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IMG_2823

「眼視覺研究中心」正式開幕 引領香港眼睛健康研究

致力解決視力受損問題 以改善全球數以億計人士生活質素 香港,2022年6月9日 – 「眼視覺研究中心」(CEVR)今日宣布正式開幕。為改善人類健康及應對社會老齡化問題,中心致力研發創新科技及獨特治療方案,協助大眾預防視力受損並維持視覺健康。CEVR是全球首個同時針對五大領域進行研究的眼科及視力研究中心,五大領域包括:近視及眼睛生長、眼科藥物研發和傳輸、視力改進、淚液膜和眼表層,以及先進眼視光技術。在香港特區政府旗艦創科項目「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的全力支持下,CEVR將利用香港在科研的專長及創業生態系統的優勢,吸納和培訓頂尖科研人才,以成為全球的眼視覺研究先驅。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同為眼視覺科學及眼睛健康研究的翹楚,透過兩所大學的合作,促進跨學科交流之餘,亦同時提升CEVR的科研實力及創新應用,以應對眼睛及視覺健康方面的種種挑戰。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樂見「眼視覺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他表示︰「理大深明先進眼視光技術方面的研究,對預防視力缺失及維護視覺健康的重要性。我們很榮幸能與一眾視光學、眼視覺科學、生物技術科學,康復治療科學及神經科學專家合作,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的支持下,攜手成立『眼視覺研究中心』。期待在不久將來,團隊能於眼視覺健康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研究成果。」 CEVR行政總裁暨科研總監Ben Thompson教授表示:「全球有逾20億人受到視力障礙的影響,但當中近半個案是可以預防或有待處理。CEVR的科研,旨在協助預防全球人口老化引致的視力受損問題、維護大眾的視覺健康。我們透過集合來自理大及滑鐵盧大學的頂尖研究人才,發揮協同效應,以推展相關研發工作,冀能在創新視覺健康治療方案方面取得初步進展。在特區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我們有信心能進一步推動環球科研合作,為本地創科界帶來更多機遇,同時培育新一代人才,協助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樞紐。」 CEVR營運總裁暨副科研總監杜嗣河教授表示:「為了研發獨特的科技,以及制訂全面而具應用價值的治療方案,CEVR一直積極推動跨學科研究合作。我們所進行的眼睛健康研究與技術部署具有無限潛力,不但能更妥善應對視覺障礙人士的需求及挑戰,亦有助提升整體視覺健康水平。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利用理大及滑鐵盧大學合作帶來的協同效應,推動更多先進研究計劃及創新項目,為大眾解決視力問題,讓全球數以億計人士的生活質素得以改善。」 CEVR在其五大重點研究領域下,已經開展共25項別具潛力的研究項目,以解決維持眼睛及視覺健康所面臨的逼切需求及挑戰。 近視及眼睛生長 此項研究集中處理全球日益嚴重的近視問題,當中尤以亞洲地區為甚。隨着近視愈趨普遍,程度亦日益加深,患者視覺受損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儘管近年情況有所改善,但預防水平仍未如理想,而近視成因至今仍未明。相關研究旨在尋找有效方法以減慢、預防或逆轉近視加深,從而減少由近視引起的病變,維持眼睛健康。有關研究涉及多個學科及層面,包括屈光、眼部生物測量、眼部成像、像差測量、分子生物學、組織學及藥理學,以及視網膜電圖等。 眼部藥物研發和傳輸 此項研究主要回應在眼睛健康領域中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涉及消除眼部藥物傳輸的障礙,讓藥物在治療過程中能順利輸送至眼球後方的玻璃體或視網膜。眼部藥物傳輸仍是藥物科研人員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儘管滴用眼藥水仍是最便利的眼部藥物傳輸配方,但一般只限於眼前節使用,而不適用於眼後節的藥物輸送。因此,項目旨在設計及制訂嶄新藥物傳輸配方,並研究其特性,讓有關配方既可針對青光眼等眼前節疾病,亦能治療如老年黃斑病變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眼後節疾病。 視力改進 此項視力改進研究針對如何保留及改善視力,對於解決一系列風險日增的長者視力問題至關重要。其中,老花正是視光師最常處理的視力障礙問題之一,大部份老花患者為55歲以上,他們會受到近距離物件對焦困難所影響。此項研究旨在研發嶄新科技,幫助長者以及因視力發展異常而導致弱視的人士保留和改善視力。 淚液膜和眼表層 此項研究致力解決全球患病率與日俱增的乾眼症 (Dry Eye Disease,DED),當中尤以亞洲患者為甚,他們的發病率較其他地區高出 2至3 倍,原因未明。乾眼症會引致患者眼部疼痛,為日常活動帶來不便,導致他們整體健康欠佳,生活質素下降甚至產生抑鬱。乾眼症是眼科醫生最常診治的病症之一,並需要長期治理。此項研究旨在分析亞洲人眼表層樣本的生物化學特徵,藉此識別可用於診斷、預防以至治療乾眼症的嶄新標誌性藥物。 先進眼視光技術 此項研究及相關技術旨在開發一個專用流程,從而深入了解驗光和視覺科學,並進行涵蓋整個視覺系統健康的專業實踐及領先研究。先進驗光技術研究對維持老化人口的視覺健康至關重要。此項研究以開發、驗證及商品化可用於評估長者眼睛和視覺健康的嶄新技術為目的。 關於眼視覺研究中心(CEVR) 眼視覺研究中心(CEVR)由香港理工大學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合作成立,坐落於香港沙田科學園,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的研發實驗室之一。中心的五個重點研究範疇分別為:近視及眼睛生長、眼科藥物研發和傳輸、視力改進、淚液膜和眼表層,以及先進眼視光技術。中心的使命,是運用創新科技,協助長者預防視覺受損,並維持視力健康。 關於滑鐵盧大學 滑鐵盧大學作為領先的環球創新樞紐,致力推動加拿大以至全球經濟及社會繁榮。擁有逾41,000名學生的滑鐵盧大學,坐擁世界最龐大的合作教育人才管道,以顛覆性研究與科技,以及獨有創業文化見稱,並憑藉其各項優勢,建立多元夥伴合作關係及解決方案,以應付當前及未來的種種挑戰。如欲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uwaterloo.ca。

