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PolyU-nurtured start-up implements territory-wide large-scale liver disease screening_TC

理大科創企業推行全港大型肝病篩查計劃

由智齡研究院院長鄭永平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聯合創立的意領科技有限公司(意領科技),宣布推行為期五年的「關愛肝 – 香港千萬人次肝病早篩計劃」(「關愛肝計劃」),旨在提高公眾對肝病防治的認識,推動早期檢測與治療。 此外,今年七月起,理大將使用由意領科技研發的無線掌上式超聲設備Liverscan®,為大學的全職教職員進行肝纖維化和脂肪肝篩查,同時鼓勵參與者自願參加為期兩年的跟進研究。科研團隊將透過收集數據,研究均衡飲食、日常運動及定期進行肝病篩查對監察肝病進展的重要性。 目前,Liverscan®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準(FDA510K),並在香港、澳門等地的多家著名醫院及診所投入使用。意領科技正與內地多家醫院開展臨床科研合作,預計Liverscan®將在今年第三季度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批准後打進國內市場,並於2025年在全球推出。 新聞稿:https://polyu.hk/JmVTA 網上報導: Mirage - https://polyu.me/4anrrLu 香港中通社 - https://polyu.me/3QQKlU5

2024年5月17日

研究成果

RiFood showcases at 2024 Shenzhen Fisheries Expo _TC

理大未來食品研究院參展「2024深圳國際漁業博覽會」

未來食品研究院參加5月17至19日於深圳會展中心舉行的「2024深圳國際漁業博覽會」。在漁博會上,未來食品研究院展示了一款該院與香港漁民團體聯會、漁農自然護理署、魚類統營處合作推行的項目中而開發出來的海產品「櫻木煙燻黃鱲鯧預製漁產品」。 該項目由漁業持續發展基金資助,旨在為有意從事本地海產養殖人士提供養殖技術理論同實習課程。在培訓課程中,學員在位於東龍洲的現代化海產養殖示範場,進行海產養殖現代化以及可持續發展項目。漁博會上所展出的黃鱲鯧產品正是由課程學員養殖出來的魚類而製成的。 未來食品研究院現正積極籌辦更多「本地漁農政產學研」項目,開發更多優質預製漁產品及手信食品,目的拓展中高價值銷售層,協助本地養殖業從源頭帶動生產,引領業界獲得持續發展方向。   網上報導: 大公報 - https://polyu.me/3QQIH4V 文匯報  - https://polyu.me/3K8ltDC

2024年5月17日

學者動向

20240516_PolyU study reveals effectiveness of GBGI infrastructure in mitigating_TC

理大研究揭示「藍綠灰」基建緩解城市熱島成效

土地及空間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丶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成員兼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郭海教授及其全球多名合作者的一項創新研究,揭示了「藍綠灰」基建(GBGI)在全球不同地區的降溫成效。研究成果已於跨學科國際期刊《The Innovation》發表。 研究發現,GBGI對降低城市熱量的效果因地區和城市而異。在歐洲、亞洲、北美洲及澳洲地區,GBGI的整體降溫效果分別最多達18.9°C、17.7°C、12°C及9.63°C。以全球來說,綠色和藍色基建對降溫非常有效,前者通過蒸發、蒸騰、遮陽和隔熱等作用來調節城市熱量,後者則通過水份蒸發吸收熱能,從而達致為周邊區域降溫的效果。 是次研究更揭示了多項GBGI基建對緩解中國內地不同地區和城市熱島效應的效果,其中效果最為顯著的設施包括園林、濕地、綠化牆和滯留池,可分別降溫達10°C、9.27°C、8°C和7°C。雖然華北及華南地區的GBGI整體降溫效果相近,但部分設施在同一區域不同城市的降溫效果有明顯差異。在北京,園林有助降溫10°C,但在陝西,卻只有2.7°C。在香港,公園、綠化天台和高爾夫球場,可分別降溫4.9°C、4.9°C和4.2°C,這對紓緩城市過熱問題尤為重要。 新聞稿:https://polyu.hk/IQuoi 閱讀全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675824000262?via%3Dihub 網上報導: 星島日報 - https://polyu.me/4bbXhvP 星島頭條 - https://polyu.me/4bYufjt 大公報 - https://polyu.me/3K1bUGq 點新聞 - https://polyu.me/3UIActC 新華社財金社 - https://polyu.me/3K719Cg 香港中通社 - https://polyu.me/44HGhex 美聯社 - https://polyu.me/3UHAC3v 經濟通 - https://polyu.me/3V3LgTw 澳門商訊 - https://polyu.me/3UJ5CA7 台灣產經新聞網 - https://polyu.me/3V1UkZ5 環球網 - https://polyu.me/4bIX8zF 大灣區商業科技專刊 - https://polyu.me/3V6Aj3O 華夏財經 - https://polyu.me/4biIXSo 中國科技網 - https://polyu.me/44J3mxq 科學雜誌 - https://polyu.me/4bQn7p4 科學日報 - https://polyu.me/4avRaRS

