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聞稿

cover

理大研究指壓力事件對家庭成員之心理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加強家庭抗逆力有助改善情況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學院團隊剛完成一項研究,以探討香港家庭在面對近年壓力事件(如新冠疫情、財政困難及日常生活改變)下之家庭關係、家庭抗逆力及個人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家庭主要成員(父親、母親及子女)在社會事件及新冠疫情等壓力事件下,出現較負面的心理健康狀況,包括感到較大壓力、焦慮、抑鬱及絕望感,而生活滿意度也減低。此外,家庭關係變差及彼此衝突加劇,情況令人憂慮。 是項研究乃「賽馬會抗逆有『家』計劃」其中一個主要項目。此計劃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由理大聯同東華三院、香港青少年服務處、香港家庭福利會和救世軍(排名按筆劃序)共同推行,為期三年。 是項研究由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學院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梁倩儀博士,以及理大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兼利豐服務領導教育教授石丹理教授負責。研究主要評估近年發生的壓力事件對香港家庭抗逆力與個人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加強市民大眾對家庭抗逆力的認識。 研究以問卷調查形式進行,於 2021 年 7 月至 12 月期間,訪問香港1,020個家庭,包括 818 個(80.2%)雙親家庭及 202 個(19.8%)單親家庭。家庭中的父親(平均年齡為 51.2 歲)、母親(平均年齡為 46.6 歲)及其中一名就讀小五至大專之子女(平均年齡為 16.4 歲)均有接受訪問。 研究的主要結果如下: 11-18% 之受訪父母及子女面對疫情產生心理創傷徵狀 13-16% 之受訪父母及 20 - 25% 之受訪子女就 2019 至 2020 年發生之社會事件產生心理創傷徵狀 約 40% 父母面對沉重的財政壓力 約 51% 父親、40% 母親及 37% 子女在面對逆境時不會從他人身上得到情感支持 約 57-60% 受訪父母和子女在面對逆境時會自我批評 約 25% 父親、30%母親及 30% 子女的負面情緒屬中等及嚴重 約 25% 父親、28% 母親及 30% 子女表示有很多家庭磨擦 母親的財政壓力普遍大過父親 子女因社會事件及疫情帶來之心理創傷比父母大 子女的負面情緒及絕望感等心理健康指標比父母差 父母面對壓力事件、日常生活改變和財務帶來的心理創傷越大,家庭抗逆力、婚姻滿意度、親子關係、生活滿意度及自我效能感越差;而親子心理操控、親子衝突、個人負面情緒和絕望感則越嚴重 子女面對壓力事件所產生的心理創傷越大,家庭抗逆力、生活滿意度及個人抗逆力越差;而個人負面情緒和絕望感亦越嚴重 近年經歷之壓力事件整體影響父母之焦慮、抑鬱及絕望感 近年經歷之壓力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創傷整體影響子女之焦慮、抑鬱及絕望感 父母及子女面對壓力事件所產生的心理創傷會互相影響其他家庭成員之負面情緒及心理健康 家庭抗逆力能減輕壓力事件對家庭成員之心理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 梁博士分析指出,受訪者的家庭關係及個人心理健康普遍受社會事件及新冠疫情影響,但家庭抗逆力發揮了緩衝作用。因此,推廣家庭抗逆力,讓家人建立互相支持的能力在面對逆境方面尤其重要。石教授建議香港家庭應培養家人之間互相包容、彼此分享、共同解難的家庭氣氛。此外,夫妻與家人之間亦應坦誠地加強雙方及兩代之間的溝通。 為加強香港家庭的抗逆能力,理大在「賽馬會抗逆有『家』計劃」下,透過社區為本的專業介入服務、網上家庭活動、網上學習課程及專業同工培訓,協助家庭(一)建立正面的家庭信念、(二)促進互相支持的關係及(三)提升積極解難的能力;計劃並會以實證為本的方法評估活動成效。 理大亦將會推出「賽馬會抗逆有『家』計劃」網上學習證書課程,課程以家庭抗逆力為主要內容,主要對象為家長、社工、老師等不同人士,費用全免。詳情請參閱 https://family-fhss.polyu.edu.hk/tc/courseintro.php?id=1 或致電3400 8513。   ***完***

2022年4月13日

應用社會科學系

1

理大研發便攜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儀 即場檢測快速達致準確結果

過去兩年多,新冠疫情為社會及個人生活帶來巨大影響。在「後疫情時代」,除了須要繼續加強疫苗及藥物的研發,完善的個人健康及環境衞生管理亦非常重要。一種精準、便捷的病毒檢測方法,對「後疫情時代」的生活尤其關鍵。