2022年6月9日

研究及創新

20220602-Seven-young-researchers-supported-by-RGC-Postdoctoral-Fellowship-Scheme

Seven young researchers supported by RGC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Scheme to further research excellence at PolyU

Seven young research talents from PolyU’s nominations are awarded in the RGC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Scheme (PDFS) 2022/23 funding exercise. The PDFS fosters doctoral graduates in pursuing career in research with the support from the University and its researchers riding on their domain expertise. Professor Christopher CHAO, Vice President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f PolyU congratulated all awardees and said, “We are pleased with this encouraging results and welcome these young researchers to further thei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s well as build 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careers in Hong Kong. PolyU’s research seeks to expand human knowledge, address various societal challenges and we are committed to cultivating I&T talents.” List of RGC Awardees: Dr GUO Yanpeng, Institute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Project title: In-situ fundamental studies of Zn plating/stripping behavior towards high-capacity Zn batteries with high cycling stability Dr CHEN Gao,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Project title: Exsolving nanoalloys from perovskite matrix for plasmon-mediated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small molecules Dr ZHANG Qi,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oject title: On the constitutive modeling of natural gas hydrate bearing sediment and multi-physics coupling in gas production Dr VUPPALADADIYAM Arun Krishna,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oject title: Construction of a Metabolite Driven Deep Solvent-Catalytic Biorefinery System for Lignin Valorization from Refuse-Derived Biomass Dr TARIQ Salman, Department of Building and Real Estate Project tit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Modelling of Water Pipe Failure Risk Dr SHI Jingyu,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title: A hybrid nanoplatform for imaging-guided combinatorial photo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for cancer treatment Dr HEUNG Ho Lam,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Sciences Project title: Optimizing motor recovery of paretic upper limb with the innovative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MES)-triggered wearable robotic glove during the golden period for stroke recovery PDFS as a yearly exercise will provide support to 50 awardees for 36 months of full-time appointment as postdoctoral fellows at the 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 (UGC)-funded universities, and cover all academic disciplines and is divided into two broad academic streams: (i)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and Business Studies; and (ii) Science, Medicin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2年6月2日