2024年5月16日

研究成果

20240511RILS delegation visit to Shanghai and Tianjin 2000 x 1050 pxEN

RILS delegation visit to Shanghai and Tianjin

From 11 to 13 May 2024, a delegation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Land and Space (RILS), led by Prof. YIN Jian-Hua, RILS Management Committee Member and Dr Gavin TOH, Chairman of the Geotechnical Division of The Hong Kong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HKIE-GD), had a technical visit to Shanghai and Tianjin. The three-day visit was aimed to facilitate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technologies for sustainable land recla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through learning from projects involving the utilisation of dredged materials for land reclamation in the cities. The group visited the Yangshan Deep Water Port and the test site of the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redging (NERCD) in Shanghai, as well as the Nangang Industrial Zone and the Dongjiang Port Area in Tianjin. The visit was jointly organised by PolyU and HKIE-GD, and was hosted by the NERCD and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mpany Limited’s (CCCC) Marin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2024年5月13日

學者動向

Prof WU Bo shares on deep space explorations  research and IT developmentTC

吳波教授接受傳媒專訪 談深空探測研究及創科發展

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波教授早前接受《GD Today》專訪,談深空探測研究及香港創科發展。 吳教授及其團隊正忙於「嫦娥七號」探測任務和「天問二號」探測任務的測繪工作,利用遙感資料為月球及火星進行地形測繪,並透過地形分析技術評估選取安全且具科學價值的著陸點。 他於專訪中提到,由於團隊目前沒有任何現成的資料和數據,這對團隊於「天問二號」任務中的測繪和遙感的分析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團隊在實驗室搭建了一個模擬仿真的實驗場,希望模擬一個實際的環境來進行分析, 同時也在改進和優化測繪遙感的方法,針對不規則的星體進行有效的測量和分析,為未來選取可能的著陸區域進行分析和研究追蹤。他又提到,團隊利用了人工智慧技術處理衛星影像,大大提高了效率及可靠性。 吳教授亦指出,香港現時對創新科技越趨重視,而與內地各城市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亦更緊密,香港科研人員應積極把握科研機遇,為香港、大灣區和國家發展增添動力。 網上報導: 南方日報 - https://polyu.me/3QGEJf7 南方網 - https://polyu.me/3UVUOzK 今日香港地 - https://polyu.me/44zaj41 東方財富網 - https://polyu.me/3JVxhsx