2022年4月12日

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及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理大社會科學系策動網上抗疫平台 為身心抗疫 與大眾共學

為鼓勵公眾抗疫期間持續學習,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早前設立 One Stop Shop (OSS) 一站式共創共享抗疫資訊平台,由學系教職員、學生、舊生、相關社福機構及專業團體共同協作,從三月尾開始提供一系列專業講座、身心靈健康工作坊分享等。 OSS 平台服務包括:專業協作者提供的網上工作坊(遊戲治療、表達藝術治療、身心療癒及社區藝術);「學在家居」(Learn from Home) 短片系列(由學系教授製作,內容涵蓋社會學、社會政策、心理學等議題,透過多媒體探討與疫情相關的各主題);亦邀請到確診新冠後康復的師生校友分享其康復的經歷和情緒轉化。 此外,學系亦聯同三間國際知名大學:阿姆斯特丹大學(荷蘭)、杜倫大學(英國)及多倫多大學(加拿大)舉辦以「渡過疫情」"Riding Out the Pandemic" 為題的網上專業講座系列,助大家減輕對疫情的焦慮。 系主任崔永康教授表示:「感恩前線的同工為大家守住生活底線。現在,我們更要在困難時期下學習和互動。在共同創作、協作、學習 (co-creation, co-production and co-learning) 的氣氛下,我們必能並肩戰勝疫情。」 如欲了解更多 One Stop Shop (OSS) 一站式共創共享抗疫資訊平台的內容,請瀏覽網站:https://oss.apss.polyu.edu.hk

2022年4月11日

應用社會科學系

cover

理大與應科院攜手推動科研合作及培育科研人才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簽署合作備忘錄,憑藉雙方的研究專長,加強研究及技術轉移方面的緊密合作,並致力培育未來科研人才。 理大與應科院在不同的技術範疇各自擁有豐富的科研成就,雙方將充分發揮彼此的研究成果,共同開展具有影響力的創新科研項目,將知識產權進一步轉化為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應對企業及社會日益增長的科技需求,並且希望鼓勵更多跨學科研究討論和跨領域技術轉移。 培育年輕科研人才亦是今次合作的一項重要使命,理大與應科院將協力建立強大的人才培訓基礎,長遠鞏固本港科研的可持續發展。為了讓年輕學子對科研未來發展有更深入認識,並促進學術界與業界的交流,雙方將於 4 月 13 日合辦 ASTRI Day @ PolyU活動。屆時,應科院各領域的專家會就多個熱門科技課題和最新技術發展分享見解,內容涵蓋可信及人工智能技術、通訊技術、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集成電路及系統等,讓理大學生可藉此全面了解各種技術趨勢,以及他們在相關研究領域的事業發展前景。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我們很高興與應科院合作,發揮我們的獨特優勢,培育香港的研究人才,通過與業界的各種交流活動,讓理大學生和畢業生掌握前瞻性的技術知識,並為熱衷於從事和推動科技發展的人士創造機會。是項合作備忘錄深化了理大與業界多年來的合作,將卓越研究轉化為具社會效益的項目,實踐促進香港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應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太平紳士表示:「我非常期待與理大在研究及人才培養層面深化合作,這將進一步推動跨領域科研,以及促進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結合,同時壯大本港的創科人才庫。應科院的研發人員掌握尖端技必會悉心栽培理大的學生,把研發知識和經驗傾囊相授,我也深信這些學生會為應科院注入新的動力。」 此外,理大應用物理學系與應科院將合辦嶄新的微電子技術相關碩士課程。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表示,理大將於 2023/24 學年開辦微電子技術與材料理學碩士課程,目的是裝備同學以應對新興科技和行業的需求。應科院的專家將會參與教授其中三個與行業實踐高度相關的學科,包括集成電路設計、微電子封裝可靠性,以及半導體製造和檢測的機器視覺。 理大與應科院致力推動轉化研究、科技創新及人才培育,將繼續透過廣泛和緊密的合作,壯大本港科研實力和人才,以應對各種挑戰,從而造福香港、國家和全世界。   ***完***

2022年4月7日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cover

理大六學科及一學術範疇於QS 2022年度世界大學學科排名表現卓越 四學科位列全港第一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在最新發布的 Quacquarelli Symonds (QS) 2022 年度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取得卓越成績,其中四個學科位列全港第一,六個學科及一個學術範疇躋身全球首 50 位之內,多個工程相關的學科排名亦顯著躍升,成績令人鼓舞。