其他

3

理大成功研發模仿人類眼睛適應能力的先進視覺傳感器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南韓延世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取得科研突破,他們研發的光傳感器能仿效甚至超越人類視網膜對不同亮度的適應力,有望為未來無人駕駛車輛和工業用攝影機配備媲美人類的視力。 帶領研究的理大應用物理學系副教授兼應用科學及紡織學院助理院長柴揚博士說:「新傳感器能大大提升機器視覺系統,令各種影像分析和辨識任務有更佳表現。」 機器視覺系統通常由多部攝影機和計算單元組成,透過擷取和處理影像進行例如面部辨識等任務。此類系統需要運用精密的電路和複雜的演算法,才能在各種照明條件下「看得到」物件。然而,同類系統很少具備足夠效能來實時處理大量視覺資訊,難以與人腦相比。 柴博士團隊研發的全新仿生(bioinspired)傳感器或可為以上難題提供答案——以傳感器直接適應光暗,減少依賴後台運算。新傳感器仿效人類眼睛能適應不同亮度,就如肉眼可在極暗至極亮的照明條件下準確辨識各種物件。 柴博士解釋說:「人的瞳孔有助調節進入眼睛的光線量,而適應亮度則主要由視網膜細胞負責。」天然光強度的範圍廣達 280 分貝,而傳統矽基傳感器的適應範圍僅有 70 分貝。柴博士團隊研發的新傳感器有效範圍則高達 199 分貝,表現令人刮目相看。相對之下,人類視網膜能適應強光至弱光亮度的環境,範圍約為 160 分貝。 為實現上述表現,研究團隊首先利用一種具有獨特電學和光學特性的半導體二硫化鉬,製成近乎原子厚度的雙層超薄膜,並以此研製出用來探測光線的光電晶體管;再在雙層薄膜中引入「電荷陷阱態」,控制偵測光線的能力。 每一個仿生視覺傳感器均由這種光電晶體管的陣列組成。它們能模仿人類肉眼內分別負責偵測暗光和強光的視桿和視錐細胞。因此,傳感器能在各種照明環境下偵測不同物件,也能因應不同亮度進行轉換與適應,範圍更勝人類眼睛。 應用在光電晶體管的「電荷陷阱態」其實是固體晶體結構中的雜質或缺陷,用來限制電荷移動。研究人員說: 「這些陷阱態令光資訊得以儲存,並在小至每一個像素,動態調節設備的光電特性。」陷阱態通過控制電子移動,能精確調整光電晶體管傳導的電量,從而控制設備的光敏性,即其偵測光線的能力。 柴博士表示:「新的傳感器可降低硬件複雜度,並且在不同光暗下大幅提高影像對比,從而提供高效影像辨識。」 此嶄新的仿生視覺傳感器將推動新一代人工視覺系統的應用,不但可於自動駕駛車輛和製造業應用方面發揮功效,也可在邊緣運算和物聯網中找到其他令人雀躍的新應用。 這項研究已刊載於 《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 學刊。