2024年5月10日

媒體報導

PAIR Seminar by Prof CAO ShiJie on 22 May 20242000 x 1050 pxTC

可持續城市發展專家主講講座 論數位化模擬與智能調控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誠邀您於2024年5月22日(星期三)上午9:00至10:30(香港時間)在理大校園參加我們的講座。是次講座由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兼江蘇省城市建成環境熱污協控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曹世杰教授主講,講題為 「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系統工程:數位化模擬與智能調控」。 全球經濟及社會進入了追求高品質、綠色、低碳發展的新時代。然而,當今城市在環境污染管控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全球氣候變化、能源危機、資源枯竭和生態退化等問題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脅迫,城市區域中污染物數量和種類顯著激增,而污染的無形特質更令問題加劇。為解決錯綜複雜的城市環境問題,極需立足多學科交叉的系統性方法,研發城市污染數位化模擬和智慧調控的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 本講座將介紹城市環境數位化模擬的先進理論及其實際應用,涵蓋科學監測、快速預測、協同評估、智慧規劃、污染減排和調控策略。城市環境數位化模擬和智慧調控領域科技成果可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科學基礎,有助於在全球範圍內營造更加綠色、更具韌性特質的城市環境 曹教授為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擔任江蘇省城市建成環境熱污協控工程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建築學院可持續建成環境研究團隊帶頭人;受邀擔任英國薩里大學、日本大阪府立大學客座教授。曹教授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可持續建成環境領域的多學科交叉研究,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目前擔任SCI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副主編,《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專刊副主編,《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執行主編以及多個國際期刊編委。現任國際建成環境學會(ISBE)理事長,以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煤炭學會碳減排工程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群綠色發展專業委員會委員等重要學術兼職。 曹教授發表SCI論文100餘篇(H index:35;H10 index:74),包括10篇ESI高被引論文。榮獲《Energy & Buildings》期刊2021年最佳論文、住建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1)等科技獎勵。入選建成環境領域「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史丹福大學 & Mendeley)。與哈佛大學、康考迪亞大學、薩里大學、坦佩雷大學等開展深度合作。受英國IET邀請主編英文專著《建成環境通風設計手冊》。擔任國內外學術會議委員會成員50多次;也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香港研究資助局RGC、英國UKRI/EPSRC、波蘭國家科學中心等重大課題會議評審委員。 萬勿錯過向曹教授學習的機會! 詳情及報名:https://polyu.hk/SrmYU

2024年5月10日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講座系列

Event RecapFather of Asian EV delivers distinguished lecture2000 x 1050 pxTC

「亞洲電動車之父」主講傑出學人講座 論能源革命與汽車革命

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傑出講座教授兼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陳清泉教授、工程師,SBS於2024年5月6日主講理大高等研究院第20場傑出學人講座,講題為「能源革命與汽車革命的新征程」。是次講座吸引了逾百名參加者到場參與,以及超過11,500人次於世界各地透過嗶哩嗶哩、微信、微博及YouTube等各個社交媒體平台觀看直播。  講座首先由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致歡迎辭,隨後由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教授介紹講者。陳清泉教授在演講中先從涵養科學精神和領悟工程學的哲學意蘊說起,講述科學發現、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接著,陳教授深入探討能源革命和汽車革命中所面臨的關鍵問題和挑戰。他認為汽車革命標誌著車輛由電氣化發展到智慧互聯的進步。電動汽車將移動、能源和信息結合聯繫起來,而當中車輛與電網之間的互動,以及人、車、路、雲的融合是至關重要的。陳教授亦討論了電動汽車動力總成、電池和車聯網等關鍵技術,以及能源、信息、交通和人文的融合發展。陳教授總括,達致能源革命與汽車革命的願景是促進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生。  講座的問答環節由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電能工程講座教授鄒國棠教授主持。一眾現場觀眾與陳教授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討論和交流。活動結束前,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贈送紀念品予陳清泉教授,以感謝他的精采分享以及對研究院的支持。 按此重溫

2024年5月6日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20240506 Prof Amy FU expounded upon the causes and symptoms_TC

