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PolyU research team develops liquid metal microelectrodes for implantable bioelectronics

著名期刊文章發表:協同控制策略應對臭氧污染挑戰

由理大學者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在著名期刊《One Earth》發表了一項突破性觀點文章。該研究關注應對臭氧污染問題,這迫切的環境問題現正影響著人類健康、農作物產量和氣候變化。 研究團隊由來自10個國家的30名學者組成,提出了以「臭氧與氣候協同控制」策略解決對流層臭氧上升問題。來自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的郭海教授和王濤教授分別為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和合著者之一。 研究強調了過去十年暖季下的臭氧污染日趨嚴重。中國內地、美國和歐洲等主要地區的臭氧污染因人為排放和氣候暖化而顯著上升,為臭氧污染控制帶來挑戰。研究強調了需要制訂一項結合臭氧控制和氣候控制的全面策略,同時顧全人類及環境健康。該策略將排放、機制和政策聯繫一起,為臭氧控制提供絕佳方案,同時鼓勵國際合作以實現低碳未來。  閱讀全文:https://doi.org/10.1016/j.oneear.2023.07.004(只有英文)  

2023年9月25日

研究成果

Prof CAO Jiannong gives keynote speech at global blockchain summit2000 x 1050

曹建農於區塊鏈全球高峰會發表主題演講

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院長、研究生院院長、大數據分析中心實驗室主任、分佈式及移動計算講座教授兼潘樂陶慈善基金數據科學教授曹建農教授,於上海舉辦的第九屆區塊鏈全球高峰會上,發表關於網路3.0下資料基礎設施去中心化的主題演講。 曹教授表示,網路3.0有三個非常重要的特徵。第一是去平台化和去中心化,他指出, 未來網路將不再有中心化的單一平台控制和管理使用者的資料。 第二是自控,意指使用者對自己的資料和身份將擁有完全的掌控性。 第三是代幣化,即所有用戶建立的數據和內容,都能夠以代幣形式表示它的價值。 他亦指出, 在網路3.0的環境下可帶動許多創新, 首先是上層應用的創新,很多關於去中心化的金融、遊戲化金融 (GameFi) 和社交活動獎勵 (SocialFi )的創新,都是圍繞著去中心化金融 (Defi) 來進行,去中心化金融是行利用區塊鏈、智能合約和數字身份,把傳統金融當中的不必要中間渠道去掉。 而遊戲化金融和社交活動獎勵,分別將去中心化金融的概念和技術應用於遊戲和社交平台之上。除了應用層面上的創新之外,網路3.0也能帶動企業組織、社會、經濟方面上的創新。   網上報導: 知乎 - https://polyu.me/3ZnxNXl 中國網 - https://polyu.me/3PKLUCD 東方財富 - https://polyu.me/48mmi6m

2023年9月20日

學者動向

Dr SHOU Dahua awarded The Fiber Societys 2023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Award 2000 x 1080

壽大華博士榮獲美國纖維學會2023年傑出成就獎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體育科技研究院、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及未來服裝紡織科技研究中心成員、利民先進紡織技術青年學者、時裝及紡織學院助理教授壽大華博士,獲美國纖維學會頒發2023年傑出成就獎。 美國纖維學會為致力推進纖維、纖維產品和纖維材料知識的科學組織。該獎項每年頒發予一位 40 歲以下的研究員,旨在表彰其對全球纖維科學和工程領域的重大貢獻。

2023年9月20日

榮譽及成就

TENPCK5

十項PAIR研究獲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支持 研發實證應用方案 改善市民健康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在 2021 年度的醫療衞生研究基金(HMRF)中有 27 個項目獲撥款資助,總金額達 2,510 萬港元,獲資助項目總數及金額較去年高。其中10項研究為理大高等研究院轄下研究單位項目: 按姓氏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研究單位 首席研究員 研究項目 視覺科學研究中心 秦嘉敏博士 光學離焦與低劑量阿托品聯合控制近視的效果—隨機臨床試驗 未來食品研究院、智齡研究院、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及視覺科學研究中心 杜志偉博士 黃芩素的特性研究:一種天然分子的抗青光眼藥物 未來食品研究院 董曉莉博士 用於治療帕金森氏症的雷公藤紅素新型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抑制劑口服藥的循理設計 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 何宛珊博士   電針作為憂鬱症及認知障礙輔助治療的臨床前研究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 Georg KRANZ博士 間歇性爆發性θ波刺激治療重度憂鬱症的反應強度定量研究 未來食品研究院 黎田博士 基於深度學習的四維多參數磁共振成像技術在肝癌放療中應用的前瞻性臨床試驗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 林晶霞博士   前瞻性隊列驗證研究::應用生態瞬時評估 (EMA) 進行產後憂鬱症早期檢測和症狀軌蹟的行動應用程式 光子技術研究院 秦璟教授   三臂隨機對照試驗:社交虛擬實境對提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兒童社交互動技能的效用 視覺科學研究中心 Stanley John WINSER博士 前瞻性疾病成本分析:居港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個人疾病及跌倒影響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體育科技研究院及智齡研究院 黃宇樂博士 接納與承諾療法及活性對照對於改善有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家長和子女患者心理健康的效用:隨機對照試驗   閱讀更多:https://polyu.me/3LuFRQ9 網上報道: 香港中新社 - https://polyu.me/3t5ccXl

2023年9月19日

資助與捐贈

Prof CHEN Wu gives speech at APAS Forum on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Technologies 2000 x 10