2022年5月31日

獎項及成就

20220527-Baidu-AI-Chinese-Young-Scholars_Website

理大兩名學者當選百度AI 華人青年學者榜(AI+X)世界五十強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兩位青年學者,入選由互聯網公司百度發布的AI 華人青年學者榜(AI+X)。他們分別憑藉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術表現,如智能製造、工程信息、自動駕駛、機器人等研究,在全球華人學者當中脫穎而出,與來自世界知名學府及機構的傑出青年學者當選五十強。 鄭湃博士   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鄭湃博士獲黃鐵城智能機器人青年學者席,是數字化服務實驗室以及工業人工智能數字化服務團隊 (RAIDS) 負責人。主要研究興趣包括:智能協作機器人、智能產品服務系統、智能製造系統等。他目前帶領的RAIDS研究團隊有三名博士後研究員、六名博士研究生、及四名研究助理,致力推動面向未來「人- 信息- 物理系统融合(HCPs)」的網絡化、數字化、服務化、智能化製造範式。另外,鄭博士在多份工業與製造工程領域的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身兼副主編或編委,包括︰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和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孫宇翔博士   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研究) 孫宇翔博士於2020年加入理大,主要研究興趣包括︰機器人與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移動機器人、深度學習、自主系統等。他目前帶領的理大自主系統實驗室(PolyU-ASL)有一名博士後研究員、七名博士研究生、及兩名碩士研究生,致力於研究先進的機器人感知、規劃及控制系統,推動自動駕駛以及移動機器人技術的進步。另外,孫博士目前在國際頂尖的機器人期刊和會議擔任副編輯,包括︰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 (RA-L)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AI 華人青年學者榜單由百度人才智庫(TIC)、百度學術、天津大學複雜管理系統實驗室、中國科大國金院商業智能中心聯合發佈,旨在鼓勵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領域的青年學者做出更多有影響力的成果,挖掘兼具「厚度」和「高度」的中國青年技術領袖。 據百度今年發布AI 華人青年學者榜單,由 AI 華人青年學者榜(經典領域)和 AI 華人青年學者榜(AI+X)兩部分組成,基於186963篇論文和89324名學者資料,從學術水準、學術影響力、學術潛力指數三方面,在全球評選出150名貢獻出眾的華人青年。其中,AI 華人青年學者榜(AI+X)是針對自動駕駛、機器人、量子計算、隱私安全、生物計算、城市計算、智能管理等多個 AI 驅動的前沿交叉領域,遴選出50名高潛力青年學者,來自全球頂尖學府及機構,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麻省理工學院、Google、Facebook等。

2022年5月25日

獎項及成就

Final Picture Opening Ceremony

PolyHack 2022

Over 100 participants around the world attende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PolyHack 2022 organized by a group of ambitious PolyU students held on 21st May 2022 (Sat). The theme of this global hackathon is Life in 4.0 featuring 3 major domains namely Blockchain, FinTech and Smart City. In the 2-week event, participants will solve 11 problems and shape innovative solutions and strategies that elevates human’s experience. Prof. Christopher Chao, Vice President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f PolyU was delighted and impressed by this student-led I&T activity which provides young talents a platform to implement their creative ideas and also encourages the participants to equip themselves for the challenges in new era. The University is committed to nurturing tomorrow’s leaders through a holistic education by providing a wide range of opportunities and supports to them. PolyHack is a global virtual hackathon organised by the Google Developer Student Club of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t brings young talents' imaginations into reality and help they grow.  For more about PolyHack 2022, please visit polyhack.net

