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研究發現短期中國內地學習項目有助提高本地大學生跨文化能力 對内地的理解更正面 公民身份認同更強

本研究團隊由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于璐博士(右)及理大暫任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利豐服務領導教育教授石丹理教授(左)帶領,印證了為本港青年提供短期內地交流機會的重要性。


自回歸以來,香港與內地在經濟及民生的往來日趨頻繁。隨著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為本港青年締造大量就業及創業機會;行政長官於早前公布的施政報告亦提出多項措施,支持青年走進大灣區,包括於區內開展「青年就業計劃」及「青年創業計劃」等,助他們把握國內的發展機遇。為提升年青人對國家的認識及認同,學界一直致力舉辦不同形式的兩地學習交流活動,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最近一項公共政策研究發現,參加短期內地學習項目有助提高本地大學生的跨文化能力、促進他們對內地的積極看法與態度,以及增強國民身份認同,印證了為本港青年提供短期內地交流機會的重要性。

政府一直大力支持內地學習項目,讓年青人對國家的發展有更全面了解,拓闊視野之餘亦好好裝備自己,並藉此提高他們的歸屬感。

石丹理教授

理大暫任副校長(研究及創新)

該研究團隊由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于璐博士及理大暫任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利豐服務領導教育教授石丹理教授帶領,並由葉盛泉博士(香港城市大學)及谷明月博士(香港教育大學)擔任協同研究員。研究採用單一組別前後測與訪談的混合研究方法,旨在探究三種類別的短期內地學習項目,包括文化交流團、暑期課程及服務學習項目,對本港大學生個人發展的影響。參與是次調查的380位本地大學生來自八所院校,近97%為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生,逾六成從未在內地生活。他們在2018/19學年期間參與了不同短期內地學習項目,並於項目開始前及完成後分別填寫調查問卷,回應關於跨文化能力、對中國內地及內地民眾的看法、國民身份、以及對國家的認同的問題。此外,研究人員為當中42位學生參與者以及16位項目導師進行個人訪問,以深入了解他們的項目經驗和看法。

研究發現,雖然短期內地交流項目為時僅一至八周,但已有助提高參與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對中國內地及內地民眾的態度和看法更正面,對國家的認同感亦有所提升。同時,擁有高學習動機、積極學習態度以及對新體驗持高開放態度的學生從項目中獲益最多。此外,高學習動機的朋輩、專業且負責任的導師以及高項目質素,也是促進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帶領研究的石丹理教授表示︰「政府一直大力支持內地學習項目,讓年青人對國家的發展有更全面了解,拓闊視野之餘亦好好裝備自己,並藉此提高他們的歸屬感。理大一直有舉辦多元化的內地學習活動,每年有約1,000學生參與,然而過往並未有就項目的實際成效及影響進行系統性評估,是次研究正好讓我們作深入檢視,並就相關政策提出建議,以提升未來項目的深度和闊度。」

負責此研究項目的于璐博士則指: 「調查反映內地交流活動對參與學生有積極作用;於國家而言,年青人的身份認同亦透過交流活動得到提升,彼此各有得益,達致雙赢局面。我們期望研究為社會各界帶來更多啟發,以優化交流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因應研究結果,研究團隊提出多項政策建議,包括考慮將短期內地交流元素納入正規課程、增加額外資源及撥款支持舉辦短期學習項目、建立資源共享平台,以及加強大學教職員的相關培訓等,以期更全面地提升內地交流項目的質與量。

主要研究結果

  1. 學生的跨文化及跨文化溝通意識於完成項目後顯著提高,文化交流團、暑期課程及服務學習項目這三類項目對學生在跨文化能力方面的發展均有正面影響。
  2. 學生完成項目後對中國內地及內地民眾的態度和看法變得更為積極和正面。暑期課程及服務學習項目對學生的正面效果顯著。
  3. 學生完成項目後更認同自己是中國公民以及身為中華民族一員的重要性。同時,學生對於四種不同身份的認同強度,包括香港人、中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以及中華民族一員,均有顯著提升。
  4. 過往曾參與類似的中國內地交流項目,以及對項目能幫助個人跨文化能力提升方面有較高期望的學生,完成項目後有更顯著的跨文化溝通意識的提升。
  5. 父母擁有較高學歷的學生在完成項目後,對中國內地的態度變得更為積極和正面,但在對於香港人身份的認同、強度及重要性方面的改變反而較小。
  6. 相比起過往曾參與中國內地交流項目的學生,未曾參與的學生在完成是次項目後,對於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這一身份的認同、強度以及重要性方面顯著提高。
  7. 在學生層面,擁有高學習動機、對項目充滿熱誠以及高開放程度的學生傾向獲得較多的學習成果。
  8. 在項目層面,高學習動機的朋輩、準備充分且負責任的導師、以及高項目素質(如清晰的目標、良好的項目設計、合理安排的活動)是促進項目學習成效的因素。

內地交流項目政策建議

  • 在本港大學進一步推行短期內地交流項目,具體措施包括:
  1. 分配額外資源及增加撥款
  2. 成立專項基金以鼓勵優質項目的設計與實施
  3. 擴大並深化與內地的相關合作
  4. 將參與內地或海外交流項目納入正規課程,並鼓勵學生自願參與
  • 進一步將短期內地交流元素納入學士課程,並強化學士課程中的服務學習元素;
  • 將高質素的項目作為實踐典範進行推廣,並建立院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平台;
  • 通過開展項目前期工作坊,學生領袖計劃及團隊建立活動增強學生參加項目的積極性以及學習動機;
  • 通過系統性的培訓與評估提升項目負責導師的專業能力;
  • 向公眾派發關於短期內地交流項目成效的宣傳資料,並為項目參加學生提供向公眾分享經驗心得的機會,以建立公眾對內地交流項目的正面印象;
  • 充分利用媒體的影響力向公眾推廣中國文化,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多內地義工及服務活動的機會 ;
  • 提供撥款或建立專項研究基金以支持開展評估項目成效的長期或全面性研究。

鳴謝: 本研究計劃(計劃編號:2018.A6.113.18C)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資助。

 

– 完 –
*************

詳情查詢

于璐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詳情查詢

甘家慧女士

理大傳訊及公共事務高級經理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