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研究發現接觸追蹤有效於通關後控制新冠病毒傳播

2021年9月1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

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的一項研究發現,接觸追蹤是恢復通關後有效控制新冠病毒傳播的關鍵,研究團隊同時研發了具備接觸追蹤功能的流動應用程式,供入境旅客使用。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系主任陳武教授(中)、教授黃文聲教授(左)及助理教授朱孝林博士(右)出席新聞發布會講解。


全球多地開始考慮將防疫策略由「清零」轉為「與病毒共存」之際,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的一項研究發現,恢復通關後,接觸追蹤(contact tracing)於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上,與維持社交距離及疫苗接種等措施同樣重要。此外,研究團隊同時研發了具備接觸追蹤功能的流動應用程式,供入境旅客使用,以助應對疫情,控制病毒傳播。

接觸追蹤是恢復通關後有效控制新冠病毒傳播的關鍵,我們所設計的流動應用程式是供入境旅客使用的一個可行方案。

陳武教授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系主任

透過維持社交距離及接種疫苗等措施,以及大眾市民積極配合,目前本港的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在8月17日至30日的14天內,本港僅錄得一宗源頭不明的本地確診個案。

然而,由於許多行業的經濟活動受到出入境旅客人數減少的嚴重影響,經濟環境面對十分嚴峻的挑戰。

隨著不少國家已廣泛實施新冠疫苗接種,全球各地均期望可以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及恢復通關,以便跨境活動能盡快回復正常。從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而言,「與病毒共存」乃大勢所趨。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系主任陳武教授說:「我們採用計算方法,模擬香港恢復通關的不同情況,將現有防疫措施加入接觸追蹤,並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根據流行病學分析,以疫苗接種率50%計算,如採取接觸追蹤措施,確診數字與沒有採取接觸追蹤的情況相比,可大幅減少84.7%。」

是次研究的其中一項主要發現是,接觸追蹤能有效減少病毒在本地傳播,若再配合維持社交距離及疫苗接種等措施,效果更為理想。陳教授稱:「接觸追蹤是控制新冠病毒傳播的一個關鍵因素,因為如果未能有效追蹤確診個案的行蹤及找出與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便無法及時採取必須的防疫措施。」

有見及此,研究團隊研發了具備接觸追蹤功能的流動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利用全球導航星系統、低功耗藍牙和數據分析技術,讓用戶不僅可記錄過去14天他們曾到訪的地點,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用戶確定他們曾否與確診個案有密切接觸。

如有用戶確診新冠病毒,他可自行決定(或通過負責統籌使用此流動應用程式的公共衞生部門)與其他用戶分享其行蹤記錄。其他用戶手機上的流動應用程式將自動把個別用戶的記錄與收到的確診者記錄進行比對,如果記錄與確診者行蹤重疊,程式會即時發出警示,提醒用戶採取適當防疫措施。

該流動應用程式所記錄的所有資料只會保存在用戶自己的手機上。用戶下載或使用該應用程式時無需輸入任何個人資料,而且只有不記名的資料才會與其他用戶分享。此外,應用程式亦提供政府就新冠病毒疫情所發放的資訊,方便用戶參考。

陳教授表示:「接觸追蹤是恢復通關後有效控制新冠病毒傳播的關鍵,我們所設計的流動應用程式是供入境旅客使用的一個可行方案。我們亦可按需要改動該應用程式,以便新增至其他應用程式上,作為一項附加功能使用。」

 

***** 完*****

詳情查詢

高昊先生

傳訊及公共事務高級經理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