2022年5月21日

活動

DSC07309

理大與華為深化人工智能科研合作 携手培育創科人才

理大與華為深化人工智能科研合作 携手培育創科人才 創新及科技研究已成為全球發展的大趨勢,業界與學術機構的攜手合作更是創科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香港理工大學 (理大)與華為香港今天於華為「亞太數字創新峰會」上簽訂合作備忘錄,進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方面的學術合作交流及人才培育,共同推動香港的創科發展。   會上,華為亞太企業業務部副總裁何維治先生與理大副校長 (研究及創新) 趙汝恒教授進行合作備忘錄簽訂儀式。理大將發揮其學術優勢,結合華為的資訊技術專長,一起建設人工智能研究平台,展示共同創造的科研成果並拓展應用層面,攜手打造人工智能生態體系。而年輕科研人才培育亦是雙方的共同目標,透過於理大設立華為ICT學院,雙方將共同制定就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範疇的人才培育計劃,並提供相關技術培訓課程,為本港求才若渴的創科界做好人才培訓準備。   華為亞太企業業務部副總裁何維治先生表示:「過去多年,華為與理大於學術研究上合作無間,包括應用物理系採用華為的HPC解決方案並用於能源材料研究中;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採用華為昇騰AI計算平台,以AI協助醫學的輔助診斷等。憑藉雙方的努力,已在多個研究領域上取得顯著成果。我們很高興並期望透過是次深化合作,進一步實現產教融合,並計劃在理大開設華為ICT學院,為年輕學子提供實踐機會,當中包括安排競賽等活動,讓他們對創科有更深入的了解,為創科人才培養作出貢獻,推動產業持續發展。」   理大副校長 (研究及創新) 趙汝恒教授表示:「我們很高興見證理大與華為展開又一深層次合作,攜手加強人工智能教育,將企校合作推向新里程。雙方除了在理大開設華為ICT學院,提供教學、認證和就業支援外,亦會與本校應用物理學系建立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為學生提供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用於科學研究和行業創新。這份合作備忘錄將結合理大在應用研究方面的創新和華為的行業領先優勢,推進具影響力的科學研究,促進行業應用和技術突破,造福社會。」   未來,理大與華為香港將繼續緊密合作,發揮雙方所長,推動香港創科研究及人才培育,促進本地科技生態系統建設。

2022年5月20日

研究合作

20220519_4U9A9028-1

理大在人工智能、材料科學和生物科技的領先研發 榮獲三項TechConnect全球創新獎

理大在TechConnect 世界創新會議暨博覽會2022(TechConnect)中分別於人工智慧、材料科學和生物科技領域榮獲三項全球創新獎。TechConnect是促進技術創新和商品化的全球最大型跨行業活動。 本屆是理大研究團隊連續第六年在眾多頂尖創新者之中脫穎而出,也是今年香港唯一一所獲此殊榮的高等教育機構。   理大得獎的創新技術中,包括人工智慧輔助胸部X光診斷技術,以及智慧自動調控溫度口罩。兩者旨在提升新冠肺炎診斷服務和令日常防疫措施更為舒適。此外,理大研發的一種新型環保吸濕排汗面料亦獲獎。這三項發明與世界各地領先科研機構,例如美國國家實驗室及其他一流大學,合共七十個創新技術項目同獲殊榮。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我們很高興理大的研究團隊繼續為世界帶來卓越的創新發明,並連續第六年在這項全球盛會上獲得認可。理大多年來致力建立強大的創科生態系統,不僅培植雄厚的基礎知識根基,並鼓勵創新思維,以激發和引領嶄新的研究。」 理大代表團將於 6 月 13 日至 15 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的 TechConnect 世界創新會議暨博覽會中,展示多個創新項目。理大研究及創新事務總監周銘祥教授表示:「二十多年來,TechConnect 一直撮合學界和業界,將世界頂級的應用研究和初創發明轉化。它已成為一個前瞻性的科技平臺,支援全球科技專案並開闢了眾多合作機會。理大代表團屆時將與業界交流,推動合作。」 以下是理大三項獲獎技術詳情: 應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治理的人工智慧輔助胸部X光和CT定量分析技術 (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蔡璟教授) 利用經人工智慧改良的技術,為臨床治理新冠肺炎提供準確且低成本的影像分析方案,適用在診斷、輕重症分層和預後。這些應用包括加入人工智慧的胸部X光成像、人工智慧輔助的新冠肺炎病情分層,以及多視圖分析等。新技術由於成本較低,將有望幫助缺乏診斷新冠肺炎設備的地方。 吸濕排汗多層聚乳酸面料及其製造技術 (紡織及服裝學系胡紅教授) 新面料較傳統吸濕排汗材料技術優勝之處,在於編織技術更簡單、更便宜和更環保。採用雙面緯編織技術一次編織完成,並提高了吸濕和排汗性能。製成的物料還保留了聚乳酸原有的生物特性,適合廣泛應用,如製造校服和運動服裝。 Omni-Cool-Breath 智慧空調口罩 (紡織及服裝學系壽大華博士、范金土教授及黃光漢博士) Omni-Cool-Breath 是首款自動控溫口罩, 革命性地帶來在不同活動和氣溫下,全天候涼爽及舒適的呼吸。它通過創新的微型熱電冷卻系統,可將溫度及濕度分別降低攝氏12度及65%。其符合人體工學的輕巧設計,採用親膚及可生物降解的3D列印材料,讓用戶能享受9小時的潔淨空氣。   有關TechConnect 2022 創新獎得獎名單詳情可到大會網站查閱:https://www.techconnectworld.com/World2022/participate/innovation/awards.html  