陳武教授在APA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技術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

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副院長、土地及空間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兼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主任陳武教授,於9月18日舉行的APA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技術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該論壇匯聚了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共同探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智慧城市和數字經濟中應用的機遇及挑戰。   網上報道: 搜狐 - https://polyu.me/3LsujwT 中國新聞 - https://polyu.me/45WiDut

2023年9月18日

學者動向

PAIR scholars honour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00 x 1080

PAIR學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嘉許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成員、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成員兼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系副教授黄鑫炎博士,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3 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港澳)」撥款支持其研究。 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王鑽開教授、土地及空間研究院院長兼測繪及地理資訊講座教授丁曉利教授,以及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許昭教授分別領導的三個研究項目,亦獲選為基金「重點項目」。   網上報導: 大公報 - https://polyu.me/45WNVBt 文匯報 - https://polyu.me/3PDxDHQ

2023年9月15日

榮譽及成就

PolyU research team develops liquid metal microelectrodes for implantable bioelectronics

RCMI 成員以中醫角度講解睡眠和失眠

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管理委員會成員、護理學院副教授楊穎輝博士,於香港電台電視節目《精靈一點》,從中醫角度講解睡眠和失眠。 楊博士提到,中醫「五臟主五志」理論認為情志的變動和五臟的機能有關聯,人體五臟(心、肝、脾、肺、腎)與五種情緒(怒、喜、思、憂、恐)的變化有關;失眠與心的關係最為密切,同時也與肝、脾、腎有關。楊博士亦解釋發夢與失眠的關係,以及可有效舒緩失眠的常用中藥方、針灸和穴位按摩方法。   網上重溫:  香港電台 – 第一集 (2023年9月5日): https://polyu.me/3wGUIjF (03:42 - 18:00) 香港電台 – 第二集 (2023年9月12日): https://polyu.me/3wGUIjF (3:15 - 18:15)  

2023年9月12日

媒體報導

PolyU research team develops liquid metal microelectrodes for implantable bioelectronics

理大科研團隊研發液態金屬微電極 可植入人體

由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副院長、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成員、軟材料及器件講座教授及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鄭子劍教授領導的交叉學科研究團隊,成功研發液態金屬微電極( μLME),可用於需緊貼皮膚甚至植入人體的電子裝置。 該項突破性研究已於國際科學期刊《Science Advances》發表。相對於傳統電子產品,可穿戴或植入式電子裝置技術須具有獨特性能。團隊研發的μLME拉伸自如和柔軟透氣,佩戴或植入人體後不會令使用者感到不適或受傷。用作μLME的導電組成部分由共晶鎵銦(EGaIn)製成,這種液態金屬合金可讓μLME在按壓下保持高導電性。 閱讀研究全文: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g8602 (只有英文) 閱讀新聞稿: https://polyu.hk/RFaLB   網上報導: 東方日報 - https://polyu.me/3Ex3gwH 香港經濟日報 - https://polyu.me/3Z9YFKh 星島日報 - https://polyu.me/3sOOe2F 大公報 - https://polyu.me/3Ljk8ea 文匯報 - https://polyu.me/3Pb62fT 香港商報 - https://polyu.me/3LnClHh 香港中新社 - https://polyu.me/48aex3q LINE - https://polyu.me/3Phe0nT 信報 - https://polyu.me/46by1CP

2023年9月12日

媒體報導

DLS by Michael Battyevent recap 2000  1080 pxstill

理大網聯汽車與智能手機安全的智能防禦系統 於智慧安全城市展館展出

由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領導成員及電子計算學系教授羅夏樸教授及其團隊研發的「網聯汽車與智能手機安全的智能防禦系統」,現於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新開幕的「智慧安全城市展館」展出。 展館開幕禮於9月4日舉行。在典禮上,羅教授說,網聯汽車遭受攻擊的數量於2018至2020年間大增225%;近年的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趨勢為黑客提供了更加便利、隱蔽的「攻擊面」。 團隊研發的智能防禦系統可以提供實時讀取車輛狀態防禦,快速響應,以及基於狀態的智能檢測,以檢測多種攻擊。   網上報導: 南方網 - https://polyu.me/3P7o4zw 紫荊 - https://polyu.me/3L7gOm9 IT Pro - https://polyu.me/45YyckU

2023年9月5日

宣傳

PolyUs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research drives Hong Kongs smart city development 2000 x 1080

理大衛星遙感研究助本港智慧城市發展

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副院長丶土地及空間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教授黃文聲教授,及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研究助理教授徐兵博士接受本地傳媒訪問,介紹理大近日與香港航天科技集團簽署備忘錄,加強遙感及航天研究合作,推動本港智慧城市發展。 日後從香港航天所得的常規光學遙感與合成孔徑雷達觀測數據,圖像空間分辨率少於1米,清晰度高。理大亦獲贈該顆明年發射升空的衛星命名權,屆時可使用衛星數據。   網上報導: 明報 - https://polyu.me/48476L1 香港經濟日報 - https://polyu.me/3R8KtPM(需訂閱) 星島日報 - https://polyu.me/45TS4pt 每日頭條 - https://polyu.me/3RatM6m 文匯報 - https://polyu.me/3Pzj6xb; https://polyu.me/47XZ4U2 大公報 - https://polyu.me/44LF8Ba 香港商報 - https://polyu.me/483PNdk

2023年9月5日

媒體報導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