还研究了在三维和二维衬底上生长具有铁电和铁磁性质的多种二维杂化钙钛矿,旨在获得纳米厚度的单晶杂化钙钛矿薄膜,以应用于大规模电子和自旋电子器件。 冷博士对获裘槎基金会颁发奖项感到鼓舞,她表示︰「 感谢裘槎基金会对我在材料物理科学研究上的嘉许。这个奖项将推动我及团队探索二维材料在不同领域上应用的潜力,以造福社会。」 冷博士现为理大应用物理学系助理教授—校长青年学者。她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像石墨烯一样薄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并对这种材料在智慧器件和自旋电子学中的潜力充满热情。 她最近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包括《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颁发的2023年亚太地区TR35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港澳)、理大2023年青年创新研究者奖,2022年获香港研资局评入杰出青年学者计划。她于2018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同年,她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并于2020年获得了新加坡国家化学研究会「早期职业研究」金奖。冷博士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后研究,并于2020年10月加入理大。

2023年12月12日

奖项及成就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