2022年4月6日

大學策劃處

1

理大護理學院全力支持加路連山道短期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先生親臨視察

接種疫苗是戰勝疫情的重要一環,香港特區政府因應社區對接種疫苗的需求,在銅鑼灣增設「加路連山道短期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此中心今日(3 月 29 日)正式啟用。中心設於希慎興業及華懋集團所提供的地皮上,並得到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全力支持,以非牟利模式營運,希望能為社區抗疫工作出一分力。

2022年3月29日

護理學院

p1

理大於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奪得6個獎項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在本年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網上特別版 “Special Edition 2022 Inventions Geneva Evaluation Days – Virtual Event”(發明展)再創斐然佳績,共摘下 1 個評審團嘉許金獎、1 個金獎、3 個銀獎及 1 個銅獎。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是世界上同類活動當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 理大各研究團隊秉承校訓「開物成務 利學勵民」的宗旨,積極把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惠及社會大眾。本年參與發明展的六個項目中,四個項目的研發成果已由理大的初創公司商品化。理大亦致力為國家發展貢獻科研力量,作為香港唯一一個參與中國航天計劃的院校,理大團隊積極發揮精密工程的專長,為國家航天任務研製相關儀器。此外,理大亦以科研改善人類生活質素,是次參展的致冷塗料、環保建材、智慧布料、營養補充劑及音樂教育平台項目,正是當中代表。 理大各團隊在本屆發明展中獲多項嘉許,足證理大學者在不同科研範疇均展現卓越實力,備受國際同儕肯定。各團隊將繼續開發創新意念,憑藉著科研造福香港、國家及世界。 理大本年獲獎的 6 項科研項目如下 (各項目詳情載於附件及知識轉移及創業處網頁 https://www.polyu.edu.hk/kteo/polyu-innovations/award/geneva2022/ ):   項目 得獎者 獎項 中國探月任務(嫦娥三號及四號)專用相機指向系統 容啟亮教授 理大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 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及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 評審團嘉許金獎 UmiCool 環保智能亞環境幅射致冷(SSRC)塗料 戴建國教授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及副系主任、理大學者領導初創—恒建創新科技研發有限公司創辦人 金獎 負碳氣候智能生物炭隔牆磚 曾超華教授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NeutralCrete Limited創辦人 銀獎 Omni-Cool-Dry™ ︰啟發自沙漠甲蟲,可靈活調節熱量及濕度的仿皮膚布料 壽大華博士 理大紡織及服裝學系助理教授 銀獎 AkkMore™:以真菌及植物為基礎的抗肥胖或糖尿病前期營養補充劑 常金輝博士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研究)、理大大灣區博士後初創及理大學者領導初創—寶力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 銀獎 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算法作曲軟件 陳功博士 理大大灣區博士後初創—智子人工智能教育(深圳)有限公司創辦人、理大電子計算學系博士畢業生 銅獎   本屆網上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網上特別版,吸引來自 25 個國家或地區的單位參與,參展的發明約 800 件。詳情請閱覽大會網頁 www.inventions-geneva.ch   ***完***

2022年3月28日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1

理大初創企業iMeddy為新冠患者提供免費網上視診服務 發揮創科力量 協助對抗疫情

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嚴峻,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培育的初創企業 iMeddy 得到香港菁英會及香港青年發展聯盟贊助合共港幣 80 萬元,利用其創新的線上醫療平台,為新冠病毒確診及初步確診者(名額共 3,000 個),提供免費視像問診服務,發揮創科力量,協助對抗疫情。 是項服務分兩階段,早前第一階段主要對象是低收入家庭,而現在第二階段是獨居及安老院舍的長者,目的是為已出現病徵的確診者,提供免費及適切的視像醫療支援服務。此外,是項服務亦有助紓緩近期醫療系統緊張的情況,以及鼓勵醫護界應用創新科技。 iMeddy 是一個提供醫療和健康護理服務的線上平台,透過與 300 多名香港私營醫生聯繫,讓用戶可以足不出戶,便可在線上選擇醫生、預約及進行視像問診,藥物亦會經派遞服務送到用戶家中。 此平台不僅為私營醫生提供一個高效率及安全的問診系統,而且有助減低醫生為用戶進行面對面問診和治療時受感染的風險,亦減低用戶前往醫務所時把病毒傳播予其他人的機會。 iMeddy 由理大機械工程學系畢業生卓嘉豪先生(2019 年畢業)和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畢業生蔡國俊先生(2018 年畢業)於2021 年創立。理大一向十分重視培育創科人才,並以初創作為研究成果轉化的新策略,希望充分發揮理大卓越的科研成果,為業界和社會作出貢獻。 理大對兩位校友的創科及關愛社會的精神,感到十分鼓舞。「理大科技領航基金」是一項專為理大學生、校友及學者的科技初創企業而設立的計劃,旨在協助他們的企業快速成長;iMeddy 是本年度其中一家獲得撥款的理大初創企業,撥款將用於提升其線上問診服務的效率及大灣區業務拓展方面。   ***完***