2022年5月19日

獎項及成就

IMG_9678

PolyU's research on developing large-area solid-state lighting technologies is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w-carbon,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energy-saving lighting technology is essential to address the current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risis. A PolyU’s research titled “Development of new stable, highly-efficient blue emissive materials that can be processed by the wet methods, and the associated large-area solid-state lighting technologies” led by Professor Raymond Wong, Dean of Faculty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xtiles, Clarea Au Professor in Energy, Chair Professor of Chemical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Applied Biolog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i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Project”, in which PolyU is the only one granted among  the Hong Kong institutions in this round of the exercise.

2022年5月18日

獎項及成就

DSC07069_edit

理大研發嶄新超精加工設備獲香港工商業獎 - 設備及機械設計

香港理工大學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的一種新穎磁場輔助批量超精加工設備,獲得2021-22年度香港工商業獎︰設備及機械設計優異證書。 自由曲面的高增值應用層面廣泛,如手術刀具、光學模具、光學鏡片、結構化和自由形狀元件等,不過目前批量拋光技術不足以獲取納米表面粗糙度的自由曲面。該獲獎項目發明了一種新穎磁場輔助批量自由曲面納米拋光技術(MABS),利用環形腔室外部的旋轉磁場驅動磁性磨料撞擊工件並從中去除材料。 是項研發項目已被證明具有高精準度、高效率和成本效益,並可成功應用於批量拋光手術刀具、玻璃光學鏡片、光學模具、種植牙等。(詳見表一: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表一︰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香港工商業獎在政府全力支持下於2005年設立,旨在嘉許香港企業在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多個範疇的傑出表現和成就。2021-22年度香港工商業獎設有六個組別,當中「設備及機械設計」組別比賽的評審準則包括︰創新、性能、方便使用、成本效益、應用新技術、安全、對環境的影響及市場銷售等。

2022年5月13日

獎項及成就

shutterstock_1307279443

資助計畫 |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啟動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於 2022 年 4 月 30 日正式發佈,這是一項聚焦原始創新、鼓勵科學家自由探索、公益性的新型基礎研究資助計畫,旨在為一群專注於對人類具有深遠意義的基礎研究項目的傑出科學家提供長期支持。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是一個獨立的計畫,由科學家主導,騰訊出資支持。騰訊公司將在未來 10 年為該項目投入 100 億元人民幣,同時探索建立長期可持續基金的可行性。該計畫將設置「數學與物質科學」、「生物與醫學科學」兩大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科學家,並希望通過穩定的資金支持和跨學科研究,促進科學家發現新現象,實現科學突破,開拓新領域。 香港理工大學一直專注於跨學科研究,研發具長遠影響力且能應對現實生活問題的創新科技。透過啟發創新意念,促進可持續發展、提高經濟成果,優化社區生活。我們將秉持一貫的精神和信念,推動理大研究人員參與「新基石研究員項目」,以科研力量造福香港、國家以至全世界。 有關申請要求和程序的更多詳細資訊將在稍後時間提供。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