符少娥教授闡述長者膝關節疼痛成因及症狀

香港理工大學洪克協痛症管理教授、康復治療科學系副系主任、體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長及教授符少娥教授於《明報》撰文,闡述長者膝關節疼痛的成因、症狀及保健方案。 理大團隊研究顯示,前腿肌肉繃緊與力量不足,是導致膝關節早期退化的原因。而隨年長、肌肉減少、力量及柔軟度下降,膝關節「卸力」變得更差,導致膝關節負荷過大。另外,相當多長者走路時手臂僵硬,上半身像鐘擺般左右搖擺,不但導致走路費力,也增加膝關節負荷。因此臀部、大腿、小腿和腰背肌肉都需要有良好強度、靈活、柔軟和協調度,以減少膝關節負荷。 符教授提到,走路時膝關節負荷過大是導致疼痛的主因。因此走路時下肢必須保持平衡,讓膝蓋逐漸彎曲,從而「卸力」減少負荷。此外,走路擺動過程包括一條腿及另一側手臂向前移動,若做到全身協調,可以產生省力效果。 她亦指出,肌肉會隨着年長而減少,年過40歲肌肉量的流失速度是每10年減少8%,70歲以後流失速度更為每10年減少15%。因此及早開始健膝健身運動並持之以恆,能有效改善肌肉流失,保持強壯又靈活的肌肉,促進膝關節健康,並降低跌倒風險。 網上報導: 明報 - https://polyu.me/4b0JkRe;https://polyu.me/4b5D4Yt

2024年5月6日

研究成果

20240503 Prof YUNG Kai-leung invited to witness launch of Chang_TC

容啟亮教授獲邀至海南觀看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

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容啟亮教授,於5月3日出席在海南文昌舉行的「嫦娥六號任務國際載荷研討會」,並獲邀現場觀看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該探測器上載有由容教授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將用於採集及封裝月壤樣本。 容教授表示,嫦娥六號今次在月球背面採樣意義重大,難度及挑戰亦較在月球正面採樣大很多,加上在月背通訊困難,要靠鵲橋二號中繼星協助,而採樣時間亦較嫦娥五號短,需要改進採樣器以快速採樣。他說,「表取採樣執行裝置」上有兩個採樣器、兩個採樣器旁的高溫近攝相機以及包括密封樣本罐及封裝機構的初級封裝系統。若成功協助國家首次將月球背面土壤帶回地球,可以為研究月球,甚至宇宙形成帶來一些啟示,亦有助研究太陽風對月球造成的影響。 網上報導: TVB - https://polyu.me/3wkCQgW(01:09 - 02:00) NOW - https://polyu.me/3y44r6D 商業電台 - https://polyu.me/4doRIM0 明報 - https://polyu.me/44u2Jrj 信報 - https://polyu.me/3ycq30x(需訂閱) 星島日報 - https://polyu.me/3JKwSZR 每日頭條 - https://polyu.me/3QuNjgW 大公報- https://polyu.me/4a9mUvQ;https://polyu.me/3QuuHxu; https://polyu.me/3y5WkGR; https://polyu.me/4boJP7o 文匯報 - https://polyu.me/3Ur0twz;https://polyu.me/3Uuv8Jl 巴士的報 - https://polyu.me/3yfGidh(05:44 - 10:07) 點新聞 - https://polyu.me/4bnKwOk;https://polyu.me/3QvAd2P 華僑網 - https://polyu.me/3JMZ52s 香港中新社 - https://polyu.me/4dnNDI3 華僑報 - https://polyu.me/4dnu6aD

2024年5月3日

媒體報導

Two PAIR members win PolyU Young Innovative Researcher Award 2024_TC

兩位高等研究院成員獲頒理大2024年度「青年創新研究者獎 」

熱烈恭賀以下兩位高等研究院青年才俊成員榮獲理大2024 年度「青年創新研究者獎」! 此獎項旨在表彰 35 歲以下的理大研究人員,其研究展現出原創新穎性,為科技進步作出貢獻,並推動變革性創新方案以應對社會問題。每位得獎者將獲發50萬港元的研究經費資助和2萬港元的個人獎金。   得獎者 研究單位 部門及職位 研究重點 黃冬梅博士 光子技術研究院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高性能掃頻雷射器及其應用 黎田博士 未來食品研究院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 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助理教授 基於級聯深度學習,以「實時對比調節四維磁力共振」技術追蹤腹部腫瘤

2024年5月3日

榮譽及成就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