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济济
支援香港医疗体系
旅居海外多年的岑浩强教授重返香港,出任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他分享对学院发展的愿景。
医疗及社会科学院(学院)新任院长兼脑神经心理学讲座教授岑浩强教授是世界知名学者,专长於研究人类记忆,也是一位资深管理人员。他旅居海外多年,去年返港后加入理大。以下是他就学院的愿景和计划所作的分享。
你在澳洲的经验对你规划学院的策略性教研方向有何影响?
就教学而言,担任格里菲斯大学健康医学院院长一职丰富了我在推动跨学科合作方面的经验,该学院让修读不同健康医学的学生一起上课及接受培训,学生从中获益良多。现时,我已开始在学院推行这种做法。此外,我亦有机会接触最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s)、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和「翻转教室」(flipped classrooms)等。我希望可以邀请到这些领域的专家到学院分享成功经验。
在研究方面,我对为研究中心招揽人才累积了一定经验。研究是一种团队活动,因为每人都各有所长。透过召集学院内不同学科和背景的人才去建立优秀的团队,我们将能应对单一学科无法解答的重大研究题目,寻求突破方案。
学院推广健康的工作如何配合香港政府发展基层医疗的立场?
在我加入学院不久,我们举办了一个以探讨基层医疗未来的挑战为主题的研讨会,集合了学者、政府与非政府机构代表及医护人员的力量,构思以跨学科的方式协助发展香港的基层医疗。政府非常支持这种跨界别的活动。
学院可怎样帮助改善长者的健康?
香港是全球人均预期寿命最长的城市之一。学院同事在相关的范畴努力耕耘,如研究眼睛老化、为长者研发健康新科技,以及帮助他们应付长期痛症和中风等问题,最终希望改善长者的生活质素。我的使命是要支持和协调这些工作,为社区的长者带来裨益。
是甚么促使学院早前增加部分本科课程的名额?
我们需要提供更多学额以追上公共医疗系统对医护人手的需求。跟很多国家比较,香港的病者与医护人员的比例相当高。很多「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医护人员将陆续退休,令业界失去大量有经验的人才,因此我们要为不同医疗专业培育新血。
你现在正进行哪些研究工作?
我正联同澳洲一位护理学教授和一位职业治疗学教授进行年老及脑损伤对行为影响的研究。
你有否计划对香港的医疗体系进一步作出贡献?
自我於八十年代离港后,本地医疗体系已经改变了很多。我目前代表理大担任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大会成员,将会积极参与,为医管局大会贡献所长。