2022年3月24日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1

研究發現: 逾四成新冠患者一年後仍出現「疲勞綜合症」 理大推「康復八式」 提升體能 助重建疫後健康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超過兩年,世界衞生組織(世衛)去年指出 ,大多數新冠患者都能痊癒,但部分人在康復後數個月內會出現呼吸困難、疲倦、認知功能障礙等不同症狀,而這些中長期影響統稱為「COVID-19 長期影響」 (「長新冠」)。 2020 年,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團隊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 (HMRF) 撥款,開展對新冠患者的追蹤研究,以探討他們康復後的健康狀態及其心理和健康相關生活質素 (HRQoL),並了解他們的 3R (重建體魄Rebuild fitness、重拾信心 Regain confidence、重獲生活 Resume normal life) 進度。 研究自 2020 年 10 月展開,追蹤由本地五間醫院轉介的新冠患者確診後六個月及十二個月的康復情況。研究人員透過面見及視像,以特定的測試,評估他們的心肺功能、體能、疲勞程度及生活質素等。團隊發現,參與研究的 118 名對象,在確診後的六個月和十二個月,逾四成仍然受「長新冠」症狀困擾,有疲勞、下肢肌肉乏力等情況,影響其日常生活: 確診後六個月內: 約 42% 出現「疲勞綜合症」 確診後十二個月: 約 43% 仍然有「疲勞綜合症」情況 由確診六個月至十二個月這段期間,他們的疲勞評分並無顯著改變 (即沒有隨時間而改善) 疲勞程度與肺活量和下肢力量有關 成人和長者出現「疲勞綜合症」的情況相若 五成女性研究對象出現「疲勞綜合症」 (男性則只有三成) 領導此項研究的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洪克協痛症管理教授兼副系主任符少娥教授表示︰「新冠康復者大多認為自己已痊癒,對疲勞的感覺掉以輕心,又或以為疲勞情況會隨著時間而緩和。進行不同測試後,他們才發現自己的疲勞症狀與心肺功能不足及下肢肌肉較弱有關。其實只要採取適當的康復治療方案,情況是可以改善的。」 3R 康復治療方案 為協助新冠康復者重拾健康,理大團隊制訂了一套為期六週的訓練計劃。康復者在理大物理治療師指導下,每週進行兩次訓練課堂(每次 60 分鐘)及三次家居運動(每次 30 分鐘),透過不同形式的運動,提升肺活量及改善肌肉力量。完成六週訓練後,參與訓練的 24 名新冠康復者中,大多數人的肺活量和下肢力量均有提升,疲勞情況亦有改善: 近七成新冠康復者的肺活量有所提升 逾六成新冠康復者的下肢肌肉增強 有「疲勞綜合症」的康復者中,有四分三已回復正常 該訓練計劃包括理大團隊設計的「康復八式」,由八種動作組成,以鍛煉全身不同肌肉組群、促進心肺和肌肉健康為目的。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黃宇樂博士表示︰「『康復八式』動作簡單,每組運動需時約八至十分鐘,可按自己的身體狀況調節運動量和時間,循序漸進提升體能,達致重建體魄 (Rebuild fitness)、重拾信心 (Regain confidence) 及重獲生活 (Resume normal life) 的目標。」黃博士補充,「康復八式」不但適合新冠康復者,疫情期間「留家抗疫」而減少外出活動的市民亦可多加利用,以保持身心健康。 瀏覽「康復八式」影片︰https://youtu.be/oXJ2PLA926k 如對研究計劃有興趣的人士,可聯絡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 (電話: 4625 3790/5598 4562)   ***完***

2022年3月23日

醫療及社會科學院

1

理大設立醫管局熱線支援中心 接聽新冠肺炎確診者查詢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到訪視察

2022年3月18日

護理學院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